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庄俊朗,编辑:王薇薇,原文标题《“世界最大稀土矿”白云鄂博被当铁矿挖了60年?专家:尾矿封存不等于白白浪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建立已超过60年的包钢,再一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有媒体报道,所属包钢的白云鄂博矿家底长期不清,“60年一直被当成铁矿开采”;稀土企业在稀土交易所上的交易量微乎其微,稀土交易线上线下“两张皮”;由于恶性竞争,稀土价格偏离真实价值。
“会诊白云鄂博矿”的呼声再起。
封存尾矿不等于白白浪费
白云鄂博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属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包钢”)所有。
在新中国工业发展中,白云鄂博的铁矿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白云鄂博矿也是现探明世界最大的稀土矿。
时代财经以投资者的身份联系包钢股份,其证券事务代表何丽向时代财经介绍,白云鄂博矿稀土现探明储量近4000万吨。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数据显示,全球目前的稀土储量仅为1.2亿吨。
白云鄂博矿场与很多矿场一样,是一个综合矿,既有铁,也有稀土。
一般情况下,采矿时会先把含有多种元素的矿石整块采出,碾碎成粉末,再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手段,将需要的矿物提取出来。对于铁矿,最常见的办法是磁选法,拿磁铁将铁砂吸出来。
熟悉稀土开采的刘云(化名)向时代财经介绍,铁砂吸取出来后,剩下的矿末还含有更难提取的铁、以及各类稀有资源。
刘云表示,由于市场需求、提取成本等原因,剩下的矿末未必会进一步提取资源,而是会选择一处,统一封存,矿砂封存处被称为“尾矿”。
白云鄂博矿区卫星图,右侧为尾矿。图片来源:NASA
白云鄂博矿就是这种情况。上世纪60年代,工业化初步开展,需要大量钢铁支撑工业设施与基础设施建造,而稀土资源当时存在技术不成熟、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于是在1965年,白云鄂博确立了“以铁为主、综合利用”的开采方针,大部分稀土资源被封存在尾矿中保管。
此前有部分观点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对白云鄂博矿的开采比较粗放,铁矿石中所含的其他矿产资源,都随着选矿废渣、废水进入到尾矿库里,未被有效利用。
对此,刘云向时代财经介绍,封存尾矿不等于白白浪费。“尾矿是不会自己长腿跑掉的,只要你妥善封存,它就一直在那,等待有需要的时候,或者技术允许的时候,再行发掘。”
刘云认为,在国家需要铁矿时优先采铁,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采稀土,是非常合理的行为,不存在“稀土矿60多年被当铁矿挖”的问题。
对此,时代财经联系了包钢集团,其媒体负责人表示目前不便接受采访。
包钢股份证券事务代表何丽则告诉时代财经,“具体开采多少稀土,国家有相关限制,并不是包钢自己说了算,但包钢一直在开发利用白云鄂博矿的稀土资源。”
被“冷遇”的稀交所
据何丽介绍,围绕着白云鄂博矿,包钢集团已形成了一条从上游到中游的完善产业链。
目前,白云鄂博矿的主矿和东矿属于包钢集团所有,西矿、尾矿属于包钢集团的控股上市公司包钢股份(600010.SH)。从白云鄂博矿开采的稀土原矿,由包钢集团单一供应给包钢股份。包钢股份将其提炼成稀土精矿,再单一供应给北方稀土(600111.SH)。北方稀土也属包钢集团的控股上市公司。
北方稀土官网显示,其拥有6家全资子公司、28家控股子公司、12家参股子公司。北方稀土的业务内容涵盖整个稀土中游产业链,从稀土原料产品(稀土盐类、稀土氧化物及稀土金属),到稀土功能材料产品(稀土磁性材料、抛光材料、贮氢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再到稀土应用产品(镍氢动力电池、稀土永磁磁共振仪、LED灯珠),均在北方稀土的业务范围内。
时代财经以投资者的身份联系北方稀土,其证券部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由于集团产业链完善,所以稀土原料产品,如稀土氧化物等,会由北方稀土自己统购统销,先供应给北方稀土旗下的包钢稀土国际贸易公司。
正因集团如此庞大的产业链,该北方稀土证券部负责人认为,没必要通过稀交所出售稀土产品。
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文中称“稀交所”)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2011年牵头,由北方稀土、国储中心、中国稀有稀土、五矿稀土等13家稀土企业共同出资组建。
但据时代财经了解,稀交所遭到“冷遇”。2019年,稀交所的实际交收额仅13.3亿元,交收量仅0.3万吨。
时代财经以稀土买家的身份,致电包钢国贸,其市场部相关人员表示,集团会通过包头稀土交易所出售部分稀土原料产品,但只占约10%,剩余90%都交由包钢国贸出售。“其中大半是对内提供给集团子公司,还有小半对外出售。”
上述北方稀土证券部负责人则称,“把稀土产品放在平台销售意义不大。一是本来大部分稀土产品都是内部消化,没必要从平台绕一圈回来;二是平台还要收取一定费用,且存在量的限制。”
此外,包钢国贸市场部人员还告诉时代财经,根据目前政策,稀土出口不能通过平台,“因为稀土出口需要申请许可证,然后进行商检报关,所以反而只能够通过企业在线下去做。”
对此,稀交所相关负责人向时代财经回应,目前尚未有出口业务,但以后会考虑发展。
同时,时代财经以稀土买家的身份,联系了包头稀土交易所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与线下交易相比,线上平台有着信息公开透明的优势。相比起线上交易,线下厂家也可能会对买家有某些附加的限制和条款。“但稀土行业是个比较传统的行业,仍需一段时间适应线上平台交易。”
该负责人认为,稀交所的存在,有利于产业链中游商家的发展。“有了稀交所,中游的小厂商就不需再与上游稀土集团私下交易,而是通过公平公开的交易所进行交易。这对稀土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大有帮助。”
稀土“白菜价”之争
目前,由稀土元素生产的稀土永磁、发光、储氢、催化等功能材料已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还广泛应用于电子、石油化工、治金、机械、新能源、轻工、环境保护、农业等。
谈起稀土,外界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定价权”。据时代财经查阅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8月的稀土主要产品中,属于轻稀土的氧化镨钕均价33.42万元/吨,重稀土的氧化镝均价183.95万元/吨。在外界不少人眼里,这个价格属于“白菜价”。
确实,相比起2011年6月,氧化镨钕那样动辄过百万元/吨的均价,目前的稀土价格确实偏低。然而,在此次时代财经的采访过程中,北方稀土、五矿稀土相关负责人及数位业内人士均表示,2011年的“天价”只是特殊现象,目前的稀土价格并没有严重低估。
近30年来,中国稀土价格出现了“过山车式”的变化。1990年至2005年,在“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的思路指导下,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平均价格几乎缩水六成。中国的稀土的“白菜价”冲垮了美国的稀土产业,从此中国一直占据着世界稀土市场90%以上的供给。
稀土的“白菜价”问题早在那时便引起关注。2006年,中国实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管理。一年后,稀土生产被纳入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稀土出口配额也年年收紧,2004年至2010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从约6.6万吨降至约3万吨。
“2011年的稀土价格高企,除了管控,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炒作。”北方稀土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
在管控和炒作的双重作用下,稀土产品价格于2011年攀升至最高峰。但这个价格并未能维持太久。2012年稀土价格便开始腰斩,2013年6月氧化镨钕的均价已低于30万元/吨,并维持30万元/吨上下的均价,持续至今。
稀土难以长期维持高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稀土其实并不“稀”。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数据,全球目前稀土储量为1.2亿吨,但开采量仅为21万吨/年。
其他国家的稀土储量虽不及中国,但从绝对数量来看,储量依然非常可观。仅美国芒廷帕斯矿山一处,探明储量便已达1840万吨,远远能满足目前的稀土市场需求。此前在中国稀土出口配额最严的年代,国外矿场由于稀土高价而扩大产能,与中国稀土竞争,导致大部分中国企业甚至没能用完出口配额。
从稀土种类来看,稀土稀缺与否也不可一概而论。“轻、中、重稀土元素各有作用,但由于重稀土含量相对轻稀土含量少,单价总体上要高一些。”江西理工大学教授叶信宇对时代财经介绍。
叶信宇表示,相对稀缺的中、重稀土可用于航天、军事、国防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领域,可替代性小。
也正因为稀土的“高科技”属性,让外界很多人认为,目前稀土价格严重低于实际价值。
但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张安文表示,这是一种误解。“从选矿、采矿到加工,这些都是有色工业的任务,但制成元部件、甚至制成科技产品,这些并不属于有色工业的任务。”张安文对时代财经说,“稀土的应用是高科技的体现,而这种应用依赖于行业的发展,这是整个科技工业体系的任务。”
张安文认为,稀土资源之所以卖出所谓“白菜价”,除了缺乏监管、恶性竞争之外,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的尖端工业相对落后。“稀土说到底只是一种资源,既然是资源,那就只能卖资源的价。”
张安文还说,“如果对科技行业没有持续而大量的投入,稀土再多最终也徒作他人嫁衣裳。所以,与其想着打‘资源牌’,不如努力打‘科技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庄俊朗,编辑:王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