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4-05 15:43
他白手起家创办亚洲最大企业,百年前捐出全部400万身家办大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ID:QbitAI),作者:李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个国家的积贫积弱得到根本改变,需要多少年?


现在看需要100年。


如果从基础教育和兴学办校开始呢?如果还需要亚洲最大实业集团的企业家投资呢?


现在依然无法算出确数。


但这丝毫不影响100年前企业家陈嘉庚的决定,他可以捐出全部身家400万大洋,可以“变卖大厦接济厦大”,可以“宁可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



他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日。”


100年前,不是属于中国企业家的时代,但陈嘉庚用一生行动诠释了何为时代企业家。


现在,他创办的厦门大学,即将迈入百年名校序列。



时代中的企业家:白手起家,毁家办学


陈嘉庚生于1874年,是千年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黯淡的时期。国运日迟,列强环伺,内部风云飘摇,外部侵略战火连连。


他在17岁时被迫走上“下南洋”的经商谋生道路。


在此之前,他短暂上过私塾,学的都是四书五经,可以识文断字,但即便这样的生活,也在1884年马尾海战后被彻底打碎。


那一年福建水师在家门口被全歼,闽南一带还遭遇旱灾,生灵涂炭,私塾老师去世,仅有的受学机会也烟消云散。


国无宁日,又怎么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于是还没成年的陈嘉庚漂赴南洋,追寻父亲开启经商人生。从米店学徒开始,逐渐掌握企业经营和市场发展规律,展露商业天才。



22岁,他开始独立管理父亲的米店;31岁自立门户,走上创业道路。先开设罐头厂,生产菠萝罐头,经营三个月便获利丰厚。其后成功押注橡胶业,迅速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富有的企业家。


到了1924年,陈嘉庚在东南亚开设了十多家橡胶分店,并且因为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橡胶价格大幅上涨——赶在风口,于是陈嘉庚在1925年迎来了橡胶事业巅峰,被称为橡胶大王


英国大臣对东南亚工业的考察后,在见闻中记述到:“这是亚洲最大的企业。”


据当时统计,陈嘉庚的实有资产超过400万元,跻身亚洲富豪之列,成为时代里著名的华侨企业家。


但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白手起家赚来的资产,他可以全部汇回中国,兴学办校,投资基础教育。


企业家所处的时代: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


陈嘉庚从小系统受教育时间不长,而且还是旧式私塾教育。但米店学徒开始,他就始终在接受新思想,持续学习。


那时候,“天演论”的警示深深影响了陈嘉庚。即便自己通过经营和创业,改变了个人命运,但站在国际势力交汇的新加坡,他深知唯有祖国羸弱的局面得到改变,才有国民真正的发展。


而自诩为“国民一分子”,他决定从擅长的实业,以及笃信的教育入手。


陈嘉庚曾与友人感叹国人的教育资源之缺:


“英美德法男女不识字者百人中不满十人,日本新进百人中不满三十人,我中国百人中则占九十六人,呜呼,此人格欲立国于世界而求免天演淘汰,其可得乎?”


所以发展实业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也非常明确:


“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


也正是这种认知和“难逃天演”的紧迫感,让陈嘉庚甚至把更主要精力放在办学上。


实际早在1894年,陈嘉庚就出自2000大洋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让失学的家乡儿童可以读书明理、识文断字。


其后1913年创办新式小学。因为师资缺乏,又在1918年创办专门的师范学校,设立中学,并因为企业进展顺利,陆续开办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农林学校,幼儿师范等,同时也设立了科学馆,图书馆和医院等,建起系统完整的学村。



但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目睹世界秩序的重新划分,陈嘉庚愈加觉得国家命运来到千钧一发之际:


“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


并且认为自己作为国民一分子,责无旁贷:


“欲尽国民一份子天职,以一平凡侨商,自审除多少资产外,绝无何项才能可以牺牲,而捐资一道,窃谓莫善于教育……欲为公众服务,亦以办学为宜。”


于是1919年,陈嘉庚将东南亚实业交由胞弟陈敬贤接管,启程回国,全力兴学办学。


临行前宴请华侨人士,他承诺此后生意及产业所得利润,除去股东分红和留一部分投入经营,剩下之额,不论多少,“虽至数百万元,亦尽数寄归祖国,以充教育费用”。


这种“毁家办学”的行动,在1921年达到高峰。深感基础科研和高等人才培养之匮乏,他决定创办厦门大学。


在筹备会上,他慷慨陈词:


“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如力之能及,当以竭力兴学,以尽国民天职。”


现场,他把全部身家400万大洋当场认捐,其中100万大洋作为开办费,建大楼、请大师。另外300万作为常务费,分期逐年拨款。


陈嘉庚号召现场其他华侨和企业家:


“勿自馁其志,而视为杯水车薪,乃知众擎易举,众志成城,是所深望海内外同胞也。”


据黄炎培记述,与会一位企业家听后深为所动,表示“如不惟陈君是助,就不是人!”



其后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正式创办开学。


陈嘉庚亲自选址、实地考察,在五老峰下,把当年郑成功练兵的演武场地段作为校舍基地,并在5月9日——国耻日奠基,提醒师生勿失勿忘。


在开学典礼上,陈嘉庚致辞明志:


“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日。”


值得一提的是,陈嘉庚一生节俭,但在办学和请名师这件事上慷慨非常。


比如在“1大洋普通人家够一个月”的当时,挂职教育局公务和四处兼职授课的鲁迅,一年所得800多大洋。但厦大为吸引鲁迅,开出400大洋的天价月薪,在受聘时还额外寄来100大洋用作搬家差旅。


也是在陈嘉庚的至诚和慷慨办学之下,林语堂、孙伏园、顾颉刚、沈兼士、罗常培、张颐、陈万里,章川……等一系列名流名士前来,时人甚至大呼:大有北大南移之势。



变卖大厦,接济厦大


然而时运不济,好景不长,随着世界性经济危机到来,陈嘉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亏损不下百万,而他又坚持每月支付集美和厦大两校的经费,以致债台高筑。


就在此时,有人劝陈嘉庚停办集美和厦大,借此维持营业,但他坚决不肯。


他说:“两校如关门,自己误青年之罪小,影响社会罪大……一经停闭,则恢复难望。”并不惜将自己在新加坡的三幢房产抵押,最后过户易主。可谓:变卖大厦接济厦大。


他的子女甚至劝他减少一些每月汇给学校的经费,他说:“我吃稀饭,佐以花生仁,就能过日,何必为此担心。”



1932年,有外国垄断企业愿意将陈嘉庚的企业收购,但条件是停止维持两校,被陈嘉庚断然拒绝:


“宁可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


1936年,陈嘉庚的企业到了不得不收盘倒闭的时候,他为了解决厦大经费困难,再次出面募捐,募集16万元,以及橡胶园400英亩,月息收入就有2000元,作为厦大基金。


陈嘉庚募捐演讲时说:


“我们的国家是永远有希望,我们的学校是永远会存在。”


其后实在无法维系,他写信给当时的国民政府,恳求改厦大为国立,称厦大不仅是东南仅有的大学,作用也十分重大,而且已经是全国公认的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学术地位已经建立。


因为自己经济不能发展,所以“千思万想,别无他法,唯有请政府收办,愿无条件将厦大产业奉送,所有董权一概取消”。


厦大由此改为国立。


1937年抗战爆发后,厦大迁入山区长汀继续办学,但弦诵不辍,校长萨本栋的小汽车都被拆了作为发电机,坚持办学。


在抗战期间,厦大不仅没有停学,还反而成为国内最完备的大学之一,教学质量不减反升,在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赛评比中,连续两年获第一,获誉“南方之强”。


此时陈嘉庚,一边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购买救国公债,选送华侨司机回国,在滇缅公路运输抗战物资。


另一边听闻厦大办学不辍、艰而弥强,备感欣慰。



开时代风气之先


现如今,中国的企业家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国运日隆、经济向好,中华民族不再有需要兴办教育逃脱“天演进化”的危机。


而陈嘉庚开风气之先的传统,得到了延续。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正在把财富和资金捐赠投入到基础科研中,有的回馈母校,有的设立大奖,有的捐建学校和奖学金。


南方科技大学创办,腾讯和DJI大疆创新纷纷慷慨捐资。


西湖大学创办,马化腾、王健林、张磊、邓锋等企业家主动发起捐赠。



而最像陈嘉庚家乡办大学的,还有“中国芯片首富”虞仁荣,在宁波镇海捐资200亿筹办研究型大学。


此外,捐资反馈母校投入基础科研的举动,此起彼伏:


马化腾之于深圳大学,张朝阳、王小川之于清华大学,张磊、刘强东之于人民大学,李彦宏之于北京大学,马东敏之于中科大,张一鸣之于南开大学,杨元庆之于上海交通大学,雷军之于武汉大学,熊晓鸽之于湖南大学……


另外还有对标诺贝尔的中国未来科学大奖、腾讯科学探索奖、阿里青橙奖等等,皆由企业和企业家发起,慷慨捐资,鼓励更多人关注和投身基础科研。


这个时代的企业家和年轻人,再也不必担心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再也不必担心是否放得下安静的书桌。



或许回到百年前——1921年4月6日,厦大开学典礼现场,陈嘉庚也难以预料其后会有如此巨大的沧桑巨变。


他笃信的是教育救国,以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恒心:


“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日。”


而也是在这一年,3个月后的嘉兴南湖,还会有另一批把国家和民族存亡置于己任的中坚,开辟另一条拯救国家和民族的道路。


多年以后,这批中坚里的领袖,会给陈嘉庚至高赞誉: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