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城市FutureCity(ID:caijingtod),原文标题《大屿山困局:港龙停运,国泰大裁员,香港航空业如何飞出阴霾?》,作者:任含希,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搭乘有“学生惠”折扣的KA字航班在香港转机,可能是很多留学生都曾有过的体验;港龙航空专供的哈根达斯,也承载着港漂心中对“返乡”和“回港”专属的味觉记忆。10月21日,香港国泰航空宣布削减8500个就业岗位,旗下有35年历史的港龙航空即时停止运营,红色“Cathay”永远留在了大屿山。疫情之下,几乎垄断香港航空业的巨头国泰航空如今举步维艰。
机场吞吐量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而越来越多城市群的形成对民用机场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经济学家周其仁去年5月就曾在采访中表示,长三角地区每个城市中的机场都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在这些节点之间,人、资金、信息、货物等来来往往,带动着长三角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同样离不开世界级机场群。2019年,大湾区GDP达到11.62万亿元,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23亿人次,广州白云、深圳宝安和香港国际机场全部跻身中国十强。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曾表示,香港机场位处“双门户”的中心,承担连接着大湾区与全世界的枢纽作用。
位于大屿山的香港国际机场于1998年落成,替代了原本在九龙城区的启德机场。2018年,香港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到7470万人次,居全球第八,中国第二。而国泰航空作为香港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自2019年收购香港快运后,在香港航空业的市场份额超过一半,是香港航司中名副其实的“老大”。
然而,就在国泰市场份额过半的同一年,香港乱局使香港航空业2019年客运量同比减少4.2%。这还只是香港航空业危机的前奏。国泰在今年上半年录得98.65亿港币的史上最大亏损,在接受港府273亿港币的注资后依旧没能重振旗鼓。今年9月,疫情打击下的大屿山机场几乎停摆,前九个月客运量仅有860万人次,同比减少84.5%。随着国泰旗下港龙航空停飞,香港航空业的竞争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面对大湾区另两座超级城市广州深圳的激烈竞争,香港航司又该如何破局?
航司困境:2008 VS 2020
航空业触底,这并非第一次。
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人员货物往来急剧下降,航空业资金周转困难,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全年共亏损278亿元。危情之下,国务院国资委紧急输血,11月,东航和南航分获30亿元注资;随后,东航再获60亿元。2009年,三大航司迅速转亏为盈,创下了金融危机中全球航空业的奇迹。
而对金融业高度依赖的香港在海啸中受到了更为严重的打击,航空业也进入寒冬。2008年,“航司大佬”国泰航空亏损85.58亿港币;2009年,香港机场的客运量跳水4.8%。但随着市场逐渐恢复、航空业走出低迷,国泰航空迅速调整,2009年扭亏为盈,2010年客运运能就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然而,这次危机远比当年严峻得多。回看2009年,中国内地GDP由2007年的14.2%减缓至9.2%,香港GDP由2007年的6.4%跌至-2.9%;而今年上半年,中国内地GDP同比下跌1.6%,香港则下跌9%,创下记录。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经济已经陷入深度衰退,情况令人担忧。
随着经济崩盘而来的,是消费疲软、贸易受损和旅游业惨淡。而这些,无一不是香港航司的噩梦。
今年3月25日,香港开始实行旅行禁令,强制检疫数次延长。自去年以来,访港人数已经大幅减少,而疫情之下,访港旅客数量更是降到冰点——2020年4月,仅有4125人次。
旅客人数的骤减冻结了香港机场的客运需求,今年6月份的客运飞机起降量同比下降了71.8%。这次,国泰航空亏空近100亿港币,创下了历史亏损新高。国泰航空公司主席贺以礼在今年6月的记者会上发言称,“另一个选择就是让公司倒闭。今时今日,商业债券市场基本上把没有政府股东大力支持的航空公司拒诸门外。”
可见,今年年中,国泰已经奄奄一息了。
危机之下,港府注资273亿港币试图悬崖勒马。这是港府首次以巨额资本入股私人公司,可见国泰之于香港航空业的意义。然而,在看不到尽头的疫情面前,国泰这次还能像12年前一样触底反弹、起死回生吗?
国泰航空一二事
不同于内地航司的“三足鼎立”,国泰航空在香港航空业中一直一家独大。在收购香港快运前,国泰和旗下港龙航空在香港航空业的市占率已经达到47%。2019年7月19日,国泰宣布完成对海航系航司香港快运的收购,布局廉价航空业务。至此,国泰系在港市场份额过半。
而站在国泰身后的,是太古集团和中国国航。早在1948年,太古就收购了刚成立两年的国泰,布局商业帝国的航空业务。2006年,国航入股国泰,随后又于2009年加购股权至近30%。此次,港府亦入局“输血”,获得了约6%的股权,成为国泰的第四大股东。
1990年,国泰趁着对手港龙航空陷入亏损之机联合太古集团、香港中信集团对其发起收购,获得对港龙的实际控制权。从此,国泰的发展一度顺风顺水。199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国泰还特别涂装了一架“香港精神号97”。再后来,国泰就随着香港机场一起从九龙搬到了大屿山。
▲香港精神号97
21世纪,虽然经历了石油危机、衍生品投资失败和经济低迷,也屡次见证了员工抗议、股价暴跌和巨额亏损,国泰依然屡败屡战,也算是挺过了数次危机。然而,在今年疫情的迷雾下,国泰的股价疯狂跳水,一度由年初的11.5港币/股跌倒了近5港币/股。
不同以往,此次危机并非周期性明显的金融风暴,也不是只影响国泰一家公司的经营性问题。谁也无法预料疫情还将持续多久,香港民航客机何时能以往日的频率飞出大屿山。最近,国泰旗下的香港快运甚至推出了“1.5小时环岛游”的伪旅游体验,试图挽回部分损失。
裁员、停飞、资产重组,国泰的未来尚不清晰;另一边,东海航空出资的“大湾区航空”入局,预计最快于明年首航。香港的航空业,或许该变天了。
激烈竞争,世界级城市群容不得你喘口气
大湾区的5.6万平方公里内,广、深、港一字排开,三座顶级机场争夺着粤港澳核心枢纽的地位。其中,香港国际机场仰仗着发达的旅游业和频繁的经贸往来,取得了旅客多元化、中转比例高的优势,成为了国际航空枢纽。2000年,香港机场的客运量排名仅在全球第22;2018年,这一名次上升到了第8位。
然而,海关的另一边,广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了上来。2010-2019年,深圳宝安、广州白云机场的客运吞吐量分别增加了98.2%和79.1%,而香港国际机场以41.4%的增长远远落后。2018年,广州凭借广阔的腹地市场将与香港的机场客运量差距缩小到了490万;2019年,遭受重创、屡次停摆的香港机场已被200公里外的广州机场甩在了身后。
曾经有人质疑,香港深圳两地,机场距离近且航线多有重叠,似有重复建设之嫌。机场是不是越多越好?在苏州,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了十多年。
2004年,时任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表示,苏州不应该建机场,因为上海的浦东、虹桥机场完全能够承载苏州的物流、客运需求。16年过去了,作为GDP总量全国第六的最强普通地级市,没有机场的苏州陷入了尤为尴尬的境地。今年,苏州人翘首以盼的“自己的机场”终于被列入国家规划,长三角的机场群将再添一员新兵。
2004-2019年,长三角地区的GDP总量由2.9万亿元增长到23.7万亿元,翻了超过8倍;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密切的跨区域经贸活动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航空运输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目前,长三角机场群已经建成23个通用民航机场,2019年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2.66亿人次。
未来,长三角的机场蓝图已经铺开。今年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出炉,计划未来在长三角新建9座机场,进一步完善地区空中交通网,打造世界级的机场群。
▲图片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官网
尽管在中短途面临着高铁的激烈竞争,但全国范围内航空运输业仍在加速发展。2010年,中国大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航空与机场投资快步向前。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超过20个机场的新建和扩建项目,新建机场集中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8年以来,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机场群吞吐量分别增长了105.9%、50.7%和48.5%,航空运输业已经成为城市群竞争的主要载体之一。随着产业不断升级、人员往来愈发密切、高附加值人群和中产阶层人群不断壮大,机场已经是城市交通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城市发展水平极高的香港来说,航空运输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而香港航空业这次的重创,表面上标志着大湾区湾内、湾外竞争拐点的到来,但实则更意味着香港经济的巨大倒退。
即便如此,香港在金融、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上的优势、自由的贸易政策和便利的联系汇率制度仍旧能将资本牢牢抓住。新加坡固然可以提供部分相应服务,但由于与中国大陆相隔较远,新加坡的人员、资金、技术等要素往来远不及香港。不可否认的是,香港自由贸易港的地位在中国仍无可替代。
短期巨大的阵痛过后,香港必将卷土重来。
参考资料:
中国民航局、国家统计局、香港政府统计处、香港旅游发展局、雅虎财经
枢纽机场与区域经济发展——机场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张国伍
Cathay Pacific outlook: HK Express & runway 3 are golden opportunities, CAPA
航空观察:国泰如何走出经营困境,重拾“香港精神”实现复兴?,航空之家
香港枢纽:一个十字路口的抉择,国际航空研究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城市FutureCity(ID:caijingtod),原文标题《大屿山困局:港龙停运,国泰大裁员,香港航空业如何飞出阴霾?》,作者:任含希(作者系《财经》实习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