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8-21 10:14

蛋白质“大革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BIF食品饮料创新(ID:FoodInnovation),作者:Tutu (Edmund)


现代社会,我们真的衣食无忧了吗?


可能未必。


在FBIF2020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产品创新A分论坛上,阿法拉伐全球资深工艺工程师Bent Ludvigsen在“蛋白质革命”主题演讲中分享了这样几组数据:


30年后的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会增长至97亿,这意味着人类需要每年多生产2.6亿吨蛋白质,才能满足需求。但不论是我们现有的资源还是大多数加工技术,都无法弥合这一差距。


中国每年猪肉产量约为4000万吨,相当于840万吨蛋白质,却需要消耗7200万吨大豆饲料和更大量的土地、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每年生产的5.25亿吨农业蛋白质中,有15%,也就是近8000万吨会被以各种形式浪费掉,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在这样的警示面前,我们突然发现,过去几千年里,人类几乎最稳定且高效的蛋白质获取方式:畜牧业,似乎无法满足需求了。


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蛋白质来源,弥补逐渐扩大的蛋白质缺口,同时尽量降低这个过程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损害。我们亟需一场蛋白质“大革命”。


变革:蛋白质大革命下,畜牧业成了那个“路易十六”?


英文中蛋白质“Protein”一词来自希腊语“proteios”,意思是“首要”、“优先”。蛋白质作为生命基本物质之一,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而回想我们的历史,畜牧业,几乎是人类最稳定而高效的蛋白质获取方式,它提供的肉、蛋、奶在几千年里帮助人类延续着文明。可到了新时代,这个“老家伙”遇上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世界人口数量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都在指数级增长,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可畜牧业的增速却是线性的。数据显示,2004~2014这十年内,全球猪牛鸡肉总产量每年都只有2%~3%左右的增长。[1]



另一方面。即使能生产出足够的蛋白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惊人的。如今,畜牧业占用了全球约1/3的土地[2]和约1/4的淡水[3],并释放了约15%的温室气体[4]


这场“蛋白质大革命”中,陪伴我们几千年的畜牧业,可能会不幸成为那个“路易十六”。你可能听说过今年大热的人造肉风潮,可能听说过昆虫、海藻等原本不被当成蛋白质来源的食材,如今被摆上了餐桌。如果你对前沿科技比较关注,可能还会听说过分子生物学等前沿科技,为未来的蛋白质世界带来无限可能。这些新技术、新趋势在开辟着新的蛋白质获取方式,“革”着畜牧业的命。


或许生活在几十年后的孩子们翻开历史书,会惊奇地对我们说:“爷爷奶奶你们看啊,以前的人居然还要靠杀掉活的动物来吃肉,这也太残忍了!”


当然,革命也并不一定是要推倒重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化学新技术,甚至是基因编辑和人脸识别这样的“黑科技”,都在改变着畜牧业,提高它的效率、降低它的损耗。总之,蛋白质正踏上一条“革命之路”,畜牧业也将会迎来剧变。


替代:不养猪牛羊,我们还能从哪里获取蛋白质?


然而,就像历史上每一场大革命一样,砸碎了旧制度,新制度并不会自行产生。我们可以彻底“革”了畜牧业的命,解放猪牛羊,看着它们在大草原上自由奔跑。可是,谁来填饱我们的肚子?我们该去哪里寻找新的蛋白质来源,填上越来越大的缺口?


别担心,人类自有办法。


1. 昆虫:人类新朋友?


用昆虫当食物,乍一听有点恶心,其实昆虫是非常优质且高效的蛋白质来源。有资料显示,蟋蟀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9%,相比之下牛肉最高也不过29%。同时,昆虫对资源的消耗量也非常低,每100加仑(约378.5升)的水如果用在畜牧业中,只能生产出6g牛肉蛋白或者18g鸡肉蛋白。但如果用来养殖蟋蟀,可以生产出238g的昆虫蛋白。[5]


在专业的食品圈子中,“昆虫基”食物已经不算太新鲜的概念,已有大量应用产品面试,在国外甚至成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常规食品选择,Cision预测显示,到2021年,全球食用昆虫市场预计将达到15.3亿美元。[6]


专门生产昆虫基食品的初创公司也已经出现,例如新西兰公司Eat Crawlers,名字直译成中文意为“吃爬行者”,非常直观地说明了公司业务。该公司开发出了一系列昆虫基零食,包括蚂蚁、蝗虫、蟋蟀、甚至是狼蛛和蝎子。


Eat Crawlers昆虫巧克力系列,从左至右依次添加了:蟋蟀、蝗虫、蝎子、狼蛛,截图来源:Eat Crawlers官网


而在国内,昆虫基食品刚刚起步,但也已经有了相应产品。例如曾当过一段时间“网红食品”的馋巴拉蚕蛹蛋白脆,采用蚕蛹作为蛋白原料,生产出的脆片与薯片口感类似,却有着更高的蛋白质含量。


馋巴拉蚕蛹蛋白脆,图片来源:微博@馋巴拉蚕蛹蛋白脆


FBIF2020论坛中,Ludvigsen先生还为我们介绍了昆虫的更多优点。例如,昆虫不需要像猪牛羊那样专门准备饲料,他们的食物就是食品工业中产生的蛋白质废料。目前整个食品行业每年会产生超过10亿吨蛋白质废料,这些原本只能白白浪费掉的资源,如今可以通过昆虫这种神奇的小生物,实现再次利用。


Ludvigsen先生还为我们介绍了一种特别的昆虫原料:黑水虻幼虫(Black Soldier Fly Larva)。与鸡相比,黑水虻幼虫的养殖减少了92%的土地消耗、85%的淡水消耗和82%的二氧化碳排放。


Bug Bacon公司的黑水虻幼虫原料食品,图片来源:Business2Business


同时,阿法拉伐还有一整套昆虫幼虫加工工艺,将黑水虻幼虫转化成昆虫蛋白粉、昆虫油与冷凝水,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任何浪费。只要技术得当,小小的虫子也能肩负起保护地球的重任。


阿法拉伐昆虫幼虫加工流程,图片来源:阿法拉伐


2. 藻类:古老的物种,新时代的原料


藻类作为地球上最原始而古老的物种之一,早在人类出现前数十亿年就生存在了地球上。几十亿年来它默默地靠光合作用养育着自身,几乎从未引起人类注意。而到了这个时代,藻类的价值被突然发掘,一跃而成极具潜力的“新原料”。


藻类引人注目首先是因为它极高的蛋白质含量。研究显示藻类干重的蛋白质含量通常能达到40%~60%。[7]


但除此之外,藻类生产过程中的优点更是巨大:


理论上说,藻类几乎可以在任何环境,哪怕是恶劣环境下生长,而不占用宝贵耕地资源。从广袤海洋,到淡水湖泊或池塘,甚至是荒芜的盐碱地、废弃的沼泽,藻类都可以在其中生长;其次,藻类产量极高。常见农作物一年只能收获一到两季,猪、牛、羊等常见家畜生长周期也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而藻类只需要几天就能收获一代;最后,藻类本身生长只需要极少淡水,海藻的生长甚至完全不需要淡水,却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整个生产过程非常清洁而环保。[8]


不知道各位读者看到这里是什么感受,我的感受是:这简直就像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礼物啊!


可口可乐投资的果汁公司Suja生产的添加了微藻的系列果蔬汁,图片来源:Suja官网


于是,藻类市场也在被逐渐打开,Global Market Insights今年的一份预测显示,未来6年间藻类蛋白市场将稳定保持每年6%的增长速度。到2026年有望突破10亿美元。[9]


各种应用产品自然也随之出现,例如美国食品科技公司Iwi Life就以海藻为原料,开发出了多款保健产品。


Iwi Life海藻保健品,图片来源:Iwi Life官网


而藻类家族的另一重要成员微藻(microalgae ),更是已被百事、雀巢、亿滋等多家食品饮料巨头看中,运用在旗下公司的产品中。


3. 甚至是....空气?


昆虫和海藻,虽然少见,但起码还可以纳入人们印象中的“食物”范畴。接下来说的这项新原料就有些奇怪了,那就是:空气。


去年11月,美国Air Protein公司宣布他们研发出一款“空气蛋白质”,是真的从空气中生产出来的蛋白质。


据Air Protein公司CEO丽莎·戴森(Lisa Dyson)介绍,她们利用一种叫做氢营养菌(hydrogenotrophs)的特殊微生物,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为原料,发酵转化成为可以食用的蛋白质。丽莎还介绍,这种蛋白质“具有与动物蛋白相同的氨基酸谱。它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纯素食中缺乏的维生素B12。”[10][11]


丽莎·戴森,图片来源:The Spoon


今年1月,芬兰一家食品技术公司Solar Foods也宣布研发出了自己的空气蛋白质“Solein”。Solar Foods表示,他们的方法可以通过空气和电力在任何地方生产蛋白质,并且十年内价格就有望与大豆蛋白相竞争。


当然,这些“空气蛋白质”目前都还处于研发阶段,没有相应产品上市,但这一轮的技术创新往往会成为下一轮的技术基础。这种新技术值得我们关注。


4. 还有……难以描述的东东


如果你以为空气已经是最奇怪的蛋白质来源,那你可就天真了。人类在“吃”这条路上永远没有最奇怪,只有更奇怪。现在如果您正在吃饭,建议您暂缓查看这一段,因为我们要介绍一种有些重口的蛋白质来源:粪便。


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可能都是震惊,为什么要用便便来做食物?难道食物真的缺乏到了这种程度吗?没错,这种新技术就是为一群可能面临食物困境的人制造的:宇航员。


对于航天工程来说,哪怕几十克的重量,都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而人类的排泄物中有着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如果能重复利用它们,就可以减少食物携带量,降低发射成本。


于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个研究项目,用特殊的微生物处理宇航员排泄物,提取微生物分解出的营养物质,然后制作出可以食用的食品[12]。或许等到埃隆·马斯克带我们飞往火星的那一天,我们都会吃上....算了,还是不要设想了。


5. 黑科技,人类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接下来要说的技术就有些“硬核”了。俗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我们把目光放远一些,跳出食品饮料领域,会发现有一些最新最热的蛋白质“黑科技”已经悄然出现。假以时日,这些新技术逐渐成熟,再走进食品饮料领域,可能会成为下一场“蛋白质革命”的生力军。


例如合成生物学技术,21世纪早就被预言为“生物的世纪”。如今,在合成生物学的帮助下,人类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基因元件”直接搭建出想要的蛋白质产品,甚至是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蛋白质种类。


你可能听说过蜘蛛丝韧性高、强度大,是非常优质的纺织蛋白来源。但蜘蛛很难大规模人工养殖,蛛丝也就一直难以商业化应用。但美国一家科技公司Bolt Threads,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利用酵母菌合成人造蛛丝,产品可以被用来制作领带、衣物、甚至是防弹衣。


Bolt Threads合成蛛丝原料,图片来源:Bolt Threads官网


分子生物学的威力还不光在蛋白质领域有所应用。角鲨烷(Squalane)是一种化妆品中常用的保湿物质,过去只能从鲨鱼肝脏中提取,生产1吨角鲨烷需要杀掉3000条鲨鱼。而有了分子生物学,人们可以在酵母菌中直接合成角鲨烷。


另一项最新技术是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噬菌体展示(Phage Display)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先在噬菌体中插入能表达蛋白质的基因片段,再通技术手段使噬菌体产生大量基因突变,最后筛选出所需的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目前这种新技术已经在制药等前沿科技领域有了一定的应用。例如在201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PD-1/PD-L1免疫疗法,就利用了噬菌体展示技术。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间及右边为噬菌体展示技术的两位获奖者乔治·史密斯与格雷戈里·温特


科技为人类插上了一双翱翔的翅膀。这些最新最酷的科技是未来的方向。


6. 说了这么多,人造肉哪去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想问:人造肉呢?怎么到现在都没提到人造肉?的确,如今提到蛋白质革命,人造肉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一环。


所以今天我们不会泛泛地谈人造肉,而是特地把人造肉留在了这一部分的最后,将大家从美好的未来拉回现实,来讨论一个大多数人,甚至一部分专业人士都会落入的人造肉误区。


观察一下如今的人造肉市场,会发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同时存在着。


一方面,人造肉概念异常火爆,即使是普通消费者也很可能听说过这种新概念。各大人造肉公司也纷纷获得资本热捧。去年5月,“人造肉第一股”别样肉客(Beyond Meat)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公司股价便暴涨163%,创造了21世纪以来美国公司(市值2亿美元以上)IPO首日最佳表现。就在上周,另一家美国人造肉明星企业Impossible Foods再获2亿美元融资,自2011年公司成立以来,Impossible Foods总计已经获得15亿美元融资。包括肯德基、星巴克、喜茶在内的餐饮企业也都先后试水人造肉。


同时,人造肉也多次得到权威科技媒体的认可,被认为是可能改变世界的新技术。2018年9月,《科学美国人》将人造肉(Lab-GrownMeat)评为“2018十大新技术”之一[13]。2019年,人造肉汉堡(TheCow-free Burger)又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2019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14]。要知道,一起入选这两份榜单的还有定制癌症疫苗、可流利对话的AI助手、增强现实技术(AR)等极有可能为世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新技术。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对人造肉不屑一顾,他们的质疑听起来也很有道理。在知乎、微博等平台上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质疑:人造肉有什么新鲜的?我们从小吃到大的素鸡、面筋、甚至是辣条,和人造肉有什么区别?


而人造肉的那些优点,仔细看来也有点经不起推敲。如果说人造肉营养丰富,但各种营养物质早就可以制作出高浓缩版的营养补充剂。蛋白质有蛋白粉、维生素有维生素片、矿物质有矿物质胶囊,它们更方便搭配出完美的营养配比。但为什么没有人会在家里摆着一堆瓶瓶罐罐,每顿饭拿出几包粉几片药几粒胶囊,用水泡一泡喝下去?


人造肉常被提起的另一大优势是环保。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只愿意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支持环保事业。一旦影响到真实生活,他们就不愿意了。就如同没有人会为了减少碳排放而放弃去巴黎度假的机票。


为什么这两种看起来截然相反的现象会同时存在呢?答案是,人造肉想要取代真肉,关键并不在“人造”,而在“肉”。人造肉的口感必须足够接近真肉。传统的素鸡、面筋、辣条,口感与真肉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一吃就能尝出来,因此他们算不上“人造肉”。而将别样肉客和ImpossibleFoods两家公司的专利分析一遍,就能发现它们的大量精力都花费在制作口感更像真肉的植物蛋白、植物脂肪与植物添加剂。Impossible Foods甚至专门研制出了一种通过特殊酵母生产的大豆血红蛋白,以模仿真肉中的血丝。


图片来源:Impossible Foods官网


说到这里,你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不光是人造肉,而且此前提到的昆虫、海藻等蛋白质原料共同存在的问题。我们此前的推文中曾经说过:人类花了几百万年爬上食物链顶端,并不是为了嚼蜡。这些年的食品圈出现了太多只顾着炒概念,却忽略了“好吃”这个“食品之根”的新产品。在这条蛋白质“革命之路”上,不忘初心,才不至于跑偏。


改造:畜牧业还能“再抢救一下?”


说了这么多要“革了畜牧业的命”的新产品、新技术。但至少目前,猪、牛、羊还是我们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假如有办法放大畜牧业的优点,改进它的缺点,将畜牧业“再抢救一下”。似乎也没有必要“赶尽杀绝”。


办法还真有。


1. 节流:钱不是省出来的,但蛋白质是省出来的


序言中提到,每年被浪费掉的农业蛋白质近8000万吨,几乎等于中国10年的猪肉蛋白质产量。相比投入大量科研资本,从虫子、海藻中获取新的蛋白质,如果能有办法降低蛋白质浪费,或者将副产品中的蛋白质再次利用,蛋白质缺口就能被大大弥补。


说到这里,我们要再次请出Ludvigsen先生和他的阿法拉伐。在过去的鱼类、肉类生产过程中,副产品只能被加工成低价值的饲料产品。但阿法拉伐开发出了一套“CentriFlow”湿法提炼系统,可以从副产品中提取出食品级的蛋白质和油脂,大大减少浪费。


阿法拉伐CentriFlow湿法提炼系统,图片来源:阿法拉伐


2. 搭配:分“三六九等”的蛋白质


除了前面提到的寻找新蛋白,还有一种思路是,改变已有蛋白质的配比,使之更适合人类食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蛋白质也是分“三六九等”的。目前为止,人类发现了20种天然氨基酸,其中12种可以由人体自身合成,剩下8种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这8种氨基酸也就被称为“必须氨基酸”。评价蛋白质的好坏,就是看蛋白质种这8种必须氨基酸的种类与含量。


有了这个思路,就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种类蛋白质的配比,使氨基酸组合更加丰富、多元,从而改进蛋白质了。


例如养生堂推出的蛋白质粉,就是主打“4:1”的黄金配比,用乳清蛋白和大豆蛋白的合适比例,让蛋白质粉含有全部8种必须氨基酸,更适合人体食用。


图片来源:养生堂天猫旗舰店


再比如轻养蛋白脆片,也是通过豌豆蛋白、大豆蛋白、微藻蛋白的配比,使氨基酸组合更合理。


图片来源:轻养


还有上月刚刚获得融资的ffit8 蛋白棒,则是利用从牛奶中提取的WPI分离乳清小分子蛋白,通过蛋白质小分子缓释吸收技术,提高人体吸收效率,并且解决国人乳糖不耐受问题。


图片来源  :ffit8


3. 黑科技,又是黑科技


最后又来到了黑科技部分,科技再一次向我们展现出它的神奇力量。


首先出场的是基因编辑技术。《连线》杂志去年4月刊的封面文中,用一整篇长文详细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会给畜牧业带来哪些改变。


传统畜牧业工厂中,不同企业会对不同性别的动物有偏好。肉牛养殖场希望后代多生肌肉厚实的公牛,乳牛养殖场则希望多生能产奶的母牛。为了节约成本,养殖场通常会将不需要的性别在幼崽阶段就直接宰杀,不仅浪费,更会让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觉得“太残忍”。而如今有了基因编辑技术,养殖场可以直接在胚胎阶段就决定动物性别,从而避免“屠杀”惨剧。


而现代养殖场中了提高效率,动物之间往往极度拥挤,一旦爆发传染病,可能就是整栏动物的“灭顶之灾”。


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让动物带有特定抗病基因,大幅减少动物传染病造成的损失,也杜绝动物将传染病继续传播给人类的进一步隐患。例如,一种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俗称“蓝耳病”的疾病,每年会给美国养猪业带来超过5亿美元的损失。而如今,美国密苏里大学的遗传学家兰德尔·普拉瑟(Randakk Prather)已经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了对蓝耳病有抵抗力的猪。


澳大利亚科学家范·埃宁钠姆还曾培育出一种经过了基因编辑的母羊,这种羊产下的奶中带有一种叫“溶菌酶”的人类蛋白质,可以降低人类患腹泻的几率。[15]


除了基因编辑,另一种可以“改造”畜牧业的黑科技是人脸识别技术,没错,就是那个你每天在用来解锁手机屏幕的技术。爱尔兰有一家创业公司Cainthus,专门从事用人脸识别技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生意,还获得了美国第一大非上市公司嘉吉集团的投资。具体方法是在养殖场中安装大量摄像头,再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追踪每一头牛的“牛脸”。这样就可以精准跟踪每一头牛的活动轨迹、吃草量、产奶量等信息。快速找出有异常情况的奶牛,提高整个养殖场的运营效率。


Cainthus的“牛脸识别”,图片来源:Flykit Blog


最后,我们来说说转基因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从动物身上生产药品,已经是制药业的“常规操作”。2009年,用转基因山羊奶生产的抗凝血药Atryn就获FDA批准上市。2014年,用转基因兔生产的一种治疗遗传性血管性水肿药物也获得了FDA的认可。谁知道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有一天制药业与畜牧业成功合并,开药厂和开养猪场是同一回事了![12]


好了好了,再说下去就是科幻了。


结语


现代社会为我们带来了光荣与梦想,也带来了困难与挑战。畜牧业在过去几千年里为我们持续地提供蛋白质产品。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它体现出了一丝“老态”。但人类前进的脚步并不会因此停下,我们在用着各种各样的新方法、新技术,或变革、或改造,推进着这场“蛋白质大革命”。


就如同Ludvigsen先生所说:尽管世界总体上面临着蛋白质供应可持续性的严峻挑战,但解决方案已经找到,我们要做的就是迎接挑战,引领新时代!


参考来源:

[1]畜牧业市场空间巨大 总产值呈周期型上涨趋势,2018年5月25日,前瞻产业研究院

[2]Livestock a major threat to environment

[3]A Global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Footprint of Farm AnimalProducts

[4]Rising global meat consumption 'will devastate environment',2018年7月19日, The Guardian

[5]  The Explosion ofInsect Protein,2019年3月30日,interestingengineering

[6]  Global EdibleInsects Market to Reach $1.53 Billion in 2021 ,2017年2月22日,Cision

[7]  Algal proteins -ScienceDirect

[8]  《高端农业生态论:探研中国农业现代化前景》,杨承训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  Algae ProteinMarket revenue to hit $1 billion by 2026,2020年2月19日,Global Market Insights

[10]  Can You ReallyMake 'Meat' Out of Air? 2019年11月18日,LiveScience

[11]  Lisa Dyson Saysto Reduce Your Carbon Footprint, Eat “Air-Based Protein”, 2019年9月30日,The Spoon

[12]Scientists Are Figuring Out How to Get Astronauts to Eat TheirOwn Poop,2018年1月30日,Science Alter

[13]  10 BreakthroughTechnologies 2019, 2019年02月27日,MIT Technology Review

[14]  The Top 10Emerging Technologies of 2018, 2018年9月14日,MarietteDiChristina, Bernar S. Meyerson

[15]A More Humane Livestock Industry, Brought to You by Crispr,2019年3月19日,Wired

[16]美国批准转基因鸡加入制药队伍:应对罕见遗传病,2015年12月15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BIF食品饮料创新(ID:FoodInnovation),作者:Tutu (Edmund)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