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1-30 22:21
从《完蛋!》到出海短剧,爽文背后的社会心理危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ID:openyouthology001),作者:李厚辰,编辑:阳少,原文标题:《从〈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到出海短剧,爽文背后的“中式受辱”情结》,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两个现象级产品,《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和短网剧,揭示了其背后的“中式受辱”情结,并探讨了它们背后的社会心理危机。

• 💥 现象级产品:《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和短网剧在文化市场引起轰动,表现出强烈的“受辱+复仇”元素。

• 🌍 文化产品的心理价值:这些爽文作品和短网剧提供了一种特定的情绪快感,帮助人们疏解现实生活的压力。

• 🤔 社会心理危机:这些作品反映了人们对“受辱+报复”的热衷,以及在现实社会中权力关系的困境,呼吁我们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想象。

最近,文化市场涌现了两款现象级产品,分别是互动游戏《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以下简称《完蛋!》)和一众短网剧。前者自10月登陆Steam后“出圈”,连续多日占据销售榜第一,累计销量已破百万份;后者则直接“出海”,国产短剧App——ReelShort,在美区App Store免费榜排名蹿升至第二,娱乐榜第一。


尽管类型和受众不一,但两者都包含有强烈的“受辱+复仇”元素。在《完蛋!》里,负债累累、来到陌生城市餐厅打工的男主角,处处碰壁,却莫名同时被多名优质女性追求,他要在一系列的对话选择中抉择和谁走到最后。而在以“赘婿”为主要题材的短网剧中,“受辱+复仇”更是最基本的类型满足,身世显赫的主人公“扮猪吃老虎”,先是受尽羞辱,最后畅快反杀。


事实上,无论是《完蛋!》中的后宫情节(或许唯一不同的只有结局),还是短网剧中的受辱反杀,都能在过去的网络爽文中找到文本源流,距今至少发展了有20年之久。但这些内容被视觉化后在当下的流行,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人们想纾解的究竟是什么?它们又提供了怎样的情绪价值,以及这背后潜藏的社会心理危机。


而在翻转电台主播李厚辰看来,真正值得担忧的是人们对于“受辱+报复”的热衷,配合着真实社会的困境,在绝对权力支配下,人们对于人际关系的想象,也只剩下“支配与否”。


一、心理Porn


无论是《完蛋!》还是出海的短网剧,剧情都非常单薄。前者虽然有互动游戏的架子,但同样像是一个拥有分岔剧情、每集大多两三分钟的短网剧。


在《完蛋!》中,两三分钟的场景,大概就是女性角色对男性主人公的一段表白,或者在约会中一个互动的片段,剧情也非常刻板,例如女性撒娇、感动害羞甚至展露身材的一段视频。而在短网剧中,则包含了主角从被“反派”各种侮辱,到一次过瘾“反杀”的全过程。


我们平时观看的电影电视剧,可以被剪辑成两三分钟时长来连续观看吗?这是不可能的,但有些特别的影视类型可以,那就是Porn。我们不会称呼Porn为电影,其原因是电影的基本构成是叙事(至少传统电影是),电影的叙事有最底限的合逻辑和完整性的要求,如果情节太过离奇和破碎,我们就无法对其进行欣赏。


但Porn不同,Porn的情节不过是关键场景的背景和引子而已,绝大部分没有前因后果,也不考虑情节的“合逻辑”,用麦基在《故事》中的要素来说,主人公不遭遇真实的“挑战”,不面临真正意义上的“抉择”。Porn的情节不过是为一种快感的构成,提供一个类型化的心理背景。这恰恰就是《完蛋!》和短网剧的模式,这些碎片化的影像,每一段都有其“快感点”,而整个故事毫无逻辑和完整性,起到的效果就是为了一个个的“关键场景”,并为这些关键场景的快感提供一个基本的“背景”。


这里的“快感”并非如Porn一样,来源于直接的“性刺激”,但机制却同样的“直接”和“单一”。Porn将性的过程单薄化,提炼和压缩为一种单向度的、满足非常细节和特定心理预期的性预期。《完蛋!》同样如此,要么是无条件的关爱,无条件的付出;而在短网剧中,则是无原则、纯粹的恶,和主人公彻底地“反杀”与“压制”。“单薄”恰恰是这类产品的核心逻辑,如果开始涉及复杂的情绪和更为真实的人性,其提供的快感就会大打折扣。


这是一个让人揪心的洞察——当下流行的文化产品居然是porn。但我们更需要知道,《完蛋!》和短网剧,提供了怎样具体的心理快感?


二、一个并不新鲜的题材


《完蛋!》是典型的“后宫文”题材,而类型可能源发于日本的galgame。但短网剧则不然,短网剧的类型更加集中,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受辱报复”剧。


以中国企业COL中文在线运营的短网剧出海App——Reelshort为例。我找到该平台浏览量最高的热门网剧《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剧情大致如下:女主角和已经组建新家庭的生父生活在一起,她长期忍受着继母和继母女儿的羞辱。而因为她向生父要钱来为生母治病,更加剧了这种羞辱的烈度。对方因此要求,如果她希望得到帮助,就不得不嫁给她们家族中一位被人看不起的私生子,以对她进一步支配和羞辱。当然,这位私生子是权势熏天的隐藏亿万富翁,后面复仇得以成功的原因,就来源于此。


赤裸裸的侮辱,成为了复仇时刻爽感的来源。而对这种侮辱的构造则极端陈腐,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赘婿”这个在最保守文化中“丧失尊严”的男权符号。以“赘婿”为名的短网剧汗牛充栋,覆盖从古装到现代的一切题材,包括但不限于“顶级赘婿”,“穿越古代当赘婿”,“战神赘婿归来”,“超级赘婿”,“神医赘婿”,“狂婿无敌”,“女总裁的全能赘婿”……不可能穷举。主人公多半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显赫身世,或身怀绝技,作为上帝视角的观众,则在看到这些侮辱时,就已经可以想到之后的“反杀”。


这些故事不管发生在何时何地,古代,现代都市,甚至外国,都带着一股浓浓的明清小说味道,充斥着“帝”、“尊”、“龙”的字样,人物关系也都是家族门派,堂会宗法,弥漫着一股子封建仙侠气,让你一看就能知道其文本源流。


至少从2002年左右的猫扑YY文和百度贴吧李毅吧的小说开始,这种题材就已经非常丰富。在这样一个题材的谱系中,一般有最模板化的坏人形象:毫无底限,出言不逊;有主角被人轻视,主动示弱,假扮弱者;有智商的优越,主角往往不仅背景雄厚且智谋惊人,每到绝境,坏人最嚣张的时候,主角都留有后手。绝对的善恶,绝对的碾压。当然,坏人从来不可能得到一个痛快,他们总是经历一波三折,经历羞辱,希望破灭的反复折磨,对主角不得不服服贴贴,有苦难言。


而通过这样一种情节,人们想纾解的究竟是什么?


三、中式受辱复仇:绝对权力支配下的人际表征


受辱和报复,当然不是我们这个文化的专利,大热韩剧《黑暗荣耀》同样是“受辱+报复”的套路,美国电影近年也有越来越多类似的题材,例如动作片《疾速追杀》(John Wick)系列。


但这并不代表这些短网剧,仅仅是这一波全球平民主义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从“赘婿”开始破解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题材,在韩国、美国、泰国的受辱复仇剧中都不存在。事实上,在《完蛋!》里,男主人公也是一个负债累累,需要在经济、工作上被女方照顾和接济的男性。


自觉“弱势”的男性,是其受众的直接特征,从这些剧作中,他们替代性地填补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剧作都是其现实生活压力的直接反射,透过这样的剧作,人们得以填补现实生活的压抑,尤其是他们对于“公平”的诉求——不管是两性上的“不公”,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的“不公”。


但这种受辱的构建范式,却是标准的男权社会产物,在婚姻关系明显以权力关系构成的背景下,嫁娶方向包含了人与人的从属,嫁给男性的女性便成为了男性的从属。而反过来的男性则成为女性的从属,因而获得一种二次方的羞辱关系。


在《说文解字》中,“赘”的意思为“以物质钱”,是“抵押品”之意。在这种陈腐的想象中,男性要么因为贫困不足以娶妻入赘,要么因女方家庭需要传宗接代而让男方入赘,要么因为女方家庭殷实,不舍女儿出嫁而招婿入赘。不管哪一个,男方都是一个绝对的弱者。这些网剧不厌其烦地描写女方的父母,女方的追求者,女方的闺蜜,女方的兄弟姐妹对“赘婿”赤裸裸的侮辱,而男主人公多半因此加入女方的企业,又再次被同事、上司全方位侮辱,为之后的反杀积累基础。


光是听我这样描述,你应该已经发现其中滔天的“怨念”,以及不断积攒的报复潜能。这种侮辱极少诉诸财产和人身伤害,至多也就是推搡和掌掴,但却是一种基于言行的人格伤害,外加蔑视、命令以及随意的使唤——绝对的权力关系。与西式甚至泰式的戏份不同,西式复仇最后往往陷入杀戮,涉及人身折磨和侮辱的,例如《七宗罪》或《电锯惊魂》,主角都并非私怨,而有一种劝世的宗教情怀;泰式、印式复仇常常最后诉诸身败名裂,以让对方的公共人格丧失;韩式复仇更多要么是酷刑式的,要么是基于欺骗的情感操弄。


但中式受辱和复仇,则重在权力地位反转,主人公要么显赫身世揭露,要么发现自己隐藏的权势滔天的父亲,要么凭借自己开挂的技能实现智商碾压。以让对方完全从属于自己,而将对方的人格伤害、蔑视、命令全部还给对方。


在所有的受辱复仇戏中,中式复仇是唯一一个主角与加害者最后实现地位镜面对调,从而完成复仇且丝毫没有道德和情感负担的类型。其他复仇类型,大多带有对这种有害人际关系的反思和拒斥。而在中式复仇中,剧中所有人物都喜欢这样一个赤裸又绝对权力支配的人际关系,最终的差异不过是谁来进行支配而已。


不管是赘婿戏中,还是在游戏中的多选一,都在不断强化这种可以高高在上支配他人的快感。渴望将日常生活中被支配的困苦进行倒转的报复。这一切配合着真实社会中的困境,乃至结构性的人群对其他人群的支配关系,必将让此种文化潮流更加来势汹汹,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一种心理顽疾。


而在历史意义上,这种“受辱”和“反杀”的情绪,也和我们近代史上特殊历史时期的深刻印记相关。大家可以想象我们的近现代史叙事,整个国族历史的叙事,同样是一种“受辱”和“复仇”关系,甚至其结构都与短网剧一致。这种叙事在近现代民族国家追求独立的过程中当然并不独有,但在独立且发展壮大后依然坚持此种叙事的却比较罕见。所以此种“受辱”,已经渗透成为我们文化过程中的一种特征,一种令人担忧的特征。


 四、潜藏的社会心理危机


很多人会为此辩护,认为这不过就像是其他Porn或电子射击游戏,一种“抒发”而已,不必当真。生活不易,还不能通过文化产品获得一点安慰么?


诚然,如果不对文化产品的格调有太多要求,疏解并提供情绪价值,确实是当前流行文化的典型功能。不过这里面依然要问一个问题:这真的只是疏解吗?很多人批评射击游戏让人嗜血杀戮,但在大多数游戏内容都是模仿二战、越战等民族国家、势力间战争的背景下,恐怕很少有人会将游戏中的杀戮与现实人际关系混同。


但当代年轻人已经开始轻视亲密关系的“追求”,尤其男性将“追求”等同于“舔狗”行为,并在无数的影视剧、短视频中丑化、悲剧化人对他人的“追求”,并据此塑造从“爱搭不理”到“高攀不起”的亲密关系“社会达尔文主义”。文化产品所包裹的某种诉求,已经开始深度侵蚀我们的生活观念,正如针对Incel圈子,网上大量炮制的Sigma男视频(即对女性的吸引和殷勤冷眼以对,直接毫不给面子的拒绝)一样,这些视频是“疏解”?还是一种“当真”的生活态度呢?


而这些文化产品中的受辱与报复,人与人的绝对强权与支配,是让他们减轻压力因而可以善待他人,还是会被受众“当真”,让人们越发渴望可以有朝一日实现这样的支配呢?恐怕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会让我们轻松。


当然即便如此,我依然不会认可对这些内容的限制和“负能量批判”,此种迎合性的文化作品,不过是这个社会顽疾最表层的炎症和溃烂,就算没有这些作品,我们社会中人与人分成的等级与支配早就存在,不然怎么会有“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这样赤裸的表述呢?这个在权力阴影下,人与人只剩支配关系的社会,早就垄断了很多人对父母子女关系、职场关系、亲密关系的想象。我们就算掩盖了疮疤,也无法遏制自内而外的疾病发作。


心理Porn的背后,是更大的心理危机,而站在最后面的,是这个社会的失衡与匮乏。不过无论如何,我们都保有选择如何去理解我们与他人关系的自由,并决定我们自己的言行,拒绝将人与人的关系,想象成“支配与否”的绝境。令人宽慰的是,这是为数不多的、仅靠我们自己就可以塑造和改善的领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ID:openyouthology001),作者:李厚辰,编辑:阳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