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塔人才(ID:cingta-job),题图来自:IC photo
买房,这件困扰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同样困扰着当代青年教师群体。买房的难度并不会因为学历高而降低难度,尤其是对于收入微薄且身处一线城市的青椒们来说,安家费够不上首付,每月工资不过万,想买一套上班方便点的房子就是天方夜谭。
青椒教师住房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这对高校引才留才也造成了严重阻碍,怎么办呢?大多数高校采取的办法是货币化补贴,即我们常说的安家费、住房补贴,还有就是提供一定时限的周转房,但是周转三年后,青椒们就能买得起房了吗?显然不能。
少部分高校使出狠招,分房!你没听错,高校“分房”一直是存在的,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98年以前可能是分实物,现在分的是房源。
一、原来,福利分房已经是20多年前了
可能对于大部分90后和小部分80后而言,福利分房是一片记忆上的空白。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高校实施的住房分配制度带有福利性质,国家统一建设,教职工无偿使用。但分房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使得国家负担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教职工也没有选择权利,住房条件无法得到改善。
1998年,《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文件出台,决定自当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
在停止福利分房的时候,中国的住房商品化已经试点了10年了。在这10年期间,实行的是商品房交易与福利分房并行的制度。在福利分房的末期,由于有了市场参照,而且可以进行买卖,能分到房子的人,对“福利”的感受更深。
那时候的高校教师不会担心买不起房,分不到房,而是担心怎样才能分得一套更加“敞亮”的房子。
二、集资分房矛盾多
虽然实物分房已经被国家叫停,但高校“分房”仍在继续,和之前不同的是,教师们想要分得一套房得掏不少钱了。
11年两会期间,时任清华校长的顾秉林表示,由于清华这几年来没有解决好教师住房问题,所以将推出两批近6000套住房解决清华教师的住房问题。清华教师将以市场价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购买这些住房。
不只是清华,高校有钱有地,就能有自建的教师住房;自有土地紧张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则多以“高校外迁”、“建分校”的名义,谋划获取新的划拨用地,其中不乏用于教师住宅的建设。房子虽好,但产权不归教师所有,矛盾也随之而来。
首先没有产权就意味着不能自由买卖,也就很难享受到房价飞涨的红利,仅能满足居住价值,而不具有太大升值空间;其次,既然房子产权归学校所有,那么教师一旦离职,房子也要交还学校。
三、强势高校分房源
过去的实物分房和集资分房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对于大部分老教师而言,是享受到了巨大红利的。随最近20年左右土地和房价如脱缰的野马般一路狂飙,还能够给予教师分房福利的高校越来越少了,而采用货币化补贴的高校补贴力度较低,且发放过程存在问题,多重因素影响下,高校教职工住房难问题重新涌现。
博士毕业近三十岁,再做个博后妥妥三十,安家的欲望高涨,能够提供福利房源也成为高校招揽人才的宣传噱头和筹码。
那么哪几类高校目前还能提分房福利呢?一般来说,地方比较具有话语权的高校,能够和政府协商,政府会给予一定土地和政策照顾,如清北、浙大等强势高校。或者处于地价低廉地区的高校,如南阳师范学院在今年高层次人才的待遇中明确提出给予引进人才集资房源一套。以上两类高校能够提供分房福利的概率较大。
而且随着民众对产权概念的逐渐重视,如今很多高校所提供的集资房已经成为允许自由买卖的商品房,如桂林医学院在招聘启事中起到:
对于青年教师们,想要获得分房福利,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有知乎网友分享,他是海外某Top50博士毕业,回国到某985做预聘制讲师,三年考核期(青基+SCI),学校提供一套周转房,月租不到600,三年通过考核后可以分房(毛坯房),10年后产权归个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塔人才(ID:cingta-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