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邵鹏,题图来自:AI生成
一、退休生活几个圈
除了少数人能够延续职业生涯,“春蚕到死丝方尽”之外,大部分人的退休生活基本上出不了以下几个“圈圈”:
1. 继续工作: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返聘、兼职、做顾问或志愿服务等方式继续工作一段时间。
2. 投资理财:规划退休生活,制定理财计划,进入股市债市等投资市场,构建退休保障。
3. 旅行游玩:利用退休时间去旅行,实现多年夙愿,体验不同的风景和文化。
4. 追求兴趣:追求或拓展原来无法实施的兴趣爱好,如绘画、摄影、烹饪、音乐等,丰富个人生活。
5. 运动养生:定期锻炼,在康养过程中增强体质,追寻养生之道和长寿之路。
6. 老年社交:经常与亲朋好友、老乡同学等聚会,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分享退休生活。
7. 回归家庭:陪伴家人,参与孩子的家庭生活,发挥余热,增进家庭关系并获得幸福感。
8. 哲学宗教:在相关活动中,放松和感悟人生,减轻压力和焦虑,为临终找到灵魂的归宿。
面对以上退休后的生活轨迹,大部分“60后”必然也会深陷其中,但至少会有一部分人开始新的退休生活,其中逻辑,就在于时代变迁的力量之强,已经开始打碎原有的生活节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老年期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60~74岁为早期老年期;
75~89岁为晚期老年期;
90岁以上为长寿期。
与之相应,普通人的退休生活,一般会经历“初老健康”“中老康养”“终老离世”三个阶段。在过去,由于医疗条件限制和营养健康落后,“初老”和“中老”阶段非常短促,很快就会进入“终老”阶段。
国人在新中国成立时,平均寿命才35岁左右,到2023年,已经提升至78.6岁了。以往人们养老年限的短暂,使得养老负担并不沉重,一般人往往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就走完了整个养老过程。
但现在非常不同,首先是“初老健康”阶段被拉长,甚至未来会有成倍增加的趋势。60岁左右退休以后,可以充满活力生活的年限,20年可以期待,40年也并非遥不可及。
与以往不同,过去“中老康养”阶段,往往疾病缠身,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但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已经开始与不治之症长期共存,使其转成慢病。
而到了临终阶段,医疗的进化,已经使“插不插管”成为一个充满争议、又折磨家人子女的难题。长期卧床成为“东亚魔咒”,相对西方,“谁来拔管”考验着东亚的道德人伦。
对于“60后”而言,退休的生活可以是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出圈的空间已经被打开,关键是个人能否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出圈计划”!
二、“60后”退休之后的新空间
除了少数精英依旧会活跃在官场和职场之外,大部分“60后”就要进入人生最快乐“解放期”。不用朝九晚五给人带来的解脱感,至少会让人新鲜好几年。而AI革命呼啸而至,将给“60后”打开新的生活空间,现在已经露出了端倪。
1. 再就业:进入银发经济领域
“60后”退休潮涌起之后,无疑会扩大养老行业的新需求。而原来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缓慢,除了购买力方面的原因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开发出能够针对养老“痛点”的产品和服务。
在“60后”进入银发经济领域之后,不仅会从需求端扩大需求,从供给端也会扩大供应。
银发经济无疑会成为创业的新蓝海,而“60后”在两端进入之后,会让银发产业进入双向良性循环的新通道。
最近,冯仑关于新老人的就业优势的视频,也印证了“60后”的再就业优势:不仅仅是没有“五险一金”的问题,“60后”有退休金傍身,就意味着从博弈角度出发,可持续推演的优势地位。
“60后”退休以后,不用和年轻人竞争传统工作岗位,仅仅做增量的新岗位,就可以再充满活力地工作10~15年。
良好的心态,可以使其更从容地面对银发经济创业前期的各种高成本难题。“60后”不仅可以延期享用创业成果,将其转化成为股份,而且可以在市场的哺育期靠真正的成本优势,获得市场的成功。
而且,对于“60后”来说,无论怎样参与银发经济都会成为赢家。哪怕是不参与创业或再就业,仅仅作为“试用群体”,也能对银发经济产生助益,其中的商业机会和人生乐趣,将会是其他人群很少能碰到的。
2. 再学习:使用未来AI工具
作为互联网和手机最早上手的一代人,“60后”未来将会面临AI工具和应用新一轮轰炸。
如何保持不掉队的状态,将是一个新的考验,也将决定未来“60后”养老的质量。
现在可以预见的趋势是,就像互联网会把传统产业和传统生活颠覆一遍一样,AI会把原来互联网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
未来生活会和AI高度融合,不仅年轻人要学习AI,“60后”也要通过学习AI新应用,展开老年生活。
未来智能设备和机器人将耗费“60后”大量的时间,可以预见的领域包括:
智能家居:目前家居和健康用的智能设备已经很多了,智能家电、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智能手环、智能血压计等等。对于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来说,无需动手操作,只需通过语音即可完成,非常方便。一些智能健康设备还具有提醒功能,如按时服药提醒、运动提醒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老年社交:退休人员目前主要通过智能手机上的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开展社交活动。未来随着AI技术的演进,将使智能体在硬件和软件上发生很大的跃迁: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屏幕,更适合参与的场景,让老年社交活动更方便、更直接,很有可能诞生全新的老年社交平台。
在线学习: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未来机器人上的AI应用,退休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或者观看各种讲座和教育视频,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健康管理:未来AI将诞生众多健康管理类的应用程序和智能设备。不仅可以帮助退休人员记录健康数据,还可以提供健康建议和饮食计划,甚至一对一进行健康干预和预防老年失能或失智,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娱乐休闲:未来AI主导下的休闲娱乐,将会是爆炸型的游乐场模式。现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所谓丰富的娱乐资源,如游戏、音乐、电影、电视剧等都只能是小儿科级的应用。AI完全可以打造一个虚拟世界,让退休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虚拟人生,谱写自己的游戏人生:当过帝王,也当过奴仆;作为将军征服过世界,也作为士兵牺牲在战场;曾经富可敌国,也会破产一贫如洗……
美剧中的《西部世界》可能成为现实中的存在,娱乐至死也可能成为一种选择?!
3. “一人作”:个人即是一个团队
所谓的“一人作”,是指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或创作。这里的“作”可以理解为创作、制作或完成。
它强调的是个体在某个领域或活动中独立运作的能力,不依赖于他人。例如一个人独自完成写作、绘画、作曲等艺术创作;设计新品或新软件;独立建造一座房屋或完成一个产品,都可以用“一人作”来定义。
在未来生活中,由于AI工具的丰富多样,3D打印一类的制造技术的完备,机器人多种多样,这种独立完成各种创造性的产品,对于未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崛起之后,微软公司AI亚太区总裁张祺发现,当AI在内容、代码生成等方面表现出赶超人类的能力时,许多工作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原有的组织架构和生产关系都将会面临巨大的变革。借助AI的力量,一个人也可以拥有足以匹敌一个团队的工作能力。
可以设想,一个非音乐专业的“小白”,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音乐学习,利用AI工具创作交响乐,最后生成唱片,在互联网中独立发行并获得收益,完成现在通过整个行业才能完成的一个复杂工作。
与此类似,各种“小白”可以不仅独立完成游戏、电影、动漫等原来需要众多协作才能完成的复杂作品,而且可以进行独立的设计和制造,生产个性化产品。
这种“一人作”对未来养老生活的填充,将会是革命性的,对个人价值的体现,也将会是革命性的。
4. 监督AI:将是未来人类最大的工作领域
前几天,OpenAI的“吹哨人”之死,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报道,OpenAI的前研究员Suchir Balaji因担心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危害而辞职,并最终自杀身亡。
Balaji曾参与GPT-4的预训练团队,他在辞职时强调了他对人工智能技术潜在风险的担忧。
此外,有多位OpenAI前员工联名发表公开信,指出OpenAI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和内部批评机制,尤其是对“吹哨人”的保护不够充分。这些前员工认为,人工智能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存在多重风险,包括虚假信息传播、AI系统垄断威胁社会以及制造新的社会阶层不公等等。
这种对AI的警觉只是一个肤浅的层次,未来最大的风险是AI进化成为“物种”意义上的人类竞争对手。这就需要高素质人群来守护人类社会和人类价值。
这种对AI的监督,也就不是年轻人能胜任的工作,反倒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年人来守护。
鉴于AI将全面进入人类生活,对AI的监督也将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细致之处将超出人的想象,也就需要庞大人群的共同努力,这将是未来老年人最好的归宿!
三、“60后”的归宿:积极老龄化
20世纪90年代,积极老龄化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提出,并在2002年发布的政策框架中得到进一步阐述。
该框架将积极老龄化定义为一个过程,通过最大化老年人在社会生活、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参与机会,以提升其生活质量。这一概念不仅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包括他们的社会参与、心理福祉和经济独立性。
随后,积极老龄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概念,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健康老龄化是其基础,强调通过预防和治疗疾病来延长健康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社会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的关键,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发挥其经验和智慧,以实现“老有所为”;
此外,整个社会应该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确保老年人在需要时能够获得支持和帮助。强调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老年人的社会权利和经济利益。例如,推动老年人再就业、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以及建设适老友好的数字社会等措施,都是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老龄化实施的典型是欧盟。欧盟的积极老龄化战略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通过设立观察小组来分析老龄化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欧盟将1993年命名为“欧洲老人年”,标志着老龄化战略时代的开启。此后,欧盟在1999年颁布了《迈向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欧洲》文件,提出了提高老年人就业率、完善社会保护政策、支持老年健康研究和禁止老年就业歧视等四项政策措施。
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老龄化:一个政策框架》为欧盟的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了重要指导。同年,欧盟制定了《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区域执行战略》,提出了10个子目标和100项具体措施,奠定了未来欧盟积极老龄化战略的政策重点。
积极老龄化推动了很多年,它更多的体现在政策层面和社会态度层次,并没有触及核心,完善地解决代际冲突,特别是在工作岗位上的代际冲突。
但未来AI技术的普及,将为积极老龄化提供切实的手段,未来只有两类人:会使用AI的人和不会使用AI的人。不关乎种族、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
AI会让人类远离一切“程序化的工作”“重复性的劳动”“低层次的体力劳作”,使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差别,转向另外的层次。实现在AI面前新的平衡。
现在,网络上一直在热烈讨论AI会让多少人失业的问题?答案从99%到9%。
根据普华永道的研究预测,到2030年,美国将有38%的就业机会被机器人和AI取代,其中金融服务行业的风险最大。
而根据芝加哥大学教授Eric Posner的研究,未来10年内,90%的工作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但只有9%的劳动力可能被完全取代。这表明虽然AI会对许多工作产生影响,但并不是所有工作都会被完全替代。
同时,一些研究也乐观地指出,AI将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新就业机会来缓解大规模失业的担忧。AI的发展在经历了技术跃升期和技术平台期之后,会形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三股力量的相互制约,最终会达到新的均衡。
行文至此,非常有趣且黑色幽默的事情出现了:未来3~5年AI浪潮涌起后,完全没有工作和后顾之忧的人,其实是60后?!
按照“先到先得定律”,最早拥抱AI生活的人应该是60后,不管创业也好,居家也好,立着也好,躺着也罢,“60后”都可以对AI“左拥右抱”,再当一次时代的弄潮儿!
届时,“60后们”应该不会患得患失,大胆地拥抱AI大潮的一切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