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广电总局七月份对于微电影的“自审自播”令可算是让视频网站们欢呼雀跃,因为长期的低审批通过率从此将告一段落。当然微电影井喷式的增长还要从2011年的那部《老男孩》的横空出世算起。
微电影的初期不仅捧红了演员,赚足了点击率,更获得巨大商业回报。自此,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传统企业等各路资本竞相发掘这一原创视频内容的商业潜力。
尽管在市面上红红火火,但在VC眼中也许是另外一番影像,《投资者报》对此进行了报道,虎嗅网节选如下:
首先从形式上,微电影是电影还是广告?业界对此仍存分歧,微电影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产业规模是否能做大也令人担忧。
微电影从一出生似乎就确立了一套可操作的商业回报机制:制片方与广告主联合,在故事短片中进行品牌植入。然而,这一看似完美的商业合作带来的是坊间对微电影的非议广告味太浓。更有戏言称微电影其实是“长广告”。
“如果你能投资70万元拍一部像《老男孩》这样名利双收的影片,或者通过植入式广告在开拍之前就收回成本,为什么不做微电影呢?”这是业内一个普遍的反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影视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指出,众多资本正在瞄准风头正劲的微电影市场。其中不乏华谊兄弟、优酷等行业龙头。
但VC对于微电影的态度显然非常谨慎。“目前还没有听说有VC投资,基本都是视频网站、影视公司、广告公司在转型进入这一领域,投资人都在等待时机。”一位投资界人士表示。
盈利模式单一
视频网站、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投资微电影,除了回报,更多的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但PE/VC从投资风险的角度来看,目前微电影的盈利主要靠广告植入,能否持续不敢保证,而且投资过热导致泡沫放大。
实际上,在铺天盖地的微电影中,真正盈利的屈指可数。“据我了解,全国现在每天都有成百上千部微电影出炉,但我们所关注的微电影都是"成功案例",这只是它们中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作品,多是昙花一现,知者甚少。”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院长陈少波表示。
对于微电影制作公司而言,有业内人士质疑:“一句话,你能做到规模化吗?一年有一千部微电影,你在里面是什么位置,这是资本市场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