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9-03 15:12

年赚中国大学几千万,希腊一家小出版社的暴利生意

本文来自:正解局,原文标题:《一年从中国大学赚走几千万,希腊一家小出版社的暴利生意》,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大学的老师、博士、硕士,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认为,他们是足够聪明的。要从这些人身上赚钱,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还真有。希腊有家叫Spandidos Publications的出版社就做到了。


而且是几乎不怎么费力地一年赚走几千万,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中国大学的老师、学生,争着去送钱。


其实,这个生意很简单:就是办英语期刊,给中国学者来发论文。


据统计,2017年,中国学者就给这家出版社“贡献”了6500多万元人民币。


施一公就曾无奈地说: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实际是在为西方免费劳动。


这些的背后,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呢?


在大学,你就得发论文


看起来充满理性、创新、自由的学术圈,有条铁律:不发表,就死亡。英语的说法是:Publishor Perish。


发论文,是在大学里生存的看家本领。


到底有多重要?这关系到评副教授、教授,当博导,申请课题,拿经费。



现在,学术界竞争也激烈,所以不光要发文章,最好要发SCI期刊。SCI是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索引,也是自然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类别,在全世界都具有影响力。像大家熟悉的《Nature》就属于其中的顶级科学类期刊。


因为《Nature》的权威性,我国每年公布的世界十大科技新闻,大都来自该刊


国内不少高校,博士发表一篇SCI就可以顺利毕业,能有两到三篇以上,找个合适的工作不成问题。

如果谁能发表5篇以上,还是顶级期刊的话,那基本可以随意挑选任何一所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去工作了。但是,发表论文就要交“版面费”:也就是你交了钱,才给你发论文。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国外的期刊大部分是公司化运作,经营成本总是要消化的。


怎么消化?收版面费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这些SCI期刊的版面,通常在1000~5000美金不等,还会因为出刊周期和刊物自身影响因子等加码。


这就有了国际”学术商家“


实际上,国际SCI类的期刊发表很困难,审核周期很长。


根据现在的评价规则,发表一篇SCI,往往能抵得上好几篇国内发表的论文。所以,中国大学也更喜欢去发SCI论文。


有需求就有市场,许多国外学术出版商趁机瞄准了这个庞大的商机,纷纷向急于投稿的中国人抛来了“橄榄枝”。比如,上面说的Spandidos Publications出版社,1992年成立,主要发表生物医学、基础科学领域的论文,旗下有6本SCI期刊。


Spandidos Publications出版社官网


但是因为成立时间较晚(前面说的《Nature》是1869年创刊),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不够高,投稿量非常不理想。恰好此时的中国开始高度重视国际期刊的论文发表,经过一些留学生介绍,这家出版社开始成为中国学者青睐的对象。


Spandidos Publications出版社也瞅准机会,对中国大学的论文十分“友好”:来自中国的论文,中稿率非常高,即便拒稿,也通常会转给旗下其他的杂志发表。


但这背后,是巨大的金钱利益,仅2017年,来自中国投稿者贡献的版面费就高达6500多万元人民币。


再比如,创立于2008年的欧洲《OncoTargets and Therapy》 ,这是一份专注于所有类型癌症的分子诊断及精准治疗的传统医疗期刊。几乎和之前的Spandidos Publications出版社如出一辙,看见巨大的中国市场后,这家期刊的编辑部也如同挖掘到了金矿一般。


Spandidos Publications这家出版社的论文有相当数量都是来自中国学者


刚创刊时,期刊发表的论文只有10篇,可到2019年,该杂志的发文数量暴涨100倍,超过了1000篇,有相当数量的论文都是来自中国。如此数量的论文背后,可想而知,相应的“版面费”会是多么惊人的一笔数字。


庞大的国际论文市场,自然也催生了“国际论文”交易,只要有人需要,就会有专门的中间人穿针引线,收取10%左右的介绍费。


有专家就估计:中国大学、研究机构一年发论文花的版面费,就有几十亿。


还有更搞笑的事

巨大的利益背后,不仅有中间商,还有代写论文的“枪手”。


某专门代写英文论文的网站


网上一搜,就会跳出SCI论文“代写代发”的小窗口,这背后的利益关系不言自明。


据SCI数据库的统计数据,2020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206.97万篇,其中有20.20%来自中国。据统计,中国所发表的SCI论文占比仅次于美国,连续10年排在世界第2位。



但是大多数时候,SCI类的期刊也难以发表,许多想发论文的人就另辟蹊径,转为发表OA期刊。OA期刊英文全称是Open Access Journal,中文译为“开放存取期刊”,是区别传统纸质出版而出现的一种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期刊形式,符合条件的论文也能被SCI收录。


本来,OA期刊是为了推动科研成果,方便全世界研究者进行查询的科研期刊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出现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借此谋利的国际“学术商人”和“掮客”。


现在,只要建个网站,邀请一些学者担任编委和编审,就能快速打造一本OA期刊。甚至不会写英文论文也没关系,只要付钱,什么样的论文都能给你打造出来。


国际上,也不乏专门靠发表OA期刊发财的机构。位于埃及开罗的Hindawi出版集团,从2007年打造OA期刊,迄今已创办了405本OA期刊。


Hindawi出版集团的国际网站界面


这家出版社平均每篇收取数千美元左右的版面费,每年出版的论文篇数已经上万了,利润可想而知。

钱也付了,论文也刊登了,可看上去专业的OA期刊,真的具有权威么?


2013年,美国生物学家约翰·博安农有意炮制了一篇生物论文,其中的错误,只要有基本中学生物基础的人都能一眼看出。他将这篇错漏百出的论文投稿给了304家相关领域的OA期刊,结果数月后,有157家回复表示论文“没问题”,只需缴纳相应的版面费就能发表。


这个“钓鱼论文”事件被曝光后,有人查出这些通过论文的编辑部几乎都没有真正地审核文章,更没有按照规定交给同行进行评审。


难以想象,这样荒唐的行为,居然出现在本应以严谨求实为宗旨的科学期刊中,着实让人有些不安。



毕竟,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多数属于医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福祉服务,是为更多研究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但论文审核如此儿戏,花钱就能刊登论文,这让人如何信服刊发的论文质量呢?


还有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中国科学家拿着中国的科研经费,辛辛苦苦地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费力地用英语写成论文,花几千美元发表出去,其他中国学者要看,竟然要收钱。换句话说,中国人花钱发了论文,被数据库收录了,自己要看论文,还得支付几十美元不等的阅读费,那些盼着发表论文的人,一直被当成“韭菜”。


比如,下面我搜了一篇文章,要看全文的话,就要买,价格是31.5美元(人民币200多块)



不过,发表了国际级别的论文,好处也显而易见。


晋级评审不成问题,申请高级别的科研课题也多了机会。如果发表的国际期刊级别够高,还能拿到不菲的奖金,付出的成本与之相比不值一提。


反正,版面费的钱,也不是自己掏,能报销。


国内某高校关于海外SCL及核心期刊发表的奖励办法


当然,这也不是说包括OA期刊在内的国外科研期刊都是给钱就能发表,更不是说这些发表在国外的中国论文都是“水货”。


发论文,我们到底在发什么?


其实,对待国际学术论文不能“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比如在医疗界,有个著名的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案例。


上世纪七十年代,哈尔滨医科大学张亭栋教授通过将砒霜提纯后制成亚砷酸注射液,专门用来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很明显的效果。随后他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可惜一二十年都无人问津。


到1990年代,陈竺的课题组重复了这个研究,并发表在著名的国外血液学期刊《Blood》上,随即在全世界医学界引起广泛关注。



不久,美国科研人员正式将这个研究成果用在白血病患者身上,同时将病理报告公布在相关期刊,这才正式改变了人类治疗白血病的现状。


可以说,如果不是国外期刊的发表,很多人连张亭栋教授是谁都不知道,而人类治疗白血病的进程,或许也要耽搁许久。


这倒不是说国外期刊有多“香”,而是因为这类国际性的期刊在科学研究领域确实更广受关注。发表国外论文,也是证明中国科研实力的一个途径,更是展示中国科研技术水平的窗口。


毕竟,凝聚着每位研究者心血的论文,是属于全人类的知识财富,更是人类科学与文明延续的火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