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6-16 13:11

快递江湖,血战未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财富(ID:newfortune),作者:陶娟,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每一天,中国有超过2亿个快递包裹在路上奔跑。而10年前,日均不足1000万。过去10年,快递公司堪称成长型企业的典型代表,但A股快递公司带给投资者的回报并不佳,韵达、圆通、申通等公司市值从最高点下行最高达7成以上,顺丰股价2021年亦遭遇腰斩。


2016年,顺丰、圆通、韵达、申通在A股借壳,中通和百世在美股IPO,构筑起4500亿的行业市值,募资超过250亿元。此后,各家产能大扩张,在“仓、运、配”三个环节大幅改善效率,以规模效应和自动化设备压降成本,同时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2016~2020年间,四通一达的总资产扩张1000亿元,顺丰扩张670亿元;同时期6家公司业务量之和从200亿件涨至近700亿件,员工总数仅上升1成。


多年来,阿里嫡系百世以总亏损70亿元的代价获得了10%以上市场份额,甘当行业鲶鱼;2018年通达系退出丰巢,加仓菜鸟,与阿里实现交叉持股,并逐渐攫取7成以上市场份额;2020年,极兔入网,在义乌将快递单价最低下杀至1元之下,阻断了通达系寡头垄断的态势。这一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下降10.6%,为近年来降幅最大的一年,全行业收入因降价减少了超过1000亿元。


快递从来不是独立的行业,电商巨头的举动对此影响深远。马云组建菜鸟,是为了“全国24小时必达”,备战日单1亿的大时代,让淘宝的物流体验赶上京东,却不料,正是充沛、便宜又快捷的快递产能,让拼多多从农产品成功切入。2020年全网快递增量198亿件中,184亿件来自拼多多,马云苦心孤诣搭建的物流之局,为他人作了嫁衣。浙江反倾销大棒举起,拼多多如何维系低运费环境,令人遐想。


极兔新获18亿美元融资,目标冲击日单4000万,顺丰降维切入电商件,京东物流成功上市,让整个快递市场的未来更加扑朔迷离。价格战,或许是下一轮并购整合的前兆。


商流的背后是物流,快递行业,是电商巨头的必争之地。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但已逐渐走到寡头垄断的关键节点。


80%的市场份额,已向头部的八大玩家集中。顺丰控股(002352)多年来在王卫带领下特立独行,刘强东决意打造的重资产京东物流(02618.HK)成功上市,市值突破2500亿港元,而阿里巴巴(BABA.N/09988.HK)在马云的布局下,已逐渐攒齐四通一达的股权乃至控股权,尽管这把愈磨愈锋利的宝剑,不经意间成了拼多多撕开淘宝包围圈的利器。命运的琴弦无声拨弄,令人讷言。


百世集团(BEST.N)和极兔速递,一个为阿里嫡系部队,一个由段永平的弟子操刀,与拼多多的义乌突围战关系匪浅,亦是行业最大的两条新鲶鱼。


这是一个看似由巨量劳动力推进的行业,但上市资产已经被锻塑成类TMT属性的技术密集型企业。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最近10年,中国快递行业业务量从23亿件增至834亿件,剧增35倍;与此同时,快递行业收入从570亿元涨至8800亿元,涨了15倍(图1、2)




此外,快递业这几年的时效和质量改善肉眼可见。不少普通快递件也已能做到两三天送达,且全程可视化可追溯,丢失率大幅下降。


30%~40%的业务年增速,不断改善的消费者体验,背后是高强度的固定资产投入、持续降低的人力成本。2016~2020年间,通达系总资产扩张了1000亿元,而顺丰扩张了670亿元,6家企业业务量从200亿件增至700亿件,员工总数增长仅1成。信息化智能化,已成快递行业的根本特质。


这是一个充分资本化的行业,但过去5年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与其成长并不匹配。


从经营的基本面看,快递公司可以说是成长型企业的典型代表了,但A股快递公司带给投资者的回报并不佳。


以2016年末借壳上市成功的韵达股份(002120)为例,其股价从2019年8月28日最高的30.55元/股下降到2021年4月19日最低的12.6元/股,降幅高达6成。事实上,即使韵达近期价格略有回升,仍低于其借壳后新发行股份上市第一天的收盘价(2016年12月23日,前复权价格为17.81元/股)


不单是韵达,圆通速递(600233)股价从2016年末最高点的38.42元/股下降到如今的11.78元/股,降幅7成。申通快递(002468)从2016年1月最高点的45.52元/股下降到了如今的8.2元/股,降幅超过8成。顺丰控股2020年股价表现耀眼,但进入2021年后的第一个季度,巨亏10亿元,王卫都出面表态,不会有下一次。其股价相对最高点,已是腰斩。


快递公司于2016年先后密集借壳上市,成为当年A股一景,然而投资者若在这一成长行业持股5年,竟只会是白白陪跑一场。


快递行业究竟怎么了?


快递价格战为何越打越凶?菜鸟的出现,与丰巢的决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中通快递(ZTO.N/02057.HK)、韵达股份、申通快递、圆通速递等公司的发展?当阿里逐渐掌控四通一达的股权,而这5家企业又已占据快递行业7成市场份额后,快递行业是否已走到变盘时点?


一切要从2016年快递企业的集体上市说起。


一、2016


2016年,几家主要的快递企业赶在一起上市了。其中,顺丰、圆通、韵达、申通均为A股借壳,并集中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的3个月时间里上市。而中通和百世则在美股实现IPO。


借壳之时,圆通、韵达、申通的估值作价基本都在170亿元左右,而顺丰作价433亿元。待到了新发行股份上市日,市场掀起了狂欢。顺丰当日收盘市值达到了1678亿元,约为借壳时估值的4倍。而韵达、申通上市首日市值约为借壳时估值的2.8倍。


拿下“快递上市第一股”名号的圆通则最为夸张,上市首日市值达到了801亿元,几乎是韵达、申通上市后市值的2倍,接近顺丰的一半。此时的圆通春风得意。2014年,圆通完成快递量18.57亿件,同比增长45%;2015年业务量达到30.32亿件,同比增长63%,市场份额高达14.67%,跃居行业第一。


圆通的市值狂飙,除了“第一股”的先发因素外,云锋基金和阿里创投的背书是一个重要因素。当时,中通、韵达、申通股权均为创始家族把控。中通上市前收购了部分网点股权,并引入渠道商成为公司股东,建立了同享机制;而圆通借壳时,引入了云锋基金、阿里作为持股5%以上的战略股东。


对比各家的借壳上市方案,圆通最为激进(表1)。顺丰、韵达置入上市公司时,都接受了原有壳资产的置换,差额部分再发行股份收购;而圆通借壳大杨创世,壳资产是由蛟龙集团(圆通实控人喻会蛟、张小娟夫妇控制)、云锋基金联手花费12亿元现金收购,这意味着圆通股东方将获得更高的股份发行。



此外,在募集配套资金一环,顺丰、申通的发行对象,均为外部机构,且申通实控人还借机套现了20亿元;而圆通募集配套的23亿元资金,也主要由喻会蛟、张小娟、阿里等认购。这意味着,在整个借壳方案的实施中,圆通实控人、云锋基金、阿里宁愿花钱,也要获得尽可能多的上市公司股份。


这种“要股票不要现金”的姿态传达给市场很强的信念。此外,四通一达均以电商件为主营业务,2014~2015年时,圆通业务量甚至在中通之上,市场份额第一,再加上阿里入股圆通,似乎意味着圆通日后有望获得阿里更多的资源倾斜,拿下更高的市场份额。


但后来各家的业务发展和股价走势,只能说,投资者想多了。


圆通2016年9月29日新增发股份上市,11月4日股价到达迄今为止的最高点38.42元/股,如今只剩11.33元/股(前复权价格,2021年5月7日收盘价),暴跌7成,几乎是这些快递上市公司中表现最差的一家(图3)



快递公司集体上市,包括曾经誓言“不上市”的顺丰,都“跟风上市”,与行业发展大势有关。


1985年,中国邮政成立EMS(中国速递服务公司),后者是中国第一家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此后,国际快递巨头如DHL、TNT、FedEx及UPS等纷纷通过合资、委托代理等方式进入中国。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营快递企业发掘到其中机遇,迅速崛起。1993年,顺丰速运和申通快递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成立,1994年初,宅急送在北京成立。


2003年,阿里巴巴投资1亿元设立淘宝网,开启了B2C电商大发展的时代。此后的10余年,是中国民营快递业的黄金发展时期。中国邮政局的数据显示,2007至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由12亿件增至312.8亿件,年均复合增速为43.7%;全国快递业务收入由342.6亿元增至3974.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31.3%。


在中国,和电商一起快速发展的行业,或者说对电商快速发展起到巨大功劳的行业,快递可算一个。


这一时期,与早期顺丰、宅急送主导的直营模式不同的是,通达系以加盟的轻资产模式迅速扩张。2015年末,中国设有快递服务营业网点18.3万处,平均每一网点服务人口约0.75万。可以说,有效需求区域已基本渗透。


201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已赶超美国规模,成为全球第一,但2016年中国人均快递业务量约23件,仍低于美国,有较大上升空间。而当时国家邮政局对行业的规划则是,至2020年,快递年业务量达500亿件(人均36件),年业务收入达8000亿元(复合增速为26%),支撑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日均服务用户2.7亿人次以上。


国家邮政局希望,“十三五”期间形成3~4家年业务量超百亿件或年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快递企业集团,培育2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快递品牌。


上市,才能有力借助资本杠杆,壮大自身实力,跻身航母快递,以大吃小。不上市的代价则可能是被超越,被吞并。市场这么大,谁不想当最终的王者?


至2017年10月,百世集团在美上市,快递市场主要玩家已在资本市场集结完毕。6家上市快递公司总市值达到了4500亿元,且在借壳或IPO中合计募集到了251亿元。到2020年,谁能拿下百亿单的规模?谁能成为市场期许的航母快递?


至此,岁月安好的局面消失了,大规模军备赛进入热身阶段……给4年后的价格战奠定了开打的硬件条件和资金支持。


二、2018


扩张产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成为这一时期各家快递企业的主题词。


这有多方面的合力。其一,是电商行业增速要求快递业的产能配套扩张。其次,美国快递巨头UPS、FedEX的成长历史显示,规模与成本成反比。从行业地位来看,谁能拿到更高的市场份额,将可以换回更低的成本,从而进入良性循环。最后,电子面单的引入,使得机器化、信息化成为效率革新的主抓手。


1. 统一信息流


电子面单的出台,对快递行业智能化改造的功劳,再怎么高赞也不为过。


菜鸟董事长童文红曾将中国物流行业的痛点提炼成“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统一标准、服务水平低下”等。菜鸟成立之初,马云就阐释过它的终极目的:希望通过建设中国智能骨干网,帮助商家货通天下,全国24小时必达,全球72小时必达。这无疑是个伟大梦想。


在另一次公开演讲中,马云则具体了一些,他说,中国一定会在几年后进入日处理包裹1亿件的时代,而快递企业完全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据童文红自述,最初的两三年,菜鸟内部就是吵架:这个方向行不行?那个方向值不值得一试?而梦想到落地的关键一步,是菜鸟电子面单,它统一了面单信息的行业标准,并打通了商家、消费者、快递公司及购物平台的快递信息流,使得快递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成为可能。


在卖家端,菜鸟开发了统一电子面单平台,上面集合了四通一达、EMS、宅急送、德邦、优速、天天、快捷、全峰等常用的快递公司,商家可以接入指定快递商家系统,电子打印批量出单,并具有充当拣货单、有效维权等多重好处;消费者端,快递物流动态可见,包裹丢失率也大幅下降;对于快递企业而言,由于具有统一格式的条形码,配合自动分拣中心和扫描设备,大大降低填单、中转、签收、售后各环节的人工成本。


随之而来的是全行业智能设备的加注、服务效率的大大提升,和消费者申诉率的极度下降。


2. 自动化产能大扩张


电子面单是推动快递业自动化产能扩张的主要功臣。通过扫描电子面单二维码、条形码等,自动化分拣系统能快速识别、处理、配送快递。


如韵达的第一套分拣交叉带的使用是2012年,但第二套却要到2016年左右,这并不是交叉带不好用,而是前端信息化程度不够,导致这些自动化设备用不起来。随着菜鸟推广电子面单和韵达自身的投入,2017年韵达电子面单达到了90%以上的渗透率,这让交叉带大规模使用成为现实。相比人工分拣,自动分拣的效率可以提升60%以上。


同时期,同样的革新也发生在中通。2018年一季度,中通电子面单的使用率提升到了94%。2017年3月末,中通一共只有17条自动分拣设备,到了2018年同期,已增加到了59条,这使其在包裹量同比增长36%的时候,分拨中心的平均人员仅增加7%。而到了2019年3月31日,中通的自动分拣设备达到了130条。


电子面单逐渐普及,IPO之后各公司粮草充足,主要动作基本一致:扩充枢纽中转中心,买地,上设备进行信息化、智能化。


A股各家快递公司的“投资状况分析详情”中,韵达披露的数据相对具体。按投资金额来核算,2017~2020年,韵达在分拣中心上投入了合计94亿元,车辆投入25亿元,土地投入14亿元,IT设备及服务投入8亿元(表2)



这些投资的成果主要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三个子项目中,即“固定资产”(中转场、车辆、机器设备等)、“在建工程”(未完工状态下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土地及软件)


即使是行业一哥顺丰,每年“重大资产变化”的相应说明中,主要也是在这几块资产包上进行拓展(表3)。不同的是,由于顺丰主打商务件的定位区隔,其在建工程增长除了中转场投入,还有飞机改装项目及产业园项目等。2015年,顺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规模分别是78亿、16亿、23亿元,到了2020年末已扩张成224亿、54亿、106亿元。



再来观察“通达系”中在A股上市的韵达、申通、圆通三者的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可以看到,上市后,几家公司均保持了高强度的投入。而2018年成为一个明显分水岭。


2018年,3家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普遍猛涨,如韵达固定资产当年同比增长67%,在建工程则同比增长高达148%,可见投入力度之大。而申通、圆通2018年固定资产同比分别扩张了106%、81%。


事实上,2018~2020年的短短3年时间,韵达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这三项资产之和从37亿元涨到了139亿元,扩张了整整100亿元。而圆通(从55亿元到145亿元)、申通(23亿元到68亿元)也各自增加了90亿、45亿元(表4)



3. 人力成本高企?


产能大扩张,让快递行业人力成本的高企,变成了伪命题。


在国内快递市场,顺丰以自营为主,负责揽收、中转运输、派送全部环节。而韵达、申通等四通一达,末端网点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独立第三方持有,通达系等只负责干线运输及中转服务。2016年集体上市后,快递行业大规模自动化、信息化,大大缓解了对人力的需求。


以韵达股份为例。


2015~2018年间,职工薪酬在其营业成本中的占比从17%下降到了4.7%,是各类成本支出中占比缩水最厉害的一项(表5)



从绝对金额看,韵达职工薪酬支出在2015年,为5.9亿元,到了2018年,只有4.7亿元。


2018年,韵达快递单量几乎是2015年的4倍,但运输成本只有3倍(20亿到58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其职工薪酬反而下降了20%(从5.9亿到4.7亿元)。这说明人力成本极大地被压缩了。如果处理相同的单量,在效率没有提升的情况下,理论上,职工薪酬开支要从2015年的5.9亿元上涨到23.6亿元才合理,这里面节省了近19亿元的人力开支。


这两块成本,如果2018年是线性模拟2015年的成本,4倍单量情况下,运输成本将是80亿元,人工成本是24亿元,合共达到104亿元,但实际上,其2018年这两块成本加起来仅63亿元,最大的两块成本节省了40亿元之高。


与此同时,2015~2018年间,韵达的装卸扫描费从1.2亿元上升到了10.25亿元,主要是2016年从1.2亿元涨到了5.7亿元,后来的涨幅和单量的增幅基本同步。这块成本增长,主要源于自动化分拣中心的建立、电子面单的推广。


而折旧摊销的成本也上去了,从0.93亿涨到了6.1亿元,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如机器设备、智能设备、运输车辆等的规模上升,从而导致折旧上升。


不过,装卸扫描与折旧摊销,总成本也仅从2.1亿元上升到16.3亿元。按线性推广的模式,2018年4倍单量对应8.4亿元成本的话,这两块开支仅比旧模式下增加了8亿元。


两相对比,40亿元的运输成本与人力成本节约,明显优于8亿元的装卸扫描与折旧摊销的开支增加。这一局,机器赢了,但逐年攀升的资产规模,很快将迫使各家加入到价格战中。


4. 二选一:菜鸟驿站PK顺丰丰巢


在看得见的轰轰烈烈的行业大扩产之余,看不见的势力划分也在悄然进行。


随着快递单量每年超高速增长,超百亿单的增量,依靠快递员挨家挨户上门每单派送入户,已然不太现实。除了大规模投建枢纽中转场、自动分拣设备、自有车队,如何改善末端派送效率,也一直是各家巨头所关心的。


在终端,快递柜和驿站是两种解决方式。这两种思路的主导者一是顺丰,一是菜鸟。


阿里巴巴公告显示,2014年3月,菜鸟网络成立,阿里巴巴投入24亿元,占股48%。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分别持股1%。复星、银泰、富春控股亦为其重要外部股东。


2016年3月,菜鸟融资百亿元,知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如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淡马锡控股等参与,阿里持股略降为47%;2017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以53亿元增持菜鸟,增资后,其持有菜鸟股权将增加到51%,并新增一个董事席位,从而占董事会7个席位中的4席。2019年11月,阿里再次投入233亿元,将在菜鸟的持股权从51%提升至63%。


而2015年6月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丰巢”)成立时,初期投资额为5亿元,顺丰持股35%。申通、中通、韵达、万科旗下的物流服务商普洛斯等亦共同投资参与创建。


无论是驿站还是快递柜,通达系两头同时押注,与菜鸟、丰巢之间均存在密切合作关系。如韵达股份在2016年年报中提及,当年度已相继完成对菜鸟、丰巢的投资增资行为,且“公司已和深圳丰巢、速递易、云柜、中集、富友等各大智能快递柜公司开展合作,合计日均投递量可达55万件”。


然而,同时耕耘终端市场,且对物流行业有勃勃雄心的菜鸟和顺丰,几乎势不两立。2017年6月,顺丰与菜鸟就上演过一次“相互封杀”。菜鸟公告称顺丰关闭了对接菜鸟的物流数据接口,停止给淘宝平台上的包裹回传物流信息,顺丰则称菜鸟以安全为由单方面切断丰巢的信息接口。腾讯、京东、美团、圆通、苏宁、网易也迅速表明态度“站队”。最后双方在国家邮政局斡旋干预之下,恢复合作。


两大巨头的夹缝中,通达系的尴尬不言而喻,到了2018年,撕裂对立已在所难免。集体加仓菜鸟、退出丰巢,就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发生。


2018年1月,根据申通、韵达等公司公告,丰巢再次融资20亿元,投后估值90亿元。融资前,王卫控制的4家企业合计持有丰巢41.4%股权,韵达持有14%股权,中通持有10.36%股权,申通持有9.45%股权。而上市时就已接受阿里投资的圆通速递,不在丰巢的股东名单里(表6)



根据公告,在这次合计20亿元的融资里,顺丰系合计投资超过8亿元,韵达通过新平台宁波福杉继续投资了2.8亿元,申通也继续拿出了1.82亿元跟投。


5个月之后,画风突变。2018年5月30日,韵达发布公告称,参与菜鸟旗下的浙江驿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浙江驿栈”)融资。根据中通的公告,浙江驿栈即菜鸟驿站的运作机构。


这次融资充分体现了阿里的资本运作技巧。2017年7月,浙江驿栈方才成立,阿里搭了个平台,出了1.3亿元资金,占最初的100%股权。2017年当年,浙江驿栈营收0.13亿元,但亏损2.9亿元;2018年一季度,其继续亏损1.1亿元;融资时净资产为负(表7)



即使如此,2018年5月,圆通、中通、韵达等进入时,参股成本已高达28.57元/注册资本,且合计出资31.67亿元。其中,圆通、中通各出资10.75亿元,拿到15%股权,并获得了一个董事席位。而韵达出资7.17亿元,占股10%,没有董事席位。申通、百世、云锋基金各出资1亿元,分别占股1.4%。


而菜鸟由于最早出资,占股最高,本次虽未出资,依然占有55.8%股权,并且拥有3个董事席位(表8)



对比来看,在丰巢设立并一路融资的历程中,顺丰几乎都是出资的大头、主力。


或许正是此次融资极大地惹恼了顺丰。半个月后的2018年6月14日,申通、韵达等同时宣布退出了丰巢的持股。其中,申通处置9.09%股权,以此前融资时的90亿元估值为基准,收回投资8.18亿元,当年实现投资收益2.98亿元。而韵达处置丰巢股权收回投资12.12亿元,实现了5.88亿元投资收益。在此之前,中通已从丰巢股东名单中消失。


加注菜鸟,退出丰巢,被迫选边站,或许不是韵达、申通等的本意


如果市场有能够相对制衡的力量,快递公司本是乐见其成的。而此时,丰巢已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的75000个社区,完成逾11万台柜机的布局,一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5%,处于快递柜行业的第一位。且在丰巢柜的使用中,顺丰自身只占了10%。


在快递柜这一行业,菜鸟同样有布局。截至2018年5月,市场第二名的中邮速递易已拥有8.4万组智能快递柜,覆盖225个城市,日均投件量达到225万,而菜鸟正是在2017年与顺丰相互封杀后一个月时间,成为其股东。


为何退出丰巢,韵达及申通在清退股权的公告里均未明确表达。但据澎湃新闻相关报道,有内部人士透露,“顺丰作为丰巢大股东,在通达系快递入股其他公司问题上很强硬,要求通达系快递公司从丰巢退股”。


在丰巢股权上,通达系与顺丰彻底做了切割。而此后,阿里进一步加速布局通达系各快递企业股权。从电子面单搭建,大规模上市,投入干线建设,扩张产能,到入股菜鸟驿站,放弃丰巢股权,及至接受阿里入股,身不由己也好,利益绑定也好,阿里一步步掌控了通达系更高的话语权。


三、2020


多年来,与快递企业业务量大幅上升相对应的,是快递件平均单价的一路走低。2020年,多种因素诱导下的价格战,则让当年的快递单价再次出现大幅下滑(图4)



一方面,快递企业需要在资本开支、科技创新、自动化投入、运能提升、路由规划等方面持续投入资源;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末端建设、服务管控、利益平衡等方面持续具备精细管理和网络协同能力。


而在大规模包裹存量及每年百亿级增量环境下,市场端充分的价格竞争和企业端成本的微妙波动,对快递企业和网络加盟商的现金流、营业利润、融资能力都构成了强大挑战。


1. 极限产能的测定


价格战能打起来,快递全行业的产能扩张,超过了需求订单的增长,是主因。


如果说,固定资产等财报数据只是快递企业产能投入上的量化呈现,那么双十一的表现,就是检验快递业产能扩张效果的最好机会。


每年的双十一,是整个快递行业最重要的营收窗口期,这一时期快递行业运力全开,其数据能充分反映全行业的极限产能,或者说峰值产能。我们不妨从双十一的包裹数据和时效,来倒推全行业产能的增量。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双十一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裹1.48亿件。而到了2020年11月11日,当天共处理快件6.75亿件,再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2015~2020年间,快递行业的整体产能,近似扩张了3.5倍(图5)



但同时,2020年,全网快递业务量相较2015年仅增长了3倍(207亿件至834亿件)。这表示,这一时期,快递行业产能的提升速度,是快于需求端的增长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为了备战双十一形成的产能,在平峰时期,快递企业是吃不饱的。这些都给价格战埋下了伏笔。


这大大改善了电商的购物体验,如2013年,天猫1亿个包裹签收,耗时9天;2015年,耗时4天;2018年,耗时缩短到了2.6天(图6)。快递爆仓等新闻,这几年也已不再是常态。



2. 机器与人


2015年双十一当天,天猫的累计物流订单为4.68亿,累计电子面单生成量1.21亿,由此测算,当年的电子面单渗透率仅为25%。


到了2021年,大型快递公司几乎都100%使用了电子面单。配合电子面单体系的,则是大规模自动化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成。如中通的自动分拣线从2016年的8条(全部为小件包裹)大幅增加到2020年的339条(其中119条为大件包裹,其余220 条为小件包裹)


机器取代人工,更为寻常。从快递公司这几年的员工总数来看,增速远远比不上产能的扩张速度、营业量的增长速度。申通、中通仅微弱上升,2020年末的员工人数相比2016年末分别上升了20%,而顺丰、韵达、圆通、百世的员工人数甚至均出现了下降。如韵达2016年业务量为32亿件,2020年业务量达141亿件,涨幅340%,而员工数反而降低了1成(表9)



在各快递网点,由于丰巢等快递柜、菜鸟驿站的投入使用,相较过往的派件入户,终端派送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韵达曾在年报中持续公布前十大网点的快件处理量和员工人数,我们不妨以深圳网点为参考,来感受下快递柜和驿站的“降人工”威力。


多年来,深圳一直是韵达业务量第一的城市。2017年,韵达深圳网点揽件2.5亿单,总服务量3.9亿单,员工6320人;2020年,深圳网点揽件5.8亿单(上升131%),服务量12.2亿单(上升214%),而员工只有7685人,仅上升了2成,远低于同期业务量的上涨(图7)



机器取代人工,当然有助于快递业产能的提升,但如此一来,价格战反而更容易打起来了。


首先,各家为了争夺份额老大,都进行了产能扩张,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成为决胜基础。而固定资产大规模扩建,摊销折旧的成本相应上涨,对利润形成影响。既然场地已然扩张,既然主要依赖机器设备处理,在行业需求增速不及产能涨幅的情况下,当然是接越多的单子越好,对前端销售的激励政策将会趋向更为激进。如果和从前那样依靠人工,件量增多时加人工,件量少时减人工,成本反而是弹性的。


而在这个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改造过程中,中转成本、运输成本等一压再压。如韵达年报显示,2020年,其转运中心自动化设备处理能力同比提升30%,综合操作效率同比提升32%,人均效能同比提升14%,车辆平均装载率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单票人力成本同比下降10%左右。在综合施策下,2020年,其单票成本为2.06元,同比下降27.21%,可比口径下连续6年呈下降趋势。


3. 鲶鱼:极兔与百世


快递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产能提升、成本下降带来的降价压力,还在于这个行业,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生存的行业。没有哪个电商平台,会放弃压缩物流成本的想法。


2016年,快递行业格局基本是“顺丰主营中高端商务件、通达系经营电商件、八名开外小型快递”的三层结构。但鲶鱼始终存在。


在全国快递价格最低的金华市,2021年4月因“低价倾销”被邮政局处罚的极兔、百世,和中国两大主要电商平台之间颇有渊源。


百世是阿里嫡系,2007年在杭州成立,次年就获得了阿里巴巴和富士康A轮融资1500万美元。根据阿里历年年报,2017年9月,百世上市时,阿里投资了17.29亿元,持股达到了23%;2019年9月,阿里认购了其6.8亿元可转债;2020年6月,阿里再次认购其10.2亿元可转债。从时点来观察,这两笔可转债的发行,正对应着国内快递价格战开始启动与最激烈的时候。


百世2020年报显示,目前阿里持股的投票权已经微弱超过了百世创始人周韶宁。截至2021年2月28日,阿里巴巴(包括菜鸟网络)总共持有百世17.3%的A类股(对应1份投票权)和100%的B类股(对应15份投票权),约占公司46.7%投票权;而周韶宁持有100%的C类股(对应30份投票权),约占总投票权的46.4%。阿里与周韶宁各拥有2个董事会席位提名权。


在经营上,百世主要涉足供应链服务、快递、快运三大业务。2020年财报显示,作为阿里嫡系,其不可避免地承担着一些“系统任务”,如在东南亚扩张,承接Lazada(来赞达为阿里巴巴收购的电商平台,此前为东南亚电商一哥,后被腾讯为第一大股东的Shopee即虾皮反超)的部分物流业务,2020年菜鸟为百世贡献了8.08亿元营收,而Lazada则贡献了1.26亿元。


与此同时,百世也是低价策略的忠实执行者。从财报表现不难看出,冲业务量而非盈利,才是其主要的经营KPI。2016~2020年间,百世快递的包裹量从21.66亿件升至85.35亿件,增长了3倍,而全行业同时期业务增幅仅1.6倍(313.5亿件到833.6亿件)2014至2020年的7年时间,百世营收翻了10倍,但市场份额扩大的背后,是累计净亏损71亿元。在价格战最为惨烈的2020年,百世足足亏损了20亿元(表10、11)




极兔,是杀起价来不亚于百世的新鲶鱼。尽管拼多多拒不承认与极兔有股权上的关系,或是独家合作协议等,但极兔的旋风式打法,和拼多多如出一辙。


极兔成立于2015年8月,最早在印尼布局。极兔的创始人李杰,和黄峥一样,亦是段永平弟子。他是OPPO印尼的创始人、前任CEO,极兔最开始的业务就是配送OPPO。OPPO一直是东南亚第一大中国手机品牌,拥有成熟的营销网络。


2017年,极兔已成为东南亚排名第二的快递公司,此后相继在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开展业务。成立仅4年时间,极兔速递业务已覆盖东南亚全境,拥有100多家大型转运中心、600多台自动分拣设备、3500多辆自有车辆,同时还运营4500多个自营网点和1000多个加盟网点,员工数量超过6万名,2019年收派包裹超过7亿个,约占当地20%市场份额。


2019年,极兔杀回最肥美的中国市场,通过收购上海龙邦速运,取得快递经营资质和网络,并在2020年3月正式起网。仅6个月时间,极兔网络实现全国省市核心城市覆盖,日订单量一路高歌猛进,从500万迅速蹿升至1000万、2000万。


在极兔的凌厉攻势下,快递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的态势,被迫中断。2016~2019年间,中国快递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前八大品牌市占率)从76.7%上升至82.5%;在2020年,由于极兔蚕食市场份额,CR8微降至82.2%;而到了2021年一季度,CR8进一步下降为80.5%(图8)



4. 价格战:残酷内卷


价格战究竟是谁引起的,似乎已无足轻重了。但分析各家立场,博弈的结局都将导向价格战。极兔、百世的厮杀,将价格底线一再下拉,逼迫其他友商随同亏损。


本身具有成本优势的中通、韵达等,有理由为了维持相对份额排名,主动发起价格战。


如2020年,韵达单票收入下降了21%,而其单票成本下降了27%。在价格战中,为了稳住网点,2019年,韵达甚至开始改变营收模式。此前,韵达只收取中转运输费用和面单费用等,而派送费用由派送网点向揽收网点直接收取,韵达只是居间结算。2019年开始,韵达统一揽收,再统一向加盟网点采购派送服务。2019年,韵达派送服务成本174亿元,收入155亿元,意味着通过总部补贴派送服务,向末端让利。


而中通单票成本在2020年四季度同比下降了12%,至1.08元;单票收入同比则下降了足足20%,至1.41元。在成本优势下,中通有更多空间主动下调价格。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中通竟然还在2020年成功将市场份额提升了1.3个百分点,至20.4%。


而2020年单票降价幅度仅5%的申通,在这一年足足丧失了1个点的市场份额(图9)



此外,由于商务件增速缓慢,一哥顺丰上市后业务量和营收增速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9年5月其针对电商市场推出特惠专配产品,和中通、韵达等一起内卷,进一步加重了竞争态势。


2020年一季度,疫情封门,唯有顺丰的单量逆势同比增长77%。2020年全年,顺丰以电商件为主的经济件板块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64%,业务量同比增长156%,成为顺丰整体业务量规模增长的最主要动力。2020年二季度,顺丰之外的各家快递企业为了补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触发了价格战。


2020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下降10.6%(或1.25元/件),为近年来降幅最大的一年。这既有上半年成本的因素,也受整体竞争格局的影响。若按全年834亿件快递量来计算,由于价格下降,全行业收入减少了超过1000亿元。


5. 集中趋势被截断


价格战,影响着快递业和电商势力的重新划分。


在物流行业,阿里是投资最为执着的巨头之一。除了一早布局百世与圆通,2018年6月,阿里用11亿美元认购中通快递11%股权,成为其二股东;2019年7月,阿里获得申通控股大股东上海德殷德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49%股权,并获得剩余51%股权优先购买权;2019年韵达年报中,阿里创投作为第七大股东现身,目前持股占比2%;2020年,阿里再次斥资66亿元向圆通实控人喻会蛟收购12%股权,目前阿里巴巴、阿里创投分别为圆通第二、三大股东。


再加上通达系普遍持有菜鸟网络、菜鸟驿站等的股权,一方面,阿里与通达系之间实现完全的交叉持股;另一方面,双方在菜鸟裹裹、电子面单平台、驿站等业务上亦颇有交集,阿里系从战略、从业务、从股权上已深度渗透通达系。


上市之后,通达系五虎将的市占率从2016年底的56%上升至2019年底的73%,对顺丰、京东快递构成极大的压制力(表12)



事实上,通过大规模的智能化运营,与2015年相比,通达系不仅是市占率有了提升,资产规模加总已超过了顺丰:4年时间,通达系总资产扩张了1000亿元,而顺丰仅增加了670亿元(表13)。在送达时效、申诉率等方面,通达系与顺丰在经济件上的差距也已经不大了,电商购物体验有了显著上升。



如果不是2020年疫情期间,直营模式的邮政、顺丰和京东坚持经营,顺丰市占率趁势提高了2个百分点;如果不是极兔在2020年横刺里冲将出来,一己之力搅局成功,拉动全行业巨头价格跳水,2020年,极有可能是通达系再扩大战绩的一年。


2020年,中通、韵达、申通净利润分别下降了24%、47%、97%,百世的亏损更是扩大了9倍,而顺丰净利润上涨了26%,其年度市值涨幅高达145%,韵达、申通、百世市值则分别下滑了39%、48%、66%。到2020年末,年度营收达300亿元的百世只落得了52亿元的市值,只剩上市时的2成(表14)



6. 反杀局中局


马云改造快递,是为了更好卖货,但快递改造好,比他更会卖货的人却出现了——2015~2020年间,物流效率提升、网络下沉、成本下降,最大受益者不是阿里,是2015年方才成立的拼多多。


切开天猫和淘宝的口子,拼多多的核武器是农产品。而农产品上行的硬件基础,正是廉价且快捷的快递。这可太有意思了。


黄峥曾就拼多多的竞争格局打过一个比方,“好比一桌人吃饭,淘宝刚起来时桌子是空的,而拼多多起来时,已经有5个人在桌上了,你在桌下硬要上去吃饭,但桌上的人不愿意你上来,桌下的人也不愿意你上去,我必然会受到双重打击”。


要破此局,拼多多找到的切入口是农产品。这个连着生产者和消费者最多的品类,在以前的电商发展史上却处于极度边缘的位置,因为农民既没有钱买流量,也承担不了高昂的快递成本,消费者也难以忍受四五天才到货的农产品发臭损坏。快递的提速,让拼多多得以从这里一刀下去,切走了阿里的大块蛋糕。


某种意义上,正是马云本人,一手打造了让拼多多胜出的最重要的生态环境;而拼多多,也给快递物流行业贡献了最大的增量。


2018年,拼多多产生111亿个订单包裹数。


2019年,拼多多产生197亿个订单包裹数,同比增长77%。同一年,快递行业平均增速为25%,拼多多的单量占到了快递行业整体的31%。


2020年,拼多多共计产生383亿个订单包裹数,同比增长94%,而行业增速为31%。


拼多多单价低,商家对邮费成本更为敏感,2020年拼多多订单增速甚至超过了2019年,这和2020年凶猛的快递价格战不无关系。2020年疫情期间,1月,拼多多宣布对坚持发货的商家给予物流补贴,每笔订单补贴奖励金2~3元。2月13日起,补贴进一步升级,商家只要发货就可获得4元奖励金/单。


更可怕的是,2020年,拼多多新增包裹数为186亿件,而全网新增也只有198亿件,拼多多增量贡献了快递全网增量的94%(表15)。势如破竹的发展态势,岂能不让阿里心惊?



即使韵达、申通、圆通默契地不在年报里具体提及拼多多的名字,而是用拼购电商来指称,但拼多多成为快递增量业务主要甚至唯一来源,已是铁一般的事实。


2019年4月的股东信里,黄峥称,拼多多的物流电子面单系统,在短时间内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二大电子面单系统。2020财年,拼多多活跃用户数量首次超过阿里巴巴。


快递行业按照马云的意愿改造了,发起菜鸟时,阿里占有大约6成的B2C和9成的C2C市场,他料到了快递行业迎来每天1亿个包裹的时代(2017年实现了)他为之竭尽全力,推动行业革新,推动行业扩产,却不曾料到,增量的时代由他人主宰……而屠龙之刀,由自己锻造


拼多多的横空出世,让快递行业的格局演化,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影响因子。作为电商平台,在没有参股快递企业的情况下,它没有任何动力坐观快递企业提价。人们怀疑拼多多与极兔的关系,是因为,拼多多的确需要一个极兔,来维持现有的低价局面。


7. 浙江反倾销


2021年一季度,恶战还在继续。中国的快递定价权在浙江,而浙江定价权又在金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即隶属金华市)。2021年一季度,浙江省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占全国的21%、12%,仅次于广东,平均单价仅5.7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0.2元)的56%,也远低于广东的9.2元/件。


快递业务量前50大城市中,浙江省占据8个,分别为金华(义乌)、杭州、温州、宁波、台州、嘉兴、绍兴、湖州,价格洼地和虹吸效应明显。其中,2021年1~4月份,金华快递业务量高达32.66亿单,远超所有一线城市。


从不同城市的快递单价看,上海单价最高,达44.11元,这是因为上海坐拥中通、圆通、韵达总部收入,造成数据偏差。而深圳、杭州、东莞、苏州每单快递价格均在11元左右;广州、成都相对较低,分别为8.7元/单,9.4元/单(表16)



到了金华(义乌)这个地方,每单均价低至2.84元,为广州的1/3,深杭苏莞等地的近1/4,相比2020年再度下跌。零售的利润率很薄,巨大的物流价格优势让更多商家选择将仓库放在义乌,从义乌发货,赚快递的差价。


极兔搅局,正从义乌开始。2020年,极兔在义乌的快递价格一度低至每单0.8元,而被罚之前,极兔每单价格多在1元,有时候是1.2~1.3元。据媒体报道,在4月9日因低价倾销被浙江省义乌市邮政管理局处罚后,极兔随即将每单快递价格涨了0.4~0.5元,达到1.4~1.5元。此后极兔多次涨价,现在最低每单1.65元。低于1000票,每单价格则要1.8元左右。


相应地,申通、百世、圆通、中通等公司也进行了多次涨价,各家每单涨幅在0.3元~0.5元。2021年一季度,中通、韵达等财报数据普遍回暖。


但价格战会就此终结吗?不一定。


8. 融资、并购、整合,硬仗或将继续


从美国的经验看,价格战是快递行业高增长时期难以避免的宿命,FedEx等巨头是在欧美快递业经历近20年的增长进入成熟期后,基本完成行业整合,才占定市场份额,逐渐释放利润的。安信证券、中金公司相关研报指出,价格战中,由于技术落后、服务较差、成本难以控制等原因,市场份额较低的公司在时效、价格上都弱于头部公司,并会逐渐退出市场。


竞争激烈阶段,头部公司利润率受到挤压,落后公司均出现亏损,并通过兼并收购或转型等方式逐步退出,随后行业见底。对于头部公司而言,发展初期各有优势,但在后期业务模式会互相渗透,在这一过程中依然存在低价策略,能否做好内部产品定位和分层以顺应甚至创造市场需求是关键。


待格局稳定后,快递公司的单票利润会企稳回升,龙头企业现金流充沛,回报率高并且存在壁垒。以UPS为例,过去10年,其单票净利润逐步回升,扣非净利润率围绕8%的中枢稳步小幅提高,并且现金流充沛;在业务成熟阶段,其自由现金流与净利润基本相当(即资本开支与折旧相抵),ROIC(资本回报率)从10%左右提升并且稳定在20%~25%水平。


在此过程中,根据安信证券的观察,快递公司的市值与业务量基本呈正比。


在中国高增速的快递市场,在价格战与市场份额的争夺压力中,并购整合正趋于加速。2018年,顺丰吃下敦豪中国区业务;2020年,京东收购跨越速运;2021年,韵达成为德邦二股东。而顺丰则对嘉里物流发出要约收购(表17)。一些经营不善、十名开外的快递公司如全峰快递、速尔快递,则濒于破产边缘。



极兔入场之前,除了百世,其他快递企业都赚到了一些钱,攒下了一定家底(表18)。如韵达2019年末理财产品有近70亿元之巨。而申通刚刚发完让人大跌眼镜的2020年报,又提交了一份利用闲置资金购买不高于30亿元理财的公告。



而大规模的融资支持和资本开支也在路上。


极兔速递于2021年4月17日,宣布完成18亿美元战略融资,领投方为博裕资本,跟投方为红杉资本、高瓴资本。而据报道,极兔为2021年定下的目标是4000万日单。这意味着,短期内极兔想完成目标,还可能将依靠低价补贴策略。而眼下被现金流匮乏折磨的百世集团,也被传出将回港二次上市。


搅局者来势汹汹,头部企业则早已备好粮草。2020年,中通回港上市,再次募资98亿港元。其为2021年设定的目标是完成229.5至238亿件的包裹量,对应同比增长35%~40%。


韵达2018年定增募资39亿元,2019年后通过中短期票据又陆续融资30亿元。顺丰上市时募资80亿元,2019年通过可转债募资58亿元,眼下又在开启新一轮200亿元的募资,以投向鄂州机场、设备自动化等项目。


此外,2021年,京东物流成功IPO,市值突破2500亿港元,募资247亿港元。在2018~2020年期间,京东物流的A轮战略投资者累计为其提供超25亿美元融资,包括中国人寿、平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巨头。


京东快递的能力也已从内部服务到对外开放,其2018~2020年间收入分别为379、498、734亿元,而京东集团及其关联人产生的收入占比则分别为70%、62%及54%。多年前,刘强东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信心十足地说,未来能在国内物流业立足的,只有顺丰、京东两家。


从市场各方的姿态看,虽有涨价的动作,但完全没有躺平的想法,进一步的内卷在前方等待。


中信证券也预计,激烈的价格战仍将贯穿2021年全年。“行业大体格局确定前,任何价格停战动作都被证明无效。”


快递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电商竞争本质是供应链竞争,供应链竞争是要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多维一体,缺乏任何一维,都无法赢得竞争。反垄断法的紧箍咒之下,阿里是否会继续加强对通达系的控制,也未可知。即使阿里能够进一步加强对通达系的控制权,形成默契全行业涨价,但极兔会答应吗?拼多多会答应吗?


复杂的博弈盘面下,谁将最终成为胜者?对电商版图的影响又将如何?我们继续观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财富(ID:newfortune),作者:陶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