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1-03 19:00
包大人明察,合肥从来都不叫庐州

意蕴风雅的地名固然美好,但不必盲目附庸字面上的风雅。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井望远镜(ID:onecity1000),作者:海棠,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网上流传着一份“地名沿革”名单,时不时上一次热搜,在这其中,总有几座城市令人扼腕叹息。



网传城市改名轨迹


比如“原名”庐州的合肥,“原名”琅琊的临沂,“原名”陈仓的宝鸡,“原名”兰陵的枣庄,“原名”汝南的驻马店,等等。


光这么摆出来对比看,字面上的美感确实前后相差许多。有人调侃,兰陵王听起来威风凛凛、气宇轩昂,若说兰陵王头戴面具,率领五百骑兵破阵突围,成功解围金墉城,再令人信服不过。


冯绍峰曾饰演兰陵王


但,请想象一下,如果这位古代四大美男之一被称为“枣庄王”,是不是气势上折了一半?


城市是怎么命名的?现代城市为什么会“被改名”?


这背后,可不止字面上的美感那么简单。


一、误会


在那份名单上,首当其冲的便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流行乐歌手许嵩是合肥人,他曾写过一首名为《庐州月》的歌曲,用以寄托对庐州友人的无尽思念。


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不知心上的你是否还在庐阳。


庐州月光,梨花雨凉,如今的你又在谁的身旁。


惆怅、悲凉,歌词所描绘的画面美感十足,唱出听者的思乡之情。


于是,为庐州之名惋惜的朋友说,如果《庐州月》变成《合肥月》,只让人觉得这是一团饱满得生出喜感的月亮,再无凄婉伤离之意,意境全毁。还有人给合肥起了个昵称,叫作“二胖”,用以调侃这名字的滑稽。


祖籍庐州合肥的“少年包青天”。陆毅饰


其实,人们之所以会觉得“合肥”喜感、落俗,是因为中国古代和现代对“肥”字的释义不尽相同。


辞书之祖《尔雅》对“肥”字的解释是:“归异出同曰肥”,意思是出处相同而归去的地方不同。合肥正位于南淝河和东淝河的发源地,两条淝河在此交汇,又由此奔向不同的方向,因而得名“合肥(淝)”。


这名自古有之,最早见于汉朝,汉武帝元狩元年改淮南王国为九江郡,辖合肥等县。后隋文帝开皇元年,改合州为庐州,合肥属庐州辖内。大业初,又改庐州为庐江郡,合肥属庐江郡,为郡治。


这么看来,在历史上,合肥之名甚至早于庐州出现。二者一直是上下级行政区划的隶属关系。


直至1913年民国初,中国经历了近代一次重要的行政区划变革,废府存县,废除了庐州府,留下了合肥县。


解放后,合肥又撤县建市,才形成如今的合肥市。


所以,合肥从来没被改过名。


合肥航拍夜景


再者,选择合肥而不是庐州还有另外两层考量:一是四川有一个酒城泸州,和庐州读音重合,不易区分;二是安徽省还有另外四个“州”,宿州、亳州、滁州、池州,如果省会再以此命名,难免普通。


细究那份名单上的城市,类似的“误会”还有很多。


比如,现今保定市所在的位置,大致从隋唐起,已不属于幽州管辖,属于莫州。保定和幽州甚至都没有辖属关系。


枣庄和兰陵也是如此。


枣庄市台儿庄古城


兰陵如今依然存在,是山东省临沂市的下属县,和枣庄市毗邻。历史上,枣庄市部分地区曾属兰陵界内。


明朝初年,朝廷允许民间开矿,枣庄地区以矿业为命脉发展起来,经济逐渐繁荣,势力强劲,在1960年撤原峄县设枣庄市,直属山东省领导。


所谓“改毁了”,也许只是“弄错了”。


二、城市如何命名


当然,这份名单上也有不是误会的城市。


比如徽州。1987年,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被撤销,设立辖地级黄山市,原本的“徽州”之名不复存在。


这是为了打造黄山旅游区,发展周边的旅游经济,“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不过,最近几年,人们开始积极呼吁恢复徽州市之名,他们认为,黄山作为自然景观,再出名,再雄伟,也无法代替“徽州”来表达内敛、深邃的徽文化。


经典原创黄梅戏《徽州往事》


再比如,2010年,北京市将宣武区并入西城区,崇文区并入东城区。从此再无文武,仅存东西。


虽然崇文、宣武名字听上去风雅,但在当年,人口和经济规模却远不如东西城。


老北京有句俗语,“东城富,西城阔,崇文穷,宣武破”。最终,将弱势区并入强势区,统一规划,协同发展,如此解释倒也顺理成章。


你看,即使上述这几个“古代的典雅地名”真的消失了,也不全是光看字面儿,领导拍拍脑门决定下来的。地名变更,不仅涉及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更关系地方经济发展的考量。


可见在地名背后,因果错综复杂,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


北京市东城区天坛


正如原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薄孝荣所说,地名文化“既包含社会科学, 也包含自然科学, 特别是地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政治学……”


每一个地名,都是一方水土千百年地方文化的浓缩,藏着无数动人的传奇故事。


有的地方与山河拥抱在一起,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江阴,洛阳,淮阴,衡阳。


有的地方祈祷河海安定,全年无灾。如宁波,镇海,江宁。


有的地方与自然资源同呼吸,共命运。如金华,银川,铁岭,铜陵。


有的地方刻着深深的政治烙印。如怀柔,抚顺,绥宁,靖江。


雾中的怀柔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提出“取实予名”的命名原则,南宋王观国又在《学林》总结出“因山命名,因水命名,因事命名,取美名”四原则。到近现代,又有了用字简洁、好找好记,科学规范等标准。


最终,才形成我们如今看到的地名。


三、被规范的地名乱象


不过,我国地名命名乱象确实存在,尽管并不在那份网传名单之上。


资料显示,1986年以来30年间,我国约有6万个乡镇名字,40多万个村名被废弃。仅1980年至2003年,北京消失的胡同名将近40%。


一方面,是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城市扩张,不断有新区域需要命名。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和地产开发商热衷于更名,以扩大当地知名度和影响力。


你一定对此深有感悟,在生活中曾遇见过这样的情景。同一座城市,甚至在临近的2个街区,便各有一条人民路,建设路,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地图上看,名字起得霸气神武的一座地标,现场一看却名不符实,大失所望。


现代地名常引发争议


或者,从外面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居民小区,孩子在篮球场玩耍,老人家在路边支起麻将桌,一副真实的市井生活图景,充满烟火气。一看门楣,却写着“帝王”“世家”“城堡”之类浮夸的词眼,与眼前的景象严重脱节。


1996年,民政部依《地名管理条例》制定了《关于加强城镇建筑物名管理通知》,提出整顿治理“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问题。


“大”,指在含义和规模方面刻意夸大,超出地理实际的现象,比如,种几棵树就叫森林,挖了个人工小水池就叫水城等。


“洋”,指盲目使用外国名称命名,比如“巴黎花园”“罗马假日广场”“瓦尔登别墅”等等。


“怪”,指追求怪诞离奇,地名含义不清、繁简混搭、中西混用。


“重”,指地名重复。比如,叫“黄山”的行政区就有三个,黄山市,黄山区和黄山风景区,以至于“皖南处处皆黄山”。


黄山云海


再分享一则有意思但没什么用的冷知识:1914年全国有221个县重名,双重名的148个,三重名的36个县,四重名的16 个县,五重名的15个县,六重名的6个县。


经过整改,如今行政区重名的降为126个,其中双重名74个,三重名39个,四重名8个,五重名1个。


这是因为,2014年国务院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整整进行了4年的时间。过程中,针对以上情况,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推进了地名标准化建设,规范了“大、洋、怪、重”的地名。


言尽于此,那份网传名单的误会算是解开了。


所谓“被改毁了的地名”,有的是误传,前者和后者根本是两个地方;有的是出于地方发展规划的需要,将较为落后的区域并入强势地区。而那些在规范化建设中被“改”了的原地名,根本是“典雅美”的反义。


意蕴风雅的地名固然美好,但不必盲目附庸字面上的风雅。


也不必在地图上找,留意一下你生活的那座城市,每天回家必经的那条街道,也许,在它们的名字里就藏着一个美好的寓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井望远镜(ID:onecity1000),作者:海棠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