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勿以类拒(ID:nfccmzk),作者:林达浪、张宝珠,头图来自:电影《怦然心动》剧照截图
七夕刚过,有人表白成功忙着脱单,而有人正忙着分手。
有数据显示,情人节前一周与当周的分手率是平时的2.5倍,与恋爱有关的节日似乎成为了当代人集体分手的高峰期。在这类特殊的日子里,一句不舒心的话语、一件不称心的礼物都可能成为压垮敏感恋爱男女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段时间里,豆瓣劝分小组也迎来了“214”、“520”之后今年最后一个“分手KPI”冲刺时刻。
豆瓣劝分小组,顾名思义,是一个只劝分不劝和的地方,里面由一个个“该不该分手”的情感咨询帖子组成。这里目前有26万分手大师,“不分手留着过年吗?”是她们的响亮口号。
“从一而终”的恋爱模式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当代人对分手早就习以为常,但是分手在变得简单的同时,又变得更加复杂……
趁着七夕后的分手高峰期,我们爬取了豆瓣劝分小组建组至今的近五万条标题,试图了解年轻人分手的主要原因,并且思考,在这个时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爱情呢?
一、异地恋与出轨,古老的恋爱大杀器
豆瓣劝分小组成立于2018年12月,短短不到两年时间,组内就产生了将近五万个帖子。
根据爬虫数据,我们获得了16337个分词结果,其中“男朋友”一词共被提及7659次,是所有标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而相比之下, “女朋友”只出现了845次,由此可见,豆瓣劝分小组中的发帖人主要为女性。
分手的心态可能有千百万种,不过一切还是有迹可循。在与分手原因直接相关的词汇中,“异地”凭借被提到675次,成为劝分小组的第一大恋爱杀器。
“异地,微信或者电话男朋友从不主动找我,都是我主动找他……但是在一起的时候很照顾我,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这都不用问,送分题,快分吧分吧!”
“我也,异地的时候一个语音一个视频没有,一天没几句聊天,我的答案一样是分手。”
这是豆瓣劝分小组中一个以异地为主题的帖子,里面见证了“熬过异地恋就是一生”的古话。除了最常见的沟通、见面问题致分手外,异地恋情侣们最容易对未来陷入迷茫。只要有了“今后去谁的城市”的讨论,就能响起分手的前奏。
当然,要说异地恋的难,韩国娱乐圈最有体会。俊男靓女分手的理由在他们那儿只有两个:行程原因、聚少离多。
排名第二的关键词是出轨,共出现了597次。出轨不仅在组内被提及的频率高,相关的帖子往往建起了高楼。一旦有出轨行为后,都市丽人们不仅要分手,更要在这前后采取一切措施保障自己的权利。
比如,欠钱不还的伴侣出轨了,组内的同辈会告诉你:先别分,逼对方把钱还了再狠狠甩了他。
遇上了与小三缠绵悱恻的出轨男,先把证据去社交媒体曝光一遍,并将其挨个发给共同好友。最后,在对方发了律师函表示其“侵犯隐私”后,再以律师函回敬。
总结下来,报复出轨方的目的,就是要对方咬牙切齿地说出三个字:“算你狠”。
虽然出轨是组内最不能被容忍的行为,但很多感情的当事人不是这样想。“分手后遇上更差的怎么办”、“我们谈了X年,我的青春不就这么没了”,这两大原因困扰着感情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也让无数旁观者摆出“恨铁不成钢”的姿态。
都受过情伤的“分手大师”们对情感、婚姻关系也表现出更为消极的状态:“男的不是在出轨就是在出轨的路上”、“大多数(nan)人对送上门的都不会拒绝”、“或多或少都会出轨,区别是你有没有发现。”
村上春树的那句,“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参透了上述部分亲密关系的本质。那些爱而不得、自欺欺人、感情破裂的人,还是在百无聊赖的失望中最终主动地选向孤独。
二、爱情里,每个女人都是侦探
没有人能笑着走出对方的手机,是劝分组里最可怕的魔咒。“手机”的关键词在标题里共出现了470次。许多对一份感情十分自信的人,都在上面栽了大跟头。
“给看手机不代表屁事没有,死都不给看肯定一堆屁事,”这是女侦探们的核心逻辑。在针对是否应该看伴侣们的手机的纠结问题时,组内也逐渐达成共识:互相尊重是前提,但要相信直觉。
直觉成为了女人版福尔摩斯探案的最佳助力点,因为直觉表示有猫腻的事情,一般最后都能灵验。比如,夜晚11点给男友打视频电话发现占线后,“我瞬间感觉有点不对,十一点了还有谁能给他视频。”
在该女生抽丝剥茧,逻辑紧密的逼问下,该男友最终推翻了“和妈妈打视频电话”的供词,承认是在和新认识的女同学聊天。
结局当然是:分!
而组里那些查看男友手机的女孩,又在看什么呢?
分析下来,查伴侣手机的套路也不复杂:一是看微信、钉钉等所有能聊天的软件,二看微博,三看打车记录。当然,厉害的爱情侦探,都会组合起来全部翻了个遍。
微信上的聊天记录、朋友圈点赞、置顶,甚至表情包,是一个人生活与人际关系的最真实反映。通过看伴侣的微信,劝分组里的人往往能发现关于每天如胶似漆的人最微妙的一面。比如,关于这场爱情,谁占主动面;在对方家人的眼里,这场恋爱是否受认可;还有对象的所有前任及暧昧对象。
这些蛛丝马迹,一部手机的一个应用,哪怕一个小小的点赞,都可能出卖一个人的过去与现在。这也就是为什么,除了“手机”外,“朋友圈”也是都市男女分手的导火索,共在标题里出现了313 次。
除了私信,微博的“同城”板块对“侦探”们而言格外重要。身处同一城市,按照微博算法的匹配,很可能该博主就处于附近。发现男友关注微博同城女孩还点赞,成为了很多感情产生间隙的源头。
在总想变成名侦探柯南的女人们看来,亲密关系虽然应该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但人性始终是不可跨越的。她们都能与张爱玲有感同身受的情愫,并感叹:男人们,都是如此: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三、后疫情时代的爱情
2020年新冠肺炎的疫情,改变了全球局势,也改变了亲密关系。豆瓣劝分小组组长小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组在建立一年之后都比较冷清,但在今年疫情期间,突然涌入了大批人群。
这是一个全球趋势:疫情过后便分手离婚。《每日邮报》8月29日报道,根据一家提供在线法律文件的Legal Templates公司数据,新冠疫情期间美国离婚协议销量增加了34%。而离婚率高的前五大州,刚好就是近几个月疫情严重的地区。
因为疫情,爱侣间的两个极端状态由此而来:长期分居两地和腻歪在同个空间。有人在分居两地时突然发现,“我好像并没有那么喜欢ta”,也有很多人,在与爱人长期呆在同一个密闭空间后,开始明白眼前的并非能与之战胜生活的一地鸡毛之人。
来源:豆瓣网友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疫情期间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加剧了女性的恐婚情绪。情侣间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甚至能演变成分手。
7月底接连发生的几起杀妻案成为很多情侣分手的催化剂,因为这些常常能引发“三观不合”的争吵。当男友对其以杭州杀妻案衍生出的“两吨水警告”开玩笑时,其他女性会站出来拍醒你:“快跑,正常人不会用这个来开玩笑。”
一系列杀妻案也引发了女性对亲密关系的反思。她们的结论也颇为简单粗暴:“你越听男人话越会伺候人越贤妻良母温柔贤淑死的越快”。在一段恋爱关系中,既不能“掏心掏肺地自我感动”,也不要“为了对方失去自我”。
总结说来,当恐男症、恐婚症爆发后,女人的解决方法便常常是:做独立女性,让男人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逃避可耻但有用,这在都市佳人们的现代爱情里,却也是如此受用。
看完劝分手的帖子,单身的人都有了分手的冲动。很多人在留言里表示,里面出轨、暧昧等各种扭曲的感情案例,更坚定了她们的想法:世界奇葩那么多,我还是抱紧自己吧。
但还是该回归理性,问回那个问题:男女关系真的不可信任吗?
一位微博博主过去的一个帖子,我认为可以概括网络版男女关系的特质:
我在大多数男女关系里都看不见真诚。男生用偏见判定女生,女生用消费主义绑架男生,到了最后女生也认同了“女人就是不讲道理无法沟通歇斯底里手无缚鸡之力的生物”,男生也同意了“直男就是木讷呆板不解风情没有审美能力而且不给女人买口红就是不爱她们的人渣”。于是双方都不真诚,双方都活在情感营销号们书写的性别stereotype中。最终所有人都不快乐,没有人得到爱与尊重。”
对待爱情的问题很复杂,但是源头很简单:每个人都渴望爱,但又极度害怕被伤害。在没开始一段感情前,或者有了一段感情后,她们还在不停地寻找答案,一个关于“什么是爱”、“如何找到幸福”的答案。
可惜,光看劝分组为代表的网络情感咨询,或许会让这样的答案变得单一化。这就有点像金宇澄在《十三邀》里回应读者称其小说男主角为“渣男”时他的厌恶。
“渣男这个词非常不友好。人本身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东西,你把人这么复杂的变化,用这么低能的词去涵盖他。”
劝分组并非低能,但人更加复杂。倘若通过看别人感情从而得出或者加剧了一两个对于异性的刻板印象,在围观他人爱情时,也失去了掌握幸福的能力。
想起科幻小说作者特德姜在《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后记中提到:“维持一段真正的关系,不管是与另一半、孩子,还是宠物,都需要你有意愿平衡自己与对方的需求。”想要分手的帖子,也许没说的,还有另一半的需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勿以类拒(ID:nfccmzk),作者:林达浪、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