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1-06 14:40
内卷终点的名校生们:踏入金融,年薪百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热心市民樊阿姨(ID:gh_3aae6a93654f),作者:樊小书,头图来源:《平凡的荣耀》


今天这篇文章里, 我采访了三位“卷到头了”年轻人。


什么叫“卷到头了”?


我对它的定义是:高学历、高门槛、高强度、高压力、当然必定还有高收入。还是用时间体力换钱。但在内卷模式下,这种工作已经是没背景的年轻人能想到的最好出路了。


我这三位朋友都在投行和咨询,年龄全在 25 岁以下,顶尖名校毕业,平均每天工作 15 个小时。


而他们已经年薪百万,或者注定要年薪百万了。


但说实话,“有钱”并不是我最关心的点。因为我还认识另一些年薪百万的年轻朋友:炒股的、搞自媒体的、卖鞋的、以及在老家办假证的。


我猜你和我一样,都比较关心下面这个问题:


作为内卷的获胜者,他们都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又必会定失去什么?


特别鸣谢接受采访的朋友:


Koala,24岁,某欧资银行,年薪约110w港币。


Mike,24岁,top2研究生在读,某美资投行,年薪保密。


Nicole,23岁,top3本科,某top咨询公司,年薪35w 。


内卷


 @Koala 


一旦进入了(名校)商学院,你的基本出路就被固定了:


会计、四大、咨询、投行,或者再去做一些投资和基金。


翻翻学长学姐们的领英,你就能立刻知道自己以后想干什么——去了德勤的起薪 9000 ,而在高盛的第一年就能拿 70 万。


商学院里所有的“成功”都有迹可循。就连路径也是那么的明确:先把绩点刷到最前面,再用好绩点去找好实习。


只要能当第一名,你就有更大胜算。


但学校按百分比给分。如果全班有 20 个人,不管成绩怎么样,都只会给一个人 A ,再只给两个人A-。


我们学院的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得 A 的 99 分,A-的是 96 分,得 B+ 的是94分。实际上没差多少,但反映在GPA上非常显著。


失之毫厘真的会差之千里,于是为了能胜出哪怕一点点,大家就开始往死里努力。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如果在绩点竞争中都无法胜出的话,那么实习就更没指望了。


投行每年只有一次招聘流程,大部分全职员工的名额都会从全球招聘的实习生中产生。


这时候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都会站到同一个起跑线上。


在美国念藤校的、在英国牛津剑桥的,内地最最优秀的清北复交的同学们,还有香港的优秀学生。只有绩点非常非常优异,你才能保证在大三时不会错失那个窗口。


大二为了把绩点从 3.4 刷到 3.6,我一整年都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从早上8点上课开始,一直学到晚上 11 点,中间基本没有什么休息时间。起床后我都会直接把微信挂在电脑上,这样一天都不用带手机,不会太分心。


现在想起来艰苦卓绝,但其实也不算什么。


——因为当时就已经有同学每天学到凌晨3点半了。


(插图来自《平凡的荣耀》)


 @Mike 


商学院的实习和其他学院的不一样——它是万万不能无所谓的。


截止到毕业,我一共做了 7 份实习,平均下来每份都在3个月左右,相当于工作了两年。


总体来说是一个螺旋向上的趋势,四大起步,然后是咨询、投行、企业投资。


只有先拿到一份足够好的实习,你才能再能往上够一够那些更好的。


大部分实习比正式工作还要累。


我有份暑期实习特别累,觉都不够睡。


实习生和正式员工的下班时间是一样的,9 点钟上班,12 点到凌晨 1 点下班。我有一次干到 7 点才给了老板 PPT ,两个小时后就又要上工了。


饭也吃不饱。


我容易犯困,所以中午要么不吃要么吃沙拉。因为饿着肚子的话脑袋会清醒一点,能保证下午的工作效率。


说不委屈肯定是假的,实习结束后我什么也没做,就闷头睡了两个月。但第二个月的某天晚上加班,看到银行短信,我眼泪当场就掉下来了


银行到账五万块,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赚到那么多钱。


比卷更卷


 @Nicole 


我第一年的工资是 35w ,如果顺利的话,五年后就能年薪百万了。


这有多难呢?


同一批进入公司的十几个新员工里,一般只有一到两个会待完这五年。


今年我差一点就被裁员了。受疫情影响,大家业绩都不好看,公司内部资源也很紧张。公司会给员工做定期评定,有一档评定叫观察。如果在观察期表现还不够好的话,可能直接就被踢出去了。


刚进入观察期我特别不能接受。因为在新一批员工里,我一直算业绩不错的几个,公司给出的理由也很牵强。


我直接崩溃了。我觉得自己付出了远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已经尽到我的最好了。要知道我已经摒弃了所有的业余生活啊,除了睡觉,剩下的每一分钟我都花在了工作上,连手机我都不看。我每天只睡个六个小时,但公司还是没有肯定我。


那段时间我想过辞职。我可以非常辛苦,我可以很努力,只要你能够给我适当的,比其他人多一点点的回报,我都觉得是值得的。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讨厌我这种奋斗逼。可能就是因为有我这种人的存在,所以才导致一些公司变本加厉。但是我都这种心态了,公司还没有公正对待我,我觉得是最难接受的。


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第二次评定我脱离了观察期。但后来我发现,公司其实也没裁掉很多小朋友,因为我们便宜。


倒是年薪百万以上的走了不少。人很好的老板被裁了,混到(我们觉得)很高层的老板也被裁了。还有个 30 岁出头的小老板,裁员后的第二个星期,他就拖家带口离开了我们所在的城市,去深圳了。


(插图来自《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Mike 


朋友对我的工作有很多疑问。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这是正常人能承受的工作吗?这一切真的合理吗?


我从前也疑惑了很久,直到一个学长很笃定地告诉我:


“因为这样的工作本来就不是为普通人准备的。”


 @Koala 


正式员工干到凌晨三四点是常有的事。


我连续有一周每天晚上干到凌晨五点,不夸张。因为九龙 icc 某间银行,他们的员工凌晨四五点钟才能下班。


印象很深刻,凌晨三点钟发现只剩两个项目了,可能再有一个多小时就可以睡觉了。我觉得自己终于熬到了出头之日,那个开心啊。


半夜工作最难的一件事是人容易胡思乱想。


为什么我在做这个事情?我真的需要每个月赚 7 万块钱吗?不太需要吧?如果有个月薪 3 万的工作,每天 11 点就能睡觉。这个选择我会不会更舒服呢?


这种疑惑是干这行每个人都会有的,尤其是连续做一些傻逼工作的时候,就会连续地质疑自己。


也有出路,就是钝化自己的感觉。


这个事很傻逼,但没办法,我做就好了,因为我就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机器中一个毫不起眼的螺丝钉。公司给你工作,给你开这么高的工资,本意就不是给你带来欢乐的,如果工作能让你欢乐,你应该反过来给公司交钱才对。


比惨是另一个途径。


最惨的时候我在读余华的《活着》。然后我就觉得哇,这个福贵真的太惨了。自己被征兵打仗,没见上娘最后一面,闺女哑了,儿子还被庸医抽血抽死了,最后老婆也没了。


跟他相比,我只不过是每天干到夜里五点钟而已。


我幸运多了。


(插图来自《国家破产之日》)


放弃


 @Mike 


一定要说失去了什么的话,那就是时间。


原来的好朋友会越来越少。人家约你周末吃饭,你说周末要加班。一年也就能见上一次,等终于见面了,老板一个电话打过来又要鸽了。


 @Nicole 


我们行业的男生工作一两年就会结婚了,但女生往往会单到 30 多岁。


结了婚的都不会自己带孩子,要么另一半在养,要么直接托付给父母,过年的时候再回去玩一下小孩。


我男朋友说,我不换工作,我们就不能谈婚论嫁。他拿了几家大厂的 offer ,一般 10 点钟也就能到家了,而我 12 点后才能下班。他坚持只有我的 hours 比现在好很多,我们才能正式组建家庭。


我是有点亏欠他的。


在我们原本的规划里,他在国外读完硕士以后,可以再工作两年再回国。那个时候我差不多也能月薪五万了,选择会更自由。


但今年我男朋友打电话说,决定毕业后就回来。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喜,不是哇太好了,你要回来啊。而是感觉自己的计划被打乱了:你怎么这么早就要回来了?


他很受伤,他觉得我不想让他回来。虽然我当时很激烈地辩解了,但当时我确实有一丝措手不及。


你要现在回来?


我总觉得应该先打拼,再谈爱。有积累了,才能一起构建爱的小巢。如果什么都没有,家庭上也会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到时候没准还会拖累事业上的前景。


我不愿意放弃这份工作。因为哪怕只有一年的时间,我也已经付出太多了。


最后我们谁也没能说服谁。


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先同居一段时间,不行就再看看。


(插图来自《未生》)


优越感


 @Koala 


优越感这件事分人。


我觉得与其叫我们这些基层小朋友 banker,不如叫 bricker 来得合适。虽然参与着几十亿美元的交易,但本质就是搬砖。只能说我之前设计的路径,以及付出的心血,站在这个节点上是有效果的。


我拿到了我想要的东西,很难说我实现了更大的价值。


当然,如你所料,并不是所有同行都这么想,而且有些同行确实不甚招人喜欢。


他们会觉得自己牛逼得不得了,甚至有点想和认识的任何每一个异性搞在一起。明明正常的喝酒吃饭,他们都会像打卡上班的牛皮糖一样问女生:我要不要送你回家?要不要跟你一起坐出租车?


他们不会接受“不”的这个答案,这股倔劲却着实像个 banker。


还有些人更过分,会利用投行的光环和头衔骗一些女大学生。


“你和我发生肉体关系,我就可以帮你找实习啊,让你认识到一些行业大佬。”


但其实是很难实现的,他们往往没有到那个级别去决定实习生人选。而且大多数都是心术不正想骗炮。


不过这种周瑜打黄盖的事情确实有女生乐意的。


投行标准高,要求目标院校,要求GPA,但钱多。想加入这个行业的人是远大于行业需求的。


在这个背景下,有些女生就会倒贴。先打着向前辈学习,咨询问题的旗号找你聊天。然后再说为了感谢你请你吃饭,吃完饭提议去喝酒,喝完酒提议去蹦迪,在蹦迪的时候你们可能就会接吻。


如果男生不拒绝,接下来就有别的事要发生了。


 @Mike 


很难有。


因为身边的人要么是比你更努力更牛逼的,要么是家里非常有背景的。最可怕的是第三类人,既比你努力又比你有背景的。


干得越久越会知道自己多渺小吧。


我还记得我第二份实习遇到的实习同事:她家住在上海的花园洋房里,每天都是专职司机送她上下班。


 @Nicole 


与其说是优越,不如说是孤独。而且还是那种“别人觉得你优越感太强”的孤独感。


我工作以后不怎么爱发朋友圈了。因为不管你发什么,日常琐事、工作吐槽、或者是偶尔的真情流露,同学朋友多半都只有一种评论:“大佬好强”,“大佬牛逼。”


其实有点难过,感觉自己不再被当成朋友看待了,慢慢就没有了表达欲,觉得很没意思。


我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就比如这种话:


“我昨天加班加到凌晨4点实在气不过了,马上给自己买了个新包,也不贵,一万多块钱。”


正常人拳头都会硬。有点像好朋友高考考砸了,但你明明进了清华北大却还要抱怨专业,就是这种感觉。


所以我从来不聊这些。


真正的理由


 @Koala 


商学院是专业鄙视链顶端吗?


我觉得不是。


真正的有钱人往往都会念一些看起来没多用的专业,文史哲艺术之类的。比如钱钟书杨绛这样的,二三十年代可以自费去英国牛津读书,得是这种角色。因为人家的家底厚到可以不考虑吃喝,不在乎专业,开心就行了。


我不一样。


我从选专业时候就想明白了,我一定要赚钱。


我们大一学《微观经济学》。第一课就是讲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就是我选择这个,潜在的失去了哪些,我选择吃海底捞,就去不了金拱门,那么我更舒服了还是没有。


还有个概念叫think on the margin,意思是做决策的时候,你就要考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了。


经济学讲究理性,虽然实际生活中很难始终维持理性,但我觉得在人生方向的选择上,这种想法还是挺受用的。


我对我的选择没什么抱怨。至少汗没白流,屎也没白吃。不如意时看看银行账户,我就能好受一点。


 @Nicole 


我没什么追求,啥牛逼我就做啥。


理想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我就是想比别人爬得更高走得更远。只要是特别牛逼的事情,甭管再苦再累,我都愿意去做。


而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我触摸到了自己能力的边界。


我读大学时优越感很强,因为没遇到过什么挫折。学校里的很多事情,只要你交给我,给我时间,我都能做出来。但工作之后,我就发现太多事是我做不了的。方案不行就是不行,能力不够就是不够。


发现自己其实没有那么牛逼,这才是成长真正的开始。


看到了自己 limit 在哪儿,才能够去针对性的突破它。比如转换商业的思维,四两拨千斤地搞定客户要求,这可能才是道之所在。


目前这个“特别牛逼”的事,可能过几年也会变。但是此时此刻的我,还是充满热血和激情的。


那么就继续干吧。


 @Mike 


为什么拼死拼活每天 3 点睡觉?


“因为他们给得实在太多了。”


除了报酬以外还有当然还有职业发展的考虑,熬也不过熬个七八年。混到 VP 时间就能宽裕一些了,如果实在觉得压力大熬不下去,退出路径也比较多样。


虽然是和钱打交道,但我觉得这份工作还是有些理想主义的色彩。


对个人来说,你能够最大化自己的价值。


这是一份能发挥你创造性,能让你学到新事物的工作。上至研究政策导向、金融环境,下至去贵州偏远的山沟里实地走访工厂。


你能站在一个甚至多个行业的上游,去分析它未来的走向,参与到更宏观的决策中来。比如帮一些新兴的企业融钱。


说什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可能言过其实了,但是我觉得能让改变发生,还是一件很激动人心的事。


我之前帮喜茶做过一些融资,挺巧的,几个月后我的母校附近就开了一家新店。那次路过的时候我看着外面排队的人群,心里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我想在某种程度上,也许真的每个人都能改变世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热心市民樊阿姨(ID:gh_3aae6a93654f),作者:樊小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