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来源|势场(ID:shichangcaijing)
头图|《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剧照
A
就在上周的8月27日,有报道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搁置了投资印度公司的计划,至少在未来6个月内不会再投资印度初创公司。知情人士还称,对于已经完成的投资,阿里巴巴目前还没有减持或退出投资的计划。
如果经常关注印度新闻的话,还能想起来7月份的另外一条信息。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家地方法院发出传唤马云的文件,要求他们在7月29日出现在法庭,或者通过律师出庭。据消息人士表示,此事件或许与印度关闭UC浏览器,阿里集团立马撤回了对于印度巨头企业Zomato的7亿投资有关。
作为一个经常关注印度新闻的人来说,我可以得出非常清晰的结论:阿里巴巴不准备继续开拓印度市场,因为印度本身就不适合发展电商经济,尤其中国的电商。
因深耕发展中的中国,阿里得以迅速成长为世界电商巨头,可今天,却也折戟沉沙于另一个巨大体量的发展中国家。
为什么阿里“征服”不了印度?这篇文章,将会对印度的观察者们,和关注印度增长红利的投资者们,带来一些帮助。
B
让我们开门见山,先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印度不适合发展电商?
答案很简单,电商发展需要国内建设起来强大的物流体系。下单了的东西,十天半个月才送到,尤其是一些生鲜食品,到家都臭了,你还有心情继续网购不?
说白了,得看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这一点上,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做得比中国更好。每年咱们以“铁公基”为代表的这类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几万亿十几万亿的投资。从2008-2019这12年间,中国累计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0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0%左右。
正因为基础设施高速发展,顺丰,中通,圆通等等这种快递公司快速兴起。
而这边,印度号称拥有世界第二大公路网,差不多590万公里,数据上比中国还高。
但是,占比最多的是印度的农村公路,约占了70%,而高等级的国道占比不到5%。
印度的这些农村公路,很多都是没有硬化路面的。在中国,这种路早就该翻新,不翻新的话就是砂石路,或者土路。甚至一些邦还有全天候公路的说法,言外之意就是,这些邦还有很多公路在恶劣天气下是不能通行的。
印度农村公路普遍路况
印度的高速公路也很有意思。一些印度媒体号称印度有7万公里的高速路,这差不多是中国的一半。
WTF?印度啥时候这么牛逼了?仔细一找原因,原来在印度,Highway属于国道,叫National Highway。我们印象中的高速路,在印度其实是叫Expressway。
这种Expressway在印度只有1600公里,即使算上正在建设和规划中的也只有1.7万公里。而中国在2000年时,Expressway就已经到了1.6万公里。
印度要建设像中国那样密集的高速公路网,任重而道远啊。
印度铁路更是如此。印度铁路通车里程号称亚洲第一,也就是去年,中国才超过印度。
但是印度的铁路多为单线铁路,很多线路年久失修,系统极为低效,平均客运时速为50公里/小时,货运时速只有22公里/时。这就使得印度物流的损失率奇高,在15%~18%之间,而全球是8%,中国是5.8%。靠这种速度和效率,你想发展高效物流?
我们熟悉的印度铁路概况
世界银行有一个专门评估物流的指数LPI(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里面列举了各国的物流便利程度。
我们来看看中国从2007年~2018年间时,除了物流指数保持在27位之外,其他指数——
如LPI排名从第30位,前进到了第26位;
基础设施排名从第30位,前进到了第20位;
国际运输指数从第28位,前进到了第18位。
可以说,进步相当之大。而相比之下——
印度的LPI指数从2007年的39位,降到了2018年的44位;
物流指数从2007年的31位,降到了2018年的42位;
基础设施从2007年的42位,降到了2018年的52位;
国际运输从2007年的40位,降到了2018年的44位。
2007年与2018年两国LPI指数对比
光是这些数据,已经能说明太多东西了。物流基础设施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如何发展电商行业?
C
接下来可能会有人问了,如果印度物流体系革新了,那么电商有可能在印度生根发芽吗?
答:还是很难。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印度的制造业情况。
大家多少都听到过一个说法就是,淘宝上的卖家,大多来自于江浙沪闽粤。这是因为这些卖家更靠近长三角、珠三角这些生产基地,商品成本更低而已。中国电商业的高速发展,其实就是强大制造业+高效物流体系+网络时代发展的结果。
京东物流已经进入自动化时代
如果一个国家在建立了强大的物流体系后,却没有建立起强大的制造体系,那么这个国家的制造业将会被中国制造击溃。
最开始暴露出这个问题的是2004年的西班牙烧毁中国鞋城事件。
西班牙有个制鞋中心叫做埃尔切,位于巴伦西亚。在中国鞋业到来之前的几十年间,一直是欧洲的制鞋业中心之一。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生产的皮鞋开始涌入西班牙,埃尔切迅速成了中欧鞋业贸易的中转站。
当地生产的皮鞋,每双大概30欧元左右,中国生产的同类皮鞋只有8-15欧元。注意,这是扣除了海关、运费、雇佣成本等各种费用后的价格,如果只算生产成本,大概3-5欧元一双,差了十倍左右。
这种生产成本的巨大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地的制鞋业在几年之内就破产了,然后失业的工人把怒气洒在了中国鞋身上,认为是中国制造抢走了他们的工作。
老新闻的截图
为了针对中国产品的快速涌入,各国采取最常用的手段那就是反倾销诉讼。从1995-2012年间,中国共遭受了916次反倾销诉讼,占世界总累计案例的21.7%,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让人最为惊讶的是,针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既不是美国,也不是欧盟,而是印度。
从1995年WTO成立到2016年6月末,印度共对华发起193起反倾销案件,而美国是140起、欧盟128起。
印度商工部列举的部分对华反倾销调查
印度高度保护国内的制造业,长期施行贸易保护策略。虽然这使得其表面上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实际上效率很低很低。
如印度著名的制药业,其所需要的原料药和中间体,70%以上来自于中国。就是因为中国原料药的生产效率比印度高,生产成本比印度同类产品低25%-30%。而且,印度的药品价格被本国药品管理局管的死死地,没什么利润。
2018年国内原料药的平均价格涨了20%多,印度药企的成本直接涨了10%以上,一些印度药企直接选择停产。
中国商品充斥印度市场
这还是印度优势行业的原料供应方面,其他的就更不能看了:
如玩具,占据了印度90%的市场。如光伏产品,中国对印度直接间接的出口占据印度市场的90%。如纺织品,占据印度市场的35%。如自行车,占据印度市场的58%……
可想而知,即使印度建立了强大的物流体系,也是徒劳无功,因为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会随着高效的物流和更便捷的渠道(如阿里等电商),更多的占领印度市场,到时候印度国内的整个制造业都会面临溃退的危险。
所以今年中印边境危机的时候,印度制造商对中国商品的怒火就爆发了。比如在海关进口上对中国生产的产品全面检查,使得中国产品迟滞进入印度市场;比如在日用百货领域各种抵制,以不卖中国产品为荣;还有印度企业列出了几千种中国产品名单,号召国内的厂商进行生产替代。
弱小的苦果,让印度人心酸。
D
如果印度建立了高效的物流体系,同时制造业变强大了,那么印度人就可以享受如中国一般方便快捷的电商了?
答:你还是把神奇的印度想得太简单了。即使物流和制造业都上去了,印度还是难发展电商。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现在很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实体店越来越难做了。为什么?因为电商重构了国内的消费网络体系,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2012年时,中国零售市场总额为21万亿,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为1.3万亿,占比6%。
2019年时,中国零售市场总额达41万亿,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为8.5万亿,占比21%。
实体店会有好日子吗?
中国零售市场规模
不仅仅是中国,如美英这种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根据CNN的报道,整个2019年间,美国网上零售额增长了16%,相对应的,有9300多家店面关门大吉,比2018年增长59%。根据瑞银的估计,到2026年时,会有75000家店面关门。
根据英国当地媒体的报道,去年英国排名前500条的商业街,约有1200多家店面关门。
要知道,这还是新冠还没到来之前的数据。
而相比之下,印度线下实体店的生存境况就好得多了。
印度目前的零售市场的销售主体,既不是电商,也不是商超,而是那种夫妻店(mom-and-pop stores)和一种叫Kirana的商店,这种店铺很像我们印象中的批发市场中的店面。总之,这两类店铺都非常的原始。
虽然原始,但它们在占了零售市场的90%以上,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真正的商超连锁所能占到的份额,只有7%左右,遑论电商了。
印度比较常见的商铺
中国目前有2800万实体门店,比印度少得多。这是因为中国的零售市场在电商时代之前,经历过零售巨头的一轮整合。在这轮整合中,很多小卖部、夫妻店、批发市场就这么倒闭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沃尔玛。基本上有沃尔玛的地方,小型超市和店铺很难生存,因此号称5公里死亡圈。
而印度国内一直很抵触开放零售市场。因为在印度,像Kirana这种商铺,差不多有800万家,如果算上其他类型的店面,差不多有1200万家,他们是印度人民党在城市中的最主要政治支持者。
2013年,沃尔玛就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还是舍弃不下印度市场这块大肥肉。
经过多年努力,2017年时,印度修改了与外国投资管制有关的法律。没多久,沃尔玛用160亿美元收购了印度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Flipkart,以此重新进入印度市场。
结果在几十个城市中,上百万人抗议沃尔玛进入印度。据说导火索是, Flipkart将会在排灯节期间,疯狂打折他们的商品,根本不给店铺主活路。
反对沃尔玛的印度商贩们
而要知道,电商是比线下的零售巨头还要恐怖的存在。在电商面前,一些城市的沃尔玛都面临关门的威胁。比如国内的沃尔玛,2016-2018年间共关店58家。
现在很难想象,在印度还没有经历过线下零售巨头洗礼的前提下,直接进入电商阶段。
而且,不要认为这些“小卖部”店主是什么小商小贩,他们在印度属于收入较高的群体,是印度的中产阶层,一旦他们发出声音,政治动量非同小可,根本不是底下穷人能比的。
E
最后,我们不得提一下,印度的民粹主义政治环境,难以容忍中国电商在印度的发展。
很多人在看到印度一味限制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时,会感觉非常的诧异,认为印度这不是固步自封吗?
其实,这是国人并不了解印度近现代史,印度在对待外资企业方面,拥有非常不光彩的一页。
1960~70年代时,印度国内兴起一股反对外资企业的浪潮。在1970年时,印度强推了一部《专利法》,规定任何专利只享有产品专利,不承认工艺专利。这直接给印度的企业打开了合法仿制的大门,印度引以为豪的仿制药行业就是这么来的。
在1973年时,印度颁布了外汇管制法案,规定外国资本在印度企业中的比例,不能超过40%,而对超过的部分采取强制收购的政策。在这之后,可口可乐、IBM等外国企业纷纷退出印度市场。
印度外资企业增长非常缓慢
印度之所以强烈排外,与他传统的反经济殖民思想有关。印度在发展民族工业过程中遭遇了英国企业的强烈打压,这让印度人对外资产生了一种非常不好的印象,认为外资是帝国主义在印度经济内的延伸。
在印度独立后,其一直主张司瓦德西式的发展。极为强烈的要求发展民族经济,除了高新技术领域外,反对外国资本进入国内市场,反对建立和发展全球市场。
尼赫鲁死后的印度政坛,印度经济极不稳定,国内政治日渐分化。当印度国内政治斗争日益激化的时候,外资企业很有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注意上面那张图的在80年代的下滑)。
英迪拉甘地为了打击党内外的竞争势力的“钱袋子”,在解释为什么印度的经济收益越来越少时,认为外资占据了太多的印度市场,掠夺印度的财富,威胁经济安全,所以才有了上面两个法令。
英迪拉·甘地
而现在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更是主张在经济上强烈排外。
你别看小米公司美滋滋的占领印度市场,你的中资背景身份注定了你就是进入印度嘴里的肥肉,只要等到政治时机成熟,人家就会对你开刀。
理由很简单,在印度人的眼中,印度的市场是留给印度人的,你这个外资占领了印度市场的大头,凭什么不搞你?
你还别有强迫印度屈服的想法,人家印度压根不吃这一套。70年代美国的国力是印度的多少倍,人家照样出台外汇管制法,IBM、可口可乐该卖的还是要卖,该退出的时候,还是要乖乖退出。
毕竟,市场在人家那里。
还记得开头提到的,在阿里巴巴暂停对印度公司的投资计划之前,也就是7月份的时候,印度法庭曾宣布传唤马云。
理由是什么呢?印度市面上有一款UC浏览器,这是阿里控股的。在2017年洞朗危机最激烈的时候,UC要求他们的程序员,把中印战争、中印摩擦等针对中国的负面新闻给屏蔽掉。
但是一位叫Pushpendra Parmar的印度员工不愿意这么做,于是阿里找了个理由把他给辞掉了。这位程序员不服,于是把UC告上了法庭。
这件事本身就很小,而且属于行业惯例。但由于当时中印摩擦日渐激化,控告马云的新闻被印度媒体疯狂炒作,声称中国的浏览器威胁国家安全。
只要你占了人家想占的市场,人家就想搞你,不管你如何小心,理由总会有的。美国人都能搞出强行收购tiktok的这种下三滥手段,难道印度人就比美国人高尚?
总之,阿里在经历这些事件之后,宣布暂停对印度的投资,势必是看清楚印度国内并不适合外资发展的政治经济环境。
相比阿里,老同行亚马逊最近的日子也是不好过啊。
总之,印度永远是一块大肥肉,却也总是让人败兴而归。贸易保护主义也许能暂时给国民留下一点蛋糕,但故步自封的代价,是低位徘徊的社会效率、日渐凝固的种姓阶层,以及越来越艰难的改革历程。
不参与大环境的竞争,只会让小环境变得愈加黯淡。中国吃过这样的亏,如今我们凤凰涅槃,无论是基础设施、制造业还是电商业,都是全球的顶级玩家。
而短视的印度,恐怕只能在回顾过去时,一次又一次地哀叹“失去的XX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