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5-22 20:00
人生择偶指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ait But Why(ID:wbwtimurban),作者:Tim Urban,译者:Edina,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对于单身人士来说,生活的状态大多时候是这样的:



网上确有研究表明过已婚人士平均幸福度>单身>离婚人士,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如果把“已婚人士”按照婚姻质量再进行拆分——“自认为正处在不良关系中的人十分悲惨,甚至还没有单身幸福;而自认为拥有一段良好婚姻的人幸福程度已经无法用言语描述 ”


我们把这话翻译下就是:



这么一来,自带悲凉底色的单身人士其实应该处于一个中间位置,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排位。


你看,单身如果想要发展一段不错的恋情,一步之遥——步骤是:


找到一段不错的恋情。


而在不良婚姻关系中的人,想要发展一段不错的关系,很可能要经历三步走,分别是:


1. 经历一段痛彻灵魂的分手


2. 情感疗伤 


3. 重新找到一段不错的恋情


这么一看,单身还是有优势的对吧。


当然,所有关于”幸福程度与你是否拥有一段良好的婚姻关系成正比”的理论都是完全合理的。毕竟,这是你的人生伴侣。


很多时候,思考“选择合适的人生伴侣有多重要”,就像思考“宇宙到底有多大 ”,或者“死亡到底有多可怕 ”一样——这种话题过于庞大而无法内化成具象,因此我们只是不那么努力地去想出一个结论,或者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其实“宇宙”或者“死亡”这种事儿相比,给自己选个伴儿反倒是你拥有绝对选择权的。所以很关键的是,朋友你得清楚知道这事儿的轻重以及科学分析这个人生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所以这事儿有多大?


好吧,我们先用90岁减去你的年龄——如果你差不多能活到这个岁数——那大概就是你接下来会跟你“另一半”或者将来的“另一半”一起度过的年岁


上下可以波动个几年,小问题。(我敢肯定,没有80岁以上的人会读Wait But Why)


所以无论你是谁,这个差值——也就是你的人生漏斗——都还剩大把时间。


事实上你在挑选人生伴侣的时候,这是个有上万个附加题的事儿——比方说你其实也在挑选将来对你孩子影响深远的“孩子TA爹”或者“孩子TA娘”;你大概20000顿饭的“饭友”;约莫100个假期的“驴友”;业余时间的“首席伴游”;退休后的“金牌牌友”;你的“事业治疗师”;以及接下来大概你会听TA说“我今天blabla……”18000+次的人。


我去。


既然这是目前看来人生最需要搞对的选择,那为啥还有这么多聪明善良或脑子清楚的朋友最终婚姻不幸?


事实证明,有很多逆反因子从中作梗:


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想从恋爱中获得什么


研究表明,当人们单身时,通常很难预测他们实际的恋爱偏好。一项研究发现,“快速约会者”对自己的恋爱偏好预测偏差极大。(例如,你说你的理想型是普京,当我们按照要求安排你和普京见面时,你又发现你更喜欢鲍里斯那一款)


这没啥奇怪的。日常生活我们在做的事,都是熟能生巧。不幸的是,在做出婚姻这个重大决定之前,没几个人能有多少认真恋爱的试错机会——真没那个时间——而且,鉴于一个人“在恋爱关系中”的角色属性和需求通常与“单身模式”大不相同,因此你单身的时候,很难真正了解在恋爱关系中的舍与得


社会的恶作剧


社会之“佛系浪漫大法好”


假设你经营了一家公司或一个项目,大家会认为:如果你,在高校学习了商科+制定详细的商业计划+细致分析经营数据=更高产的老板。


这符合逻辑,因为这确实是最小化犯错成本的方式。但是,如果有人去学校学习“如何找老公/老婆并建立健康的婚姻关系”;TA还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寻猎伴侣”行动计划,并在项目甘特图中严格地记录每一步战略性胜利。


社会对此的反应就是:


A 这是个理智的机器


B 这人对恋爱看得太过了吧 


C 神经病


害!一旦涉及到恋爱,我们的社会还是会忌惮理性的分析,而更愿意甩锅给命运——还是那句“多喝白开水”一样的老话——顺其自然,希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如果一个商人按照社会的“佛系浪漫大法”去经商,大概率会赔得倾家荡产,就算他成功了,也完全是因为运气。


但这就是社会给我们的爱情指南


社会之“反约会数据库升级”


一项关于“选择伴侣要素”的研究显示:在选择伴侣时“更看喜好还是身边的选择”这个问题上,人们往往还是会偏向从身边的选择先手——即,你的伴侣是什么样的,98%都依赖于你身边现有的选择,而不是想象中的刚需


你的约会对象,高矮、胖瘦、职业、教育程度十有八九都是你身边候选人的已有要素。


换句话说,人们非常容易变成“身边有什么选择就约吧”,而不是“我喜欢什么样的就约什么样的”


因此也有个结论,其实除了对硬件要求极高的社会名流之外,想要找对另一半的各位都可以试试“网约”、“闪电约会”或其他方式来扩大候选人的“数据库”


但“良好的”旧社会对此不以为然,人们常常羞于启齿说出他们是在相亲网站上认识伴侣的,仿佛更体面的方式是所谓的“正当运气”;比如一个意外的相撞或哪个神仙朋友介绍了你们认识。


好在成见正在被时间冲淡,但它的存在确实反映出社会恋爱观的科学程度是有一定滞后性的


社会之“大型催婚现场”


我们这个世界主要的生存法则是在你“年纪太大”之前结婚——“年纪太大”的区间一般在25~35岁之间,具体取决于你在哪里。


实际上,合理的规则应该是“无所谓,别嫁错人”,但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是宁愿要一个“37岁婚姻不幸福的有两个孩子的离婚人士”,也不愿意要一个“37岁依旧单身的人”。


这不科学。


后者离幸福婚姻明明只有一步之遥;而前者必须要么忍受一辈子不快乐,要么通过纷繁复杂的离婚手续解脱出来,然后重新变成“37岁单身人士”。


“生理捣乱鬼”


身体是诚实的,它才不懂爱情


当我们见到有好感的人并感到兴奋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发出“上呀”的呼声。


接下来,荷尔蒙狂轰滥炸,这些化学物质催使我们交配(欲望开关),坠入爱河(蜜月期),然后做出承诺(附属品)


可怜的是,我们的大脑只有在对对方不感冒的时候才能理智地抑制这种“化学加成”。


但大部分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少年们经常抑制不住自己,这就草草定下了终身。


机体限制,什么玩意儿


对于一个想和丈夫生孩子的女人来说,她的人生剧本上就有个硬性限制,那就是要在四十岁之前找到合适的伴侣。


这过于现实,给婚姻这样本就小概率的事件雪上加霜。对我来说,我宁愿跟我的Rose收养个孩子,也不愿意跟“错恋”生个孩子。


因此,当有一群不善于预期婚姻关系的人,这个社会告诉他们“随遇而安,别想那么多,最好快点找个对象”。同时他们的身体也发出了暗示“赶紧的,再过一阵你可能就要不了小孩了”。结果会是怎样?


乱七八糟的小鞭子抽着人随便选个花轿——于是许多人搞砸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让我们再来看看上述情况导致的“婚姻关系受害者”是如何身陷泥潭:


1. “浪漫宿醉者”老罗



“浪漫宿醉者”老罗的可悲在于,TA认为只要TA足够爱另一半,“爱情”本身就是婚姻的一切


的确浪漫会是一段良好婚姻关系的催化剂,爱情也是幸福婚姻的关键,但忽略了太多婚姻的琐碎问题,这事儿还是有问题。


“浪漫宿醉者”总是擅于用爱情自我催眠,而忽视婚姻中的很多小声音,例如,两人频繁地出现了争吵,或是自己总是找不到状态,不再像两人交往的时候那么温馨、互相理解。


这时候,“浪漫宿醉者”依然选择扼制住内心出现的小声音,转而用诸如“我们的相遇多不容易”或者“我还是那么爱TA,这就够了”这样的想法麻痹自己—— 


一旦一个“浪漫宿醉者”相信TA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TA很容易带着这样的信念,“忠贞”地守着这段不良婚姻。


2. “担惊受怕者”小F  



在选择合适的人生伴侣时,担惊受怕经常会导致最烂的决策


不幸的是,一旦你到了一定年纪(有时候甚至早到二十几岁),我们的社会就会发出各种声音,让一个原本理智的人开始害怕。


这个社会(包括父母、朋友)给我们造成的“恐惧”:怕成为朋友圈里唯一的单身;怕高龄产子;有时候也是只怕公然被人议论——导致我们草率做出婚姻决定。


讽刺的是,我们唯一处于理性层面恐惧的,应该是前面所说的——跟不合适的那个人郁郁寡欢度过余下2/3的人生。


可是,一时承受不住担惊受怕,只会招致更大阴霾的恐怖命运。


3. “人云亦云”爱德华



爱德华就是在选人生伴侣的事情上,太过容易被世俗左右


选另一半是很私人又十分复杂的事情,这个答案不是你从外面听来的。除了小两口最后真的出现家暴这种事,其他别人真没什么可介入的。


最惨的是爱德华这样的人,跟TA的Mr./Mrs. Right分手了,迫于外界对Mr./Mrs. Right的舆论或者是家人的坚持(最常见的因素就是宗教)


但实际上两人都不在意这个事情,却因此失去了真爱。


也有另一种情节,所有的亲朋好友和周围的人都告诉爱德华这个人是TA命中注定的另一半,TA其实从未心动,但还是让别人的声音掩住了自己的心声。


4. “肤浅的”小沙



小沙更在乎TA伴侣的外在条件,而不是TA的性格、人品和三观这些内在条件。


小沙更关心伴侣的身高、职业、存款、个人成就、或者更高级些——有没有国外绿卡、或者某种特殊天赋。


当然了,每个人都有在乎的外在条件,但小沙这样不明爱情真谛的同学可能只“为对方的颜值疯狂”或者恨不得“扒出对方的简历”。


在小沙的爱情面前,两人彼此的心灵沟通没那么重要。


如果一定要为这类人取个有趣的名字,你可以称其为“答题卡先生”或“答题卡小姐”,择偶这事儿对他们来说仿佛就是在答题卡上涂上正确答案。


5. “自私的”斯坦利



自私的斯坦利大概有这么三位,某个程度上差不多:


  • 1号斯坦利:“不听我的就滚”


具体表现为不能“忍受牺牲”或“妥协”。TA认为自己的需求、欲望和见解要凌驾于另一半之上,大事儿都得TA说了算。


事情往后发展,一般都是TA像单身状态一样做所有事情的决定,另一半就是个“看客”。


理想情况下,1号斯坦利会和一个超级随和的人结婚;悲剧情况下,就是和一个没什么自尊心的“废柴”在一起。


1号斯坦利会扼杀夫妻的平等关系,同时也掐死了婚姻幸福的火苗。


  • 2号斯坦利:“老子就是主角”


具体表现:悲剧性的,无敌自恋。他的理想型,要兼具TA的心理导师和超级粉丝属性,但TA自己懒得付出。


每天晚上,小夫妻俩讨论自己的一天都经历了什么,TA大概就占了90%——毕竟TA斯坦利才是这段关系的主角。


这种关系的后果是,TA长期醉生梦死在自己的世界,最终只能找个“小助理”结婚,而后无聊50年。


  • 3号斯坦利:“我的需求你匹配了吗”


每个人都有需求,每个人也都喜欢自己的需求被满足。


怕就怕你的需求成为了你选择另一半的依据:TA会给我做饭;TA会是个好爸爸/妈妈;TA温柔体贴;TA好有钱;TA让我学会打理自己;TA床上还不错...... 这些点固然是加分项,但这也就仅仅是加分项而已。


结婚一年后,当需求驱动型的斯坦利已经习惯了这些需求被满足,3号斯坦利在恋爱关系中的新鲜感就会消失,婚姻容易陷入沉寂。


上面的这些人最终会生活在不幸福的婚姻关系中,因为他们真的没搞清楚,现实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他们的爱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如何找寻幸福的伴侣生活


通常我们想要搞定一件大事,就要学会把它拆成最小的模块,一次聚焦一个点去搞定。


就像我们讨论怎么治拖延症,只要你能理清日常都做了哪些可能自己都注意不到的小事、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就已经前进一大步了。


婚姻,也一样。



外界看来,伟大的婚姻是一个漫长的爱情故事——真的就像书里或者电影里的那样——这是个非常诗意的看待婚姻的方式。


但我们一生的幸福感并不能拉这么远看,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琐碎的——生活的画布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褶皱,我们的幸福是每个“当下”的集合。


所以我们想要一段幸福的婚姻,我们就要往小了想——我们试着细看下婚姻,它不是那么多诗意浪漫的交响曲,可能只是“20000多个不起眼的周三”


婚姻不是你们在泰国海岛度过的蜜月——可能只是你们一起出去的“第56次旅行的第四天”。


婚姻不是你们第一次一起签完购房合同后的那顿大餐——可能只是你们在这个家里一起吃的“第4386顿晚饭”(而且还不是情人节)


婚姻就是由无数个“不起眼的周三”拼凑而成的。


所以恋爱中的小鹿、雨中深吻、一天两次这种事情,我留给你自己去想象(这不用我说,你应该也经常脑补)


接下来我说的是怎么样尽可能让你们相处的每一个“不起眼的周三”,过得更好些


想跟一个人幸福地过好“20000多个周三”,你可以从这三点去想:


爱情的基础是真挚的友情


我经常喜欢跟朋友混在一起(毕竟混着混着才能成为朋友),尤其跟其中一些人在一起的时候,时间过得实在是太有意义、太欢乐了——这帮朋友是我宁愿忍受各种交通问题也要去赴约的,我称之为通过我的“交通压力测试”


例如,一次我跟小伙伴出去玩耍之后我送他们回去,我会为了多跟他们待一会而偷偷走一条比较堵的路——这就是我多享受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交通压力测试”反映出很多东西:比如我沉醉在跟他们的交流之中,完全不觉得无聊,甚至感到振奋。


对我来说,找人生伴侣这件事尤其重要,就像要在“交通压力测试”中挑出你最心仪、最想花时间待在一起的那个挚友。


如果有人通过了你的“交通压力测试”,那你还把人生剩下95%的时间花在不够格的人身上,可就太浪费了。


能通过“交通压力测试”,一般可以用以下形容:


A.  真实的幽默感:没有人愿意假笑50年


B. 有趣的灵魂:在逆境中也能保持乐观的能力——航班延误,疲劳驾驶,出差或在外奔波。研究表明,情侣能从点滴中共同创造的乐趣多少注定了他们将来的幸福程度。


C. 尊重彼此的思维方式:良好的人生伴侣同时也会是你的事业和生活的“理疗师”,如果你不尊重TA的思维方式,又怎么可能跟TA分享你在工作上的思考或者生活中的乐趣?你也不会太在意他们的反馈的。


D. 许多共同的兴趣、活动和交友偏好:如果你们不曾拥有这些,那么你的“真我”会越发渺小——你和你的伴侣甚至都很难找到一个彼此舒服的方式共同打开某个周六。


如果这种友谊能够通过“交通压力测试”,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感情也会历久弥坚,且拥有无限的空间去成长和增加它的内涵。


家的感觉


如果有人让你坐在一张椅子上12个小时不能动,你除了想“特么为啥要让我干这种事”之外,第一想法大概会是“我得找个最舒服的方式和姿势”——因为你知道一点细微的不舒服经过这么长时间,会放大成无限的痛苦和折磨。


所以当你要长期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选个自己无敌舒服的方式。


婚姻就是这么个事,不舒服的相处方式会变成你和伴侣之间的“烦恼永动机”。


随着时间往后发展,你会感受到那种在椅子上如坐针毡的感觉。


要有“家的感觉”意味着你要感受到安全、舒适、自然、真我,当然如果要达到这样的状态,你和伴侣也要做到这几件事:


A. 信任感。


秘密是任何关系的毒药,会给双方建起一道隐形的墙。试问谁想花50年的时间隐瞒些事呢?况且秘密这东西极容易发酵成猜疑,把“家”的概念直接推入火坑。


这就是为啥搞外遇是世界上最目光短浅的事情之一


B. 波段相近。


彼此之间的交流可以简单自然,能量值也接近,你会觉得你们似乎在相近的波段上。


每当我跟波段差了十万八千里的人在一起说话,寥寥几句就完事了。


 C. 能接受对方的缺陷。


生而为人,都有缺点。我是说,很多。你现在或者未来的伴侣也一样。


缺陷就是“人”的概念的一部分。


最悲剧的命运之一是不断的挑战完美之后发现还是有一身的缺陷。当然,我不是说人不用自我提升,但在伴侣关系中健康的心态应该是:每个人都免不了有点缺陷,我选择了我的伴侣,就也选择了用一生一起去接受和面对。


D. 积极的氛围。


要记住,你现在是这个氛围构建者者的一员了,还是终身制。持续的低气压就不要往家里带了。


关系学家John Gottman发现,“夫妻之间如果积极和消极的对话比低于5:1,很大可能婚姻会出现破裂。”


“美满婚姻”的必经之路


保持一段好的关系不容易。


你想有一段牢固的关系,但你没有把它当作事业那样投入心力对待,这就好比你工作天天摸鱼还想成为商业大佬。


这年头,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自由独立的个体,规划着自己的路。突然被卷入一段关系并持续要为另一半付出的模式反倒需要时间去适应。所以如果想要达成“美满婚姻”成就,你需要学习哪些技能?


A. 沟通。


沟通对于一段关系的重要性,就像你活着得有氧气。


但直到现在,沟通问题还是大部分人婚姻“跳水”的罪魁祸首——现实中一项对离婚人士的调查表明,下一段关系他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跟另一半的沟通方式。


沟通很难始终如一地做好,想要成功通常需要预设一个符合自己沟通习惯的沟通系统,有时候还要求助于婚姻咨询师,让这个系统更有效。


B. 平等关系。


关系很容易快速陷入一个平等被打破的状态。


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决定了气氛;一个人的需求或者意见始终凌驾于对方;一个人以一种永远不会用来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他人时,就会出现问题。


C. 有效冲突。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冲突有好有坏。


当一对夫妻擅长应对冲突时,他们可以用幽默化解紧张的情绪,并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这也可以避免自己变得令人讨厌、自私或是满身带刺。


当然,冲突的频率并不是越多越好。


根据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的研究,夫妻之间的典型冲突中有69%是永久性的,由于核心差异导致的冲突,更是不可能化解的。


理智又有经验的夫妻深知其中道理,他们就会避免一次次重复地卷入这种冲突。


在寻找你的人生伴侣或者是评估现任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记住,每一段关系都是存在缺陷的。


上述的每一个点如果是考试,你不一定都能拿A,但是你要确保综合复习,全面备考,因为每项分数都在幸福大学升学测试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样,太多的条件只会让路更难走,因为这些条件中大部分都跟你们一起吃的“第4386顿晚饭”没太大关系。


举个例子,“他要是会弹吉他就好了”——但是这种的要求在择偶“必要条件”中可以先靠边。


最后,无论如何,希望今年你的520或者521是幸福的,无论你干了什么。


也别忘了,每个“不起眼的星期三”才是更重要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ait But Why(ID:wbwtimurban),作者:Tim Urban,译者:Edina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