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器大院(ID:app-neweekly),内容转载自新周刊APP,作者:颖宝,原文标题:《反诈民警,卷进直播间》,头图来自:视频截图
警察叔叔们,属实把网络玩明白了。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种“人传人”现象。
短视频平台的直播连麦环节里,Cosplay西厂公公的主播“雨化田”一改平日的装疯卖傻风格,逢人就科普反诈。每一位被他“传染”的主播,不管是“齐天大圣”还是黑人老哥,都连连点头称是。
这场传播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雨化田和一名“女装大佬”主播的连麦,没等他开口入正题,对方就将假发头套一掀、掏出一张二维码,用浑厚的男声吼道:“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你将再也不会遇到假冒女生的主播!”
自愿宣传的主播人数之多、频次之高,让“今天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成为了网络热梗。主播“疯狂小杨哥”在直播间里说:“今天我直播连麦了两个小时,听到的全是‘我自首’‘我诈骗’,我真的没犯法呀!”
国家反诈中心APP,一款光听名字非常严肃的软件,如今结合网络玩法,变身年轻人口中的潮流物。用二次元圈子的语言来说就是,破壁了。
反诈警察,全员5G冲浪选手
如果说“反诈宣传”是新的舆论浪潮,那陈警官便是浪潮的中心人物。
陈警官是河北秦皇岛市的一名反诈民警,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是当下的工作重心。
某天他突发奇想:那些网络主播都有几万、几十万粉丝,我要是跑去他们的直播间做宣传,岂不是一句顶一万句?直播连麦,即两个主播在同一个房间进行PK,实现观看人数与热度共享,是最低成本的变现方式。
每一场连麦,陈警官都用“你好,我是反诈主播,请问你是什么主播”开场,基本上一句“灵魂拷问”就能把对面的主播整蒙——支支吾吾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任由直播间的空气突然安静。
一场以陈警官为源头的反诈宣传链,打破了公安机关与民众之间的次元壁。/直播平台截图
直至9月初,他与雨化田展开的一段搞笑对话,让当晚的直播间最高在线人数达到51万人。而原本单向传播的反诈链条,也得以分裂扩散。
视频中,陈警官还没自我介绍完,雨化田就开始碎碎念:“我绝对是良民啊哥!我从没要求粉丝给我刷礼物,都是他们自愿刷的。我从没骗他们,我绝对守法啊哥!”
“好了好了我看出来了,你直播间多少人?”陈警官问道。
“我直播间3000多人啊哥,你说咋整都行,我把人(粉丝)全给你甩过去也行。”
“我不是来蹭粉的,你向下一个连麦的主播宣传国家反诈中心APP就行。”
雨化田听后来精神了,也不话痨了,还给陈警官敬了个礼。接下来的直播连麦中,他自称“正规军”,四处种草国家反诈中心APP。
陈警官直播间的高能片段,远不只“西厂公公被招安”,还有诸如Cosplay成女仆的主播被吓得抱头蹲地;唱歌主播哭着求饶“我唱歌时确实开了美颜,但没骗过人,对不起”;装扮成社会痞子的主播被吓得跑到镜头外,摘掉墨镜、换上正经西装才敢跟陈警官对话。
陈警官与反诈,随之成为网络现象级词汇。
光是在9月3日这一天,他的直播间就涌入了8000万人、最高78万人同时在线;截至目前,#警察为了反诈骗有多努力#热搜话题在微博上,取得近3亿次浏览、7.5万条讨论的成绩;国家反诈中心APP至今仍排在苹果商城“免费APP下载榜”首位。
图片截取自9月13日,距离直播高峰已经过去了几天,反诈APP仍排在下载量第一位。/苹果商城
实际上,陈警官并非“玩梗反诈”第一人,在他之前,反诈民警们已把“流量密码”研究透了——
眼看微短剧火了,他们戴上了假发,自导自演土味情感小广告;
眼看剧本杀成新风口,国家反诈中心立马推出了线上反诈主题剧本杀游戏《谁在说谎》;
年轻人爱玩手游,上海公安局便在微信小程序上线《天下无诈》模拟类游戏。
从影视到游戏、从行业角色到物品,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媒介,都曾出现在反诈宣传中。如果把这些手段集合成册,或许就是一本传播学教程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警察叔叔。
为什么用娱乐的方式宣传反诈?
动用网络娱乐渠道前,民警们在线下尝试过许多抖机灵的宣传方式。
江西公安将反诈标语印在鸡蛋上,并在大爷大妈聚集的广场上免费发放;深圳警察推出“扫码摸狗”服务,只要下载反诈APP,就可以任意撸警犬;全国各地的反诈民警都跑到路边,逮到一个路人就科普一次。
这些方式能取得成效,但传播范围较窄、成本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陈警官曾提及自己做直播连麦的初衷,“于是我就想,有没有一种成本更低、传播速度更快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我们”。
为什么近年来,民警们越发迫切地科普反诈,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色相”亲自上阵?
因为电信网络诈骗,近年来已经从社会治安问题,演变成社会治理问题。其影响面之广,涉及到了金融、通信、互联网等数个行业。
公安部刑侦局的监测情况显示,目前发生最多的5种诈骗类型,包括刷单返利诈骗、杀猪盘诈骗、贷款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和冒充公检人员诈骗。这5类诈骗案占总诈骗案发数的78.7%,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79.4%。
民警们转战网络,除了为扩大知识覆盖范围和传播效率,还为了针对该平台的主要受众——年轻人群体。
与大众认知相悖,电信诈骗的受害者群体不再以中老年人为主。上海公安披露,随着诈骗手段升级,31岁以下人群,即90后、00后及10后们,更容易被“躺在床上看短视频就能赚钱”“无息网贷”等话术诱惑上当。
该年龄圈层的受骗人数,占全国电信诈骗总受骗人数的62.7%,其中00后受骗人数占4.3%、超过了60后的受骗人数。
反诈民警拍摄的微短剧中,就提及过网贷骗局。
年轻人竟成了诈骗分子眼中的“肥猪肉”,与他们使用网络的频次高于中老年人、生活条件变好导致金钱意识淡薄有关联。
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提高该群体的反诈意识,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而用魔法打败魔法,自古以来都是最好的法子。
于是,便有了今天“反诈民警撬动网络”的盛况。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1~7月,反诈宣传启动网络渠道的时段,全国共破获电信诈骗案18.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7万名,同比分别上升41.3%、109.6%。其中,6、7月份的电信诈骗立案数同比下降12%、9.4%。
网络新型反诈宣传的正面影响,还体现在公安机构的其他部门中。
交警与消防队相继与主播雨化田连麦,要求他帮忙宣传遵守交规与家庭防火意识。以至于在近期,雨化田每天都抱着两个灭火器做直播。种种戏剧性的画面,自然让交警与消防队也上了一回热搜。
有网友说,现在看短视频,就专挑主播被警察叔叔“招编”的片段看,反差越强烈、就越好笑。
雨化田连续“接活儿”。/直播平台截图
“天下无贼”,仍任重道远
打开社交网络,“今天你下载反诈APP了吗”俨然成了冲浪通行证,若有哪位网友接不住暗号,大概率会被质疑村里是不是没通网。
此等全民反诈的祥和画面,实际只是虚像。若想攀至“天下无贼”的高度,还得越过许多障碍。
国内还有大量生活在农村的高龄人士,他们年纪大了学不会上网,外加所处环境信息闭塞,某种程度上已与主流社会脱节。
正如《新民晚报》的一篇述评所说,电信诈骗归根结底是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它是一种专业对非专业、团体对个体的碾压。
既然网络信号无法触及这类群体,就只能用“冷兵器”打破传播壁垒。山东菏泽市巨野县的民警曾在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用村头的大喇叭循环播放诈骗案例。方法虽“土”,但胜在足够简单粗暴,当地一位村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现在已经知道啥叫电信诈骗了”。
民警在齐齐哈尔梅里斯区向村民逐一科普反诈知识。/央视网
还有一种障碍,是“与时俱进”诈骗手段,比如已有犯罪团伙研究出“克制反诈APP”的方法。
今年8月,山东一名男子报案称,自己被骗走近20万元。民警调查后发现,他前阵子安装的反诈APP竟然消失了。
男子这才坦白,他想给一网友转钱,但反诈APP不断终止交易、弹出对方可能是个骗子的提示框。网友说:“这软件不准,老出错,打扰我们交流了。”男子信了,把反诈APP给卸了,然后20万积蓄也没了。
甚至连专业人士也曾被忽悠。小燕是江苏常州的一名反诈宣讲员,今年5月,她报案称自己被骗走了18万元。原来,小燕曾在大学期间使用过校园贷,对方又恰好自称是该平台的客服,“他们给的文件实在太像真的了,还盖有‘公章’,我便照着他们的意思转账了”。
叫你卸载你就卸载了?咋就这么听话呢……?
可见,还没有一种万能的、能触及所有群体的反诈渠道,也没有谁的警惕性能达到“无坚不摧”的高度。
再高的话题热度,也终会随时间消散。反诈之路远未到终点,下一步又该如何科普,也是障碍之一。
当然,就目前来看,先下载一个反诈APP最稳妥。
参考资料
[1] 直播反诈民警陈国平:反诈中心App不只是工具更是“武器”|佛山铁警
[2] 超1亿人观看,全方位揭秘反诈App“直播连麦式”推广|剁椒娱投
[3] “90 后”“00 后”成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受害群体|解放日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器大院(ID:app-neweekly),作者: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