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8-18 13:37

观察类真人秀的“配角”试戏准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作者:王心怡,头图来自:《披荆斩棘的哥哥》


尽管开年的偶像选秀拿下综艺市场绝对关注度,到了年中,《披荆斩棘的哥哥》又以“不油腻”“爷青回”在暑期档后半段来势汹汹,使得2021年综艺市场关键词仍与选秀、舞台竞演分不开关系,但遍布其中,观察类真人秀仍在持续不断地输出,成为每个平台、每一季度都能被看到的综艺品类。


观察类真人秀可以找到的切入口有很多,并且更容易触及和反映社会议题,而有关社会议题的讨论也更容易引起大众对于节目的关注。同时,观察类综艺一般分为真人秀和棚内观察两个部分,这又可以通过观察团组成设置的不同,来为节目提供不同的观察视角以及观点输出,并且真人秀部分和观察团的嘉宾更迭,也能每季节目有所新鲜感。


因此,每一年观察类真人秀都会有综N代回归,也都会有新的节目被开发。


对于观察类真人秀来说,虽然真人秀部分是主角,但是观察团作为配角所起到的加分作用不容小觑。翻开过往,无论是《心动的信号2》里杨丞琳的“追星”式Reaction,还是《令人心动的offer2》里撒贝宁、杨天真有关职场内容的深度剖析,又或者是《做家务的男人》的傅首尔、《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系列里的飞行嘉宾易立竞关于社会现象、两性情感等相关话题的稳、准、狠点评,等等以上“配角”,都在观察类真人秀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助推相关综艺赢得高关注度和高口碑。


《令人心动的offer2》中撒贝宁对于选手的看法


无可厚非,对于观察类真人秀而言,棚内观察团固定嘉宾的设置和选择也至关重要。观众希望看到有综艺感又有观点输出,同时又符合节目内容的嘉宾出现。而对于综N代来说,老搭档的回归,不论是在情怀抑或是熟悉度上,也更能符合观众的期待。


合适的棚内观察团不一定能锦上添花,至少能相辅相成;但不合适的固定嘉宾则会引起观众的吐槽,进而直接影响节目的口碑。


近期热播的两档观察类真人秀,观察团部分就迎来了观众冰火两重天的评价。一档是综N代《心动的信号4》,直至飞行嘉宾金靖登场,网友才齐刷刷表示观察团有所输出,而“喜剧人”郭麒麟、李雪琴作为固定嘉宾,却多次遭受了网友关于“并不合适”的质疑;另一档是新节目《再见爱人》,作为专业输出的社会学博士沈奕斐、辩手黄执中赢得一片好评,而其他明星嘉宾的共情能力也起到了加分作用。


究竟,观察类真人秀的“观察”二字,该如何下文章?


向着“庞大”体量进发的观察团


虽然与前几年的井喷态势,以及口碑、话题之作出现概率较大相比,观察类真人秀在近几年进入到了更偏“小而美”圈层的局面,但内容输出仍在持续和创新。


当节目的形式以及被观察的领域在逐渐相似,观众对此不再新鲜的时候,“主角”的真人秀、“配角”的观察团就更成为了该类型节目的制胜关键。


单就”配角“而言,壹娱观察总结了2021年以来已上线的观察类真人秀以及观察团固定嘉宾组成,再结合之前此类节目的观察团情况,发现观察团固定嘉宾组成一般由“主持人+明星嘉宾”组成,而到了近两年会加入相关专业领域的老师。主持人负责控场、观点输出,嘉宾负责共情、观点输出、综艺效果等,而专业老师则提供更加专业的分析和社会议题,由此,在导演组的策划下,一个既有笑点、又有观点的观察团就此成型。



这就注定了观察团固定成员向着“庞大”的队伍迈进。


如果粗略查看观察类综艺观察团固定成员可以发现,基本组成为四人及以上,再加上不定时的飞行嘉宾,一个棚内坐上六七个人并不罕见。这从某种程度保证了视角的多元性,也就更能保证观点的输出,进而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讨论。


大多数观察类真人秀的被观察对象都由三人/组及以上组成,而基本采用的观察方式和人选之一大致是自己观察自己。


比如去年爱奇艺推出的独居生活治愈系观察综艺《我要这样生活》,以及腾讯视频今年回归的《让生活好看》,都是由被观察对象一起坐在棚内,观察自己,也观察同场的人。


另外,《初入职场的我们》与《做家务的男人》也融入了自己观察自己这一设置。前者让两位老板坐在观察棚内,后者则邀请了家庭组、夫妻组、室友组成员,可能人选不固定,但确是真人秀部分的参与者。


《初入职场的我们》总导演茜羽曾在接受壹娱观察采访时分析这样设置的原因:“在场内的话,老板能够看到此前未看到的部分,一方面他们可以阐述一些专业性的内容,比如给新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等。另一方面这也是老板们对自己的总结:看到事情背后的样子,可能会对她之后处理事情的方式或观念产生思考改变。”


《初入职场的我们》董明珠面试


除了自己观察自己,与被观察对象有直接关系的人选也是观察团常见的组成方式。比如“我家那”系列、《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儿们的恋爱》等,或是父母、长辈、丈夫坐镇观察室,或是朋友、工作伙伴提供观察视角,根据节目立意和出发点,提供代际、夫妻等不同视角的观察和观点。


另一种则是完全不相关的第三方作为观察团成员。这种形式常出现在素人观察类综艺中,诸如《令人心动的offer》《我的小尾巴》《闪闪发光的你》《心动的信号》《再见爱人》等,都是由“明星+专家”组成的观察团来观察真人秀中的素人。


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同时并行的设置方式,但总体来看,观察室嘉宾的选择仍以体现节目立意和内核为前提。


对于被观察者是素人而言,棚内的观察员基本上会在明星嘉宾上下文章,由此,观察团在此类设置上会时不时犯一个“毛病”,不管明星嘉宾的个人经历合不合适探讨节目内容,出于对流量、话题度、综艺感等方面的考量,常常会影响明星观察团的最终人员选择。经过近几年对观察类节目探寻下来,选择以上属性的嘉宾有些时候能带来意外惊喜,但有些时候对于节目输出来说,可能更是“灾难”。


流量偶像、喜剧咖、自家人......哪个是观察团的灾难性选择


即使看似有一套“模版”,但并不是所有的观察团组成都能获得观众的青睐。


在真人秀部分,尤其是素人节目在前期不能引起广泛关注、形成议题之下,观察团承载着吸引观众关注的首要任务。这也从某种程度导致了观察团的配置和表现一旦不符合观众期待,吐槽声就会集中出现,即使真人秀部分再精彩,也可能被忽略。


比如《心动的信号4》几对CP连上热搜,证明了素人真人秀部分内容的受关注程度,但在豆瓣上,排在热门前列的短评中,吐槽观察团嘉宾的数量更多,类似的吐槽声也出现在节目的弹幕里。


研究过多档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猫猫和葡萄向壹娱观察总结了理想观察团的样子:“吐槽要好玩、观点输出要有价值、专家解读学知识”“嘉宾的经历或多或少与节目主题相关、不说废话、能共情、观点的表达方式没有说教意味、让人容易接受”。


从这几点来看,作为最成功的观察类真人秀综N代之一的《心动的信号》,在这一季的观察团选择上或许被话题、流量和综艺感迷乱了眼,忽略了观察的本质,这也就导致观察团成了本季最大的槽点之一。


职场相关的,就要配以有真实职场经历的嘉宾;婚恋向的,嘉宾的配置中也要有几个有相关体验或关系的;主打代际的,就要以代际嘉宾为观察视角……这样的输出和解读才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共情,也更有说服力和参考价值。


另外,观察团嘉宾的共情能力也是锦上添花的地方。比如《再见爱人》,主持人李维嘉看到其中一位男嘉宾在悬崖边对“前任”说出真心祝福后,他在观察室里爆哭,感染了不少观众,也为这个片段呈现加分不少。


《再见爱人》李维嘉情绪失控


如果回看观察类综艺的观察团固定嘉宾组成,不少节目也确实在满足上述“样子”上下功夫。


比如《我的小尾巴》这样涉及到萌娃、二胎等话题的,会选择伊能静、张亮这样有孩子的嘉宾;《闪闪发光的你》这样以职场为切入点的,会配以呼兰、陈铭这样有真实职场经历的嘉宾;《上班啦!妈妈》这样以职场妈妈为观察对象的,伊能静、热依扎这样同样面临着工作与家庭身份、环境转换的就会出现在观察团中。


也有如《再见爱人》这样,观察团嘉宾乍一看并不是很符合节目婚姻、离婚的观察主题,能否影响观点输出也在前期遭到质疑,但在节目中,不论是孙怡、郭采洁时不时的“抱头大哭”,或是与黄执中针对一个话题、男女两种视角的讨论,抑或是胡彦斌不断地输出,以及社会学博士沈弈斐站在中立角度、娓娓道来的解读分析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观众直言道,因为看到嘉宾里有沈弈斐,才来看这个节目。这从某种程度也证明了观察团嘉宾选择需要合适性和合理性,另外,明星看点也开始不再是观察团的最重要吸睛之处。


不过,资深观众猫猫也向壹娱观察分析,在她看来,有一些嘉宾并不是没有相关的经历,但仍然无法给到更多的观点输出,这是配合度的问题。换句话说,有一些嘉宾可能因为担心过多表达会引起针对本人的讨论等原因,所以并不会主动地进行更多观点的输出。例如刚刚提及的《心动的信号4》杨颖,这不是节目组选人的错误,却也是选人上的失误。


观察团还有一个雷区,那就是平台要用“自家人”。这一点不难理解,也是观察类真人秀诞生以来,无论是常驻嘉宾还是飞行嘉宾都会出现的操作。比如《再见爱人》里的“小鲜肉”芒果TV艺人千喆、《怦然心动20岁》里的优酷男团C位李希侃、《心动的信号》里的“腾讯系”哇唧唧哇马伯骞、毛不易等,但如果观察内容与“自家人”经历不适配的话,也是无法产生良好的“捧人”效果的。


除了嘉宾选择出现了倾向综艺咖、喜剧人、流量偶像、话题度艺人等这些问题以外,观察类真人秀还需要面临的一大困境就是观察团人选的重复性。


比如,如果以观察类综艺来看,从去年开始,伊能静出现在了观察类情感推理真人秀《我们恋爱吧第二季》“恋爱观察团”中,今年又以固定嘉宾身份参与了《我的小尾巴》《上班啦!妈妈》录制。


当然,基于不同观察内容,明星嘉宾身份的转变也可能带来新的内容,但价值观的重复叙述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


不可否认,观察类综艺仍是各平台布局的内容之一,而不少综N代已经拥有了自己固定的受众群体。但不论是新节目还是综N代,都不可疏忽掉搭建观察团“功能齐全”的重要性。有梗、有专业分析、有强观点输出、有共情能力等这几方面的选择不要偏科,在合适性和合理性的牵动下,配齐全这样的观察团,足以吸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作者:王心怡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