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1-30 18:59

公司成长性和规模无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梁孝永康(ID:lxyk523),作者:梁孝永康 ,头图来自:unsplash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投资的公司都是规模很大的成熟型公司,这样的公司还有成长性吗?树难道还能长到天上去?为什么不去投一些小市值的公司?这样才有成长空间。


初一听,这话很有道理,我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就是感觉小公司更有成长潜力。这种感觉是正常的,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看到一个小孩子,我们知道以后他会长大成人,看到一棵小树苗,我们知道以后它会长的很高大。小的总会长大,这似乎成为了我们心中的一个公式,也成为了我们的一种无意识的感觉。


只是感觉不见得是对的,我们还得去客观思考。一个小孩正常情况下都会长为大人,但一个小公司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成为大公司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不超过5年,你走在街上看到无数做买卖的店面,你走在城市中心的写字楼,全都是各种公司。再过5年你去看看,街上当年还在的店铺已经极少了,活下来的很大概率是大品牌的分店。写字楼的情况也差不多,你如果在一栋写字楼上班,你注意观察,也会看到这种现象,大公司还在,小公司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


即使是已经上市的公司,那些小公司真正能成长起来的也是极少数,大部分都会沦为垃圾股,仙股。诚然,大公司都是由小公司成长起来的,但中国大公司也就这么多,大部分还是国企,靠资源垄断而存在,真正在市场拼杀中成长起来的大公司是更少。而小公司可能以百万计,在百万军中找出未来能成为将才的人,实属不易,99%的兵永远只是一个兵,并且你不知道他能不能在下一场战役中存活。商场比战场更残酷,战争总有结束的时候,但一个公司,每天都在市场中拼杀,永远不会停止,直到最后失败了,不存在了。


但是经不起从小变大的巨大诱惑,我们总是对小公司着迷,哪怕这个概率很小,因为回报率太高了。我们总想着找出下一个茅台,下一个阿里,腾讯......


从现有的大公司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小公司要变大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首先,要是一个规模很大的行业,大行业才能诞生出大公司,小行业即使你做到第一名,也不会很大。有些上市公司,你看着它市值只有200亿,感觉规模不大,搞不好以后成为几千亿呢?其实它所在的行业就不大,它已经是行业佼佼者了,这成长性比哪些现在就几千亿的企业也不会好到那里去。当然如果你在这公司市值只有5亿的时候就看出来了他以后可以做到200亿,那也是很厉害。所以说规模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规模要和同行去比,而不要和其他行业的巨无霸去比。有些公司市值只有200亿,但是在行业内已经是超级大公司了。所以不要看人家市值小,就觉得有发展潜力。


但是规模很大的行业也不是一开始规模就很大,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所有的行业都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大型公司要在自己的行业具有独特的竞争力,打败其他对手,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才成为了大公司,当然在坐时代顺风车的时候还在不断拼杀,永远不会停。这是第一种模式,也是绝大多数大型公司成长的路径,比如万科,格力。


一个小公司要成为大公司,如果你是在一个新的行业,甚至自己开创一个新的领域,比如阿里腾讯这些企业,最后随着行业规模的发展成为了巨无霸,这种就需要具备太多的条件了,就看你有无此等眼光了。这是第二种模式。


如果这个行业现在已经很大,而且有超级强大的公司霸占着,你一个小公司要杀进去,打败这些现有的大佬。除非你有颠覆性的技术或独特的商业模式。比如沃尔玛,拼多多,用自己独特的模式而崛起。这是第三种模式。


当然还有其他模式,但主要就是这几种情况。纵观A股几千家公司,90%以上的都是中小公司,在这90%里面,真正具备这几种情况的公司极少。大部分公司只是小,但并没有小出特色,和你一个做小生意的朋友差不多,你不要以为你朋友做的生意小,他就很有潜力。即使有些小公司具备这几种情况,最后真正成功的概率也及其的小,就看你有无此等商业眼光了。


日本的孙正义就是专门投资这些新领域,新技术的公司。但他的策略也不是单吊某一只,而是投资几百上千只。因为他明白他没有单吊某一只的眼光,实际上我也不认为谁有这种眼光,明白自己没有才是智慧。大家只看到他投资阿里成功了,取得了超级收益率,但是没看到其它90%的案例都失败了,或者收益不大,综合起来,其整体年化收益率也不高,好像是10%多。


其实绝大多数小公司并没有成长性,反而是抗风险能力非常弱,倒闭的可能性比大公司大的多。就好像你看到大街上那些做小生意的,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生意小,就更有成长性,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大公司就无成长性了吗?可能很多人会低估大公司的成长性。曾经我看到一个朋友给我留言,巴菲特投资的很多公司都盈利几十倍,现在A股的那些大公司已经这么大了,还有盈利几十倍的可能吗?


我忍不住要截取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一段话。


1938年在可口可乐问世达50年且早已成为代表美国的产品之后,财富杂志对该公司做了一次详尽的专访,在文章的第二段作者写到:每年都会有许多重量型的投资人看好可口可乐,并对于其过去的辉煌记录表示敬意,但也都做下自己太晚发现的结论,认为该公司已达巅峰,前方的道路充满险阻。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3年


在1938年,可口可乐问世50年,创造了惊人的投资回报率,成为了当时美国的超级大公司,大家都觉得没啥成长空间了。而再过50年的1988年,公司又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巴菲特才投资可口可乐,此时可口可乐已经享誉全球,还有成长性吗?但是巴菲特又赚了几十倍。每次看到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这一段,我都不甚唏嘘。


不仅仅是可口可乐,巴菲特几乎没有投资初创型的小公司,他投资的都是在当时所在行业已经特别强大的公司,甚至是超级巨头的公司。比如华盛顿邮报,资本城,可口可乐,吉列刀片,富国银行,美国运通,苹果。甚至他收购的公司,比如喜诗糖果,内布拉斯家具店,虽然看起来规模不大,但是其都是地区性的公司,在自己所在地区的领域都是超级无敌的存在。但是这些公司的成长性似乎并不差,都带来了超级收益率。


不仅仅是美国,其实中国现在的很多大型公司,在十年前已经是行业翘楚,在当时来看也是超级大盘的存在,比如万科,格力,茅台,平安。十年前A股市值超过1000亿的公司都极少,现在呢,千亿太多了,万亿也不少。08年奥运会我去北京,我记得当时北京首富是百度的李彦宏,身价100亿。在全国排名他也是前几名的。现在呢?100亿的富豪在中国太多了,富豪榜上都排不上号。


时代发展太快了,现在你觉得大,十年后再看当年就是个小公司。同样你认为现在翻了十倍的公司已经很大了,没有发展潜力了。可是当这个公司在翻十倍之前,在当时它也是非常大的,在当时你也会觉得没潜力了。不要低估了时代。


但也不是所有的大公司都有成长的潜力,大公司也有没落的,被淘汰的,大公司能真正拥有长久竞争力并能保持成长的也是少数。我们投资大公司,并非偏好,而是大公司能提供更多的证据和线索让我们去分析其竞争力,去看懂。而相对一个新行业的小公司,能提供的线索就特别少,投资的成功率也就特别低。


也许我会投资新行业的小公司,但这个公司一定是在这个行业中具备了我能看懂的竞争力,其在这个行业已经具有极大优势,未来随着这个新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个公司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也许我会投资200亿市值的公司,但也许这个公司已经是其所在行业的龙头,这也是个成熟的行业,我并不会因为它小,就认为它比格力或万科有更好的成长性。


成长是投资重要的一环,也是安全边际重要的一环,只要公司在成长,可以弥补很多投资时范的错误,比如买的有点高。同时成长也是取得超额投资收益最大的因素之一。但是如何看懂其成长性,也是最难的工作。


诚然初创型公司也许更有爆发潜力,但是可能性极少,而且你看懂的可能性更小。同时成长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即使是阿里腾讯这样的企业,也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才成为大型公司。即使你在十年前就投资了,你也很难拿住,因为其中间有无数不确定性让你害怕的卖掉。连一个成熟的竞争力很明显的企业,股价受点波动,公司出点利空,你都害怕的赶紧卖掉。更何况是初创型的小公司,你能雷打不动持有十年享受其成长吗?


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能成长的都是少数。但相对来说,大公司是经过多年拼杀才走到这一步,其实力很强,抗风险能力更强,时代发展最受益的也是行业里的龙头公司。如果把中国500强和所有小公司做两个组合,我相信最后500强的成长性会更好,因为个别小公司的胜出弥补不了90%以上被淘汰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大公司的成长性我们更有分析的余地,其成长的逻辑性我们更有把握去看懂。成长性和规模并无关系,而要看其成长的逻辑所在,这也是我花了很多年才明白的道理。所以我投资时基本不关注公司市值和规模的大小,我并非喜欢投资大公司,而是我只投资我能看懂的公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梁孝永康(ID:lxyk523),作者:梁孝永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