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作者:谭卓曌,原文标题《柯达改行制药股价涨12倍,相关变化或影响上万家中国药企》,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朋友,一起爬山吗?”
如果20年前有人这样发出邀约,多半他相机里装的是柯达胶卷。
上世纪90年代,柯达占据了全世界胶卷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1997年市值最高时达到了310亿美元。然而盛极而衰,数码相机的崛起,让柯达的优势荡然无存,本世纪初,柯达负债累累,2012年宣布破产重组,成为一家以商业印刷和成像为主业的公司。到了4天前(7月27日之前),市值不到1亿美元。
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4天里,这只落地的凤凰突然爆发,宣布获得美国政府7.65亿美元贷款,转型进军非专利药物(即仿制药)原料制造行业,股价上涨近12倍,市值到达13亿美元。
这究竟是资本市场的大惊小怪,还是柯达真的有希望在制药行业再创辉煌?
柯达要去爬山、甚至是飞翔,等待着的是继续攀登,还是高处坠落?
而远在美国的变化,对万里之外的中国企业有什么影响?
△ 川普政府是推动柯达进军医院的关键因素。来源:CCTV新闻截图。
新冠疫情造成美国原料药缺乏,柯达绝处逢生
促使柯达下定决心进军医药的关键性因素,是美国川普政府。
破产重组之后,柯达的财务状况一直不好,市值已在1亿美元左右徘徊了很久。因为新冠疫情,柯达反而找到了一个重生的机会——制造原料药。
一位医药领域的投资人告诉我们,过去十几年里,虽然创新药公司很多都是欧美公司,但他们的原料药都得依赖中国和印度。根据数据,在2018年,美国流通药品中,约88%的原料药来源于美国本土之外。“百分之十几来源中国,百分之二十来源印度。”
美国政府一直在想方设法鼓励美国企业转型生产仿制药和原料药。一方面是解决本地就业,另一方面是避免依赖进口。
加速美国政府做出决策的导火索,是新冠疫情。上述投资人提到,因为新冠疫情,中国和印度生产原料药的厂家几乎都停产了,这就造成了美国的药品开始稀缺。比如说新冠患者住院的时候,需要稳定血压的药,需要解决呼吸道系统的药,这些都是一些常见药,但因为原料药不足,就变成了稀缺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美国总统川普也看到这一点。早在今年4月,川普宣布计划启用《国防生产法》来要求企业增加新冠病毒鼻咽拭子的产量时,就强调:“我喜欢美国自己生产,特别是在制药领域。”
5月,法案生效。政府出贷款,企业制药,只要跟新冠病毒沾边的都可以造起来。贷款来自一个类似于银行的政府机构——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贷款条款与商业贷款类似,25年内偿还。
本周二(7月28日),川普政府宣布依照《美国国防生产法》给予柯达公司7.65亿美元的贷款,专门用于生产非专利药品的原料,旨在重修美国本土药品供应链,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川普称,这是“美国制药业历史上最重要的交易之一”,并称柯达公司是“一个了不起的美国公司,你们都记得这家公司。”
美国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诺(Peter Navarro)表示,“如果说我们从疫情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美国人对外国生产的关键药品的依赖已经达到极为危险的程度。”而一旦柯达开工,美国抗新冠药品所需的1/4药物活性成分都能在柯达药业生产出来。
这笔贷款,金额是本轮上涨之前柯达市值的8倍多。所以,此举也受到媒体的质疑,为什么是把贷款投给柯达,而不是其他财务状况更好的公司?
柯达CEO吉姆·康丁尼扎(Jim Continenza)颇为自信地表示,“柯达现有设备可以让新业务迅速启动,药品原料生产将占到柯达业务的30%至40%。”
消息宣布后,柯达股价开启暴涨模式,周三因涨得太猛而连续触发暂停交易机制多达20次。尽管昨天有所下跌,但截至昨天收盘(北京时间今天凌晨),柯达市值已达13亿美元。而在上周五,市值还仅仅9200万美元。4天时间,上涨了12倍。
有意思的是,消息是周二公布,但周一股价就有25%的上涨。看来美国也有内幕交易?
一家做胶卷的公司,去制药靠谱吗?
“柯达想转型做药,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上述投资人告诉八点健闻,他们的竞争对手富士胶卷在20多年前就进入化工界开始做药,在日本,富士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制药公司,是一个很成功的转型。
柯达现有业务与化学制剂密不可分。胶片制作与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精细化学程序,与制药有着相通的底层技术。譬如,胶片背后的成像制膜、化学合成等关键工艺,都可以运用到制药。
柯达CEO吉姆·康丁尼扎在公开发言时也强调了公司在化学领域的优势:“我们做的是胶卷,一直是一家化学制品公司,在化学和先进材料方面拥有很长的历史,远超100年”。
股价一下子涨了十几倍,“说明市场还是比较看好的。”一位行业人士认为,近8亿美金,足够让柯达把这个生意做好。“做创新药,柯达肯定没法跟别人比,但简单的化学合成,大规模的化学原料生产,他以前的那些设施什么的完全能用得上。在产能方面,短期内还是能形成优势的”。
但能不能够利用这个机会真正转型,做仿制药,甚至创新药?上述人士认为,那就不好说了。“在国际上,仿制药公司想做大都不太容易,更别提创新药公司,这个不是说政府的几亿美金贷款就能解决的。”
对于柯达,也不乏质疑的声音。7月29日,《福布斯》就发表文章,认为柯达有着长期管理不善的记录。
这不是柯达第一次想转型制药业,但此前尝试并不成功。
上世纪90年代,柯达参与阿司匹林等非处方药生产,后来把该业务以29.25亿美元的价格,打包出售给了当时的医疗保健巨头——史克必成公司。而这家公司后来与葛兰素威康合并,成为了今天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2020财年第一财季营业收入就有90.90亿英镑。
2007年,主攻医学影像业务的柯达医疗,也被以超过25.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
胶卷业务被颠覆以后,柯达多次转型,甚至还曾进军区块链,但都不如意。
在胶片行业萎靡不振的时候,柯达的对手富士同样遭受打击,但它转身更早。在2009年收购日本的“本富山”化工制药后,陆陆续续完成了10多次收购与合并,进军药物原料、抗体药物、低分子药物、生物制药研发领域,而成功转型。
富士也受益于《国防生产法》。7月27日,川普前往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富士胶片的美国子公司Diosynth Biotechnologies视察,当天宣布拨款约2.65亿美元支持该公司生产新冠疫苗。
△ 留住今天,串起每一刻,是柯达的经典广告。来源:广告视频截图。
中国上万家原料药企或受影响
柯达只是重修美国本土药品供应链的一个起点。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诺表示,他越来越担心美国在药品生产的关键材料上对外国的依赖,美国目前正在考虑为大约30家公司提供资金,以抗击新冠病毒。
这有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药企。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的《2019年中国原料药产品出口情况》,2019年中国原料药出口量为2011.85万吨,货值为337亿美元。
△ 中国原料药进出口情况,来源:民生证券研究报告。
其中,对美国出口额为42.15亿美元,同比下降1.23%。而随着新冠疫情和美国重建本土供应链,这个数字有可能会继续下降。
除了美国以外,欧洲同样在疫情期间出现药物短缺的问题,同样有了试图改变对亚洲地区原料药过度依赖状态的行为。2019年,中国原料药对欧洲的出口额为94.61亿美元,同比增长14.1%。
2019年,中国共有12462家企业经营原料药出口业务,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056家,几乎全部是民营企业。随着美国和欧洲降低对亚洲地区原料药依赖度的进程,他们的收入可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
一只南美洲的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同样,柯达的转型,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变化,可能会影响到上万公里外的中国药企。
本文来自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作者:谭卓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