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0-15 22:35

中产涌入“折扣店”,高端商场急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作者:章鱼,编辑:闫如意,原文标题:《中产拥抱“折扣店”,高端商场急了?》,题图来源:AI生成

文章摘要
中产消费重心从CBD转向城郊奥莱和机场免税。

• 🏕️ 中产热衷户外消费,推动消费半径向远郊转移。

• 👜 高端商场销售下降,折扣力度加大吸引消费者。

• ✈️ 机场免税和奥莱成为中产消费新宠,增长显著。

假如中产消费也有编年史,人们或许会把过去一年称为:户外消费元年。


这一年里,中产消费潮流几乎全部围绕户外展开。任何一种商品有了户外应用的场景,似乎都有成为爆火贵价单品的潜质。


这种爆火,还大有不计成本之势。


单价千元起步的冲锋衣、溯溪鞋批量出圈,把山系穿搭演变成一种“钱味很浓”的高级审美;动辄上万的自行车,成为中产追求自由的户外刚需。


草原雪山徒步,代替名包名表豪车,成为中产朋友圈的谈资。


人在哪里,消费就在哪里。


中产的消费半径,随着他们的足迹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CBD的“高端商场”,转移到城郊和机场。


高端商场“痛失”新中产


我的前同事小金,自从进了某大厂,朋友圈就只剩下两类内容:


不是拷问灵魂的加班工作,就是拷问肉体的户外运动。


从骑行到观星,从爬山到徒步……中产们从996里挤出来的那点儿宝贵时间,有很大一部分分给了户外。


对于小金们来说,市区只是工作和学习的地方,理想生活在绿意环绕的远郊。


当生活的半径开始向远处延伸,消费重心也随之发生改变。


从CBD转移到城郊,高端消费开始“去中心化”。


高端商场们,急了。


关于高端商场的坏消息,接二连三。


先是网友发现开在西单的老佛爷百货,总是空空荡荡。


后来,有媒体报道:某奢侈品柜姐从月入4万到月入400。


有的离职销售,甚至悄悄转到殡葬赛道。



几个月前的七夕,武汉两家高奢商场甚至打起价格战。


叠加满千返百、10倍积分的优惠政策,顾客可以拿到8.5折甚至8.3折的好价。


原价2万的奢侈品手袋,8.5折后可以立省3000。


超高的折扣对中产有着不小的吸引力,甚至有周边城市的市民开车、坐高铁赶赴武汉,只为抢到特价LV。


武商MALL的LV门店内,热门现货被抢购售空。据悉,门店在活动期间单日销售额超过5000万。


#武汉LV两天销售一个亿#的相关词条,上了一个又一个热搜。



但很快,路易威登公关团队在回应媒体时表示,品牌没有被提前告知相关活动,发现后已经立刻叫停。


商场和奢侈品“打架”的热闹,飘散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一方面,动辄上亿的销售额让人瞠目结舌。另一方面,接近8折的优惠力度让人们惊讶地发现:


高奢商场,也在放下身段。


在互联网上流传的各版本商业地产鄙视链中,港资王者和内地王者始终都有恒隆和SKP的一席之地。



但根据恒隆集团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恒隆广场的商场组合收入于2024 年上半年下跌3%。


其中高端商场的收入跌幅为4%。


时间拉回到十几年前,恒隆广场还是郭敬明《小时代》中的名品消费天堂。


因为出现的频率过高,“含奢量”过浓,恒隆广场的地址南京西路1266号,一直都被网友戏称为“郭氏宇宙中心”。



对多数抱着财富梦想来到上海的人来说,在恒隆广场随意消费是取得阶段性成功的象征。


恒隆广场,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浓缩的沪漂梦核。


但如今,恒隆广场的辉煌已然不复当年。


今年上半年上海恒隆广场虽然出租率100%,但收入下跌8%,租户销售额足足跌了23%,跌幅接近1/4。


不止一位网友在互联网发帖,展示上海恒隆广场稀薄的人流量。



恒隆不是唯一在走下坡路的高奢商场。


单店销售额、每平方米销售额产出高居全球第一的北京SKP,销售数据也不好看。


北京SKP虽然依然是“国内收入最高的购物商场”,但销售额的增幅却大幅放缓,从30%跌到了10%。


至于旗下拥有百货、购物中心等多种商业地产组合的王府井集团,则在财报里直接给出了收入缩水的具体金额:


从2019年到2023年,王府井购物中心的营业总收入缩水了近5亿元。


太古里集团2024半年财报,销售额下跌尤为惨烈,在各大城市的表现都很尴尬:


香港太古广场下降13.1%;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零售销售额下跌4%;


广州和成都太古汇零售销售额均下跌17%。


相对平民的商场,日子似乎更不好过。


大悦城7月5日晚间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6亿元至4.9亿元;


至于万达,则频频传来变卖资产的消息。


就在我们收集素材的时候,又一家商场没落的消息上了热搜:



杭州第一个购物中心, 几乎倒闭。


被迫法拍,居然无人出价。


消费不会消失,但会转移


高端商场的凋敝,很容易给人一种没人消费的错觉。


但事实上,只要跟随中产的足迹来到城郊,就会发现:


折扣店早就成了中产的“消费乐园”。


一到周末,折扣店的运动品牌门店人就多到堪比春运。


即便你一开始只是想进来看看,也会为二百一双的品牌折扣运动鞋乖乖买单。


只不过,想要在人海里找到忙碌的店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找到了店员,也极有可能面临鞋子断货的尴尬情况。这种浓烈的抢购氛围,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交易。


过去十几年里,多数轻奢和奢侈品品牌都会要求自家的折扣店和正价店之间保持15公里~50公里不等的距离。


但时间来到2024,一些高端品牌开始放弃自己的原则:


不仅增加折扣门店量,甚至把新品放在折扣店首发。


而备受中产们青睐的热门消费场所,除了折扣店,还有机场免税。


据《2024年中国出境游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境游人数已达6071万人次,同比增长50.4%,已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74.7%。


人在哪里,消费就在哪里。


根据中国中免发布的财报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境内出入境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


其中北京机场(包括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0%;


上海机场(包括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增长接近1倍。


2023年, LV 、 Dior 入驻中免旗下三亚海棠湾,今年 Prada 也频繁在三亚展开免税零售的新动作。


奢侈品对机场渠道的重视,直接体现在租金之上:


CBD高端商场租金收入下降的同时,新一轮免税招标铺面租金却在逆势上涨。


过去一年里,中产的线下消费半径发生了显著变化:


消费重心从昔日的CBD,变成城郊折扣店和机场免税。


某种程度上,中产消费半径的变迁和城市化的进程高度重合。


城市化初期,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消费需求也同样聚集在CBD。


城市化发展到中后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密度和市中心的房价也越来越高。为了缓解生活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搬离市中心,汽车的普及和郊区住宅区的发展,也为人们走向郊区购物创造了更多可能。


而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更愿意往“远方”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性,生活半径变大,随之而变的就是消费习惯。


人们不再局限于城市中心的消费场所,而是转向郊区购物中心等新的消费地点。中产人群的日常消费半径,也就此延长。


商圈竞争局面也开始重新洗牌:


CBD高端商场的对手,变成了城郊的消费综合体。


世界对中国中产的消费力,依然充满信心。


普华永道发布报告称,到 2030 年,中国将以 1480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奢侈品市场。


消费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当中产开始远离CBD,留给“高端商场”的消费者,就不够用了。


参考资料:

《零售寒潮中的“暖阳”?奥莱业态9.5%增速背后的生存法则》每日经济新闻

《购物中心,为什么没人去了?》正和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