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9-07 21:00

在微博上扮演“机器人”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现在(ID:quanxianzaiAPP),作者:豆米,原文标题:《“千禧bot”诞生两年,诗人bot、日常奇思bot、灵魂呐喊bot…微博上的“机器人世界”你需要了解》,头图来自:电影《云图》


孟尧毕业一年多了,市场营销的工作并不清闲。工作休息时、下班回家路上、或者晚饭期间,她总会拿出手机,登录微博,从每天新收到的几十条私信投稿中,找出六七条符合要求的,编辑、发布。这些简单琐碎的事,是她另一重身份的工作——在微博上扮演“机器人”


“千禧bot”是孟尧创建的微博账号,用来分享1990~2010的年代记忆。目前,该账号拥有近50万粉丝,是微博上最受欢迎的bot之一。


两年前的2018年9月,即将研究生毕业,正在找工作的孟尧有了很大危机感,“在2018年一切都开始下行的时候,自己却要进入社会了,特别恐慌。”


她想起千禧年,那是世纪之交,大家对一切都充满希望。年轻的朴树留着遮住眼帘的长发,对着麦克风欢快地唱着“New boy” :


“我看见到处是阳光/快乐在城市上空飘扬/新世界来得象梦一样/让我暖洋洋……”


出于对那个年代的怀念,孟尧萌生了做“千禧bot”的想法。“本bot开放投稿,欢迎各位怀旧人士、土酷爱好者和认为2010年后的一切都糟透了的悲观人士来玩耍。”她po了说明并配上Windows98的图标。


“千禧bot”就此诞生了。


2018年下半年被公认为是bot井喷期,涵盖各个细分领域,涉及各类奇思妙想的bot账号陆续出现。如今,在微博搜索ID里含“bot”的账号,有接近28万条结果。


这些号称机器人的账号几乎包罗万象,有关于某个人群,某一领域,有某一种情绪或爱好,甚至只关于一个人、一件事。互不相识的人们聚集在“机器人”外壳下,在虚拟网络中共享真实的故事和情绪。


比如“社畜茶水间”(原名“社畜bot”)专注于分享职场故事和烦恼,做广大社畜的树洞;“意难平bot”主要发布文学作品或生活中令人难以释怀的故事;“偷听bot”则收集分享人们偶然听到的他人对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bot”挖出了各种情节离奇的家暴判决书;“菜里的姜box”(原名“菜里的姜bot”)致力于和网友一起找出菜里cos成各种食材的姜。


图片:“偷听bot”内容截图


bot从小众到出圈,逐渐野蛮生长,关于微博“机器人”的规则也在讨论和争议中达成相对共识。而在日益撕裂的网络环境下,做个“机器人”似乎成了相对安全的选择。


从“机器人”到bot


bot的前身,公认源于Twitter上的机器人账号——账号由一段代码连接一个数据库而成,会自动发布信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2010年建立的伦敦大本钟账号(@Big Ben Clock),每到整点会自动发布不同数量的“BONG”来“敲钟”报时,持续至今。


图片:twitter上的大本钟账号截图


这类账号是“真正的机器人”。几年后,国内开始出现一批以“某某bot”命名的微博账号,“bot”取自机器人的英文“robot”,不同的是,这是由人工运营来模仿机器人的账号。


“社畜茶水间”运营者之一的茶茶对bot有过持续观察和研究。据她考证,国内最早的“bot”出现在2015年,是某日本艺人的应援账号。2017年下半年,出于运营者个人爱好或脑洞,一批bot开始在微博出现,根据特定主题收集投稿,按照统一格式发布,如诗人bot、日常奇思bot、恋爱bot以及灵魂呐喊bot等。


2018年下半年,bot出现了井喷。


这一年8月8日,正处于职业选择迷茫期的茶茶在微博搜索“社畜bot”,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结果并没有搜到,她心血来潮,索性自己建起了这个bot。一个月后,孟尧创建了“千禧bot”,余幸也在10月“跟风”建了“老照片bot”。那一段时间,bot成为一股新风潮,并迅速收获了大量关注。


图片:“社畜茶水间”(原名“社畜bot”)内容截图


孟尧告诉全现在,她开通“千禧bot”几个小时后,就收到了大量投稿,粉丝当天破万,几天后超过10万。“社畜bot”的关注者也在24小时内过万,茶茶每天能收到近100条投稿。她因为新鲜感而整天都处于兴奋状态,从早到晚沉迷于刷私信,一天能发30条微博。精力不够,便邀了朋友一起运营,俩人的身份分别是“一号饮水机”和“二号咖啡机”。


bot很快成为微博上最受欢迎的内容来源之一,每个bot下都聚集起共享细分话题的用户,低门槛的内容创作和运营方式,吸引着网络公共空间中的活力。


创建一个bot账号几乎零门槛,但要不要做一个“机器人”的争论,伴随着每一个bot号的发展。


开始运营“社畜bot”不久,茶茶加入了由几十个bot运营者自发组建的群组。大家在群里讨论新出现的bot,以及博主们的各类操作。


发现有人在bot账号安利自己喜欢的明星,大家感到奇怪,觉得这与该bot主题一点不相关;有博主在bot上发自己的自拍照,大家质疑,这比起bot更像个人账号;有人给“男性母亲bot”投稿被拒收,拒收理由是博主觉得投稿角色并不属于男性母亲。“你不是bot吗,怎么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群里有人问。


逐渐出圈后,更广泛的群体加入了讨论。激烈的时候,讨论演变为“讨伐”。茶茶记得,当时有人特地建了“说给bot”的账号,类似bot圈审查,也接受投稿并发布,账号内容含个人化言论、或选稿表露出个人喜好的bot,都被“说给bot”挂出,遭到批评和抵制。


一开始,茶茶偶尔也会在社畜bot发些自己生活中的东西,比如po一张周五爬山拍的风景照,配上“祝大家周末愉快”的文字。随着讨论和争议的放大,她开始反思,决定尽量做一个“机器人”,不再发布任何个人化的内容。同时,她坦承自己出于阅读体验考虑,会筛掉部分投稿,很难做到纯粹的机器人化,也为了避免争议,“社畜bot”更名为“社畜茶水间”。


当时,偶尔和粉丝下场互动的“灵魂呐喊bot”成了攻击对象之一。据《三声》报道,运营者曾表示,这让他一度想关闭运营了一年的bot,来自粉丝的鼓励让他坚持下去。但该微博最后一条投稿还是停在了2019年5月,最新的一条微博发布于今年2月凌晨两点多,“静静吧,真的,我也准备静静了”。目前,账号更名为“灵魂呐喊本喊”。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bot就应该做纯粹的机器人,收集各类脑洞的“日常奇思bot”,就坚持自己的运营方式,除收发投稿之外,也会分享个人脑洞。粉丝似乎并不排斥这样的行为,反而觉得“皮下(即该微博运营者)蛮有人格魅力”。不过,最终博主也将ID改成了“日常奇思AI”。


图片:“日常奇思AI”(原“日常奇思bot”)内容截图


从受众侧来看,90后的茶茶对同龄人做过简单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超半数人希望bot以去人格化的中立方式运营;而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当bot关注者越来越多时,运营者应该对关注者起到一些引导作用。


“塑料科技感”


“千禧bot”“老照片bot”等从开始便坚定地做一个机器人,并坚持至今。


作为“千禧bot”运营者,孟尧除了转发抽奖,几乎不与粉丝沟通,也不做任何主观判断和情感表达。哪怕是在投稿私信沟通中,对于被采用稿件,她也只会回复“收到”;对于表述不清的投稿,她会要求清楚表述或更多资料,除此之外,不会有任何多余沟通。


图片:“千禧bot”在每周二进行“设备检修”的截图


孟尧会对每条投稿进行编号,发到第2000条,就重新从1开始编号,如此循环。发布内容直接引用投稿人原话原图,不加任何emoji表情。每晚投稿分享结束时,孟尧会发布一条通知,每次结束的理由都不同:“磁盘修复中”“即将进行病毒自测”“偏移点校准中”“正在检测显卡型号”等,这些都是孟尧口中的“塑料科技感”。


每周二,是“千禧bot”的“设备检修”日,停更休息。这个时间的选取,也很有怀旧味道——过去的很多电视台都会在周二下午停播,进行设备检修。


“诗人bot”被许多粉丝认为是最严格的“机器人”。博主跟粉丝没有过任何互动,投稿在每天的24个整点定时发布,页面干净,只有文字。为此,博主制定了颇为严格的投稿细则,规定每月1号为投稿日,其他时间的投稿不予接收。如果当月投稿提前发完了,会按规则抽取部分已发稿件“复读”。


图片:“诗人bot”微博截图


从对标点符号的规定可以一窥“诗人bot”的严谨——只用中文标点,人物台词用“”,内心独白用(),旁白用『』,歌词用♪。在茶茶看来,该bot的运营者就像常年保持同一个动作的敲钟人。不过,2019年6月8日,“出于个人原因”,“诗人bot”终止了运营。


接受全现在采访时,“戏剧文学bot”运营者明确表示,“因为是bot的关系,希望只通过文本交流”。对话中,他几乎是一个标准的bot:不表达观点和评价,只客观陈述,几乎没有用到语气词和emoji,如同在微博中一样。


图片:“戏剧文学bot”微博截图


尽管如此,在他看来,“机器人”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可爱的比喻,完全去人格化是无法做到的,毕竟从选稿发稿都需要主观操作。为了做一个纯粹的bot,除了为被读者指出错误出来道歉,和回复求助私信外,他从未主动或被动对稿件内容进行评价。对他来说,遵守规则很简单,难的是“遇到读者评论时,想交流而不得”的挣扎。


虽然在投稿规则上,各个博主都做了规定,但具体到每条稿的筛选上,的确无法避免主观判断。比如信息量太少、太模糊,茶茶往往选择略过;遇到明知发出去会引来大批对投稿者吐槽的内容,她也会审慎评估。


而为保证“老照片bot”发布内容的中立客观,余幸在征求投稿者同意后,会要求他们自己修改有倾向性的语句。为避免bot被涉及同一人(往往是明星)的内容刷屏,对于短时间内同一人的相关投稿,她会压缩发布数量和时间。


“所以说很难做一个完全的机器人,如果我是一个完全的机器人,就应该把收到的所有东西原封不动全部发出去。”茶茶向全现在感叹。


“意难平”


孟尧也是这样想的。


从最开始,她便决定严格做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她恪守着bot约定俗成的原则:规律地收发投稿,以统一格式发布,不进行价值判断,不发表个人意见,不下场互动,保持中立。尽管如此,在充斥着情绪和价值观对立的微博上,“机器人”们难免因发帖内容备受争议。


2018年下半年出现的“意难平bot”,名字取自《红楼梦》中“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一句,主要发布文学作品中令人意难平的情节,后拓展到生活领域,引发了许多情绪共鸣。在同期bot中,评价和热度都很高。


某天,意难平bot发布了来自朱一龙粉丝的投稿,感慨没能买到偶像杂志的意难平,引发了路人和明星粉丝骂战,博主也遭到“有个人倾向、审核不力”的指责。这场风波的结局,是“意难平bot”在2018年10月12日宣布退博。


图片:原“意难平bot”关博后,新的“意难平bot”们


博主第一次以“皮下”身份在微博上发布了道别文,这也是“意难平bot”发布的最后一条微博。不久后,新的“意难平bot”相继出现,内容逐渐拓宽到各个领域,但至今仍有不少人在微博上提及最初的“意难平bot”——它本身也成了大家的“意难平”。


作为微博上声势最大的群体之一,饭圈文化对bot界的“入侵”并没有因为“意难平bot”退博而停止。


不计其数的明星安利向bot或黑料bot被创建起来。其中,以收集明星张艺兴黑料为内容的“孙艺兴bot”最为出圈。2019年,它的内容和评论区留言造出了许多“梗”,吸引了大批吃瓜群众“狂欢”,数次登上微博热搜,账号被封后,又很快以“嘲羊区bot”回归,聚集了80多万粉丝。


战火继续蔓延到了2020年。在肖战粉丝举报同人创作平台AO3,导致平台在国内无法登录的AO3事件后一个月,“亚非文学bot”因为发布了一位名为“赞姨娇俏bot”(该ID被肖战粉丝认为涉嫌侮辱肖战)的投稿,遭到肖战粉丝围攻,经历了网友和粉丝的骂战后,于3月29日道歉并退博。


余幸不想把bot变成明星粉黑之间“乌烟瘴气”的战场。为了减少争议,她只能在投稿规则上不断明晰界限,改过好几次“老照片bot”投稿规则:最初只将流量明星排除在外,最新一版则变成了“明星投稿需要该明星50岁以上或已经去世”,且讲明“将无关的老照片和任意一位当红偶像/流量明星联系到一起的言论”会被删除。


但“老照片bot”还是时常被质疑。“我发美国的照片,就有人骂我‘精美’;发张日本照片,就有人质疑我‘是不是汉奸’。”余幸觉得莫名其妙。她耿直,起初也会把“莫名其妙骂人”的人挂出来,也会亲自下场争论,“我也是人啊,我不是机器人”。


一次风波让她做出了改变。2019年7月7日,“老照片bot”发布了一张日俄战争中一位日军军官对着战友的坟墓鞠躬的老照片,转发和评论区“炸锅”。余幸事后解释,自己会提前把内容在草稿箱里编辑好,有空时再一一点击发出。


图片:“老照片bot”发布投稿内容(匈牙利布达佩斯的菜市场,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在购物,时间是1984年。)


当天她发完微博就去吃饭了,没有注意到日期,吃饭回来,看到网友反应才意识到当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她在评论区解释,但发现这并没有用,“他们评价你之前已经预设立场了,无论你怎么解释自己是无意的,都会被看作别有用心,解释只不过被当作认怂罢了。”最终,她删掉了7月7日发布的那张照片。


从此,余幸不再对账号下的争议进行任何回应。为保证bot用于交流学习的初衷,她对可能引起骂战的评论作了规定,包括地域歧视类言论、政治倾向过于明显容易引发争议的言论、恶意引战言论、以及将老照片和无关的历史事件联系到一起的言论等,都会被删除,甚至拉黑。


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bot们对待投稿需要更加审慎。而这些愈发精微的考量,很难说是离做一个真正的“机器人”更远,还是更近了。


“为爱发电”可以持续多久


因为“很像机器人”,孟尧极少受到争议,小有争议的几次也涉及饭圈纠纷。她没有回应,也没有删帖。毕竟做一个没有价值判断的“机器人”,“也相对安全”。


但这种安全的确只是相对的。比如“鲁迅bot”的部分内容在热转后被删除。几个月后,账号停更。


“许多事情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只要开口谈起,就是错。”在孟尧看来,“现在的网络上,大家并没有基于事实讨论的习惯,很多人不能接受世界上存在和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也不认可价值观没有绝对对错之分。”


除了饭圈文化,营销号也早已入侵bot领地,不少营销号披上“bot”外衣,却依旧在转发娱乐搞笑内容,并伴随强烈的个人情绪。争议和营销,都在不断稀释着bot的初衷里关于共同喜好和情绪的浓度,也消解着bot的含义。


有流量的地方,资本往往紧随其后。比如MCN机构就开始了“圈地运动”:茶茶2020年年初签了机构,会接一些与自身内容契合的推广,孟尧也会接一些和千禧主题相关推广,余幸则希望自由一点,拒绝了机构和合作。


在孟尧看来,bot在商业上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如果要保持bot人设,大部分推广都不好接,而真正赚到钱的bot,本质上还是营销号。”


如今,许多曾经热门的bot要么停更,要么改名,早已没了前两年的热闹景象。越来越多的人在微博刷起了“XX图鉴”——这是2020年新风潮。还在坚持做“机器人”的bot们,则圈地自萌。


图片:“千禧bot"收到的投稿(98年的独生子女优待证)


刚做“千禧bot”时,孟尧看到某些投稿,会突然因为怀旧而哭起来,哭很久。她曾担心,一直沉浸在怀旧情绪里可能不那么健康。但现在,她没那么容易怀旧了,因为“这两年,各个层面的形势,已经从下行到了断层下跌,尤其是2020年。2018年还是回头就是千禧年的时候,到了2020年,好像已经离开千禧年200年之久,恍若隔世。”至于那个在千禧年唱着“New boy”的朴树,也早已剪短了头发,用同样的旋律重新填了词:


“所有曾疯狂过的都挂了 /所有牛逼过的都颓了/所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全都变沉默了……这世界越来越疯狂/早晚把我们都埋葬”。


孟尧比创建“千禧bot”时更悲观了。至于还会“为爱发电”运营bot多久,她只说,“没电的那一刻自然就没电了,而且这个过程也并不会有想象中那么难受”。至少现在,她还在“发电”。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bot运营者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现在(ID:quanxianzaiAPP),作者:豆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