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作者|丁萍(虎嗅Pro) 、珍珍
距离2016年纽交所上市时隔4年后,中通快递再一次登陆资本市场。
9月29日早上9:30,中通快递(以下简称“中通”)在港交所正式挂牌,股票代码“2057”,开盘价为244港元,较定价218港元高开11.93%,获6.69倍认购,盘前成交1.68亿港元。中通在港二次上市总计新发行4500万股A类普通股,募集总额约98.1亿港元,市值超2000亿港元。
截至9月29日晚21点结稿前,美股(271亿美元)与港股(2020亿港元)合计总市值为3624亿元人民币,逼近顺丰3644亿元人民币。
这次因疫情的原因,中通采取的是线上云敲锣,上市仪式则是放在了位于上海青浦区的中通快递集团新1号楼三层报告厅内。
而此次中通在港上市也是继小米、美团、阿里、京东之后,第五家以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的企业,同时也成为第一家在美国、香港两地上市的快递企业,也是港股物流板块市值最大的企业。
相较于顺丰而言,在大多人对快递企业的认知当中,对于中通了解并不多,甚至只知道它是阿里投资过的通达百系中的一家快递企业,但这些都不重要。在过去的12个月里,中通全网近50万人为中国消费者配送了超过148亿件包裹,如果把这些包裹排成队,可以绕地球105圈。
另外招股书显示,中通2017财年至2019财年总收益年复合增长率为19.18%,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21.54%。
从中通的业绩与营收方面看,无论怎么样,它的表现都不差,包括这次上市,资本市场表现也不负外界及中通人的厚望。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次的资本加码,有望助力中通快递进一步夯实行业优势地位,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关于中通二次上市这个事,也可以看虎嗅此前在《中通二次上市,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一文中的分析。
就本次募资的金额来说,主要用于4个板块,约50%用于基础设施和产能开发(购置土地、车辆、分拣设备等);约25%用于赋能网络合作伙伴及增强网络稳定性;约15%用于投资物流生态系统(包括仓储、货运代理、零担货运、冷链物流等);约1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3个小细节
实际上,在29日敲锣现场有三个小细节,也很值得关注。
第一、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西装的领结与2016年中通在纽交所上市敲锣时所带的是同一条,这里反映出,具有很强的商业思维的赖梅松,在生活中也是一位比较朴实、从一而终的人,这样的人,投资方应该是比较青睐的。
另外,如果和赖梅松接触比较多,你也会发现他比较喜欢穿老北京布鞋,与他接触比较多的工作伙伴认为这与他本人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有关,环境造就人,他具有很强的吃苦耐劳精神。
第二、本次敲锣人员全部来自基层,如疫情期间冒疫奔忙的快递小哥、加盟中通多年的合作伙伴、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电商客户以及各岗位一线员工代表。除了成果分享外,这也释放出一个信号,就是中通对基层人员、加盟网点的越加重视,金钱之外人心最重要,2020年这场仗,大家要一起上,这个新的开始,要大家一起创造。
赖梅松在现场也表示,10位中通家人和平台伙伴共同敲响了港交所的上市铜锣,“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18年来,中通从追随追赶到领先,今天中通将把握从领先优势到绝对优势和生态优势的新机遇,用好资源,做好协同,抢占时机,用效率、效益去成就客户,照顾好员工,守护和平衡好股东和各方利益,再创中通新辉煌!
此外,本次二次上市募资的钱,约25%会用于赋能网络合作伙伴及增强网络稳定性。
第三、本次中通在港交所的股票代码是“2057”,也颇有寓意。赖梅松介绍,20代表 2020 年,57正好是中通成立第一天的业务量,这既是两个新起点的碰撞,也开启了中通新的征程。
中通成立于2002年,是通达百系快递企业中成立最晚的一家,成立当天首日单量如赖梅松所说仅57票,发展至今,日均单量已达5000万票。
而且,自2016年在纽交所上市以来,中通以价换量,业务量突飞猛进,连续4年稳坐快递行业市占率第一宝座,截至2020年Q2业务量市占率为21.5%,是国内首家市占率超20%的快递企业。这也是中通二次在港上市的底气来源。
底气归底气,快递行业竞争在加剧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自2019下半年以来,中低端快递行业竞争就有加剧迹象,尤其是2020年表现尤为明显。前有顺丰加速下沉电商件快递市场,后有京东物流旗下加盟制品牌众邮快递与背景极硬的加盟制快递企业极兔速递。中通身在其中也要经得起洗礼。
所以,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中通如何稳定市场份额以及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这是接下来最为关键的一步。
这一步要怎么走?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业务量还是占据主导位置,存量市场竞争加剧增加空间压缩,那就增量市场来加码,快递企业们都心知肚明,这一点中通心里也非常清楚。
以价换量
随着快递行业竞争加剧,加盟制快递企业为了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不得不加入价格战中,加大对加盟商补贴,增强网点的揽件派件的积极性,以此形成规模效应。
目前来看,中通在价格战中受益匪浅,其快递业务量增速持续跑赢行业均值,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尽管中通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其业务量仅同比微增4.9%,但依然跑赢行业均值1.7个百分点。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向好,中通复工复产稳定推进,在Q2实现业务量为46.0亿件,同比增长47.9%,超出行业均值11.1个百分点,尽管2020年两季度均跑赢行业增速,但差距与2018年和2019年相比有所收窄。
2016年以来,中通业务量增速持续在行业平均增速之上,这就意味着中通的业务量市场份额是同比提升的,截至2020年Q2末,中通的业务量市占率达到21.5%。
但市场份额提升的背后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中通在价格战中,虽然获得了市场份额的提升,但是单票收入因此进入下滑通道。
从中通2015-2020Q2的营收增速和业务量增速比较,除了2016年,中通的营收增速以60.8%的数据高于52.5%的业务量增速,其他报告期内一直低于业务量增速,这主要是中通单票收入在2017年起持续下滑。
如下图所示,除了2016年,中通的单票收入同比上涨,其他时间均处于下滑趋势,且下滑幅度逐渐扩大,尤其是2020年以来,中通单票收入下滑幅度超过20%,这反映了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价格战也愈发严峻,意味着中通在价格战中的牺牲的利润也越来越多。
单票收入下降幅度大于单票成本下降幅度,导致单票毛利润进入下滑通道。
虽然资本持续投入带来规模效益不断显现,使中通单票成本不断降低,从207年的1.16元下降至2020Q2的0.71元,下降了0.45;而单票收入从1.96元下降至1.21元,下降了0.75元,最终导致这期间的单票毛利润下滑0.3元。
这也说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通采取以价换量,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却削弱了盈利能力。
中通的盈利能力逐渐被削弱,而扩大市场份额需要更多的资本投入,所以中通上市融资也是必然结果。
截至2020年Q2末,中通在手资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总计137亿元,在2020年上半年的资本开支达到39.87亿元,占总资金的29%。
以利润换增量
快递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导致资本资金加速向头部企业聚合,头部竞争愈发激烈。在2020年Q2,快递行业CR6提升至85.2%,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其他中包含顺丰)。由此可见,激烈的价格战,将加快行业进入洗牌阶段,加速中小快递企业出清,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尤其是电商行业红利期已过,驱动快递行业从增量时代切换至存量时代,存量份额的竞争更加严峻,任何一家企业快于行业的增速都势必伴随着另外一家企业的份额下降。为了抢夺存量市场份额,各快递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资本投入。
9月16日中通公布了今年重点发展的两大业务板块,一个是聚焦高端市场的“星联航空”,一个是进入冷链市场,企图来挖掘目前中通快递主业务之外的市场来补己,提高增量业务量。
然而,这两大业务对于中通而言,是比较陌生的,还需要长时间探索与路要走。对比同为民营快递企业的顺丰与圆通,中通处于比较弱势的一方,星联航空并不拥有货运机,而是采用与航司合作的模式,轻资产运营,对飞机没有管理权和运营权。顺丰(59架)与圆通(12架)都有属于自己的货运,拥有运营与管理权。
再者,冷链物流方面,中通冷链全国拥有1000多台冷链车辆,借助1300条星联航线与81个自营快递分拨中心共同支撑起的冷链核心产销地干线运输网络,可覆盖近300个城市。还有一个相对成熟的生鲜产品“优鲜送”。
虎嗅曾报道,韵达、圆通、顺丰、京东物流等都已在冷链物流早有所布局,其中,顺丰与京东物流直营管控优势较为突出,发展强势(尤其是医药冷链方面),去年还上榜中国冷链物流百强名单,分别获得第一第二的成绩(发展细节在此就不多介绍了)。中通冷链想要赶超同行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另外,中通自己也开了一家中通传媒子公司,这家公司里有一块业务是用于直播的,也就是说中通自己现在也在直播这件事上摸索前行,通过直播为自己引流,扩大增量市场。目前效果如何,还未得知。
眼前来看,快递行业价格战激烈,并没有退却之势,中通采取“以价换量”、“开拓新业务”的策略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背后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此次在港二次上市背后,说实话,也是中通与资本市场的一次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