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7-22 19:39

逆势“电商闭环化”,谁给了抖快勇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表外表里(ID:excel-ers),作者:张冉冉、赫晋一,编辑:付晓玲、慕沐、胡嘉雯,数据支持:洞见数据研究院,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7月14日,一条重磅消息不胫而走:阿里和腾讯考虑互相开放生态系统,双方都在分别制定放松限制的计划。


市场对这种“世纪大和解”的戏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当天,阿里、腾讯的股价应声上涨。


左:腾讯;右:阿里巴巴


之所以反应如此大,在于电商生态开放化,或促使电商行业“内卷”程度降低。


在如此潮流下,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近一年纷纷倾向自建电商闭环化生态,试图构建完整的电商交易链条,不再局限于做导流类工作。


  • 抖音自2020年10月起,不再支持第三方来源的商品进入抖音直播间购物车;


  • 快手于2019年3月上线快手商品,开启电商闭环之路,并与京东达成合作,将电商发展的重心向上游的商品和供应链倾斜,并将快手小店免费推广(此举直接导致港股电商SaaS赛道中国有赞,股价跌去75%左右)


  • 微信则不断迭代优化工具,于2020年8月20日正式全量上线微信小商店,并提供免费商家服务;


  • ……


让肉烂在锅里,平台们纷纷选择闭环化,本文将对这一现象展开分析。


流量外泄,意味着“蛋糕”被分割


抖音、快手下场做电商闭环,或将限制淘宝链接消息传出时,有商家担忧称:“并不愿意看到渠道割裂的局面,在抖音做投放向淘宝导流,就是为了将流量集中在淘宝,从而在淘系获得更高的流量分配权重。”


而事实上,虽然广告方面的外链并未受限,但“流量”外泄恰恰是抖音、快手做闭环的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2020 年抖音电商全年虽创造 GMV(商品成交总额)超 5000 亿,但其中有3000多亿是跳转至三方平台(京东、淘宝),由其所得。



这样一来,内容平台空有巨大的流量,却几乎“沦”为第三方平台的导流工具。不仅流量价值被稀释,变现收入也被“分割”。


举例来说,假设3000亿的GMV均跳转至淘宝,按照阿里2017年的货币化率3%来计算,淘宝从3000亿GMV中可获得的收入为90亿。


被“割”了这么大一块蛋糕,哪个平台能忍?何况在“钱”被赚走之余,平台的用户画像也存在被第三方平台抓取的风险。


一般来说,用户的交易数据可以显示出其购物偏好、付费能力等,这些数据可用于对精准用户画像的补充,从而激活潜在用户,提升平台的商业化效率。


这对任何平台来说,都是无冕的“财富密码”,“拱手相让”给第三方,显然是内容平台的一大损失。


从这些维度出发来看,内容平台电商闭环化的背后,其实有着防御的目的。而除此之外,做闭环也有着商业化发展的使然。


目前,对内容平台来说,流量变现主要有广告、直播打赏、游戏等方式。


就广告收入来看(广告收入=DAU*人均feed*Adload*eCPM),eCPM(千次展示收入)波动较小,而Adload(广告加载率)有上限,过度提升会伤害用户体验。


这意味着,未来随着平台DAU和用户时长趋于稳定,广告收入的上限可以预见。


同时,在《快手算计术:牺牲秀场,“钱”途换道》一文中,我们分析过,秀场直播“见顶”已是行业既定事实。


而在文中,我们对秀场直播、电商直播两种模式下,平台和创作者收入的测算结果显示:电商模式下的平台和主播收入,远高于秀场模式,不失为内容平台极具潜力的业绩拉动业务。


这样的业务侧重转变下,平台进行电商闭环化,可以进一步在原有收入增长受限的情况下,提高平台的流量价值。


并且,通过构建闭环生态,在平台小店带货,将第三方平台抽走的“高额”佣金,释放给平台和主播。


目前来看,平台方面为了吸引商家入驻,暂不对小店商品收佣金费,只收技术服务费:比如快手收取GMV的2~5%。但主播端确已获得“实惠”。


以快手的推广类商品为例,若通过快手好物联盟(自建商品供应链)推广的商品,相比第三方平台模式,主播到手的佣金是最多的。



此外,平台做电商闭环,也降低了进入直播带货的门槛,为平台的广大中小主播拓宽了变现空间。


以抖音为例,据其《2021抖音电商生态发展报告》,2020年(上线第一年)抖音电商成为达人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如下图,抖音电商创作者和人均收入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截止2021年1月,获得电商收入的主播已超百万;而2020年下半年较上半年,主播月人均GMV同比增长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