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编辑:LQ,原文标题:《马斯克的“通灵猴子”来了,Neuralink让恒河猴用意念打乒乓球》
它是Pager,一只9岁的恒河猴,来自Neuralink,最近它刚刚get了新技能——用意念玩乒乓球游戏。
6个星期前,Pager的脑袋里被植入了两个叫N1 Link的装置,工作人员用香蕉奶昔诱惑它玩游戏,屏幕下面的金属吸管连着奶昔,只有在盯着屏幕的时候才能吸到奶昔,这样就能让Pager专注屏幕,边吃边“工作”。
同时,工作人员也在记录Pager神经元的放电,通过记录哪些神经元在放电来预测手的动作。
一开始,Pager右手有操作杆,通过操作杆,它要把token移动到不同的方块里(如上图所示),学会了规则后,工作人员就把操纵杆撤了,Pager只需在大脑中想象操作杆该怎么移动——“全凭意念”玩乒乓游戏。
完整视频如下:
运动皮层是大脑中参与计划和执行动作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将Link装置植入猕猴的手和手臂区域的运动皮层。
Link置于猕猴的左右两边:一个在左侧运动皮层(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和另一个在右侧运动皮层(控制左侧身体)。
此外,Neuralink还表示:我们的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临床BMI系统,这个系统是无线的,完全可植入的,用户可以自己操作,可以去任何地方;增加电极数量,以提高健壮性和更高的信息处理; 实现植入手术的自动化,使其尽可能快速和安全。
Neuralink更新只有这些吗?
当然不是!更多预测还在马斯克推特。
和以往一样,马斯克对这次Neuralink的更新作了更宏大的预测:瘫痪患者用意念操作智能手机,速度将会比手指还要快。
接下来,通过大脑和身体运动/感觉神经元集群中的Neuralink装置,信号将实现传输,下肢瘫痪患者就能够再次行走。
脑机接口:装在头盖骨中的Fitbit
去年8月,马斯克在脑机接口发布会上就公布了这一硬币大小的装置。
并先在一只两个月大的小猪身上做了实验。
实验主要是植入芯片后,能直观看到猪的脑活动,演示人员抚摸它的鼻子时,猪的神经开始兴奋。设备连接的“1024个电极”作用下,它脑内的电波信号,清晰可见。
这枚硬币大小的装置通过专用设备植入大脑,操作简单,当天即可出院。
通过手术,把一个硬币大小的头骨弄出来,用“超级胶水”一粘。而且还能识别血管并绕开,这样就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损伤。
这背后是Neuralink对脑机接口植入技术多年的探索。
2019年,Neuralink展示了一种被称作“线”(thread)的技术。这些“线”比人类的头发丝还细,是一系列微小电极和传感器,可传输信息。
而负责把这些“线”植入大脑深处的,则是一种像“缝纫机”一样的机器人,这台机器人还能自动避开血管。
系统包含三个部分:极为精细的聚合物探针(插到大脑中),一台神经外科机器人(专负责插线),以及外部的芯片和配套方案(Neuralink称其为定制化的高密度电子技术)。
为此,Neuralink还开发了定制芯片,能读取大脑信号。
在Neuralink此前描绘的概念图里,芯片会以可穿戴设备的形式挂在人耳上。这颗芯片会连接至一些传感器——传感器就放在脑壳上,这些传感器再穿透头盖骨,通过很多条非常细且密集排布的“线”连接到大脑皮层。
以前的同类技术植入可能都不超过256个电极,而Neuralink称能够做到快速给大脑植入96根线,每根线都有32个电极,在大脑4x7mm²的区域内植入总共“3072个电极”!
其中,专门负责植入手术的“缝纫机”机器人采用了“计算机视觉方案”,可按照不同需求来进行大脑不同区域的植入工作。
马斯克想要的“通灵猴子”
人脑本身是一台惊人的计算机,它能够以高达每秒6×10^16位的速度传递大量的信息。
人脑+计算机,强强联合,未来超乎想象!
而脑机接口的核心就是“在大脑和机器之间传输高保真的信息”,作用虽然没有用意念发电或变超人那么玄幻,但让四肢瘫痪的人使用大脑来控制仿生假肢,让语言障碍人士说话等,应该还是OK的。
而帮助残障人士,是Neuralink的短期目标。未来,Neuralink进军医疗领域,很有可能利用脑机接口来对抗癫痫、重度抑郁、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症等目前难解的神经疾病。
推特用户Pranay Pathole曾在推特上问马斯克:“Neuralink能用来改善大脑中导致成瘾或抑郁的部分吗? ”
马斯克先生回答说:“当然。这既伟大,又可怕。”
在今年年初带火clubhouse的那次采访中,马斯克提到,他想要造出一只通灵的猴子能打电脑游戏,通过芯片植入让猴子玩模拟乒乓球游戏Pong。
从这次Neuralink带来的Pager打乒乓球水平来看,这只通灵猴子表现可圈可点。
这次Neuralink更新,人们更想知道“何时进行人体试验”,对此,马斯克表示“希望今年晚些时候可以进行”,不过这已经比此前他的计划晚了两年。
参考资料:https://neuralink.com/blo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编辑: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