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健道(ID:ArtofWealthandHealth),作者:安富建,编辑:杨中旭,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十一期间,全球新冠疫情迎来关键转折——首款新冠口服特效药即将上市。这是继疫苗研制成功后,新冠防治又一大胜利。
10月1日,默沙东(MRK.US)和Ridgeback宣布,双方合作开发的在研抗病毒口服药物Molnupiravir(莫纳匹拉韦),在治疗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的三期临床中期数据中,获得积极的期中分析结果。因对于治疗新冠肺炎安全有效,该研究提前终止,默沙东准备尽快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递交上市申请。
资本市场闻风而动,默沙东(MRK.US)股价一路连日大涨,航空等受损行业也迎来一波反弹。与之对比,疫苗股代表Moderna(MRNA.US)、BioNTech SE(BNTX.O)暴跌。
资本市场乃至全球舆论追捧,默沙东(MRK.US)一时风头无二。默沙东(MRK.US)特效药,或将成为“新冠终结者”,对比去年辉瑞疫苗上市盛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和注射类等药物相比,口服药物可以快速量产。就像流感一样,“有病吃药、没病无忧”,目前加之于正常人身上的防控措施有望解除,生产生活回归常态。新冠或将“流感化”。特效药能否担此大任,它的前路又将如何?
一、祭出新冠杀手锏为什么是默沙东?
莫纳匹拉韦有如此之大的冲击力,是其真枪实弹的功效:
第一,从药理层面来看,莫纳匹拉韦是个“聪明的间谍”,它欺骗病毒RNA聚合酶,瘫痪病毒的基因组,让RNA病毒遗传信息出现大量错误,结果是病毒“断子绝孙”。
第二,研究显示,莫纳匹拉韦治疗组的住院率为7.3%(28/385),死亡率为零,对照组的住院或死亡率为14.1%(53/377)。莫纳匹拉韦降低住院或死亡风险50%。
疫苗对应健康人群,药物对应感染人群,50%是个超牛数据。
第三,p值为0.0012。通常p值小于0.05就代表临床成功,0.0012意味着“证据强度极强”。
第四,这个夏天让人闻之色变的德尔塔,曾令许多疫苗无效,但莫纳匹拉韦对对所有新冠变异毒株有效。不仅如此,莫纳匹拉韦的疗效,不受症状出现时间或患者潜在风险因素的影响。
第五,作为口服小分子药物,莫纳匹拉韦在规模、成本和给药便利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便于量产。与之对比,2020年很火的瑞德西韦(即“人民的希望”)是输液药品。
莫纳匹拉韦在未正式面世前,即已被市场所看好。去年3~4月荷兰和挪威养貂场发生貂患新冠病毒,数以百万计的貂大規模死亡,其传播便是被莫纳匹拉韦所终止。它是“老药新用”,从一款研发数年的试验性抗病毒药物转化而来。最初是针对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的药物,后来研究发现其对SARS和MERS等冠状病毒有效,进而成为新冠特效药。有人认为,莫纳匹拉韦可能成为继安定、阿司匹林和青霉素之后的第四大经典药物。
在莫纳匹拉韦成为“明星”之前,新冠特效药已经屡见不鲜,最有名的是瑞德西韦,其于2020年10月22日上市,是目前唯一获批的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但因为它属于注射剂,且主要适用于后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0月5日,阿斯利康(AZN.US)也向美国FDA申请了EUA,要求FDA紧急授权其开发的针对新冠病毒的新型抗体药,同样属于注射剂。
而莫纳匹拉韦因为可通过“口服”服用的属性,有望成为最“有用”的一款药物。
在用药方式上,抗病毒药分为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口服药物因服用方式更便捷,目前已作为在研药物的首选。一些医疗条件不佳的地区也将有条件使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目前有6种新研发的抗病毒候选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而其中4种为口服用药,分别是默沙东(MRK.US)的RNA聚合酶抑制剂莫纳匹拉韦(III期),开拓药业(09939.HK)的AR拮抗剂普克鲁胺(III期),罗氏 (ROG.S)的RNA聚合酶抑制剂AT-527(III期),辉瑞(PFE.N)的3CL蛋白酶抑制剂PF-07321332(III期)。
除了率先撞线的莫纳匹拉韦,其余3款口服新冠药物都有望在今年三季度至四季度陆续披露3期临床数据。新冠特效药正在迎来收获季。
这一“收获”时刻却似乎与国内药企距离颇远。开拓药业(09939.HK)、国药集团(600511.SH)、君实生物(1877.HK,688180.SH)、绿叶制药(02186.HK)、复宏汉霖(02696.HK)、济民医疗(603222.SH)、神州细胞(688520.SH)、腾盛博药(02137.HK)等药企纷纷进军新冠特效药研发。
然而,绝大多数基本上在资本市场上并未激起水花。10月4日,君实生物(1877.HK,688180.SH)宣布,公司与旺山旺水达成合作,将共同承担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候选药物VV116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开发和产业化工作。该口服药VV116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批准,但市场反响平平。
10月9日,腾盛博药(02137.HK)宣布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其在研的SARS-CoV-2联合疗法BRII-196/BRII-198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该中和抗体联合疗法3期临床试验呈现积极结果,针对重度疾病高风险的COVID-19门诊患者,其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78%。腾盛博药(02137.HK)今年7月于港交所挂牌,近期受默沙东(MRK.US)新药影响,股价一度受重挫。
而开拓药业(09939.HK)的普克鲁胺效果最神奇,远远超过了目前测试的任何其他疗法,轻中症(男/女)住院下降92%和90%,死亡下降100%,对于住院患者,死亡下降78%,缩短康复天数5天。
数据太好,很多同行科学家不敢相信。该药在巴西实验组的通报论文,《Scienc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名刊都拒绝发表。
提起默沙东(MRK.US)这家公司,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得益于默沙东(MRK.US)于1989年、将当时最为先进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产技术——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近乎无偿转让给中国,我国在50年内就能彻底根除乙肝。据相关统计,至今惠及5亿新生儿,预防了280万~350万人死于肝癌。
但该药物并非一路坦途。作为核苷类似物,莫纳匹拉韦也被认为可能存在基因毒性,其安全性仍然待综合评估。来自默里大学的Schinazi教授在接受《巴伦周刊》采访时曾表示,“在获得更多数据之前,莫纳匹拉韦不应用于孕妇或育龄青年”。与此同时,莫纳匹拉韦经验证,对于中晚期重症,一般不会有明显改善。今年4月,默沙东(MRK.US)宣布终止莫纳匹拉韦在重症住院患者中的 II/III 期研究。
但另有一派意见认为,莫纳匹拉韦对轻症有效,恰恰挡住了新冠肺炎向重症演化的可能,ICU等医疗资源不被挤兑,新冠流感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二、特效药向上,疫苗股向下?
特效药和疫苗作为防治的两端,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有了特效药,疫苗“严防死守”对新冠的作用便打了折扣。
因此,特效药利好,则疫苗股遭遇下跌,几乎成为定式。
10月4日(周一),默沙东(MRK.US)公布特效药消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当日,美股疫苗股盘前走低,Moderna跌5.2%,BioNTech SE跌4.2%,诺瓦瓦克斯医药跌4%,iBio、Inovio制药跌近2%。此后数日,美股疫苗股延续跌势。
在国内,港股疫苗股4日开盘日即“跌跌不休”。恒生指数收跌2.19%,新冠疫苗、给新冠疫苗做CRO相关的股票领跌。不仅如此,其他在研特效药的药企也未能幸免。其中,康希诺生物-B(06185.HK)、腾盛博药-B(02137.HK)盘中一度暴跌逾26%,开拓药业(09939.HK)暴跌近24%,复星医药(600196.SH)暴跌逾21%,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 )跌逾6%。至此,康希诺生物-B股(06185.HK)价已较今年初最高价450港元腰斩;复星医药(600196.SH)股价在8月初,仍在82港元的高位,不到2个月后,股价已跌掉6成。
节后第一个交易日(8日),A股新冠疫苗板块做出反应,跌势惨烈。康希诺(06185.HK)一度跌超11%,尾盘报收306.05元/股,跌9.66%;智飞生物(300122.SH)一度跌超9%,报收146.14元/股,跌8.08%;沃森生物(300142.SH)一度跌近10%,报收59.66元/股,跌5.57%。
不过,随后几日,市场也有转暖迹象。据Wind数据,10月7日,美股疫苗股反弹,截至收盘,BioNTech涨4.42%,诺瓦瓦克斯医药涨2.34%,Moderna涨2.29%,辉瑞制药涨1.74%。港股多家公司也未连续下跌,维持在低位运行而止跌。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海外肆虐,在特效药尚未问世之时,疫苗被人们寄予了最高的期望。而当疫苗需求下降之后,未来,这些疫苗股的高估值将如何被消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默沙东(MRK.US)利好消息在资本市场的表现。10月1日,默沙东(MRK.US)迎来涨势,盘中一度暴涨超12%,截至当日收盘,涨幅达8.37%,市值单日增长约160亿美元。在国内,被认为是默沙东(MRK.US)莫纳匹拉韦的核心供应商的天宇股份。10月8日,天宇股份(300702.SH)开盘迎来20%涨停,收盘报53.88元/股,涨8.63%。
三、当疫苗遇上特效药,新冠正在“流感化”
疫苗的价值不容忽视。一位生物学家告诉《财健道》,要谈特效药,必须在大规模接种疫苗的前提下进行。
仍然对特效药存在刚需的,是那些“突破性感染”的患者。
“突破性感染”是特效药研发存在的基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专班专家邵一鸣曾介绍,疫苗对新冠病毒的预防效力有三个级别,分别为防止感染以及传播病毒、防止感染后出现症状和防止症状恶化。目前,全世界的新冠疫苗都属于世卫组织三级预防标准中的二级预防,即防发病。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接种了疫苗也存在着突破感染的可能,只是概率较低。
从应对新冠病毒攻击的角度看,疫苗和特效药二者的联合可以形成抵御新冠的牢固防线。相比新冠疫苗,抗病毒药受变异毒株影响更小。值得注意的是,特效药不仅对新冠患者是药,更是对社会心理是一剂强心药,有利于摆脱人类对新冠的恐慌。从这个角度上,它或许比疫苗更重要。一旦技术成熟,特效药可具备“托底”效果。
《新冠,正在撤退》(Covid,in Retreat),这是纽约时报于10月5日发布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自9月1日以来,美国每日新增病例数量显著下降了35%。而自8月底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病例数也显著下降了30%以上。据了解,这也是自初夏以来,美国疫情死亡人数的首次持续下降。
这一现象引发了医学界关注。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埃里克·托波尔(Eric Topol)称,“这是数月来所观察到的特别良好的情况。”
新冠日增人数还有一个现象,即“两个月的循环周期”——新冠新增病例数上涨2个月后,接着会衰退2个月。今年,美国病例数目在2月底、4月底、6月底、8月底,分别出现了上下交替波动的走势。在此之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根据Worldometer统计,若自8月19日疫情高峰起算,单日新增人数一度达74.6万人;至10月4日,单日新增人数已降至34.5万人,下降幅度超过53%。
“两个月周期”现象不止在美国,在其他国家也有反映,比如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其中的原因仍然成谜,据纽约时报称,“最符合常理的解释是病毒的生物性”,例如,不同的变异毒株特易传染特定的人类族群,当这些脆弱族群都已经感染过后,病毒自然就消退了。
此前,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部主任林江涛教授在接受《财健道》专访时曾表示,与肝病传染期长不同,呼吸道传染病“来得快,去得也快”。
波动之后,持续下降,这或许是个重要的信号。
前FDA专员、《不受控制的传播》作者Scott Gottlieb称,"除非出现意外情况,我认为这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感染浪潮。"
这一局面的出现,与美国疫苗接种率的普及密不可分。自去年12月13日,美国开始大范围接种疫苗以来,截至今年10月6日,完整接种疫苗的人数占美国总人数56.6%,至少接种1剂的人数也达到了65.6%,总疫苗接种剂数已达3.99亿。
据纽约时报报道,不少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不会很快消失,但是,疫苗可以将新冠转变为“一种可控制的疾病”,最终,新冠与流感、普通感冒将没有太大区别。
默沙东(MRK.US)等推出的特效药便是治疗新冠这种“疾病”的利器。到了特效药独当一面之时,两条道路或许将合流一处,最终指向“新冠流感化”。
(作者为《财经》研究员,实习生张羽岐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资料:
[1] Covid,in Retreat ,纽约时报,2021年10月5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健道(ID:ArtofWealthandHealth),作者:安富建,编辑:杨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