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匮乏、土气反而衬托了纠纠的有趣生动,连系统字幕无法辨识的口音也成了打通各类用户的粉丝收割机,模仿者和纠语字典紧跟着追赶红利。说了半天我们最终会发现,魅力本来就是鬼字旁的,对土味意义的诘问太过宏大又太过轻佻。没有永远的土味顶流,但永远有人会向我们展示世界的奇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荷西帕,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互联网的语言大师又更新迭代了。如今,每天都有从“郭语”转战“纠语”的闺miz(闺蜜),为了攀登“纠学”高峰而不懈努力。
“纠言纠语”其实并不是主动的发明,它最初来自短视频博主“纠纠在努力”略带云南口音的普通话。一个小女孩在镜头前和朋友们一起扮家家的表演,听起来怎么也不太吸引人,但纠纠在抖音平台上的两个账号已经分别超过了80万和70万。
网络的选择总是不讲道理。/@纠纠在努力
于是我们抑制不住热爱学习的心,点开了她新近决战“丈夫柔排(战斧牛排)”的作品。
大剁刀、塑胶管水龙头、锦鲤餐盘,劳布(萝卜)、不火(薄荷)的配菜,一切看上去都和顶级西餐“相当配套”;花床单盖上长桌作餐布、乱树枝插进雨靴作花瓶,比起高级西餐厅的情调丝毫不差;被当作托盘的砧板,随即将一把巨大的斧子和高贵的牛排一起呈了上来。
战斧牛排“究极款”。/@纠纠在努力
女主角纠纠身着麻袋高定、薯片耳环、举着斧头优雅地划拉着牛排——切不下来,最后只能用一只筷子插着牛肉片和配菜评价道:“酸酸甜甜的,还是很好吃的啊。”
纠纠的生活日常、美妆穿搭和小剧场故事,其实就是在农村环境下模仿网红明星的视频记录,听起来难有爆款潜质,却红得没有道理可讲。喜欢、厌恶或者觉得莫名其妙,都如此顺理成章。
是柠檬摇玉(洋芋)啊
今年纠纠也不过18岁,却在短视频网站上赚足了2.5亿次播放量。对这个出身云南临沧一个农村家庭、16岁就放弃了学业的小女孩来说,短视频原本只是干活间隙中的放松时刻。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最终自己会成为镜头里的主角,还成为了土味狂欢中的一种代表。
2018年10月,纠纠在快手上传了一段画质模糊、文案造作的试水之作,镜头里她在农村土路上甩着头发、比着心,留下了一个意味不明的背影。
拍坏了的视频,现在复盘起来就是朦胧美。/@纠纠在努力
现如今纠学家已经能骄傲地告诉你,这是纠纠早期视频中经常用到的“背影走拍”,纠门弟子们全都“一看背影就知道是你”。
经过几年的业务精进,纠纠的视频主题开始涉猎短剧翻拍、日常生活和舞蹈表演。2019年6月,她在快手上一条“云南女孩这样洗头”的视频迎来了第一波围观,乡村土路边,美少女乌黑秀美的长发甩出一束飞溅水花,点赞人数一下飙至18万。
纠纠魅力时刻。/@纠纠在努力
于是,日常vlog就成了她创作中的重要门类,人们开始对纠纠的每日出行充满期待。
这类视频通常以纠纠的独白开始:“今天又是街子天(农村赶集的日子)了,一会去逛一下街,我们先洗漱一下吧。”镜头中的纠纠光脚站在盥洗盆前,往头上倒着洗衣粉。又黑又亮的长发一次次成为看点,头发因为弯着腰而拖到地上,她豪气地甩了几下就算是风干了。
接着纠纠会告诉你今天为什么选某套衣服出街,但镜头一转却是另外一套行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你就会问为什么啊。像这样的吸引互动的小巧思随处可见。
据说这是在洗澡。/@纠纠在努力
伴随着纠纠对当日天气“天空很绿”的肯定,经过两个小时的摩托车程,我们就来到了法国/美国(镇上/街上)。
纠语的魅力在这里才完全施展开。你们洋芋(柠檬洋芋)、机甲(鸡脚)、米信(米线)、我腿长(火腿肠)和劳布(萝卜),都是最潮流的当季单品。
不论是庆祝朋友开店的贺礼、还是小侄女生日的玩具,都可以在形似平价超市的“精品店”里找到自己的pick。创新款的杯子蛋糕、花花绿绿的网红奶茶,最贵的才十块钱,村口集市马上成了下一个最美目的地。
街子天最著名的柠檬洋芋。/@纠纠在努力
好不好吃,种不种草早就不重要了。在看惯了对白精巧、镜头丰富的短视频之后,纠纠这样近乎原生态的“土味”粗剪,真正让泥土的腥气和清香,飘到更多地方。
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纠纠,所以原先那些教人觉得尬穿屏幕的狗血短剧也开始被欣赏。从2020年起,这些真正满含糖精、味精、人造尴尬剂的桥段被不断追逐和放大。“工业”土味才是土味视频的原本配方。
“单纯女孩变物质”“向7岁男孩表白”“这样的身材你喜欢吗”的耸动标题才能吸引点击,美女、丑女、绿茶女、校花、前女友、富家女之间扮家家式的爱恨纠葛才能足够刺激。
从标题开始尬穿屏幕。/@纠纠在努力
不论是 “尴尬到我的脚趾能抠出三室一厅”“好尴尬我只能眯着眼看怎么办”,还是“我已经走不出去了”“看了尬一天,不看想一天”,网友们最终总是难以自持。
说流量是从天而降也不至于太言过其实,但从天雷玛丽苏和生活桥段里我们也能发现,纠纠对怎么吸引关注有最原始的直觉。看似一切都粗糙,却懂得 “不穿搭配好的衣服”以达到反转的效果;尽管即兴成分不少,但也知道重复“洗洁精洗头再甩干”的桥段来让原创梗更容易被传播。
加上农村生活的亲切、方言普通话的趣味,和纠纠仿佛给你打视频电话般的互动感,又一个年轻人,在一些天赋、一些机遇、一些运作和一些支持下,被冲刷到了流量的前台。纠语的大举入侵正式开始。
你最讨厌短视频上的哪个网红?
知乎上很多问题的答案都是“纠纠在努力”。比如“有哪些你舍不得删的沙雕表情包”“农村女孩能美到什么程度”,但同时还有更刺眼的那个:“你最讨厌短视频平台上的哪个网红?”
九漏鱼(九年制义务教育漏网之鱼)、土气邋遢、眼界狭隘、签约作秀,甚至普通话不标准这种“纠语”传播开的起点,都成了网友攻击的对象。
极有表达欲的网络看客们费神学习了纠纠几年来的视频,只为发言时能引用、能举例,能以自己的智识对远方的生活进行指点。
“我看她在街子天上街买这么多东西也不穷啊,不可能用不起洗发水吧,真的看不下去。”有人觉得事情不合“常理”;“她才16啊,那个和她飙戏的人是她对象?”把别人日常生活中的他人喷得体无完肤,是网友的另一种“关爱”。
厌恶和喜爱一齐涌来,这恐怕是土味视频创作者们最能想到的结果。网友们的主人翁精神一直都在,自己捧红的土味明星,自然要自己消费起来,不然不是白看了吗?
纠纠做视频其实很实在,水彩笔直接就往脸上招呼。/@纠纠在努力
这早就不是我们第一次直面土味文化发展出的奇异局面了。正是其中无厘头的笑点、任人评说的谦卑姿态,和错综复杂的流量商机,让一位位代表人物接连上场又退场,占据着我们的视线。
更高级一些的消费是各种各样的模仿。研习“纠学”的弟子们,已经把这种土味风格视频发展成了体系,模仿者的播放量甚至也超过了7000万,“纠门”从此开始壮大起来。
职业学徒们复刻着纠纠从早到晚的日常流程,一字一句地为门外汉们纠正纠语的纯正发音。纠学“专家”博主@晴朗甚至多次和纠纠直播联动,进一步实现了二次传播。
纠语,作为一种商机。
更多看热闹的吃瓜网友们则在一天天的生活中融入了纠学梗的奥义。不论是北京三里屯还是上海国金逛吃的一天,都可以在微博上被包装成街子天的美食冒险。
这样全民好学的情形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不少纠语大师其实是从其他“小语种”转专业而来,红极一时的“郭语”、“岚语”都是他们先前的研究方向。
“纠语”绝对不可能是土味语言体系下的最后一站,恰恰相反,它的莫名走红,反而证明着土味世界里优劣之间逻辑匮乏的残酷。
土味文化,怎就如此上头
因为土味文化的直截了当,我们很容易开始掰扯“博眼球”“土味文化”“审丑”等越来越大的概念,为自己的趣味找到一些正当性,或是为自己的高见找到批驳的对象。但不论你喜不喜欢,土味文化的野蛮生长、高速迭代正在自主地发生。
在我们意识到之前,商业数据就已经肯定了土味文化的价值。
纠纠在最初获得关注的时候就曾被一家成都的公司青睐,希望她在专业包装下尝试更多爆款套路。谈到那段在城市里逛街下馆子的新鲜体验时,纠纠却几度落泪,因为这种意外成功时涌来的消费落差让她无法不感慨,老家的父母这辈子都难有机会真正过上这样的生活。
现在纠纠再次选择了回到农村,但她已经可以没有太大压力地给爸爸买下将近一万元的摩托车,还为家里添置了不少新的家具。经济水平的提高肉眼可见。
有勇气开公司也有勇气及时离开,其实都不简单。/@纠纠在努力
从2019年就开始不时贡献热搜的郭老师,则可能早已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据抖音数据平台的检测,她20天获得的直播收入就超过了二十万元。
有网友估算,郭老师的资产可能已经达到一千万以上。今年上半年她所到之处多次引起交通瘫痪,就是一种商业号召力的例证。
在数字之外,甚至越来越多的“价值”和“意义”,也在土味视频中被发现。从郭老师的视频中获得快乐和抚慰的普通人,都会强调“图一乐”的力量,但“顶尖学者”的解读功力永远会超出想象。他们甚至放言“郭老师不是土味,不是具体的梗或者流行语。郭老师是meta,是元”。
我们不可能考证宇宙的尽头或起源,但类似的发言都在诉说着,丑不仅是必要的,甚至是值得欣赏的。
符号学家艾柯早在他的著作《丑的历史》里说:“丑与不完美就像面包上的裂痕,对整条面包的赏心悦目也有贡献。”学者马凌也进一步阐释道,美固然仪态万方,丑一样博大精深。
翁贝托·艾柯《丑的历史》 /中央编译出版社
这可能就是土味视频能永远活跃在网络世界的一隅,并不时叩响主流文化大门的道理。从世纪之初随互联网走红起来的芙蓉姐姐、凤姐,到昙花一现的giao哥和奥利给大叔,再到打开更大知名度的郭老师和韩美娟,这个时代的记忆里一直有土味的一席之地。
人们已经很少记起初代土味网红。/好看视频
然而值得观众为之停留的土味变得越来越难做到,扮丑跳泥潭的史前伎俩早就令人生厌,疯癫人设和背后故事形成的反差也已人均免疫。
土味文化的创作无可避免地卷了起来,土味网红们被推着走进了3.0的时代。如今的土味博主需要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引起争议的价值取向,才可能让观众们赏脸一瞧。
卷的时代,土味网红也无法躺平。/@纠纠在努力
短视频的时代让成名机会从15分钟锐减到了几秒钟,观众们觉得是自己在享受激烈竞争下越来越精细化的免费趣味,与此同时,好不容易站上流量之巅的网红们也反过来拼命为自己的这几秒收割红利。
在这样的相互利用和相互陪伴下,对土味意义的诘问显得太过宏大又太过轻佻了。没有永远的土味顶流,但永远有人会向我们展示世界的奇妙。
参考资料
1. “纠学”崛起,话题播放量近2亿次!为什么全网都在学“纠语”?,新榜,2021-06-16
2. 00后女生赚足2.5亿流量!为什么全网都在学「纠语」,三节课,2021-06-24
3. “女明星”郭老师是怎么成为“网红顶流”的?,新榜,2021-05-14
4. 东施之爱,马凌,2010-06-3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荷西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