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7-11 19:26

97%死亡率的食脑虫,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iokiwi(ID:biokiwi),作者:无奶树,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又有一种可怕的微生物和疾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食脑虫(光是名字就很吓人)


近日,美国卫生官员表示,佛罗里达州出现了一例罕见“食脑虫”感染病例,该寄生虫学名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人类在感染该寄生虫后的死亡率高达97%。(澎湃新闻)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看着实在是太可怕了!


那么我们就从几个大家可能最关心的问题切入:食脑虫从何而来?现在有什么治疗方法吗?它们可能会大规模出现吗?


哪来的?


食脑虫(Naegleria fowleri),又名福氏耐格里虫或者福氏阿米巴虫,说是虫子其实是一种真核单细胞微生物。


它们通常会在生活在温暖的淡水和土壤中,换句话说,在这个季节的湖泊、河流、温泉、不卫生的自来水等等地方都有可能出现(25℃以上可以存活,42℃繁殖力最旺盛)


不过我们要把这个“可能”强调一下,因为这个“小虫子”虽然不算少见,但是导致疾病的情况也非常罕见,正如美国CDC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的那样:2009年~2018年这十年中,有34例感染,而十年时间里美国大约有34000人溺水死亡。


新闻里的食脑虫图片,其实是它的三种形态(图源:美国CDC)


食脑虫,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破坏人的大脑来伤害人体,会造成叫做福氏内格里阿米巴脑膜脑炎的疾病。


虽然有着一个这么粗暴的名字,食脑虫却有着数般变化:


当环境恶劣时,食脑虫会变化出一副“金钟罩”——囊泡,光滑的囊泡会把它包裹住,并且避免食物不足或者干燥的危险环境,而这种时候食脑虫也无法感染人;


而当环境合适时,它就会去掉“金钟罩”,而露出了另一幅嘴脸——滋养体,这时的食脑虫可以依靠自己灵活的细胞膜移动(可以脑补一下史莱姆的形态),并且开始进行复制繁衍;


如果需要比较好地游动,食脑虫又会变幻出一对“船桨”——鞭毛虫,借助着两根鞭毛和“流线型”的梨形结构,食脑虫可以快速前进。


电子显微镜下食脑虫的三种形态,从左到右依次是囊泡、滋养体和鞭毛虫(图源:Wikipedia)


而后两种的滋养体和鞭毛虫形态的食脑虫就可以侵入人体。


极少的人在水里游泳、潜水、跳水的时候,鼻子里呛了水,水里的食脑虫就可能进去鼻腔,如果是鞭毛虫形态则会在进入之后变幻成滋养体便于潜入。


再之后食脑虫就会借助着鼻腔的嗅觉神经一路向大脑冲击,进入大脑,引发脑膜脑炎。


食脑虫的感染过程(图片翻译自美国CDC)


而根据它的感染模式我们也可以知道很多信息:


嘴巴喝到有食脑虫的水不会被感染,因为嘴巴即使喝进去食脑虫,它也找不到神经侵入大脑,所以那种情况是不会感染的;


食脑虫是一种不能人传人的微生物,因为它进到大脑之后导致人体死亡,并没有传播的可能;


感染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往往在1天~9天后症状开始显现:头痛、发烧、恶心等等,3天内及时就医是可以救治的(具体见下文);而到了晚期则会出现思维混乱、失去平衡、癫痫等症状,这时就医已经来不及了,两周内就会死亡。


怎么防?


食脑虫的根治其实非常难,也很少有人这样做,原因也很简单——它致病的可能太低了。正如前文所说,美国十年间只有34例病例,有这个闲工夫去灭虫子,还不如去增加警戒,预防一下游泳时的溺水情况。


而且从个人的角度而已预防也很简单的:因为食脑虫只会在野外环境的淡水中生存,那么我们个人就不要在大夏天的时候跑到无人管理的水库、河流游泳,尤其是跳水。因为当头部入水时,鼻子就很容易会呛水。


而如果去正规的定期消毒的游泳池或者海边游泳(食脑虫只生活在淡水)、潜水,则肯定没有食脑虫的风险(当然,正如前文说的,更应该注意溺水的风险)


医院提供的关于预防食脑虫的建议(图源:The Indus Hospital)


而由于感染食脑虫的病例很少,而大多数也没有能治愈,所以相关的治疗案例并不多。


2013年夏天两个美国孩子感染了食脑虫后幸存了下来,其中一个12岁的女孩在被感染30小时后确诊,并在36小时以内得到了当时最佳的治疗:使用新开发的药物米替福新治疗(主要治疗乳腺癌和黑热病,也是一种微生物感染疾病),并且减轻脑部肿胀问题,采用降温的方法抑制食脑虫增长。


而另一个孩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治疗不够及时以及没有低温治疗,虽然活了下来,食脑虫却已经对他造成了永久性的脑损伤。


大脑中食脑虫的荧光染色,一般检测会抽取大脑脑脊液看是否有滋养体或者鞭毛虫形态的食脑虫(图源:Wikipedia)


很多吗?


最令人担心的是,这么一种十年造成34例的罕见病,它会爆发吗?


至少从几十年的情况来看这种蛮吓人的微生物并不会突然爆发,这也是它的传染途径决定的——它不像病毒或者寄生微生物那样一定要寄生才能存活,在水中也可以很好的繁衍。


所以是否会感染就变成了一个概率性问题,而不像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那样的惨烈战争。而经过几十年的病例来看,这个概率每年大概是亿分之一。


美国几十年来的病例分布情况,可以看到基本都在南方各州,这也和食脑虫生长在温暖环境是一致的(图源:美国CDC)


当然还要注意的是,这不是一种美国特有的疾病,在新西兰、巴基斯坦均有过案例发生,同时这种微生物不能在人之间传播,所以可以推测它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中国在2011年台湾就出现过一个案例,因为泡温泉感染了食脑虫;2016年在广东深圳一男子在景区玩水的时候也被感染食脑虫,11天后不治身亡。


所以夏天适当地进行预防,确保接触的水源干净卫生,仍然很有必要。


参考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egleria_fowleri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egleria fowleri. https://www.cdc.gov/parasites/naegleria/  

Yoder J S, Eddy B A, Visvesvara G S,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primary amoebic meningoencephalitis in the USA, 1962–2008[J]. Epidemiology & Infection, 2010, 138(7): 968-975.

Marciano-Cabral F, Cabral G A. The immune response to Naegleria fowleri amebae and pathogenesis of infection[J]. FEMS Immunology & Medical Microbiology, 2007, 51(2): 243-259.

Kaminsky R. Miltefosine Zentaris[J]. Current opinion in investigational drugs (London, England: 2000), 2002, 3(4): 550-554.

Linam W M, Ahmed M, Cope J R,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n adolescent with Naegleria fowleri primary amebic meningoencephalitis[J]. Pediatrics, 2015, 135(3): e744-e74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iokiwi(ID:biokiwi),作者:无奶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