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2-18 07:00

阶级对立、贴标签、大逃杀:韩国综艺为什么令人着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IE别的 (ID:biede_),作者:caicai、烧鸡、Idril,题图来源:《鱿鱼游戏》

文章摘要
韩综通过阶级对立和生存战题材吸引观众。

• 🎭 韩综擅长用标签营造社会阶级对立情境。

• 🔍 生存战综艺探索人性极限,引发观众思考。

• 🎬 娱乐化严肃议题,可能削弱社会批判力。

“韩流”是2024年流行文化的关键词。韩国女作家韩江摘得了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K-POP一直在创造着全球性的偶像,而今年,多档特思辨、特有深度的韩国综艺也成功文化输出,顿时让国内的文化产品消费者,有了一种“亚洲思潮看韩国”的恍然。


有人如此评价:韩国文化似乎特别有一种直面现实、自我剖析的勇气,在国内综艺还在扯头花、旅行和种田的时候,韩综在激烈地辩论着民主与平等,丝毫不避讳阶级和性别对立等敏感议题。


本文提到的韩国综艺包括:《黑白大厨:料理阶级战争》《思想验证区域》《血之游戏》《顶楼游戏》。我们想聊聊以下这些问题:


  • 阶级对立、贴标签、大逃杀:韩综为什么令人着迷?


  • 韩综是一种韩式“大逃杀”想象力吗?


  • 喜欢直指政治/阶级问题的韩国文艺作品,是否娱乐化了严肃问题,反而失去了批判力?


一、阶级对立、贴标签、大逃杀:韩综为什么令人着迷?


Idril:韩国最近几年拍了很多大火的生存系综艺,比如《血之游戏》《社会游戏》《魔鬼的计谋》和《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这些综艺招募一群各行各业的参赛者,把参赛者放在一个高度封闭的场景中,让他们通过高难度的头脑战和体力战在淘汰赛中生存下来,最终争夺几亿韩元的大奖。


生存系综艺打造了一种奇观式的场景,让观众能够沉浸式体验极端情境下人们的博弈和选择,它们的逻辑就很像大逃杀,人们因为偶然的契机从日常生活中被抽离出来,参加到极其困难且毫无道理的游戏中,只有通过不断战斗才能存活和取胜。


烧鸡:有时我在观看韩国生存综艺时会感慨“好吧,这种节目目前或许只有韩国才能拍出来”。在我观看其他国家的生存战时,我总会感觉很温和,少了点什么。原因或许在于韩国综艺的制作方很擅长引入阶级、层级、身份标签等概念,利用对立去激发仇恨等情绪、找到复仇的动机,然后把它们化为争取生存空间的驱动力。


caicai:是的,比如今年大火的韩国美食综艺《黑白大厨》,明明只是一个厨艺比赛,却一定要塑造一种“阶级对决”的感觉。节目组把厨师分成两组:白汤匙,即已经功成名就的精英厨师,和黑汤匙,从韩国各地当红餐厅征集而来的“草根”厨师。


从节目设计的各个方面,我都能感觉到节目组在疯狂营造一种阶级对立上的“压迫感”,这种“阶级对立”有时甚至通过直白的视觉赤裸裸地传达出来。比如节目的开场画面,是一群“黑汤匙”们聚集在一个圆形的舞台上,直到灯光亮起,他们发现舞台还有第二层,“白汤匙”们的身影被依次照亮,正环抱着手臂俯瞰着他们。


再比如,在节目前期的比赛中,黑汤匙的胸牌上只写着自己的绰号,他们需要在“白汤匙”来自二层的目光下进行厨艺厮杀,只有生存到决赛的黑汤匙厨师才能公开自己的名字。


并且,我注意到《黑白大厨》的全名是《黑白大厨:料理阶级战争》(英文为:Culinary Class Wars)明明只是料理大赛,韩综却能把气氛烘托成斗兽场,把叙事抽象为两个阶级的“大战”,这真的太“韩”了。


Idril:是的,韩综里的生存淘汰战不仅营造对立,还强调“残酷”。《激赞网红》邀请77位社交媒体网红参与生存战,争夺“韩国第一网红”的称号。在直播战中,每隔十分钟就同时晋级和淘汰一人,网红们为了生存下来,无所不用其极。


再比如,《血之游戏》要求在玩家在初次见面的前提下,以任意标准直接淘汰一人,似乎在鼓励大家通过排挤弱者的方式占据游戏先机。有经验的玩家迅速抱团,淘汰了一个自我介绍时最沉默的女生,在这场游戏中,如果不能明晃晃地亮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就会被打入地下,以百倍的代价换取一个回归游戏的机会。


烧鸡:在观看这样的生存战节目时,我忍不住联想到许多反乌托邦虚构影视作品(如《鱿鱼游戏》)的末尾,当主角一路厮杀、取得胜利以后,他常常会对着一片虚空质问“你是谁,为什么要让我们这样做(一群本没有利益关系的人为了生存而互相伤害)?”。最终答案常常是:一群有钱人因为想看平民在极端环境中展示出人性的阴暗面并以此为乐。


在观看生存战节目时,屏幕外的观众仿佛就位于这个上帝视角的位置。我们希望能观看生存战的参与者更纯粹、本真的那一面:“为了你自己的利益、为了能够存活下去,你会做什么?”——不要中立,不要伪善,不要模棱两可。


Idril:韩综生存战淘汰的过程满足了观众对人性黑暗面的窥视癖,以及对于谎言和背叛的渴望。说到这里,我就要提到今年韩国获得青龙奖最佳综艺《思想验证区域》,这档综艺在国内也备受欢迎,在豆瓣拿下9.5的高分,被称为“韩综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性神作“。


作为一档政治类生存综艺,《思想验证区域》邀请了12位政治立场、价值观、阶级出身完全不同的人,让他们在9天内共同居住在一个社群中,进行模拟经营国家的社会实验。


节目组巧妙地在共同体中安插进了一位“不良分子“,TA隐藏在人群当中,能够任意查看居民的思想分数并发动攻击。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最好的演员也会展露出最真实、自私的自我。自诩最注重团队的滑雪教练高爱信,在淘汰环节选择不为队友让出自己的免除券,并要求让出的人也要保持匿名,人性的复杂和幽微真的在生存淘汰战中尽数展现。


烧鸡:我在一篇讨论料理生存战《黑白大厨》的文章中读到,相比其他在业界内更有权威与地位的“白汤匙”料理大师,韩国网友更多讨论的是其他80名无名小卒,比如从送外卖到自学料理的“外送员厨师”、专做小学生营养午餐的“学餐名家”……总之都是草根人物。


有评论指出韩国是年龄和经历不断划分地位高下的国家,很多人对这样的阶级文化感到郁闷,因此《黑白大厨》中不被看好的underdog草根厨师经常能得到大众的共情。


说到与生存战参赛者共情,我还有一个猜测,不一定准确:韩国生存战能拍得这么生猛,以及韩国的制作者与观众如此喜欢生存战、复仇故事,或许和他们现实中霸凌“文化”的盛行有关。


韩国是校园霸凌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网友在评价《黑暗荣耀》时甚至戏说“韩国人在校霸题材方面时永远不会枯竭吗?”。社会中存在一种普遍的制式标准,而当一个人不符合这个标准,便会受到排挤和霸凌。有的人选择屈从,有的人选择复仇,完成一场由下向上的反击。


生存战中常常出现下位者动摇上位者的位置、原来完好无损的上位者落到井底的戏剧反转。或是原本在前面碾压了a的b、到后来却反遭b碾压。在观看这种反转故事时,我们很难不说自己的复仇与翻身渴望借由虚拟的电视节目而得到了临时的满足。


二、韩综是一种韩式“大逃杀”想象力吗?


caicai:或许我们可以把韩综看成一种想象力。我们都知道,生活在韩国的年轻人,所要面对的社会压力是巨大的,韩国阶级固化、贫富差距大、拥有高等教育水平的年轻人比例很高,但就业率低下(根据23年韩国政府公开数据显示,超过126万韩国年轻人失业,其中一半以上拥有学士及以上的学位)。这样的社会氛围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躺平”,二是内化了这样的现状后,将其作为生存的前提接受下来,然后开始“内卷”。


而大量跟“大逃杀”和“生存战”主题相关的韩国文艺作品(甚至不限于综艺),让我感到这是一种对“内卷”全盘接受后,对它的极致推演。


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对照日本亚文化批评家宇野常宽,对日本在00年代所流行的“大逃杀”想象力的阐释,来对照当时日本的社会情绪和此时韩国的社会情绪。


“95年的年轻人有理由与碇真嗣(编者注*《新世纪福音战士》的男主角,曾拒绝乘上EVA,对父亲以及父亲所代表的组织缺乏信任,于是更愿意选择什么都不做,“自闭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但21世纪头十年的(日本)年轻人却已经无法如此思考问题。因为,这样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没错,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不会为我们做什么”,渐渐变成理所当然的共识,作为前提被接受。物语的想象力开始倾向于表现“人如何在这个前提下活下去”的问题。”


——宇野常宽


值得注意的是,宇野常宽所说的日本式“大逃杀”想象力,主要指高见广春于1999年出版的小说《大逃杀》,以及受此作品深刻影响的作品序列,其大意可以粗略概括为:一群初中或者高中生,突然接到指示,被要求互相残杀(别问为啥,就是杀)。在日式“大逃杀”中,青春懵懂的学生穿着染血的JK裙,在搞清楚状况之前,决定先杀人,让“杀人”本身成为弄清楚规则的手段。这是年轻人意识到“世界在9·11时间后迅速进入残酷的等级社会”之后,决定克服“幼儿式自恋的家里蹲态度”,而采取的决断主义式的生存策略。



但很明显,过去的日式“大逃杀”和今日的韩式“生存战”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日式大逃杀着重于呈现了一群少男少女大开杀戒、死状惨重的暴力美学景观(咱杀人时有魄力,被杀时还特有冲击力!!!),而韩式生存战则更有作为指涉现实的社会寓言的自觉。


比如,在《鱿鱼游戏》中,会花大篇幅介绍每个人的社会阶层和身份标签(失业、赌博、欠债、犯罪,大环境和个人特殊经历导致的阶级陨落),在《思想验证区域》中,节目组录制了很多前采,讲述每个人原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塑造了其意识形态的重要人生经历等等,最后用政治光谱测试题在四个维度(政治、性别、阶层、开放性)上的分数,给每个人盖章定性。


在韩式生存战中,人与人之间并非日式“大逃杀”中的同学关系,每个人作为某种具体现实境况与阶级的缩影,为场外观众提供了“请选择你的英雄”式的自我代入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感觉韩式“大逃杀”是日式“大逃杀”的进化,后者,如宇野常宽所说,表现的是“人如何在社会不会为我们做什么的前提下活下去”,而前者,是具体地观看被提炼成标签的典型人物如何活下去。韩综有点像是节目组做好人设,预埋冲突之后,开始给观众跑一段名为“社会实验”的程序。


烧鸡:是的,韩综和韩剧里有个最常用的形象塑造方法——“贴标签”。而且贴得很顽固(笑),他们习惯摘取参与者的人格中的一个部分,然后赋予其一个确定的角色定位。


有时我忍不住好奇,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会这样以标签观人吗?


以在韩国非常流行的MBTI为例,这一两年韩国年轻人中有句流行语叫做“你是t吗?”。在MBTI的矩阵中,t和f是一组对照,T即“thinking”,代表偏向客观性和理性,F则是“feeling",代表更倾向于情感。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认为对方行为、想法冷淡无情,那么就会问一句“你是t吗?”。


其实是T还是F的判断相当复杂,并不是“态度无情就是t”,所以这个提问非常粗暴。虽然我知道这句话的语义已经发生了泛化——也就是说,在一个人提问“你是t吗”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真的在认为对方的MBTI是T型,而是仅在评论对方的想法冷酷——但这仍是一个观察贴标签行为的切口。


不过,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标签化真人的行为不太好,但在虚拟的电视、网络节目中确实能快速给参与者分配一个角色、有效地制造冲突。


caicai:韩国年轻人非常热衷于归类自己,可能也是因为压力大,没有安全感,于是急切地寻找和确认自己在社会中的所属位置,并以标签来标的这个位置,不论这个标签是人格特征上的、兴趣爱好上的,还是社会阶级上的。


在韩国的社交媒体上,有一种“勺子阶级理论”已经流行了很多年。年轻人按照家庭资产,将自己划为“金勺”“银勺”“铜勺”“土勺”,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自我评定行为,跟国内流行的那些“小镇做题家”“江浙沪独生女”等偏向于自我确认,而非互相对照的标签还不太一样。



三、喜欢直指政治/阶级问题的韩国文艺作品,是否娱乐化了严肃问题,反而失去了批判力?


Idril:我发现韩国人似乎特别喜欢在综艺中聊阶级问题,有意无意都要挂靠一下,表达对上层精英的愤怒和反抗,以显示自己对阶级议题的反思。


我想,韩综喜欢聊阶级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阶级问题,相比于女性平权、外来移民等问题更容易激发人们最朴素、最激烈、最切身的不公感。换句话说,只要你不是金字塔顶端的1%,你总会觉得自己是阶级战争中的输家。


具海根教授在分析韩国中产和特权的时候就谈到,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中产阶级急剧缩水,韩国政府采用的激进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造成一部分富裕阶层从中产阶级中分离出来,通过炫耀性的消费来区分自己和普通中产;而另一部分没能把握住机遇的中产则面临着返贫的困境,时刻面临着坠落的恐惧,所以很多韩国人会把世界想象成一个野蛮的斗兽场,也可能把这种想象带入到综艺中。


有一部非常古早的韩综叫《顶楼游戏》,类似于综艺版的《饥饿站台》。电梯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角要素,象征着阶级的落差和隔阂。当电梯从一无所有的一楼运行到奢靡豪华的四楼时,观众也随着镜头一起看到跨越阶级的重重障碍。


但是这部综艺处理阶级问题相当简化,到最后各种背叛和阴谋,让观众相当疲惫,阶级变成一种噱头,勾引观众之后就显得后继乏力。


有时,综艺中阶级对立不过是一种“伪对立”。在《黑白厨师》里,黑白汤匙的差异并非仅在于阶级,一些白汤匙在早年也有送外卖打拼的经历,黑汤匙中也有在米其林三星工作过、在国外留学过,也有动辄拿出十几万设备开始分子料理的当红名人。


烧鸡:我观看的更多是讲述生存战的电视剧。虽然他们并非真·生存战节目,但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


上半年韩国Netflix出的一部剧很火,叫《第八个秀》,它和《鱿鱼游戏》相似,都是电视剧里的真人秀这样的嵌套结构。


《第八个秀》的大致剧情是:八位参赛者被困在一栋八层大楼内,楼层越高的人权力更大、财富更多,比如最高层的人什么都不用做但也能过得比一层楼的人好。这种用实体的层级景象象征社会层级秩序的手法,无论在韩国真人秀还是在电视剧里,都很常见。前几年很出名的狗血韩剧《顶楼》也是,在一栋大厦里住得越高则代表地位越高。


至于《第八个秀》里的参赛者的楼层位置是如何分配的?是他们在参赛前自己选择的。那时他们只是随便选了个数字,还不知这意味着什么——这一情节很好懂,暗示着命运的随机性。


这部剧有意思的是,前几集还有点批判资本、消费、景观社会的意味(男主总时不时来一句“哇这就是我们的社会”这样的感慨),算是给予了观众一点启示(即使我认为它带来的启示是非常粗暴、初级的),但到后半部分基本就成为了在感官上折磨观众的猎奇厮杀,批判反而成为了娱乐和游戏的养料。


许多韩综生存战也给我同样的观感:一开始它确实给予了观众一点关于社会秩序启发,但到后来又仅是在游戏而已。


今年另一部大火生存剧情韩剧《金字塔游戏》也同样:一个贵族私立女中的一个班级里,全班同学每周要通过一个软件来投票,选出最受欢迎和最不受欢迎的女孩,给每个人评等级。等级更高的具有更大的权限,粗暴来说……就是可以“正当地”霸凌低等级的同学。


《金字塔游戏》一开始确实有点警示校园暴力的作用,但进入至后半段也沦为不知如何收场的抓马行为展示会,看着一个个美丽却伪善的高中女生实施残忍暴行或许很好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不过有人说是改编太烂,原作漫画挺好的。)


Idril:是的,我觉得现实中韩国的阶级问题极其复杂,但是综艺和影视中呈现出的阶级对立像是某种奇观式的呈现,为背叛、阴谋、大开杀戒找个正当理由。


阶级对立也是韩综的最佳点缀,因为一旦阶级被游戏化和娱乐化之后,就有可能丧失那种批判的潜力,落入了底层复仇叙事的套路。《血之游戏》里面每一季都有一些看似柔弱、被流放到野外、地下室等艰苦环境中的参赛者,在“韬光养晦”之后爆发出惊人的忍耐力和智力。这种underdog通过暴力打破既有秩序,翻身做主人的情节带给人的仅仅是一种“以血偿血”的快感。


但是让一些年收入几亿韩元的精英,折几天披萨盒、吃几顿烤土豆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直接炮轰财富权贵阶层过于冒犯,裹上一层综艺的糖衣反而让大家都看得开心。


caicai:韩国这种看着特狠、特解气、特尖锐的反应社会不公的文艺作品太多了,多到让我怀疑这到底是真诚的,还是韩国作为娱乐产业生产巨头,敢于剖腹取粉、自戳痛处、将一切变成文娱产品的破釜沉舟的决心和自罚三杯的机智。在政治被充分娱乐化后,大众反而会失去真正参与的兴趣,在赞叹几声“太敢拍啦!”之后,成为心满意足的观众。


烧鸡:不过,在“丧失批判力”之前,先要走过“普及”这一步。近期,韩国的线下反尹活动中,许多年轻人拿着追星应援棒参与其中,有网友认为正是将社会问题娱乐化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能够号召更多人关注真实问题,所以它是好的。


小红书网友在看完《思想验证区域》后,寻找相关的书籍推荐


我想这些生存战节目、生存主题韩剧或许也同样,虽然许多最终走向了猎奇与游戏,但至少在初级启示方面是有点儿用处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IE别的 (ID:biede_),作者:caicai、烧鸡、Idril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