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利维坦(ID:liweitan2014),作者:Natasha Ishak,翻译:Yord,校对:药师,头图来自:God’s Little People Cat Rescue
相较于狗,猫算是半驯化动物,不过它也随着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球。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猫的出现对当地物种构成了生态灾难(比如澳洲和新西兰等),但这也只能归于人类活动的后果。随着家养猫人数的不断增多,弃养现象也日益增多,这也是造成很多城市大量半野生流浪猫出现的原因之一。
况且,喵星人群居现象其实并不普遍,这有可能是由于群居带来的好处无法弥补分享食物所带来的缺点,也就是说,和其他同类一起进食就会减少个体的食物摄入量,而下文中出现的猫咪聚集地,多是由于人类长期投喂食物,因而群居并未对个体食物摄入构成主要威胁。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养猫人,我每次都会劝诫想要养猫的人: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收养一只猫,就把它作为完整的生命来对待,绝不弃养。否则,还不如不养。
希腊锡罗斯岛上聚集了很多猫,一个猫咪营救组织在这里安置了近100只猫。© God’s Little People Cat Rescue/Facebook
或许人类的脚步已遍布地球,但有些角落却是猫的领土。
许多地方已成为了热门旅游地,它们受欢迎的原因并非美丽风景,而是栖息于此的猫群(通常有数百只)。
其中一个是爱琴海中部的希腊锡罗斯岛。这个美丽岛屿成为了近100只猫的隐秘庇护所。这里曾发布过兼职猫咪护理员的招聘信息,吸引了全球4万人投递。
在美国,海明威故居博物馆一直以著名作家居所吸引着游客。不过来这里的游客也想看看住在这里的几百只猫,据说它们都是海明威笔下六趾猫的后代。
这仅仅是其中两个地方。猫咪总能在这个地球上找到栖息的小角落。下面是最著名猫咪聚集地中的七个。
日本的“猫岛”——青岛(Aoshima)
青岛位于日本南部,因数量过多的猫而闻名。虽说哪儿都可能有流浪猫,但青岛的猫的确不少,是岛民人数的6倍。
长约仅1英里(约1.6千米)的岛上至少生活着120只处于半野生状态的猫,意味着它们多少受到驯养并熟悉人类。
© Reuters
在成为著名猫岛之前,青岛上住着一小群渔民。这里没有商店、餐厅和公路。从日本本土来这里只能在长滨港坐一天运行两次、限载34人的轮渡。
这个静谧的小岛现已是日本最热门的旅游地之一。轮渡船长二宫信行(Nobuyuki Ninomiya)谈论到络绎不绝的游客:“我以前很少载客,现在每周都得载客,尽管我们这里能给游客看的只有猫。”
猫咪本身并不介意人们的关注。它们或坐或躺于港口边、房子后院和垃圾箱里。
除了青岛,日本还有10个所谓的“猫岛”。在这些地方,以前的渔民为了灭鼠将猫带进小村子,后来猫的数量便一发不可收拾。
二战之后,青岛上的住民开始减少,年轻人搬去更为现代化的地方,老人及退休人士留在这里。青岛的老年人逐渐离世,猫的数量开始激增——很可能是因为缺乏绝育等控制手段。据说岛上只有10只猫做过绝育。
剩下的少数岛民逐渐习惯了猫和来看猫的大批游客。岛上社区中心附近还有一块指定区域可供游客喂食、逗弄猫咪。
在这个安静的猫岛上,猫和人彼此为邻。
希腊锡罗斯岛(Syros Island)上的猫咪庇护所
另一个猫咪聚集地是希腊锡罗斯岛,这里有个已运行数年的猫咪庇护所。
琼·鲍威尔(Joan Bowell)和理查德·鲍威尔(Richard Bowell)为猫咪提供庇护所。© Joan Bowell
名为God's Little People Cat Rescue的猫咪庇护所由琼·鲍威尔(Joan Bowell)成立,是一个私人筹资的猫咪救援组织,目前救助了超过65只猫。它将这个面朝爱琴海的岛屿变成了一个小型猫咪庇护所,为岛上的猫咪绝育、提供治疗和食物。
该组织包含一个无杀戮庇护所(该类收容所会尽量为所救助的动物找到家,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会对动物实施安乐死,译者注),并推进潜在领养人对被救助猫咪的领养工作。
© God’s Little People Cat Rescue/Facebook
除了由该组织照管的猫外,岛上还有另一群猫,它们也接受志愿者和岛上兽医的每日喂食。
2018年,该组织发布消息说招聘一名兼职人员照顾猫咪,这个此前相对不知名的小岛随即变得广为人知。招聘消息的部分内容如下:
我们位于一个与世隔绝、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僻静之地。冬天万籁寂静,但夏天会有所忙碌。如果你懂得欣赏大自然、热爱宁静,那么你将会在这里自由生长、独享悠闲。尽管如此,在猫咪的陪伴下,你也不会感到孤独,甚至还可以和几只猫同住一屋。
这一职位要求每天工作4小时,月薪571美元,对爱猫人士无疑是理想工作。该组织同样提供住宿——拥有无与伦比的爱琴海景观的“自带花园的半独立式现代化小屋”。
可想而知,这一消息不胫而走。据报道,组织创立者琼收到了4万多份申请。都怪这份工作太过美好。
美国基韦斯特的海明威故居博物馆
海明威故居博物馆(www.hemingwayhome.com)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Key West)。这幢房子曾经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家,现在这一景点除了吸引他的读者外,还吸引着爱猫人士。
海明威和第二任妻子保琳于1931年搬入她叔叔赠与的这幢西班牙殖民风格的房子。但自从这位文学巨匠带着他的多(六)趾猫住进来后,岛上到处都是它的同类。
吸猫狂人海明威。© Tor Johnson/Getty Images
实际上,目前占据了这所房子(现已成博物馆)的四五十只猫都被认为是海明威宠物猫“白雪”的后代。据称它是海明威认识的一个船长送的。
根据博物馆官网信息,住在这里的猫不都是多趾的,但人们认为它们都携带了多趾基因,这意味着它们仍可以生出带六趾的后代。
© Getty Images
海明威故居博物馆因聚集于此的猫收获了不少人气。它们遍布于房子内外,徜徉于花园、花坛里和泳池边(这是该城市第一个地面泳池)。
海明威养的猫大小不同、颜色各异,既有虎斑猫,也有玳瑁猫和杂色猫。他用名人的名字给所有的猫取名,这一传统在他过世后也被保留下来。有些猫被取名为奥黛·丽赫本,巴勃罗·毕加索,毛茸茸·杜鲁门(此处为谐音梗,毛茸茸的英文为Hairy,而杜鲁门的名字为Harry Truman,Harry和Hairy发音相同,译者注)。
如今,海明威笔下的六趾猫仍然在基韦斯特故居中漫步。
这里的猫十分温顺,对游客也很友好,在被叫名字时偶尔也会回应。
海明威的故居中有很多和猫相关的物品。如蕾丝窗帘上的图案就是猫的形状。不过最古怪的物品之一是作家亲自安装的猫咪饮水喷泉。
© Getty Images
这个巨大的猫碗实际上是一个老旧的小便池,是从海明威最爱去的“邋遢乔”酒吧拿的。据传他的妻子很讨厌这个回收利用的猫碗,于是用一个旧西班牙罐子“装饰”了一番,并往一侧倾斜。如今,这里的猫咪仍旧用它喝水。
这里还有一个大的猫舍,仿照海明威居所的形状而建。游客可以看到猫睡在自己的猫公寓里。
博物馆工作人员提醒说除了这幢房子,游客还可以在别的地方找到海明威所养猫的后代。基韦斯特是个小岛城市,岛上其他地方也栖息着不少猫咪。鉴于猫的总数量相对较少,其中很多可能都是海明威所养第一只猫的后代。
西伯利亚的猫咪庇护所
该地位于西伯利亚的普里戈罗德内区(Prigorodny),原先是一个普通的农场,后来成了猫咪的庇护所。
俄罗斯农场主阿拉·莱贝德娃(Alla Lebedeva)称农场中的西伯利亚猫有“一百万只,也许更多”。尽管这可能是夸大之词,但莱贝德娃的农场确实变成了猫咪的避风港。
这块“猫之地”兴起于2004年,那时莱贝德娃养的第一只猫Babushka生了五只小猫。不到十年时间,莱贝德娃和丈夫谢尔盖(Sergey)就养了整整一农场的猫。
© Alla Lebedeva
这种猫的品种为西伯利亚猫,毛又长又密,能够抵御西伯利亚的寒冬。人们经常将这种猫和其他长毛猫弄混,如挪威森林猫和缅因猫。
19世纪70年代,西伯利亚猫就已存在,还现身于很多童话故事中。它们因聪慧、活泼和霸气外表而受到珍视。美苏冷战局面结束后,西伯利亚猫开始出口至全世界。1990年6月,第一批西伯利亚猫抵达美国。
它们有防水又细密的三层毛皮,可抵御严寒。© Alla Lebedeva
它们虽然看似绒毛玩具,但实际上是强壮的猎手。莱贝德娃说农场里的猫能捕杀偶尔入侵的鼠类,这样能保护鸡和兔子。
因为西伯利亚猫能够忍受冰天雪地,因此莱贝德娃的猫都在户外生活。它们有防水又细密的三层毛皮,颈部有一圈毛领子,尾巴上的毛同样浓密,可以围裹面部或爪子以保温。
尽管西伯利亚猫生来抗冻,但农场主夫妇还是为它们在鸡舍里建了三个小“卧室”。当它们不想在户外玩耍时,就可以在室内挤在一起。
中国台湾猴硐猫村
这个小村庄经过一番包装,成为了以猫咪众多为卖点的热门旅行地。截至2019年,估计共有286只猫生活在猴硐。
20世纪20年代,猴硐当时还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因煤矿业而兴旺发达。当时村子里的居民和工人有6000人。1990年矿场关闭后,人口逐渐外移。
© kaurjmeb / Flickr
随着人们外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猴硐人口缩减至100人左右。因而流浪猫逐渐占领了这个村庄,不断繁衍聚集。
2018年,当地博主、爱猫人士简佩玲开始为村里日益壮大的猫群拍照,还和志愿者一同帮忙照顾猫咪,确保它们都打了疫苗。
© kaurjmeb / Flickr
这个神秘的猫村后来走红网络,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即现今我们熟知的猴硐猫村。
现由村民照顾这里的猫,此外也有捐赠和志愿者的帮忙。
台湾地区将这个小村庄重新包装为爱猫人士的天堂,并翻新了许多市政设施,还建了一座获过奖、可步行的“猫桥”、一个带有猫步道天桥的教育中心。
猴硐现有很多猫咪主题的商店和餐厅,从台北来这里仅需乘坐40分钟的火车。2010年,共约500名游客来此。仅仅6年后,这一数字直逼每年100万人。
尽管猴硐成为了猫咪天堂,但有报道称这里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人们丢弃宠物的地方。65岁的村民詹碧云照顾猫咪已有多年,自己也收养了两只猫。这两只猫被抛弃在悬崖边,刚好在她家附近。
她说:“有些人没有慎重考虑就养了猫,一旦不想要了就扔掉。”志愿者说最开始就住在村里的猫绝大部分已绝育,因此小猫可能都来自村外。
当地政府对市内弃猫行为处以5119美元的罚款。可以期待的是,这些政策和不断增加的教育举措将使得人们减少此类不负责任的行为。
意大利的“猫咪殖民地”
罗马的银塔广场现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猫咪庇护所之一。公元前44年,古罗马恺撒大帝在这里被元老院议员暗杀,此地因而历史留名。
1929年,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开始改造罗马大片区域,人们首次发现了这一古老遗迹,工人发掘了四座远至公元前400年的神殿。自这时起,该市就一直在维护管理此地。
20世纪20年代末,不知何故,银塔广场开始吸引全罗马的流浪猫,变成了一个特别的收容地。当然,这么多无主的猫也引起了居民的注意。
© Dimensione Suono Roma
如今,照顾猫的女性志愿者(意大利语中称为“gattare”)喂食、照看遗址附近的猫。
1994年,遗址附近正式成立了猫咪庇护处,并正式由志愿者承担照看这些猫的职责。他们通过给猫绝育将其数量保持在可控水平。
至今,庇护处已经给5.8万只猫做了绝育,每年为125只流浪猫找到了领养家庭。据说现在约有250只猫生活在这里。
© Dimensione Suono Roma
聚集在这里的猫状况不一。有的已经残疾,少了一条腿或视力极差。那些年纪很大或情况特殊的猫会被安置到另一个被围挡起来的区域,以和同类隔开。
所有的猫都由庇护处提供食物和医疗护理。如果猫咪没能从人们身上得到足够的爱意与关注,它们就会在遗址中休息。尽管这一地区不对游客开放,但人们可以从远处观望这些猫。
在猫咪庇护所附近另有一幢建筑,爱猫人士可以在这里看到猫,并在纪念品店里挑选商品。该机构还可安排领养事宜。
尽管围观在千年古迹中闲逛的猫咪给不少游客带来了乐趣,但也有人表示不满。神殿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考古学家因此呼吁关闭猫咪庇护所,称这些动物可能会逐渐毁坏建筑。
随后,居民收集了3万人的签名以反对关闭庇护所。
秘鲁的猫咪公园
另一个受人喜爱的猫咪聚集地是秘鲁的肯尼迪公园。它建于20世纪初,位于米拉弗洛雷斯区的中心,附近的建筑还有圣女米拉格罗萨教堂和市政厅。
该公园在历史上数度被改名,最后因为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援助了秘鲁而改成现在的名字,改名时间在肯尼迪被暗杀之前。
时光流逝,这一占地24万平方英尺(约合2.2万平方米)的公园吸引了很多猫咪。据说这里生活着100余只流浪猫,但没人知道它们究竟何时开始聚集于此。
© Geraint Rowland/ Flickr
有一种说法是这里大部分的猫都是一只曾在公园灌木丛里产崽的猫的后代。另一说法则是教堂里的猫不喜欢在那儿逮老鼠而跑到了公园,因而繁衍了这群后代。
游客很喜欢和这些猫待在一起。据说,猫咪保护志愿者团体为这些猫提供基本的照顾,包括食物和医疗护理,还有绝育手术。因此尽管公园里的人和猫不少,但公园仍能保持相对整洁。
© Geraint Rowland/ Flickr
和这份名单中的其他地点一样,这里的猫同样处于半野生状态。许多人来这里和它们玩,给它们食物,使得猫咪十分亲人。
但因为有人把弃养的猫扔在这里,因此公园里的猫不断增多。有居民认为猫公园对公共卫生造成了隐患。
© Geraint Rowland/ Flickr
尽管担忧不少,猫公园仍旧是该区人们喜爱的地方,似乎这里将会一直包容无家可归的百来只猫。
至于名单上的其他地方,在未来的很多年里,它们也一直会是猫咪的聚集地,并将给游客留下充足机会以一睹猫咪芳容。
原文:allthatsinteresting.com/places-overrun-with-cats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Yord在利维坦发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利维坦(ID:liweitan2014),作者:Natasha Ishak,翻译:Yord,校对: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