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作者:澄澈,审稿:蟹黄捞饭,图文制作:木易,原文标题:《从一个细节,看美国的“缝缝补补又三年”》,题图来自:视觉中国(2023年,休斯顿机场)
提起休斯顿,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大概就是姚明和火箭队。
NBA盛名之下,休斯顿本身的实力也很强劲——全美第四大城市,美国南部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面向拉美的门户,地位很像咱们的“南霸天”——广州。
而休斯顿之于我,是一个曾经工作和生活过3年的地方。2018年从东海岸毕业后,舍弃了纽约和DC的offer,开着N手小破车,拉着行李带着狗,开了2000公里去休斯顿——相当于在北京上学,跑广州去上班了。
舍近求远的原因很简单,想来干个美国难得的大项目——设计机场航站楼。要知道,美国本土早就没啥像样的项目了。大规模基建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艾森豪威尔时期。机场、高速公路、摩天大楼这些,用到今天都老化了,日常缝缝补补,能将就绝不新建。像1931年建成的纽约帝国大厦,至今每天还有2万多人在里面上班。
而且美国的建筑事务所和国内的不一样,是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绝大部分事务所做的都是公寓、独栋别墅这类住宅,只有极少数什么都干的综合性大厂,才能接触到机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垄断性很强。
作为一个怀揣建筑梦想的设计师,谁也不想天天给公寓画楼梯、画马桶,必须搞个大项目。所以拿到一个能参与机场设计的大公司offer,距离再远也要来。
图:HAS▾
机场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总的来说,其构成可以分为功能区和保障设施两大类。
功能区包括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区、工作区、机务维修区等;保障设施包括跑道、滑行道、航站楼、空管设施、目视助航设施、机场供油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安全保卫设施、机场生产辅助及综合保障设施、机场地面交通设施、机场公用设施等。
这些名字光听就绕晕了,而机场的核心,是我们打交道最多的——航站楼。
航站楼要跟上面说的各种设施、功能区来回协调,需要不断开会改设计。
加上作为一个政府加美国国企主导的项目,深得官僚主义精髓,来回扯皮甩包袱是常态,项目推进得很慢。
最要命的是休斯顿是个老机场。从1969年开业至今,经历了四轮大规模扩建和无数的改造。而当年负责这些项目的事务所和建筑师,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图纸和数据残缺不全。
历经55年改扩建,机场从2条跑道扩充成5条,航站楼也早就大变模样,图:HAS▾
而我参与设计的新航站楼Terminal D很特别,是先拆除一半的老楼再盖新的,剩下一半留着改改继续用。
没有原始数据和图纸,地下埋的是供油还是供水管道都不知道,拆楼的时候要是炸了乐子可就太大了,没人敢动笔设计。
从2013年开始,项目团队就在库房的故纸堆里挖呀挖,翻找上世纪70年代的手绘图纸和项目手册,再拿着仪器去现场测量长宽高。
好在我2018年去的时候,4年多的“考古”工作已经快结束了,电脑里也有了初步的三维建筑模型和重绘的CAD图纸,设计工作也在同步展开。
从史料堆里挖出来的60年代航站楼照片,长得很像现在的四轴无人机。图:HAS▾
后来休斯顿机场追求效率,变成规整的多指廊构型了。图:HAS▾
D航站楼的设计已经够复杂了,而这也只是本轮大规模改扩建项目(ITRP)的一部分。
在下图中,标蓝的都是本期需要统筹设计规划的项目,比如新建C航站楼并协调停机坪;在现有的停车楼上加盖几层缓解停车难;
陆侧优化出入口匝道减少堵车;不影响航班起降的情况下迁移空管设施;应对更极端的暴雨天气要扩建蓄滞洪池等。
本轮改扩建的主要工作内容,每个分项都有单独的团队负责,笔者当时在D航站楼项目组。图:HAS▾
偏偏老机场改造又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比如D航站楼扩建后客流量假如增加50%,那对应的停车楼、停机坪、接送客匝道、雨洪设施等都需要扩容,各项目组之间需要协调的事情茫茫多。
记得那时候每周一三五都要开痛苦的早8—10点项目协调会——从家开车去机场单程1个半个小时,再来几个小时的互相扯皮。
刚去还很不适应得州浓重的口音,他们说话我只能听懂一半。各项目的参与人认不全,各种机场专业术语和缩写也认不全,知道被别人甩锅只能又气又急,还老被当时的项目负责人嫌弃话都说不利索,不能给自己的项目部争取利益。
很多人刚进职场都是easy模式,我是直接被甩进了一个经典的大公司勾心斗角的职场环境。好在我心大还不服输,立马边干边学,把不知道的术语和缩写整理出来背词典,再后来他们说得再快再含糊也能听懂个七七八八,就能开始以理服人地输出了。
甚至还能指导新来的同事了(图中左边那位就是作者哦)▾
就这么热火朝天地干了两年,设计终于定型,施工图也画完了,准备开始招标盖楼了,结果疫情一来,机场客流量直接从每年6千万人次缩水到2千万,需求一下子没了,改扩建项目虽然没取消,但节奏也慢了不少。
直到2022年初,D航站楼的新建工程才开始,此时笔者早已回国工作。直到今年10月份,好久不联系的前同事发来问候邮件,说你当初的项目终于盖好了,效果很棒,还发来了一堆建设期间和建成的图片。
施工中的钢框架和指廊,图:HAS▾
接近完工时的俯视图,图:HAS▾
完工后漂亮的室内和外立面,图:HAS▾
历经十年,休斯顿机场终于建成了一座5万平米的航站楼。放在国内这样的效率真的要被吊打。但在美国日益衰退的基建能力下,能完工已经是谢天谢地。像加州高铁这种开工十几年了还只建了几公里的试验段,项目实质性烂尾的可是不少。
就是靠着这样的缝缝补补,美国的基建在日渐老化的同时,也在缓慢更新。虽然更新赶不上老化的速度快,好在当年家底厚,施工质量有保障,还是能撑不少年的,只是以后就难说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作者:澄澈,审稿:蟹黄捞饭,图文制作: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