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5-01 14:26

人间赌徒炒房团,炒掉的是普通人的梦想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张晓落


继“深房理”被爆出,“深圳炒房客大举囤小产权房”的新闻也上了热搜。比起沸沸扬扬的炒房新闻,本社畜只想说一句大实话:

 

有人在炒房,大多数人只有被房子“炒”,是在油锅里还带颠勺的那种。

 

在广大群众看来,炒房客的骚操作,显然是挡了他们正经买房的道。毕竟,比起手握一叠银行卡去扫货的炒房团,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买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心仪的房子面前,谁Pick谁还不一定,搞不好不是人挑房,而是房挑人。/《安家》


当代人买房,会希望力所能及地买到最好,我们把这群人称为“够房人”——所有的买房,都是一种努力。

 

“够”,是指努力去够得着心仪房子的门槛,这动作可谓是意味深长。既透露着买房人的焦虑和不易,也宣示着生活态度上勇往直前。年轻人想当一条不去上班的“咸鱼”,但是兄弟们忽略了关键:想要宅家,是得首先有个家。

 

世间所有的美好,都需要踮起脚尖努力争取,想尽办法C位出道的“够房人”,是努力向上的生活态。


说到底,到了真正重要的时候,我们还是愿意踮起脚去“够”,往上再蹦跶一下,这才是每一个“够房人”的雄心。

 

房子,意味着一种生活图景。大家真正买的,是对生活的想象。为此,我们总结了“够房人”与房子发生的关系,这些“房房子”们的5种购房态,各有各的奇妙和精彩。


摇摆态:

那些年看不上的房,也慢慢买不起了


买还是不买,哈姆雷特式的拷问,能把每一个选择困难症的人逼疯。

 

每一个“房摆摆”,内心都又躁又怂。

 

行情大涨,就被撩拨得心情荡漾,亲戚朋友劝两句就仿佛势不可挡。

 

27岁的纪子就是这样。去年节后复工,杭州房价有下跌过那么一阵子,当时她身边大部分同事都在盘算着买房。

 

“此时不买就亏了”,或者“钱存着会通货膨胀、投资房产才能保值”,纪子听多了,觉得好像也是那么回事。

 

从4月到6月,纪子都没敢下手。她眼睁睁看着楼市涨价,“太夸张了,年初的时候看一套房,比如说才26000一平,两个月过去变成35000”。


看着房价日渐攀升,年轻人又无奈又焦急。/《三十而已》


这就是典型的“摇摆态”,总是抱怨自己错失了几百万,路过哪一指,都有他们“那些年看过的房”,“要是当时狠得下心”成了口头禅。

 

但真要把一大笔钱要割出去,他们又怂了。舍不得挥泪告别精致生活,更怕的是房价一跌,被套牢跑不了。

 

患得患失的心情,抽空一切行动力,抖音上粉了一堆房产博主,看房沦为形式主义,就是没有掏钱的勇气。


都是出门打工,谁的口袋都不富裕。/《家族的形式》


正当他们还在风中凌乱的时候,不经意问起周围的人,竟发现连最不靠谱的实习生小妹都买了房。 


周围的人都已上岸,只有我最摇摆,心态彻底崩了。 


速度一百却位移零,纠结最是要命。要终结这种折腾,最重要是把心态放平。规划好自己想要什么,即使是保持观望,也至少靠谱有戏。


搞钱态:

为不稳定的未来注入一剂稳定


和“摇摆态”恰恰相反,“搞钱态”目标清晰,拿到“够房”的资格就大胆出击。 


春节前的基金行情不错,年轻人纷纷上车。根据《2020中国基民图鉴》,仅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新增基民就突破2000万。但年后一轮暴跌,让大家沦为“韭零后”。敢情这上的,还是“过山车”。


一度新增的互联网基民有60%是18-34岁群体,“基金饭圈化”甚至被大家玩坏了。/《大时代》


经历过基金被绿,在闲鱼上忍痛变卖完潮鞋等“家产”,大家开始寻思。有的人觉得,买房也算“技术性搞钱”。理性投资,好好利用手上的那点闲钱,优化资产配置,靠房子保值跑赢通胀,甚至可能赚一笔。 


买房营商并不简单,每个最终跑赢的搞钱家,都要修炼成风险管控大师。 


有人跑实地,查资料,连拍卖地价和行政发展规划的文件,都翻出来研究。投资房子,他们衡量清楚自己手上的生活成本,摸透区位发展趋势,开发商的实力,预判升值空间,计算清楚成本和收益……


开动机灵的小脑瓜,只要我算得够快,搞钱这事儿就少不了我。/《美丽心灵》


决策精明,眼光毒辣。投资,其实是在寻找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量力而为地去抵御不确定性。 


怪不得有人说,买房子是花钱技巧的终极考核,是硬核烧脑的综合题。 


认真搞钱的够房人,透露出一种精明。


成家态:搞房界的绝对劳模


刚需“够房人”买的不是房,而是人生通关的权利。

 

他们的“够”,那是真的要比其他人更努力一点,人生大事有待执行,这可是赶着上车。

 

结婚生娃,组成新的家,原来的生活空间很可能塞不下。虽然首付可能还是父母给的,但是住进自己的家,仍然是成年人的自由独立。


两个人的回忆,还得有个家来共同承载。/《三十而已》


近年“赘婿梗”又火了一把,然而生活毕竟不是爽文。结婚成家,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现在甚至都发展出了“丈母娘谈判学”。

 

七分殷勤,三分机灵,房子往往是绕不开的话题。小两口有了房子,和丈母娘谈判的时候,那也能硬气点。挺起骄傲的小胸膛,放心吧爸妈,自己成家过日子,我们能行。

 

确实,“无房不婚”是发自灵魂的质问。《2020婚房消费调查报告》指出,开放多元的95后和00后,对此竟然保持最保守的态度。

 

受访者拒绝租房结婚,有三个原因:安全感缺失,为孩子考虑,厌倦搬家。

 

26岁的小月说,婚房其实是在展示双方的经济实力,“大家都是成年人,……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到最后必定是一方或者双方的委屈求全。”


大家都是成年人,房子是要协商管理的。/《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结婚以后还要生娃,婆媳带娃整天吵,还不上车往哪跑。 


成都的30岁“宝爸”,得知老婆怀孕的时候就立马看房子。8月份,他看中了一套,套内面积80平,总价250万,两室一厅。成交前耽搁了几天,结果那套房子被别人抢走了,他很挫败。 


有一种人间真实,叫做搞不定房子,就别提生育自由。为了拥有自己的家而努力,这很可以。


担当态:

成年人的出息,往往在换房那一刻的帅气


尽管我们每天生活,都在被缓慢捶打,但是成年人的“有出息”,往往就在换房那一刻的帅气。 


用自己打拼的钱,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让苍天知道换房人不认输。和刚需人群不同,改善型呈现的是“担当态”。二胎出生,老家父母过来帮带,他们更关注房子的舒适度,以及抢手的学区资源。


即使有些人要面临限购,品质升级的责任还是承担起来。/《家族的形式》


“孟母盘”的存在,实力演绎了什么叫“一切为了孩子”。 


杭州文某苑是著名的“孟母盘”,家长们直接住在一个小区,抱团“鸡娃”。 


连续几年,对口的小学有人考上当地最好的民办初中。小区的鸡娃氛围很浓,父母自发组建“孟母鸡血群”,分享育儿心得,还邀请老师来辅导。13年间,文某苑的房价翻了10倍。


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一定都是愿意尽自己所能,提供最好条件的。/《小欢喜》 


“人间清醒”的我们学会独立,我是我自己的归宿。


北欧风,轻奢风,黑胡桃木和黄铜,品质生活要有精致感。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懒系家电”更是大受欢迎。其中,南京和广州的消费数据不仅渗透率高,还保持着较快增长,堪称最“懒”城市。 


用心经营自我空间,生活方式逐渐往“新中产”的方向发展。


一键启动新开关,“房房子”的换血大改造


为什么中国人都热衷于当“房房子”? 


“搞钱态”也好,“成家态”也罢,这5种“够房人”都是想要通过借助房子,来给自己当下的生活来个大换血。 


许多人都活在一地鸡毛之中,想改变却又不知道从何入手。 


而“房子”,就是一个相对简单粗暴的开关,让我们能够一键切换。 


本来乌糟糟的出租房,变成了精装修的新房子。本来要挤一个小时的地铁,现在公司就在家旁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


眼前有一个改变生活的机会,没有多少人会不动心。/《家族的形式》


所以,我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成为“房房子”。买房这事很有趣,它是种种“人间真实”。想清楚自己投身其中的原因,同时保持理性和热情,靠着这些,才能和一切“智商税”绝缘,成为最终赢家——赢得房子赢得家。 


不管你是哪类“房房子”,万科南方区域都能给你配制精准的房子解决方案,让你找到适宜的产品。 


趁着五一大放价,人生百态的“够房人”们还能提前锁定五一购房折扣,摇摆态可以通过公寓低门槛上车;搞钱态,可以关注不限购的商业投资产品、车位、办公和商业产品;成家态,则有众多的实用户型刚需盘;担当态,全家可以享受到好的交通、学校和社区;小资态,则可以在低门槛不限购的灵动空间中活得自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