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3-31 09:52
2021第一部烂剧,没想到是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陆一鸣,头图来自:《大宋宫词》


不同于十年前那部毁誉参半的新《红楼梦》,3.8分的《大宋宫词》是彻底折戟,再无翻身的余地。


这一次,李少红亲手剥除了自己泥塑的金身。



牵着马的刘涛依稀能够看到《天龙八部》里阿朱的风采,但这一次角色带给她的却不仅仅是光环了。/《大宋宫词》


2018年10月底,象山影视城一隅,导演李少红一行人正紧锣密鼓地拍摄着一部后来被2万人打出3.8分的电视剧。


十几天后,她的团队将转战横店。在那里,有专门为了这部新剧原地搭建、实景复原的北宋皇宫——大庆殿。


按照《大明宫词》的命名逻辑,这部剧似乎应叫《大庆殿词》才对。


彼时的李少红大概没有想到,人们对于这部新作的近乎本能的不信任,正是从《大宋宫词》这个自我碰瓷的剧名开始。


世纪初的一部《大明宫词》,让李少红在电视剧领域一战封神。/《大明宫词》


在当时的采访报道中,李少红称自己对于新作的要求是“不重复《大明宫词》”。她不再强调台词,也不再表现舞台感,而是试图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法,呈现她眼中的大宋王朝。


回过头来看,她倒真没骗人。《大宋宫词》与《大明宫词》,这对年龄差了21岁的亲姐妹,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基本上是毫不相干。


而《大宋宫词》最出圈的一句台词,也不再是莎士比亚译文风格的浪漫念白,而是能把语文老师气死的“父皇自幼喜欢三弟”。


且不说两位皇子直接在大殿门外议论立储是否合适,就这句话而言,表述也应为“三弟自幼便得父皇喜欢”。/《大宋宫词》


一场名为追剧的生存挑战


追了几集《大宋宫词》后,我莫名地想起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那句“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对于广大观众来说,近期最暖心的一句叮嘱,莫过于“不要毫无准备地打开《大宋宫词》的播放页面”。


当然,任何人一看到这堪比PPT2003的开场画风,就应当有所觉悟——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视剧,而是对视力和耐力的双重考验。



我现在怀疑图上这群马可能是种暗示。毕竟,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这部剧就马不停蹄地交代了至少5个信息——


第一幕,偏心眼的宋太宗赵光义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宣布三个皇子里谁先抱上皇孙就立谁为太子,而此时只有三子襄王的王妃郭氏怀孕即将临盆;


第二幕,边境来敌,懂事的襄王主动请战,同时,襄王妃诞下皇孙,终结了这场萝卜招聘;


但这个没活几天就惨遭刺杀的倒霉小皇孙,临死前还要被缺乏生理卫生知识的亲爷爷嫌弃只会哭。/《大宋宫词》


第三幕,一场突如其来且祸及全国的地震出现。在汴梁,震塌了皇宫,天降房梁差点把宋太宗压死,在边境,地面直接震出一条大缝把襄王收了进去;


第四幕,襄王遇难的消息传回皇宫;


第五幕,襄王其实没死,他还带了一个女人回来。


襄王妃听说老公遇难下一秒就开始烧纸,但还是没能赶上襄王复活的速度。/《大宋宫词》


在如今这个倍速看剧的时代,《大宋宫词》愣是凭借平均2分钟一处剧情的节奏,让观众开启了0.75倍速看剧的新体验。而剪辑之跳脱,更是走影视解说up主的路,让up主们无路可走。


看到这我突然开悟了,就像电信诈骗看上去非常幼稚,其实是为了筛选目标人群——


大概,也只有能毫发无损地通过第一集测试的人,才有资格享受这鸿篇巨制(《大宋宫词》共61集),至于其他人么……



生不逢时的“大女主”


看到这,你可能还会觉得“节奏快不是问题,大女主剧看的主要还是角色魅力”。但问题是,女主的人设更是狗血。


《大宋宫词》原名《女君纪》,这个“女君”指的就是由刘涛扮演的刘娥。而多看几集你会发现,与诡异的剧情走向相比,“40岁刘涛演15岁少女”真不是啥太大的问题。


演员刘涛与导演李少红合影。/刘涛微博


刘娥是什么人?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里的刘皇后。她在宋仁宗幼弱时临朝辅政,没有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


最绝的是,在遇到宋真宗(即前面的“襄王”)之前,她只是蜀地的一个歌女,嫁给了银匠龚美,因为家境困难,被丈夫献给了当时还是皇子的宋真宗。


就这样,刘娥还是能跟前任处成兄弟。刘娥摄政后,还让龚美跟了她的姓,改名刘美。


大权在握后,刘娥曾身穿帝王衮服祭祀太庙。从歌女到太后,她的传奇程度大概仅次于武则天。/《清平乐》


《大宋宫词》前期筹备时,导演李少红考虑到篇幅,一上来先把龚美这条线给砍了,这就导致了刘娥与宋真宗的一见钟情变得非常离奇。但作为大女主,刘娥光是美强还不够,终归还得惨起来。


本来,刘娥这一生除了父母早亡,自己终身未育之外,过得还是比较顺利的。


但到了《大宋宫词》,刘娥就仿佛成了百年不遇的天煞孤星。命犯太岁,头顶乌云,先克父后克母,继而克死(前任)老公,然后克死(第二任丈夫的)孩子,最后克死老公小叔全家。


看得我都想隔空下单一个马卓子大师帮她剑斩妖魔了。/《大宋宫词》


人设狗血、剪辑催命、闪回频繁、逻辑崩盘……《大宋宫词》几乎把一切烂剧的要素都集齐了。至于诸如按照庙号称呼当朝皇帝、北宋的歌女唱南宋的民歌之类的史实讹误,我已经不想再提了。


毕竟,人家早早地就把“虚构”“改编”打在了公屏上。


片头的提示更像是一则免责声明。/《大宋宫词》


前面说了,《大宋宫词》拍摄于2018年。而这一年,正是大女主剧在耽改101冲击来临前最后的余晖。


年中的《延禧攻略》《如懿传》两部宫斗正面对打,年尾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经播出就成了行走的语文错题本,却仍然俘获了一大批中老年观众的心。


这三部里,即使是公认质量最差的无脑爽剧《延禧攻略》也有7.2分。


转过年来,风向就变了。


2019年的《皓镧传》4.9分、《梦回》3.7分,2020年的《燕云台》4.7分……没有一部能达到5分。


于正的如意算盘没能打响,仅仅相隔半年,原班人马的《皓镧传》就不复《延禧攻略》的盛况。/《皓镧传》


到了今年播出的《上阳赋》,即使有章子怡下凡,也只有5.9分。


实话说,《大宋宫词》并不比上面这些剧更差,但从反响来看,它却明显扑得更狠。


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那些平时只能考个二三十分、经常打小抄、被抓到还不承认的学渣,一旦考出个70分,就是值得全村吃饭的大喜事;


而考过90分的学霸,一旦只考个及格分,在人们眼里也仿佛是交了白卷一样。


这一幕是不少人心头的白月光。正是基于这种喜爱,人们更加难以理解拍出过《大明宫词》的李少红会拍出《大宋宫词》。/《大明宫词》


或许可以这样说,《大宋宫词》早在2019就死了,只是到了2021才埋。


不同于十年前那部毁誉参半的新《红楼梦》,3.8分的《大宋宫词》是彻底折戟,再无翻身的余地。


这一次,李少红亲手剥除了自己泥塑的金身。


孤独的李少红,失落的“第五代”


事实上,在《大宋宫词》被骂上热搜的同时,也有不少人为李少红喊冤。


一方面,执导筒三十多年来,李少红确实积累了不少拿得出手的作品。


八九十年代拍电影,有了《血色清晨》《红粉》《银蛇谋杀案》这样的代表作。


本世纪初转战电视剧,除了家喻户晓的《大明宫词》《橘子红了》,还有《绝对隐私》这样的冷门佳作。



少有人知的《绝对隐私》,堪称女性主义先锋之作。


另一方面,《大宋宫词》烂归烂,但从细节看,明显还是用了心思的。


剧中秦王家宴的桥段中,复现了一幅时代相近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而为了拍出李少红想要的、与画作相符的、从右向左展开的长卷式的视觉效果,演员们在表演之余要考虑怎么回身补位才能像没动过一样,就连摄影师也需要和演员一样背台词。



在最近一篇采访中,李少红还透露,光是给《大宋宫词》后期调光就调了小半年。


然而,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剧情是1,服装、化妆、道具、摄影、美术、打光等,都是后面的0,没有这个1,即使有再多的0,终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上周末,第12届金扫帚奖在北京举办,张艺谋、田壮壮、李玉、王中磊、郝蕾、咏梅、赵涛等不少业内人士前去捧场。作为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也出席了颁奖礼。


田壮壮、张艺谋、李少红是1978年北电导演系的同学,他们这一届被称为“第五代导演”。/微博@程青松同志


当时,《大宋宫词》播出一周,评分已经掉到不足4分,于是有网友嘲讽李少红说“她应该去领奖,而不是颁奖”,有人更是大胆开麦——李少红算不算第五代导演里实力最弱的?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第五代”这个词,还是在《武林外传》里。那个貌似身怀“降龙十巴掌”绝技的世外高人,实则是“闻着烤鸡味就过来”的江湖骗子。


念出这段台词的闫妮大概怎么也想不到,四年后自己就与张艺谋合作了一部4.7分的《三枪拍案惊奇》。/《武林外传》


这一场戏,讥刺的正是以张艺谋、陈凯歌等人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


在当时,一部《英雄》,一部《无极》,就足以使这两位大导演被质疑得抬不起头来。


而他们隔壁摄影系的老同学张黎,即便是有《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等高分神作护体,在拍了一部4.4分的《武动乾坤》后,也被喷得体无完肤。



有观众甚至认为张黎以前拍的那些都不作数了,是编剧和演员的功劳,张黎只是个浪得虚名的摄影师罢了。



这话听着非常耳熟。


编剧宁财神亲自操刀的《龙门镖局》评价不尽如人意后,就有人说,《武林外传》的成功其实全是导演尚敬的功劳;


《大宋宫词》扑街后,也有人说当年的《大明宫词》之所以成功,都是编剧郑重、王要的功劳。


合着一部影视作品封神,不是群策群力的结果,反而是一两个人开的金手指。


要这么说,从业者们要想避免晚节不保,在拍了一部好戏后就得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了。


或许,比那些频频翻车的知名导演更该走下神坛的,是这种人为造神的执念,以及“XX出品,必属精品”的一厢情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陆一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