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白鲸出海(ID:baijingapp),原标题:《Zoom牵手开发者做平台? 疫情吹起来的这股风还能刮多久》,作者:Amber,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疫情的最大赢家”是Zoom,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
在Zoom官网Investor版块挂着的2020财年报告显示,整个2020财年,Zoom收入6.23亿美金,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2200万美金。
但在2021财年第一季度(此为会计报告年度,实际指 2020 年 2~4 月,也就是疫情爆发的几个月),收入同比上涨169%至3.282亿美金,也就是一个季度的收入就接近去年一半。
而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700万美金,同比增长134倍。最夸张的是,Zoom官方数据显示,DAU从2019年12月1000万增长到4月底的3亿。
发Q1财报的时候,是6 月份,Zoom的股价从6个月前的65美元,突破200美元。当时,虎嗅将之称作“一阵‘风’带来的500亿美金市值”。但现在,Zoom的股价在530美金左右。
2020年Zoom股价变化
这个被疫情推动起来的企业,一直被外界质疑是否具有长期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危机可能隐藏在 3 个方面:
1. 大量用户涌入带来的基础设施成本高涨、进而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
2. Zoom崛起之后,互联网大厂全都入局,加剧市场竞争。
3. 安全隐患。但距离Q1财报过去 4 个月了,伴随质疑的是股价的一路高涨。
关于1和3,Zoom选择了自建数据中心、提升毛利率和收购安全认证公司来解决。
而关于第2点,就在不久前,Zoom貌似也为自己找了一条新的出路,Zapps。
快速增长起来的Zoom,需要给人们一个不放弃的理由
去论述Zoom给自己找的增长路径,先简单分析下Zoom是如何崛起的,疫情的助推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对于Zoom成功原因的分析有很多,有疫情助推、有媒体普遍报道的“人人都是销售的核心竞争力”,但笔者看来最根本的还是Zoom产品本身吧。
在 Zoom 之前其实有很多视频会议软件,但用的人并不多,一个原因是疫情没有发生,不存在行为习惯转变的助推因素。
但结合实际情况去看,大一点的公司总会在不同的城市、甚至国家设立分部,也极少有公司完全不存在线上对外交流的需求,但在实际中大多人选择的是微信语音,因为使用门槛低。
但微信毕竟不是为了这种需求而生,尤其是存在多人交互需求的时候,更是难以应对,而其他一些 App 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卡顿掉线等等。
也就是视频会议并不新鲜,但是去使用的时候总有各种bug,Zoom更专注于消除bug、使用摩擦,而在疫情出现后大家需要这样一个产品的时候,真的提供了一个能让人流畅使用的App,这是主因。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Zoom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放弃竞争壁垒的构建换来了快速增长。其实和国内很多人在非正式的工作交流中使用微信语音是一个道理。
我们知道Google的Meet是基于URL来发起和参加会议的,Duo则是基于人,苹果的FaceTime也是需要人的信息才能参与。
但是Zoom摒弃了这些,你不需要账户、不需要社交关系、甚至不需要软件,就可以参加会议。这很大程度上消除了 Zoom 在不同用户之间的使用壁垒,我发起会议,你肯定就能参加。
所以Zoom的增速是最快的,但这样做也就是放弃了社交图谱。
不用登录,直接加入会议
这让Zoom更底层,没有关系沉淀,也更容易被放弃。
所以Zoom说自己要做Zapps的时候,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不想被放弃,就需要提高自己被放弃时对方需要付出的成本。
Zapps,换句话说,其实就是Apps on Zoom,目的是让第三方开发者开发App并在Zoom这个平台上分发,最终目的是让用户在使用Zoom的时候体验更完善,也就是通过各种辅助 App 的加持让用户在视频会议的时候流程更顺畅、效率更高,好的话还能衍生出更多使用场景。
据目前的信息来看,有超过35个App和Zoom达成合作在后者平台上做分发,举个简单点的例子。Miro,一个做线上协同白板的,他可以让用户边Zoom边头脑风暴,把点子都记录下来,便于会后梳理。
除了白板,用户还可以用 Zapps 共享内容、发起投票等等。
转型平台靠谱吗?
Zoom的这个计划听起来很完美,借助3亿DAU的吸引力,从一个视频会议工具华丽转身平台业务,做 App 审核和分发。
另一方面,入驻的App能够让Zoom像“App Store”一样,借助于良好体验,区别于其他会议App,形成竞争优势(例子请意会)。
其实,Zoom做的事情就是一个“细分的App Store和Google Play”,而从Zoom的使用来看,还可能不止这些,毕竟远程医疗、教育等都可以用这套体系。
现在来说,时机还是可以的。不论toC的App还是面向企业的App,都需要平台来触及用户,在海外Google Play和App Store的分成争议要比国内激烈的多,Zoom这个时候出来做平台是有机会的,毕竟Zoom做了这样一个大DAU的产品,足以成为一个细分平台。
这几年,能够拓展成平台的产品也逐渐出现,如Sanpchat的平台化,以及已经传出上市消息的Roblox,不得不说,后者也有很大机会发展成为一个游戏广告平台。
当然另一方面,Zoom要留给合作伙伴足够的好处,包括App的分发和收入。
分发方面,现在已经有一些信息披露,包括可做病毒式传播的canvas视图、支持深度链接的传播方式,这些App也可以独立运行。收入方面,还没有看到更多信息。笔者猜测可能是更多的灵活组合的订阅方案吧,这也比较适合海外市场。
Zoom这一步,其实是比较厉害的。之前虽然放弃了网络效应,但快速汇集了海量DAU。如果各家App入驻之后,性能得到区别于其他平台的提升、拓展出更具化的场景,用户得到沉淀,到后期一样会形成网络效应。
毕竟,对于人与人交互的App来说,一个人用,其他人也会用。
对于开发者而言,想要触及这3亿DAU,和Zoom合作不失为一个选择。当然,Zoom去做平台,和Google 、苹果一样,哪些自己做、哪些不要自己做,分寸感要很强。
Zoom的这一举措,可以说是主动出击,但不得不说,快速增长下,Zoom 的隐忧确实挺多。
比如被称道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负担。2021财年的第一季度,销售支出1.2亿美元,占营收的37%。
相较之下,Zoom这样一家Saas公司,研发也才占8%。
另外,Zoom经历了高速增长,加之疫情会过去,增速下落是最大担忧。各类App的入驻,会给Zoom 这一相对底层的技术的应用,带来更多想象。
以a16Z合伙人,硅谷创投分析师Benedict Evans的观点来看,在Snapchat之前,已经有海量的图片/视频分享App。
但Snap问了一堆其他产品之前未曾想过的问题。为什么用户必须要去打开摄像头做好视频再去分享,而不是在App里直接打开摄像头?为什么用户会存储信息,这和来电记录有什么区别?
实际上,Snap问的是“用户到底为什么会分享图片?这个行为背后的社交目的是什么?”——实际上,用户并不是在发送一堆像素,而是在交流。
这也是Zoom同样没有回答的问题。Zoom解答了人们为什么很难去真正实际应用视频聊天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去思考人们第一开始为什么要发起和参加聊天?为什么人们会看着屏幕上不同的脸组成的画面,设置静音按钮、屏幕共享的目的又是什么?
Zoom的底层技术更像是一个通用商品,通过怎样的“包装”让它像Snapchat一样,将发送/接受升级为交流,是Zoom要回答的问题。
Zapps能否通过一些针对细分领域的应用带来一些新的可能,还要等时间给出答案。
最后,在视频已经成为一种“通用商品”的当下,用户的使用动机也是所有开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机会。
参考文献:
1、量子位《Zoom市值达586亿美元,净利润暴涨135倍,每天3亿人开会》
2、虎嗅《起势之后,Zoom还能zoom多久?》
3、Benedict Evans《What comes after Zo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白鲸出海(ID:baijingapp),作者:A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