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此稿件为参加萌虎招新的参赛稿件,视频投稿活动正在进行中,详情请戳 萌虎招新。
本视频作者:IC实验室
前几天,我心血来潮,重看了几集《哆啦A梦》。一边看一边感叹,《哆啦A梦》可能是当代最伟大的预言系漫画,藤子·F·不二雄真乃神人也。
在《哆啦A梦》面前,什么《华尔街之狼》、《大空头》,都是弟弟电影。尤其是哆啦A梦四次元口袋里那些和钱相关的道具,看起来很方便,但是每次拿出来都会被用跑偏,恰好预示了未来现实世界中,商业社会的疯狂和人性的贪婪。
就连发生在当下的商业热点,资本社会的荒诞,都被哆啦A梦、大雄还有小伙伴们亲身演绎了出来。
我想也许这世上根本没有大雄,又或者人人都是大雄。
01.
在水田版的第558集《未来购物记》这一集里。小夫买了全新款的自行车,让大雄好生羡慕,虽然大雄根本不会骑车。
回到家里,爸爸在抱怨自己的高尔夫球杆已经十年没换了,妈妈在抱怨自己很久没买新衣服了,连哆啦A梦都在对着一个商品目录哀叹「买不起啊」。
果然,贫穷才是大多数人生的底色。大雄打开哆啦A梦留下的目录,翻到了未来自行车,刚说出「好想要」,自行车就出现在了他的身后。
接下来就是标准的《哆啦A梦》式展开,大雄没忍住自己的购物欲,给爸爸妈妈买了高尔夫球杆和新衣服,还给每个小伙伴都购买了未来商品。
直到碰上哆啦A梦,大雄才知道这是一个心里想要就能完成购买的商品目录,轻松召唤出来的商品都是要付钱的,而自己已经欠下了500万。
你看这个故事,像不像是影射当下的剁手党们。随着网购和支付越来越便利,人们花钱也越来越没有花钱的感觉,消费主义不断入侵我们的生活。我们就像大雄,一次次「无实感」的消费掏空了我们的钱包。
这种具有「警世危言」感觉的不止一个故事。
在第392集《比小夫更富有的有钱人来了》里,藤子·F·不二雄又叙述了一个超前消费带来的尴尬故事。某天,学校里来了一名外国转学生。这位新同学一入学,抢占了小夫全校首富的位置。
小夫炫耀自己的遥控飞机,新同学用真正的私人飞机碾压他;小夫炫耀自己的游艇,新同学表示自己家有潜水艇;小夫炫耀自己家有游泳池和别墅,新同学则表示自己家有湖和城堡。
为了战胜新同学,小夫只能找哆啦A梦帮忙,要来了道具「未来支票」,只要写上金额,就能随便买买买。
于是小夫买了加长轿车,买了全身土豪金的服装,给小伙伴们发零用钱希望小伙伴们和他一起玩。最后,甚至开始造世界最高的塔。
变成全世界第一土豪并没有让小夫变得受欢迎,哆啦A梦用未来电视让小夫看到自己因为过度透支,直到头发花白都还在街上卖火柴维生的样子。
在《哆啦A梦》里,相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写钱的笔,大雄拿着这支笔到处消费。没想到这支笔的原理是预支打工钱,于是哆啦A梦不得不帮大雄打工还钱。
这不就是每个月被花呗分期压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人吗?
还有模拟银行,大雄在这个银行贷款不还,于是银行每一个小时没收大雄的一件东西。等到大雄拿到了钱还债,他身上已经一丝不挂了。
这难道不像现实中的暴力催收和裸贷吗?在我看来,哆啦A梦这部作品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天马行空的幻想和丰富奇特的道具,更在于那些小时候我没能看懂的寓意。
为什么在这样一部子供向漫画中,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反消费主义内容,这和漫画创作时期,日本社会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哆啦A梦这个形象诞生于1970年,日本战后的消费社会风气开始进入顶峰期,奢靡消费的风气快速渗透了整个日本社会。
1978年,LV在日本开了第一家海外门店。同年,日本人就贡献了LV全球一半的销量。
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将日本1975年到2004年的这一时期定义为「第三消费时代」,其特征为消费群体开始从物质消费转向服务消费的消费升级,家庭消费转向个人消费,社会消费出现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
日本战后婴儿潮后代的「新人类」,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的中期,物质主义倾向强,寻求「真正的自我」的差异化的消费。
此外,彼时日本消费社会开始出现大量的超前消费,人们愿意为了面子透支信用卡,烧钱消费。
崇尚消费,崇尚物质,并且物质定义自我展现个性,这是第三消费时代的重要特征。在我看来,哆啦A梦透过漫画展现的,正是彼时日本社会的消费图景。
不少人认为,如果以日本为参照,中国社会的趋势,也正在从第二消费时代进入第三消费时代,最大的特征便是消费主义的盛行和铺天盖地的超前消费。
和日本不同的是,当下中国的消费环境,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加成,使得一切的消费、借贷都变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也更接近哆啦A梦里各种未来科技的样子。
如果说哆啦A梦幻想的是70年代日本的未来,那么它也正是在描述我们这个社会的当下。
02.
前段时间,我就亲身经历了非常魔幻的时刻。
前几天,我在美团上点了个外卖,付了款。我本以为会看到我的订单,没想到它弹出一个页面,让我填写自己的身份信息。
作为知名上网冲浪不带脑子选手,我想也没想就把身份证号填上去了,填好了才想起来「咦?我为什么要填这个?」
然后我细细一看,才发现花哨的页面上写着:申请美团联名信用卡,最高5万额度免年费。
我这辈子在无数地方,被无数人推销过办信用卡,可是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点外卖都会有人问我需不需要信用卡。
不止是美团,同门师弟大众点评在支付时,同样会弹出页面,让我使用「美团月付」,实际上就是小额借贷的一种。
我只是吃一个几十块的套餐而已,居然要我月付,我生平第一次内心升起了一种「大可不必,其实我也没有那么穷」的感觉。
某种程度上,网贷已经成了当代消费主义社会的显学。
一边是各种平台拼命鼓励你把买车买房买坟墓的钱都拿来消费,另一边花呗都快成国民级产品了,笔笔都是分期单,人人都是尾款人。
前段时间,花呗推出了一套线下广告,同学们估计有不少都见过了。
「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女儿的生日,也要过得像模像样。」
「有了这张大号双人床,躺在上面,做的梦也更大了」
「考上大学的妹妹,想了又想的那台笔记本,我想都没想就买给她了」
从一个营销从业者的角度看,这是个做得很漂亮的项目。广告里蕴含的苦中作乐的精神,对未来充满梦想的情怀,家人之间的脉脉温情,用一句革命乐观主义都不够形容,看完就让人觉得世界都美好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消费主义话术,将消费和美好生活强行绑定,暗示你「花钱吧,花钱就能活成广告那样。」
但现实真的这么美好吗?
第二个例子是京东在2017推出的广告片《致所有憋尿前行的年轻人》。可以感受一下文案风格:
毕业3年初吻还在,可以忍,护照办了3年却没盖一个章,不能忍。
说分手就分手,可以忍,分手时还要 AA,不能忍。
周末只休一天,可以忍,却用半天来擦地,不能忍。
忍得了和谁都不来电,但忍不了手机动不动就没电。
整体公式就是,生活不顺利可以忍,但是不花钱解决,不能忍。
看完这条广告,我的焦虑感和血压一下子都起来了,恨不得马上打开京东,用钱解决我生活中一切的不能忍。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写道:
「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做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
「正是在消费中,人们获得某种特定的符号认同,你进行一种消费,也就意味着你可以共同拥有同样的编码、分享那些使您与另外某个团体有所不同的符号。」
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里,阐述了在景观社会中,商品的交换价值比使用价值更为重要,人们更看重商品呈现出来的景象。
而网贷平台所使用的这种奇妙的消费主义话术,正是将消费当成了一种符号。无论它是向你勾勒一个美好世界,还是描述你现在生活的不堪,消费都可以作为终极的解决方式。
只要你花钱,而且是超前消费,你就可以摆脱当下的困境;花掉你口袋里不存在的钱,就能得到你现在难以想象的美好。
于是消费者不在乎花几千块买一个戴森的吹风机到底有什么用,或者租一个市中心8000块的房子性价比高不高,他们只在乎自己内心勾勒出来的中产阶级生活景观。
而且,在消费主义话术中,这样的美好并不是需要你去努力工作获得的,而是反复灌输「你本来就很好」、「你值得更好的生活」。仿佛我们每个人都是坠入凡间的迪迦奥特曼,只要分期买个神光棒就能变成光,没想到变成光的不是我,是钱包。
03.
如果说这些出街广告针对的是大众用户,目标还只是消费主义洗脑。那么网贷平台针对目标客户直接制作的效果转化广告更加赤裸。
比如前段时间360借条的广告里,一个其貌不扬家庭贫寒的大哥娶了个空姐回家。结果空姐问大哥借条里有多少额度,还跟大哥说不借钱以后怎么给她美好的生活。最后大哥一查,发现有15万额度,空姐才回心转意。
一条广告能挑起性别议题、阶级议题、财富议题、城乡议题,就为了让你借钱。说实话,这是我没想到的。
看完这个广告,我脑子里只有三个字「吃绝户」。
其实不只是美团和360,当代互联网巨头,个个都想做网贷平台的接班人,纷纷推出自己的消费贷和现金贷,把网贷渗透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连和金融支付业务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都上线了借贷业务。
苏宁有苏宁任性付,让买手机买家电的年轻人分期购买。
滴滴有滴水贷,大概是觉得坐得起专车的人还贷能力一定不差。
最狠的还是微博,追星贷精准收割饭圈女孩,而且只要借钱,给哥哥们的打投数据就能翻倍。不借钱就是不爱你哥哥,你怕不怕?
几乎每个平台都在努力往你的手里塞「未来支票」,告诉你这些额度都是你的。但如果真信了他们的鬼话,那么像小夫一样整个人生都被贷款毁掉就不远了。
要知道,哆啦A梦是单元剧,故事结束,下一话开始,小夫就又是有钱人了。
但是在现实里,欠债人的人生可是没这么容易重启的。他们会到处借钱,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利滚利到自己还不起的程度。一开始是电话录音提醒,后来是人工电话提醒,最后是专人打电话恶狠狠地催债。
有时,电话甚至会打到家人、同事甚至领导的手机里,逼迫欠款人还债。即使努力还钱,征信上的逾期记录也难以抹去。
04.
消费贷本身是一种恶吗?
我觉得未必。真正作恶的,其实是资本催生的无限信用扩张。
就像在动画里,道具本身没有问题,但哆啦A梦把这些道具给了大雄、小夫这些没有自控力的孩子去使用,才是问题的本质。
虽然早些年,国家就禁止银行向未成年学生发放信用卡后来又打击过各类校园贷,但如今,资本依托各种广告平台的流量,裹挟着各种消费贷现金贷继续扩张信用,让大学生成为疯狂剁手,疯狂消费的「尾款人」。
而且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超前消费和分期消费变得越来越容易。就像动画里,大雄只要想一想,就能从未来商品目录里买到东西。现在的网购和支付流程也变得丝般顺滑,不用按密码,不用转账,只要扫个脸,和动画片里也不差太多了。
而且不少网贷已经把自己包装成了主流的消费工具。不少人习惯性花钱从这些网贷工具里扣,到了还款日再还钱,如果不小心经济紧张了,还可以只还个最低额度,剩下的统统分期。
过去刷卡消费至少还要签字出小票,如今超前消费已经变得毫无实感,手机一扫,我们完全不觉得自己背上了债务。
05.
最后,还是聊回哆啦A梦。
其实哆啦A梦大部分的剧集,都遵循一个叙述套路:大雄遇到问题-哆啦A梦使用道具-问题解决-大雄乱用道具-大雄自食其果。
我一直在想,一个幻想22世纪科技的漫画,为什么每次都要写到科技带来的麻烦呢?
我想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最近看了Netflix的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这部纪录片一开头就引用了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名言:「进入凡人生活的一切强大之物,无不具有弊端。」
无论信用卡超前消费,或是互联网革命,亦或是其他科技创新,在带来各种各样的便利的同时,也同样会深刻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
就像分期消费的确促进了消费繁荣,让市场更有活力,但另一边,是被分期和网贷压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人们,是被可怕的利息毁掉的一个个家庭。
那些所谓的趋势、风口,的确创造了无数财富故事,但就像社区团购挤压菜场摊贩的生存空间一样,有多少人因为这些趋势,而失去了本来平静的生活呢?以为自己可以使用好这些工具,最后弄巧成拙的又何止大雄一个人呢?
我想,藤子·F·不二雄反反复复使用的叙述套路,不止是想让我们看大雄出丑,而是希望我们能反思那些浩浩荡荡,看似不可阻挡的新事物。
毕竟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