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城市FutureCity(ID:caijingtod),作者:任含希、刘益、姚思妤,原文标题:《户籍改革大考:上海掀“抢人大战”高潮,广州宁波才是赢家》,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全国各个城市的“抢人大战”随着上海户籍新政的出台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百余座城市千方百计地招揽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生,吸收新鲜血液。但舆论较少关注到的是,有两座城市却选择了聚焦技术型人才,其中,宁波重金补贴高技能人才,广州开展“羊城工匠”行动,不断发出欢迎蓝领的信号,成为全国户籍存量改革的领头羊。
八月中旬,宁波和广州相继推出新政,开创了跨省和跨地区社保互认的先河。
着眼人才存量,实际上是看到了长久以来因为缺乏一张名校毕业证而被各大城市拒之门外的一批人:技术人才。一直以来,“中国制造”背后的工匠们在大城市交了多年社保,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后却因为无法落户而返回家乡。2007年底,在深圳务工的农民工排队“退保”,领取社保个人账户资金,备受舆论关注。
宁波和广州作为制造业大城,意识到想要带领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化,专业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给予他们平等的居民身份和扎根机会便是传承工匠精神、发挥城市产业特性的第一步。
一、从宁波到广州:敢为天下先
8月中旬,宁波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放开宁波市落户条件的通知》,这是继2018年、2019年两次放宽落户政策后,宁波近年来的第三次调整。此次调整最大的亮点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缴纳的社会保险在申请落户时,可累计纳入宁波市缴纳年限,目前该政策已于9月11日正式实施。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宁波开创了全国首例跨省互认社保。即使没有过多舆论的关注,但暗涌之下,宁波已经在“抢人大战”方面夺得先机。
同样在8月中旬,广州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和司法专家介绍《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时提到,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的人才入户积分,在广州可获累计认可。这意味着,在长三角、珠三角相关城市的户籍准入年限,可以无缝对接到广州落户。换言之,在杭州、苏州、南京缴纳的社保年限,可以直接纳入广州的社保年限,获得优先落户资格。
广州此举,相当于开创了跨地区落户互认的先河,结合其一线城市的地位和庞大的人口、经济体量,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其意义更甚宁波一筹。
事实上,关于跨区域积分互认这一改革,中央在今年3月就释放了信号,而宁波和广州最先做出了响应。
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围绕劳动力这一要素《意见》提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那么,跨区域积分互认与上海的“立即落户”政策,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城市视角?国务院提倡的这一户籍制度改革又能为中国的人才体系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什么?
二、人才存量VS增量:走城市自己的路
千城千面,区位特点和历史底蕴塑造着城市风格。不久前,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超越东京,跃居世界第三,海归精英纷纷安家魔都,视陆家嘴为职业生涯腾飞对最佳起点;同时,腾讯、华为、大疆等互联网巨头云集的深圳则一直吸引着最全国最顶尖的AI、大数据、5G人才。
毫无疑问,上海和深圳为周边城市输送了大量优质资源,但也难以避免地抢走了经济圈内其他城市的高端人才。对此,宁波和广州显然早已在产业布局上做好了准备,而这次又从人才端下手,除了985和211,还抢夺因为学历欠缺而难以在超一线城市长久立足的行业专才。相比于刚毕业的新鲜血液,这些在大城市耕耘数年的技术人才更应得到一纸户籍,享受与对城市贡献相匹配的平等权利。
宁波:按需求才,广纳蓝领
数据显示,2019年末宁波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54.2万人,宁波大学预测,按照目前趋势,到2025年末这个数字有望突破千万。近两次的户籍调整政策也让宁波的常住人口增量达到了之前的倍数级。人们用“脚”投票,纷纷在甬安家。
而即使放眼到整个长三角地区,宁波的成绩也毫不逊色。2019年,宁波新增常住人口突破34万,仅仅落后于杭州排在第二,并且是合肥常住人口增量的3倍多。公安部门数据显示,宁波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皖、豫、川、贵、赣五省,大部分属于劳务型人口,其中不乏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型人才。他们被有着全国最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宁波吸引。为这座城市的支柱产业带来了巨大活力。
其实,在宁波的人才版图中,高技能人才一直有着高优先级。数据表明,宁波高技能人才数量逐年增加,在2019年达到了48.4万人;同时,高技能人才在人才总量中的占比也不断提高,四年间增加了近2%。
招揽高技能人才,宁波是认真的。2019年,宁波向钳工、磨工、服装制版师等紧缺工种的蓝领专业人才发放了超过4000万元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而这项补贴政策从2013年开始就惠及着各个制造业岗位的一线产业工人。
在宁波的产业结构中,制造业约占六成。工信部、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发布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宁波以16家冠军企业的傲人成绩位列全国第一。宁波的产业门类完善,从模具、家电到汽车、纺织,各个细分领域的企业家都在这座背靠舟山港的制造业大市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试点城市,宁波自然将目光投向了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必不可少的一群人——蓝领。
据58集团发布的《2016~2017年度蓝领市场白皮书》显示,有一技之长的“金蓝领”正成为市场的宠儿,甚至“万金”难求。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技能型蓝领处于紧缺状态,资料数据显示技能劳动者数量目前只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则仅占5%。物以稀为贵,汽修工等技能蓝领劳动者已成为市场“抢手货”,工作稳定有“钱”途。对比普通高校人才,“蓝翔”人才让人刮目相看。
宁波不仅欢迎“能造桌子椅子、茶壶茶碗”的人,也欢迎“能造飞机坦克、汽车拖拉机”的人。那些在长三角其他城市交了多年社保却仍旧没有落户的人,一旦选择来到了宁波,落户的时间便大幅度缩短,甚至可以直接落户。宁波此次新政是向着普惠方向迈进一大步,它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对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也有着重大意义。
广州:在羊城,工匠精神从未过时
广州是珠三角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2019年常住人口达到了1530.6万人。同时,连续多年突破40万的人口增量也揭示了广州对外来人口的巨大吸引力。近年来,广州在户籍政策和产业结构上同时发力,成为了“抢人大战”的大赢家之一。
放眼珠三角,广州的常住人口增量以约1万人之差位列第二。虽然数字差距不大,但广州的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超过百万,排名全国第一,遥遥领先于不到10万的深圳。广州“抢人”抢不过深圳,与其新兴产业发展的落后有很大关系。在互联网人才纷纷奔赴深圳的时候,广州因地制宜,选择发挥自己的产业优势和城市特性,在招揽高技能人才上下功夫,将目光投向了长三角、珠三角的人才存量。
与宁波相似,广州的高技能人才也逐年递增。2019年初,广州市推出“羊城工匠”五年行动计划,定下了2023年高技能人才突破100万人的目标。这一行动旨在着力培育一批技艺精湛、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羊城工匠”。据了解,前三届“羊城工匠”擂台赛总计诞生了22名金奖获得者,其中21人留在了广州。
广州还启动了“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羊城行动,来发掘业界优秀人才,传承工匠精神。去年,一家粤菜文化体验馆在越秀区开馆,获得“羊城工匠”称号的粤菜师傅就在这里接受颁奖。户籍积分互认就是要留住这些匠人,留住他们的精神。
另一方面,招揽工匠也是广州在建设制造业强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近年来,广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例逐年上升;在2019年印发的三年行动计划中,广州更是定下了在2021年使这个比例达到70%的目标。为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广州聚焦高端制造业融合赋能,喊出了“制造+5G”、“制造+服务”、“制造+绿色”的口号。
先进制造业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需要高端要素的密集投入,这首先体现在人力资本密集。产业高端化一方面需要大量科研能力强的基础科研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兼具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工程人才以及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在重塑重点产业格局的道路上,广州“不拘一格纳人才”,把触角伸向整个珠三角乃至长三角地区,用一线城市的户籍吸引取高技能人才的目光。而对居住在珠三角、长三角的蓝领而言,平等的居民身份就是一座城市对自己多年拼搏的认可。
三、从消灭“异乡人”开始,留住工匠精神
2018年,中国制造业占全国比重达到28%。虽然“中国制造”早已传遍世界,中国也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体系,但我们的制造业在质量效益、产业结构、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有着巨大差距。
基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2018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为109.94,排在美、德、日之后,位居全球第四,但质量效益(15.05)、结构优化(23.40)、持续发展(16.33)得分与三国差距巨大,美国在这三项上的指数分别为:49.84、48.77、31.33。
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单位劳动产出约为28975美元/人,不及美国的1/5。随着人口红利消退,高端制造业人才的培育成为了下一阶段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日本和德国,高级技工在产业工人中的占比达到了40%和50%,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只有5%。
人才结构转型关系着“中国制造”未来的命运,壮大高级技工队伍的第一步就是从政策上对蓝领人群给予足够的尊重,用户籍改革告诉他们:学历不是扎根大城市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德国制造”、“日本制造”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与它们血液中的工匠精神是分不开的。德国的博世公司1886年创立,以内燃机火花塞起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多次再废墟中重建,却依然在行业内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
博世的成功靠的就是工程师精湛的技术能力、对工艺细节的极高要求和对产品毫无保留的热爱,也就是“工匠精神”。中国若想孕育这样不可替代的百年企业,也必须将各行各业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给予工匠们扎根行业、努力耕耘的坚定信念。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高级技工培育体系远不及日、德等国完善,发达国家技工的工资水平也让人望尘莫及。但至少,宁波、广州两座城市的户籍积分互认政策为学历受限的制造业人才提供了平等的落户机会,这一改革为中国实现人才结构转型、传承工匠精神、在世界制造业赛跑中加速追赶,打响了政策上的第一枪。
(作者系《财经》实习研究员)
参考资料:
【1】宁波市统计局、广州市统计局、广州市教育局网站
【2】《长三角中的宁波新角色:瞄准五大新兴产业, 以数字之长补制造之短》,卢常乐,金苏美,刘洁
【3】《有前景也有“钱景” 宁波大手笔补贴产业一线高技能人才》,陈浩飞
【4】《宁波制造:六大要诀》,杨天
【5】《海定波宁看宁波——宁波制造业发展启示录》,何玲玲、秦杰、方益波等
【6】《跨城市群“揽才”风起: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第一,产业人才竞合新阶段》,陈洁,康婉莹
【7】《广州人才发展白皮书》
【8】《广州连续4年人口增量超40万,这三城成“大赢家”》,林小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城市FutureCity(ID:caijingtod),作者:任含希、刘益、姚思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