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公路商店(ID:zailushangzazhi),作者:小饼干,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评判一处服务场所,我有条自己的标准:是不是每个厕格里都有厕纸。
广西玉林福绵机场就需要乘客自己在公共区域扯了纸再进入厕格,是全国范围内我去过的机场中,唯一一例需要自己预判干湿的。
一个镜头遍览全貌。
没有狗肉节的血雨腥风,玉林不会进入全国网民的视野。而这座去年8月才开的机场,也很符合属于小城市的刻板印象:
只有一条跑道,值机柜台不到十个,连往来市区的穿梭大巴都很随意——时刻表上写着有不见得就有,因为航班稀少,一切以当天公布为准。
于是机场边小山坡上一块“网红机场”的牌子显得可疑,像是用力过猛的贴牌行为。
“网红”用来形容福绵机场确实不太准确——这里不是适合外来游客出美美的图的地方。它是当地老乡的环球影城。
男女老少络绎不绝,山坡上密密麻麻,远看是树,近看才知道是人。有与人流匹配的基础设施,包括垃圾桶和蓝色的移动厕所;配套产业还相应滋生——馋了买冰激淋、大甘蔗和广西特色“酸嘢”,闷了玩玩套圈儿……
短视频和照片里的场面足以唤醒你我的儿时回忆,关于过年的庙会和暑假的北戴河。
这些看似来参加游园会的老友们有着共同的最高目的,工业时代令这一娱乐项目成为了可能。
根据当地媒体“博白网”记述,机场通航之初,当地人还只是隔着铁丝网观看,但敢吃螃蟹的人带头从围栏下钻过去,爬上视野更好的小山坡。就算机场把围栏缺口堵上,也不妨碍他们——翻过去就是。
最终,机场在铁丝网中间开了个门,好加强管理。堵不如疏的大禹治水式治理哲学,在这儿给传承下来了。
网约车司机师傅们告诉我,福绵机场在今年春节迎来了它的巅峰。
“我家就在机场附近,想着开车带家里人去看看,结果十分钟的路程堵了两个小时,到地方了交警限流,回程又堵了两小时。回了家,其他人问怎么去了这么久,其实我们都没下车。”
“去机场的大巴票都不好买,甚至大巴上还有人站着。”
“本来山坡上的草很高的,都被他们踩平了。”
图片来源:微博@贾君鹏小弟弟
相对于人,动物的足迹出现得更早,也会留存更久。
我来到的这天,国庆长假刚结束,来客稀稀落落,但依旧对飞行器执念明显。
来的家庭多是老中青三代一同出动。坡道很陡,只有几块红土中冒尖的石头可落脚,老太君要靠家人搀着走。
雨下大了,我沿着铁丝网外的水泥道离开,有位大叔才刚来。擦身而过的时刻,他散发出冲鼻的槟榔味,指尖捏着一包烟。这里大概也是适合中年男人逃离生活的去处。
一对小情侣,顺着草坡小跑,离飞机跑道越来越近。这似乎不太安全,但他们紧挨着,雨里也不打伞,毕竟飞机也没来,我也就无意惊扰他们的浪漫。
对于这种群体狂热,出租车司机大姐的解释是:“因为玉林没什么好玩啊!”
这句话对于我这样的游客而言是成立的。景点中唯一在市区的云天宫要花150块门票;从点评上搜出一家“玉林环境最好的咖啡馆”,说是叙利亚风装修,循着地图找到了,并没有开门。
这句话对于本地的年轻人来讲似乎也不假。我问美甲小妹,你们下班了都玩些什么,她答:“睡觉,我们这边人很懒的。” 当然这也可能得怪她自己,她说在山东德州工作的妈妈叫她一起去北京看故宫她都不敢:“路太远,担心路上被人拐卖。”
在上一站昆明,孤独的感觉并不强烈,我随时置身在游客中间,穿越他们去找更小众的目的地,同时默默品咂着优越感;但在这里,好像全城只有我一人漫无目的。
万达商场里的痛车驾驶员没有乘客,开着空车周游商场一层。出了商场,一深一浅两只黄狗咧着嘴追着小踏板上的主人飞跑,它们不这么努力的话会不会被吃掉?
万达痛车
当地消暑甜食“米蛆”,本来是西米做的,非要起这个名字,可能看在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体验不了吃蛆吧。
到最后,没骑过踏板的我踩着电驴子在城市内周游,发现这城里常常出现一种奇妙的组合:旧的建筑是壳子,当代生活如同新的肉体寄居其中。
西关风情的街道里掩映着天主堂,门洞上宣告着它是涤荡心灵的去处,门洞里摆着修手机的摊位;基督教堂下Led灯牌指向巷子里的纹身铺;粤东会馆,大门飞檐上雕着复杂的龙和鲤鱼,放学的小学生从侧门鱼贯而出。
一处老房子门口的匾上写着“桥头龙”,街对面拉了条横幅:“隆重纪念桥头龙显馨祠族人龙慧昆、龙琳两位革命烈士英勇牺牲七十二周年”,看来龙姓是当地一户古老宗族。
一架缝纫机挡在祠堂门口,上面挂着微信二维码,我问看摊儿的阿姨:里面可以看吗?
“可以看啊,不好看的,拜老人的地方。”
桥头龙祠堂内部也看得出产业转型的痕迹。
10月8日,我第一次去机场看飞机,那位堵过四个小时的司机师傅说,他意外的是,不单是没出过玉林的乡亲们会去看飞机,从广东、海南回来、见过世面的,也不惜去山坡上人挤人。
回程上司机师傅的话,给上位师傅做了注解:“有些出去工作的人,一年也就回来一次,再加上留在家里的老人小孩的确没见过,于是他们就开车拉上全家去看。”
那些城市里的老建筑就像这座城市的隐喻:精力旺盛的年轻血液远走,留下来的就在岁月里逐渐剥落。
图片来源:微博@玉林走心
10月10日是假期,山坡上又恢复了些许热闹。前天盖上防雨布的摊位这会儿用喇叭叫卖着绿豆沙和鸭脚鸭翅,一座山坡上十多个家庭,都来商户这儿借免费的塑料凳子。
有人喊了声“飞机来了”,坐着的都起立了,所有人往跑道方向转身,还有人快走了几步抢到前排,端起手机。
目睹着一架红尾的海航滑行到跟前,我竟然有些惊奇:这么大的铁块,是怎么升腾入高空的?我一生不知飞过多少次,也在下摆渡车时感叹过飞机之大,却从未有过此刻的感觉,仿佛胸腔里鼓满了风。
这微妙的感觉,类似于前天在这城市里第一次踩小踏板:蹬了两脚,一股加速度推着你向前,担心刹不住车又不甘心太慢,因为那种轻盈感令人上瘾。
飞机的轰鸣退去,远处传来凄厉的鹰叫,但望不见鹰。天还下着小雨,背上阳光已经烫人,这应该是个会出彩虹的日子。
十年前少年的我想象的理想人生,总以候机大厅为场景:我透过登机口的玻璃,看着天还没亮时的停机坪,我在等的那班飞机,可能飞往任何一个我只在明信片背后见过的地方。
那些抖音视频里为捕捉飞机的一瞥飞跑的玉林人,心态也没啥不同。
生活没啥意思已经是当代的共识,当乐趣与意义只是降临到幸运者身上的偶然,玉林老友们没有在家里等待总不出现的戈多。哪怕奔跑在离家不到20公里的小山坡,他们也是不断追风筝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公路商店(ID:zailushangzazhi),作者:小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