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1-25 16:41

当北上广的年轻人到二线买房

作者:评论尸,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过去 5 年,关于诗与远方的讨论月经式的刷屏。


几年前,有许多厌倦了都市生活年轻人终于迈出了那一步,在洱海边,在阳朔的古镇里,在秦皇岛的沙滩旁,盘了店买了房,以为自己找到了应许之地。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但是,近期这一问题好像有了一个新的选项:从北上广深这种超大城市搬到家乡附近的大城市,而不是真正的老家县城或旅游城市。


尽管中国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仍没有那么多的明星企业,但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在过去几年已经和北上广深拉平。而另一方面,疫情让很多人看到了在不久的将来永久远程办公的可能。


简单来说,在这里似乎既能兼顾生活,又能兼顾工作。


这么想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上个月 58 和安居客发了一个报告,有 68.6% 的一线城市年轻人倾向于选择回乡置业(包含家乡城市及家乡所在的省会城市),想在工作城市(非家乡城市及家乡省会城市)买房的人群仅占 29.8%。


逃离大城市的稿子你们看多了,不是特别美好就是特别凄惨,这篇文章不吹不黑。


我们找到了四个回到家乡大城市买房的年轻人,来讲述他们的普普通通的买房故事和未来计划:


“对于一个租房的人来说,下定决心买一台高配置的组装机都是很困难的。和电脑的价格没关系,一想到住不了多久可能要搬家,搬家可能会碰坏电脑,就不想买了。”


——西间,男,26 岁,互联网上市公司的高级产品经理 


对于 94 年出生且家庭并不是非常富裕的人来说,在北京买房这个选项一开始就是不存在的。


其实国内大部分小康家庭还是能勉强买得起所在城市的房子的,至少能出一个最低比例的首付。但是外地小康家庭的孩子想在北京买房还是不太现实,尤其是经过 2016 年的一轮上涨,在那之后北京的房价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已经是遥不可及了。


对于大部分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外乡人来说,如果财力不足以站稳脚跟,那么在哪里买房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对于我来说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我老家苏州本身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只不过互联网产业没有那么发达,对于新人的成长不友好,我因此才来北京工作。与其说来北京是为了在北京安家,不如说我早就想好了将北京作为一个换乘站。因此,回家是一个我主动的选择。


北京这个地方,生活成本不算低,而能够获得的服务其实在中国主要的经济发达的城市里面有点倒数。


以城市建设为例,我觉得苏州的城市建设水平远高于北京,中国南方大部分城市的规划设计水平都比北京高得多。比如苏州市区内有好多公园,而且这些公园都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北京市区内的公园则少得多,而且都会围上一圈围墙,让人捉摸不透。有时候我进入城市公园散步,发现根本找不到出口,需要原路返回,这时免不了吐槽北京城规水平。


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我在家里的帮助下就直接选择在苏州买房,后来这套房子的价格也有所上升。无论是从投资角度来说,还是自住角度来说,都算是一次成功的决策。


我现在在北京已经快 5 年了,预计可能再干 2 年左右回苏州。我现在越来越期待回苏州,有的时候我会把生活中的不如意,寄托在回家就能解决,住上自己的房子就能解决。当然,我知道这个想法肯定既不客观也不科学。


但事实上,租住在大城市确实是有所不便,尤其是最近我在开始考虑更换电脑的时候,我发现对于一个租房的人来说,下定决心买一台高配置的组装机都是很困难的。和电脑的价格没关系,一想到住不了多久可能要搬家,搬家可能会碰坏电脑,就不想买了。好的生活,高品质的居家生活是需要花精力花时间去设计的。


2020 年国庆,我回家呆了整整 8 天,这 8 天里我一直在被亲戚朋友约饭,整整 8 天基本上是满的。每天都要出去,甚至有一天两顿都需要和不同的人碰面的情况。


作为对比,去年国庆我是在北京度过的,基本上在家里蜗居了整整 7 天,这种巨大的差异让我意识到我在两地人际关系的差异,在北京的人脉基本局限在工作上,而在苏州,有初高中时期的同学,有亲戚,有老师,北京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不太可能真正接纳我。


回家也会有回家的烦恼,但是总的来说,回到苏州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负担很小的选择。网上很多文章的案例里,家乡和一线城市经济差距太过巨大,所以会觉得不适应。但苏州属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只是比超一线城市差一点,并且我觉得在城建方面超过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城市。而且,苏州离上海非常近,如果我未来对于离开北京后悔,也可以就近去上海。


如果我回到苏州之后,开始怀念起大城市才有的一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话剧,比如音乐会,也可以前往上海,现在从苏州到上海的高铁只要 30 分钟,周末去上海玩是完全可行的。况且实际上我在北京的时候忙的从来没去看过话剧,也从来没听过音乐会,而日常的饮食消费,一二线城市之间没有本质差异,相反苏州有更加精致的苏式点心,是北京提供不了的。


同样的,如果回到苏州之后,如果真的找不到如意的工作,也可以就近前往上海。


当然,我也知道有很多人,老家在四线城市,对于这些人来说回家和失业没有什么区别,实在没法回。


所以我也认识一些朋友,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仍然选择在北京买房,花费大约接近 400 万人民币,在北京五环外的地方买了一套 50 平不到的老破小,在这里扎根。


“在我看来,如果你一直租房住,几十年后你留不下任何东西。但如果你买了一套房子,即便房价在几十年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当你卖掉它的时候也相当于免费居住了几十年。”


——小甲, 女, 29 岁,微博大V,前头条员工 


头条是过去两年中国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公司,但我在 2018 年 10 月的时候萌生了想要辞职的念头。和你猜的一样,就是太累了。


在辞职之前,我开始在业余时间运营一个微博上的帐号,分享情感故事与建议。在半年的时间里,这个帐号就有了超过 50 万的粉丝,一些推广开始找到我。最好的一个月有 10 万的收入。我意识到我通过这个帐号,我其实不再需要一份全职工作。


我进行了简单的计算,如果我回到重庆,即便是每个月只接一次推广,我的收入仍然比大多数在重庆从事全职工作的人高,于是我开始计划回到重庆。


我在 2019 年 10 月辞职来到了上海,与我的许多朋友叙旧,拜访了一些上海的甲方。尽管上海也是一座大城市,但我喜欢这里。如果没有新冠疫情,我可能会无限期的搁置我回到重庆的计划。


但疫情来了,尽管我和我身边的人都没有感染,但这让我意识到最好还是生活在有亲戚的城市,于是我重启了返回计划。


我让一直生活在重庆的姐姐帮助我在当地寻找合适的房子,除了签订购房合同之外我几乎没有参与到购房过程。因为我并不把买房看做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它只是租房的替代方案。


在我看来,如果你一直租房住,几十年后你留不下任何东西。但如果你买了一套房子,即便房价在几十年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当你卖掉它的时候也相当于免费居住了几十年。更何况,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房价的上涨仍然在预期当中。重庆也是其中之一。


小甲的猫和她新房的窗景


我最后在沙坪区的一个小区买了房,120 万元,80 平米,同样的房子在北京可能需要 500 万元。我对房间本身很满意,但我对周围的环境有些不满。尽管它在重庆的老城区,但这个小区的周围有些冷清,在步行范围内没有大商场、没有街边摊、没有游客。


所以我正计划卖掉它搬去重庆其它地方,要么是更热闹一点的地方,要么是山区——人更少但风景更好。


重庆是一座仍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也是这两年的网红城市,但以我的工作背景在这里似乎找不到什么太好的工作。如果我在一家重庆本地的公司从事与我以前类似的职位,薪水应该只能拿到北京的 1/6。


但我不需要在重庆找到一份全职工作,做一个博主的收入已经让我比在这里找一份工作要高很多了。我觉得我目前的生活状态与我曾经预期的几乎一致,还挺让人满意的。


唯一的缺憾是,我之前的大部分朋友都在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大城市,我在重庆本地除了亲人之外几乎没有熟人,有时候会稍微有些寂寞。


我正在尝试利用社交 App 获得新的朋友。在中国的其他城市,探探这样的社交软件上只有约炮或找情侣关系的人。但在重庆地区,软件上的许多陌生人和你联系仅仅为了一起拼一顿饭。


因为重庆最知名的是火锅,而一个人吃火锅是不行的。


“我是做媒体的,听过看过太多北漂买房的辛酸故事,从来没动过在北京买房的念头。”


——David,男,29 岁,前倒闭科技媒体记者 


对于媒体从业者而言,北京是同行最集中的城市,但也是媒体监管的风暴中心。


很多人不知道,龙卷风的风暴眼异常平静,气压要比外面低 15% 以上。北京就是这样一座风暴眼中的城市,稳定而肃杀。


2008 年北京办奥运会,我还在读高中。当时还不知道,北京的房价已经火箭点火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天我就跟几个哥们儿坐绿皮车到了北京,人到了行李还没到,只好先找个便宜房子租下,月租 1100 块。


工作的前几年,我印象最深的数据指标是房租收入比:即无论你月薪多少,房租所占的比例最好不要超过 30%,否则就会明显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这几年,我一直坚信这个指标的有效性,哪怕不在北京,换到别的任何城市同样适用。


生活上,我也确实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我在北京的房租开支从来没超过月薪的 30%,有段时间甚至只有不到 10%。每年一次租房搬家虽然嘴上说着麻烦,但在北京有足够多的搬家平台和服务,所以整体还算说得过去。


在北京买房的想法从来没有进入过我的脑袋,因为我知道,家境一般的外地孩子想在这里买房落户扎根,掏光六口人的钱包轻轻松松。再加上我是做媒体的,听过看过太多北漂买房的辛酸故事,从来没动过在北京买房的念头。


2017 年春节刚过,老家的妈妈看了两个楼盘,就在其中的一个交了定金——5000 抵 10000,一种房地产商常用的促销策略。


我老家在河北,京南方向 300 公里,高速不堵车的话单程两个多小时。众所周知,房价最敏感的因素就是距离,更何况这里是河北。以当时我在北京租房所在的丰台区为例,房价少说也有 5 万-6 万/平,河北老家房子的起步价只有十分之一。因为买的是小户型,只申请了一小部分商业贷款。以我当时的收入水平,月还款可以说是毫无压力。


David 买房的那个小区


等我办完所有手续,河北房价在新区的带动下快速上涨,不少楼盘从 5000~6000 元每平方直接涨到 8000 以上。2017 年,国家级新区正式设立,位于河北保定东部,在地图上和北京、天津共同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新区虽然只是三个小县城及周边区域拼在一起,但它的定位确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河北房价的大范围上涨,主要也是因为这八个字。


于我个人而言,自家房子升值了当然开心,但我应该不会考虑把它卖掉。因为,最开始就是作为刚需房买的,装修也花了不少心思和成本。更何况,明年即将完工的新高铁站距离我小区很近,到北京的路程可缩短到一小时,周末回趟家非常方便。


从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七年,北京的外地人里最多的也是河北人。我想,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不太可能只靠自己的力量在北京买下一套房子的。像我这样利用北京的高收入和高开销形成的边际优势,在老家买房的河北人应该不在少数。


更准确地说,中国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拼的源动力,也来自于此。如今,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城市群的发展阶段,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三大城市群发展都很快,近几年人口净流入规模也很夸张。这主要是因为除了深圳和上海,多数城市落户相对容易,城市内基础设施也高度完善,宜居指数很高。


长三角经济带的产业协同效应非常明显,上海的金融、汽车、互联网等产业很发达,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工业基础也很扎实。高铁网络几乎覆盖了长三角所有的重点城市,物流、客流、信息流极为高效便捷,金融服务的触角也无处不在。


而京津冀是另外一幅画面。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可以从全国范围吸纳人口和劳动力,但其实周边的直辖市天津和河北省贡献最多。北京的地理面积是上海的两倍,常住人口总数却和上海旗鼓相当。产业层面,近几年北京陆续腾退了不少重污染、重消耗的产业到河北省境内,比如首钢整体搬迁到唐山曹妃甸,大大小小的印染厂、印刷厂搬到廊坊。


北京的污染确实减少了,但从 2014 年开始鼓励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直没能像长三角那样大规模协同起来。如果说上海是月亮,周边的苏锡常勾勒出一幅众星拱月的画面,那么京津冀的产业图景就是北京孤月独明,天津受益于港口,河北的定位仍然略显尴尬。


也许是看到了京津冀协同的问题,才设立的新区。站在 2020 年末回顾历史,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定为国家战略到新区设立,花了 3 年;从新区建立到现在又是 3 年。不负责地估计,京津冀与长三角的差距大概是 30 年。可人这一生能有几个 3 年,又能够几个 30 年呢?


“现在的工作压力和原来在广州比就是天壤之别,下午 5 点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收拾物品准备回家了。虽然工作待遇肯定是和原来没法比,但是在郑州够用了,能够早点回家陪陪家里人也很重要。”


——二因斯坦,女,28 岁,互联网产品设计 


其实回郑州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唯一的区别是什么时候回。


我毕业就去了广州,选择了医疗行业相对龙头的大型公司的 IT 部门就职。工作待遇很不错,发展前景也很好。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最看中的,我最看重的是这家公司在郑州有规模很大的子公司。


其实如果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留在广州肯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在我看来,工作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相反。广州的工作虽然有着不错的前景,但是工作压力很大,忙起来的话最基本的按时吃饭睡觉都没办法保证,对身体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我的爱人(当时还是男朋友)就职于比较传统的行业,行业人才流动率很低,跳槽不方便,而我从事的 IT 相关的工作选择面更广。


再后来,我了解到我所处在的 IT 部门只在集团总部有岗位,在郑州的子公司没有对口的职位,也不存在内部调整岗位直接回郑州的可能性,所以我就离职了。


很多人回老家之后,就住上了自己早早买好的房子,这点上我有一点异类,我在广州的时候住的是公司分配的宿舍,没有租房的烦恼,回到郑州之后反而需要租房。倒也不是说多么抗拒租房,但是居住体验确实不如自己的房子。


比如厨房需要和室友共用,但是合租人终究其实是熟悉的陌生人,一起做饭什么的根本不可能,所以也就不会老想着做饭了。


况且好的居住体验本身就像像是一幅作品,是需要精心设计,雕琢和不断调整的。租房就意味着一方面会收到很多的限制,毕竟房子不是自己的,不能做太出格的改造,另一方面租房意味着自己在这房子里也只是一个过客,不愿意花太多的心思。


17 年是中国楼市比较紧张的时刻,而郑州绝对是众多城市之中最紧张的那一个。因为那一年郑州的定位正式从省会升格为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能给一个城市带来的长期好处是不会立马体现出来的,但对还没买房的人来说,“坏处”是立竿见影的,房价立刻飞涨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限购。


既然回到了家乡的省会,何不干脆早点解决购房这个命题。


几经挑选之后,我相中了一个楼盘,认购交了认筹金。本来以为就会等着开盘,如果选中的话就需要再等两年,住上自己的房子。结果在开盘前 1 天,发现之前为了租房联系的中介发了一条卖房的朋友圈,就在我曾经租住的小区里有几套二手房正准备出售,价格也不错。和家人简单商讨了一下,第二天就买了。


本来以为我购房的故事就这么落下了帷幕,没想到两年后还有个插曲。之前那个我原本计划购买的新小区,最后交付的房子质量很差,承诺的配置全部缩水。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后怕,又有点庆幸没买那里的房子。


如此想来,回乡置业,不代表就一定会一帆风顺,如果我买到了之前那个不那么靠谱的期房,恐怕也只能天天去维权。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回乡买房往往不是指的回家乡买房,而是回家乡的省会买房。因为大部分人的家乡其实发展的不如省会城市快,甚至有一些小城市在走向衰落。


但家乡的省会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另一个陌生的城市,只是物理距离更近。在一个不那么熟悉的地方买房置业,还是有一定几率踩坑的。


我的初高中同学,关系好的有不少人都出国了,来郑州定居的寥寥无几,亲戚朋友倒是有一些。但是我并不是那么爱社交的人,所以其实对我来说没有太大区别。



我现在在郑州的一家 IT 公司从事产品设计工作,公司的产品主要面向学校和教师,工作压力和原来在广州比就是天壤之别,下午 5 点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收拾物品准备回家了。虽然工作待遇肯定是和原来没法比,但是在郑州够用了,能够早点回家陪陪家里人也很重要。


住上自己的房子之后,我爱人做了一件他想了很久但是在租房的时候一直没能够执行的事情:


把家里所有带电的家居都连上了智能音箱,连烟机灶具也没放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信息增量,请: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