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作者:青城桢楠,编辑:旦旦,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安全,是safety,还是security?是供应链,还是信息链;是食品,还是个护;是心态,还是意识;是经济,还是心理?
都是。
不知不觉间,每个人的安全意识都在觉醒,几乎所有的经济议题都在安全之下,没有人躲得开,没人绕得过去。
一、脆弱的安全心,兜不住的卫生巾
谁也不曾想到,双十一之后,最火热的安全话题竟然是卫生巾,那个不少人难以启齿、在视频上用蓝色液体展示的女性贴己防护用品。电影《好东西》里,小叶童年就感觉到肮脏、成为女性觉醒第一障碍的生理现象。
11月9日,红星新闻发文说,有网友表示,不少卫生巾“缺斤少两”,实际尺寸大于名义尺寸。随后,红星新闻购买了7个品牌的卫生巾,发现5个品牌产品实际长度小于标明长度,其中ABC品牌的一款“缺斤少两”最多。
回应外界质疑时,几家涉事品牌客服均回应,这些产品符合国家规定,国标正常范围为±4%。
原本以为事情会就此平息。想不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是,消费者不满ABC客服的傲慢,导致ABC被全网抨击。据悉,ABC客服在回应质疑的时候,表示“如果接受不了可以不买”等言辞。不接受可以不买,这样的言辞在经济窘境下,在眼下的社会情绪下,显然不是合适的表达。如今的消费者锱铢必较的不仅仅是尺寸,还有言辞,情绪,态度。
这样的变化在中国消费史上也许很少出现。内卷到极致的商家们,可能也想不到,自己为了控制成本,把公差控制在国标最低水平,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也许更想不到,客户一句带情绪的话会迎来万倍暴击。
内卷时代,锱铢必较的商家遭遇锱铢必较的消费者,结局早已注定。
11月22日,为了避免被消费者抛弃,ABC创始人邓景衡公开致歉,表示要争取成为行业第一个国标零负差的企业,邓景衡还给出了“整改”时间表,12月部分产品实现零负差,2025年3月全线零负差。
尺寸争议暂缓之后,愤怒的消费者又发现了一个让人更愤怒的地方——卫生巾的pH值。
据财联社11月21日消息,有网友对照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下称“《技术规范》”)发现,《技术规范》将纺织产品根据指标要求程度分为A、B、C三类,具体指标包括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异味等。其中A类产品的pH值为4.0~7.5,B类产品4.0~8.5,C类产品4.0~9.0。
《技术规范》指出,婴幼儿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卫生巾是关乎女性生理健康的贴身用品,其pH的要求和C类纺织品一样宽泛,引发不少网友质疑。
关乎女性健康的贴己用品,竟然对pH值如此宽松?女网友们再次破防了。
为了寻找替代品,胖东来超市的卫生巾成了哄抢的对象。11月25日,据白露视频微博,胖东来卫生巾区域最近非常火爆,部分货架被抢空,很多人整箱整箱地买。一起火爆的,还有医用卫生巾。
不知不觉,胖东来已经成了这个时代安全与信任的代名词,消费者太需要一个安慰。
二、PH值的争议是无效争议,背后的不安全感才让人心疼
职业的敏感让我们对无保留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尤其当下消费心理敏感时期,争议本身也许是失焦的,并不反映问题本身,而是缺乏安全感的体现。
经过一番查证后,我们发现围绕PH值的争议,不应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首先,网友关注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并不适用卫生巾。据行业专业期刊《生活用纸杂志》文章指出,卫生巾属于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执行标准是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该标准pH为4.0~9.0,此指标是基于充分试验验证而设定。
另一项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国标GB15979规定,普通级妇女经期卫生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小于等于200cfu/g,真菌菌落总数应小于等于100cfu/g,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和致病性化脓菌。该规定,甚至没有pH值的约束范围。
pH值到底多少合适?我们查阅了日本、欧盟、美国等地的标准,结果让人吃惊。日本的卫生巾目前属于准医药品,受到医疗器械生产许可的约束。
在日本卫生材料工业联合会关于卫生巾的相关标准里,pH值部分的表述内容如下:
很明显,日本卫生巾的PH,只要在3.1到9.8之间,都是合理的。这么宽泛的标准,甚至高于让网友愤怒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的C类标准。
日本对食品安全,材料安全的要求,受到世界认可,不少国人心里认同。仅从pH值这一条标准来看,中国制定的pH标准并不比日本差。
欧盟和美国的卫生巾pH值又是什么样子?据我们查到的资料,欧盟把卫生巾放在一类医疗器械里,美国则需要FDA的认证,基本算广义医疗用品。
具体到pH值,欧盟方面是什么标准呢?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有关于卫生巾的标准,适用于全球,援引的是欧盟标准。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相关文章,卫生巾在酸碱度方面要满足的标准是:6到8.5,这是接近中性的一种环境。
美国的pH值标准和欧盟一样,根据美国消费者事务处的文献,卫生巾标准同样为6到8.5。
到底什么样的pH值好,我们不是专家,但根据日本、欧美在pH值的差别来看,不同人种采取的是不同的态度。欧美国家更接近中性,日本和中国则相对开放。
确实,如果从人体环境来看,整体偏酸性,尤其阴道分泌液是酸性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酸性就是好的。
这一点需要辩证地看。
(来源: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国家卫生研究院)
尽管我们无法给大家一个精确的PH优劣结论,但通过国际对比可以推断,大家现在关注的卫生巾标准,有点跑偏了。我们或许更应该关注,制造环节的化学安全性,这也是日本、欧盟等地在监管卫生巾生产上看重的标准。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相关质量标准,卫生巾的出产要满足如下质量要求:
没有甲醛,没有荧光反应等等,才是广大女性要关注的重点。
据海恩斯坦实验室2023年11月28日的文章,2023年,法国对24种卫生巾产品检测之后发现,70%含有一种或多种被证明或怀疑具有致癌性、诱变性、复原毒性或内分泌干扰的污染物,卫生棉产品中甚至发现二噁英,草甘膦等。
2023年8月,美国诺特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护垫、卫生棉条、月经杯和内衣等100多种经期产品检测后发现,在经期内衣中发现了较高含量的PFAS,其中最高总氟含量超过100,000ppm,而在其他部分产品中发现了有意氟化处理的痕迹。
这意味着,即便是标准比较成熟的欧美国家,仍然存在化学物超标的情况。因此,我们有必要转移一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化学品是否超标上。
据财联社11月22日的报道,记者先后联系10家卫生巾品牌,其中8家品牌出示了检验报告,基本未检出甲醛含量。
上述表格里的信息,可以打消部分顾虑,但仍有不确定性检测有待落实。
从更深层次出发,卫生巾生产厂家满足当下的国标,从技术角度看也许并不难,但满足了,并不意味着好。对比中国和美欧日等国家,其他国家的卫生巾属于医药范畴,或者准医药范畴,而我们对卫生巾的划分仍然是一次性卫生用品。
即便正在修订的《卫生巾(护垫)》新国标,主管部门和起草单位里,也没出现类似医药医疗的字眼。
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卫生巾新国标的主管单位为轻工业联合会,主要起草方有制浆造纸研究院以及恒安、宝洁等企业。
11月22日,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工作人员表示,新国标的技术问题以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说法为准。卫生巾的技术问题由造纸工业技术委员会解答,可能并不能让人们放心。
三、消费升级并不高大上,随处可升级,随时可升级
过去我们说消费升级,总暗含着一种不曾体验过的“高大上”概念。有钱才能消费升级,没钱就只能消费。
我们有必要重新定义消费升级。现实中,材质、用料、配方……这些基本的东西能够名副其实,能够不偷工减料,能够用得放心,已经是莫大的消费升级。消费者要的是一种真实,拿在手里,穿在身上,吃在嘴里的真实,不是噱头,不是名义,更不是概念。
就在舆论对卫生巾给予集体关注的时候,11月24日,央视的一条新闻再度冲击大众脆弱的消费心理。
据央视财经调查栏目,九江市红星羽绒电商产业园内,一些羽绒服生产企业存在严重的以“丝”代“绒”、使用不达标填充物等制假造假情况。据报道,这些“飞丝”填充物,7元一斤,一件“飞丝”羽绒服的成本不到40元。
记者在现场发现,由于生产过程粉尘过多,工人不得不戴专业面具。天气转冷后,“飞丝”羽绒服的销量两个月就高达6万多件。据央视报道,这些羽绒服很多是卖给儿童的羽绒服。再害不能害孩子,很难想象,孩子们长期穿这样的羽绒服,会造成什么伤害。
相比于羽绒服本身的造假,吊牌、检测报告造假的破坏力更大。据中华网报道,这些“假羽绒制品”在线上、线下市场同时泛滥。直播间内,促销价仅需几百元的羽绒被被吹得天花乱坠,吊牌与标签上的宣传语全是虚假信息。
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检验检测报告等造假成本低到令人发指。据报道,标明绒子含量(含绒量)的检验检测报告、羽绒充气标,可以成批采购,一套成本仅1元至2元。
吊牌可以是假的,检测报告可以定制,配料表也不见得真实。最近,一些新闻已经出现关于配料表的争议。据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近期发布的《2023中国消费者食品添加剂认知调查报告》,人们对配料表空前的关注,接近94%的人群会看配料表,超过75%的人会关注添加剂。
如此高比例关注配料表足以说明大家对自身健康,食品安全的重视。如果配料表无法保真,那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另外,就和卫生巾pH值一样,很多时候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识别哪些是有利于健康,哪些无损于健康,哪些可以添加,哪些添加了会有问题。高昂的理解门槛,无疑给了制假造假更大的运作空间。
还记得2019年1月10日国家标准委提出,要加快标准的整合修订,标准制定周期从36个月缩短到30个月。在儿童用品、家用电器、家具、化妆品等领域,要按照“最严谨的标准”要求,加快制定一批覆盖面广、适用性强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步推进与强制性标准协调配套的推荐性标准研制,持续推进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评估工作,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我国消费品质量水平。
2021年10月10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再次提出,到2025年,要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让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把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
我们确实需要加快食品、用品的标准制定,制定更安全,更符合当下人们需求的标准,这不仅是心理需求,更是基本的健康需要。
如果标准制定后,可以通过低廉的方式“创造”出符合标准的标识、铭牌、表格、报告,这些努力的基础何在?
如今,在直播间,在平台上,在实体店里,真实似乎成为奢侈品,兄弟姐妹、老哥老铁背后,一环扣一环的全是套路,都在说自己的产品充满性价比、质价比,每个人都拿着一份表格、一页报告、一张铭牌生硬地表演。互联网把每一个人联系在一起,让一切触手可及,但又让一切又遥不可及。
这样的消费升级很有可能是报告里的升级,话术里的升级,吊牌里的升级。山姆和胖东来的崛起,反映出大家对于消费安全的强烈心理需求,彼此之间的基本信任飘浮在虚浮的半空,一一瓦解。
为什么胖东来只有一个?这是时代之问,更是消费者的悲剧。或许于东来明白,没人能学会胖东来,并不是因为做不出好产品,学不会商业模式,而是因为多数人都想尽快、马上、立刻获得结果,经不起时间的一点点慢炖。
都说社会卷,可我们自己是不是卷错了地方,卷错了方向,卷向了曾经厌恶的样子,屠龙的少年,终究还是变成了龙。
从更大角度讲,安全的事情看多了,经历多了,发现安全与发展,不应该被割裂成两个议题。更不应该认为,强调安全,发展就会慢,强调发展,安全就要松。安全与发展,早已成了一个问题,拧在一起,没办法也没必要分开。
安全是什么?是让每一个人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喝着干净的水,吃着健康的食物,穿着“干净”的衣服,用着放心的贴己物。
安全与发展,可以是安全的发展,安全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虽然短期内带不来多高的增速,不会创造波澜壮阔的GDP,但起码每个人安心,知道大家不会互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叶檀财经,作者:青城桢楠,编辑: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