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1-02 22:09
华人高管离职国际半导体大厂,“桥梁”断裂有何影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原文标题:《国际华人高管“真空”,本土半导体的新危机》,头图左一为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年初以来,半导体行业有几则重磅人事消息引起大家关注,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宣布退休计划;德州仪器前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胡煜华宣布离职;前AMD全球副总裁李新荣离职并加入壁仞科技;新思宣布陈志宽将于2022财年上半年卸任联席首席执行官一职;Cadence CEO陈立武将于今年12月15日转任公司执行董事长,不再担任CEO……


这些国际半导体公司中位居高位的华人陆续离职,此前他们负责国际半导体企业中国区的战略发展,对我国产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一些华人高管的离开并没有另一位华人来接替,有些国际公司甚至撤走了研发中心,背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人揪心。


内有“碰壁”,外有“诱惑”


如下图所示,芯谋研究整理了近两年国际半导体大厂华人高管离职信息,他们在国际大厂任职多年,有些兢兢业业从事技术研发,提高自身技艺。他们有些是职业经理人,建了国际企业和中国产业的桥梁,在任期间,还为国内半导体产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他们的离职将对产业、对国际关系、对人才输送有着不小的影响。


当然下图只是公开的重磅人事消息,在很多国内初创的半导体企业的高层中,活跃着很多从国际半导体大厂离职的人。他们到底是主动离开?还是被动放弃?这些离职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如今,鉴于复杂的中美关系,国际公司的华人高管人数在不断减少,一方面由于华人很难升到国际公司的核心岗位上,导致华人会遭遇一个无形的天花板,限制个人发展。另一方面,华人不善言辞,更注重实干。碍于表达和性格的因素,很难在刀光剑影的国际大公司高层吃得开。既然走不通,那就不去走,从而选择离职,在国内公司发光发热。


与较为保守的性格相反,印度裔则善于抱团,Intel Inside成了India Inside。如果一家公司有一个印度人,则会有更多的印度人加入,“举贤不避亲”,这样的性格和现象为他们日后积累人脉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同时,印度裔把MBA看得和技术一样重要,所以也让他们拥有了不错的管理才能。印度盛产职业经理人,所以我们听说不少关于印度职业经理人在国际大公司“开挂”的故事。也导致了华人在与印度人竞争时,尽管技术上一点不逊色,甚至很多时候华人更具技术实力,但缺少这样的性格和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再加上他们语言的优势,印度人可以和国际人士迅速打成一片。


当然,华人的离职除了“碰壁”还有“诱惑”。随着国内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大量资金投入到半导体中去,国内的半导体公司也都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上。这样的历史机遇下,让在国际公司做高管的,做团队领导的,做技术带头人的,甚至是技术平平的工程师们都看到了机会,纷纷涌入国内半导体发展的大潮中。


此前在国际大厂的华人一般会“熬到”40来岁升到总监以上的位置再回国发展,寻找创业机会。也有不少将自己的一辈子交给了国际大厂,将其作为职业归宿,最终功成身退。原来产业人士的职业规划多选择在国际大厂晋升,一步步往上完成自己的财富积累,实现自己的产业价值。


如今,我们会看到很多年轻的“大咖”在国内创业,他们的履历上有着漂亮的国际半导体大厂工作经验,却年限较短。有些大厂由于出来寻找创业机会的年轻人太多,导致了严重了人才流失问题。这样也致使愿意在国际公司坚持做下去的人少了,位置也做的不高,缺少了必要的积累。


产业桥梁丢失,深度合作受阻


对于国际半导体大厂的华人离职现象,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单纯认为其对国内产业发展不利。这实则是一把双刃剑,在特殊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应该从利和弊两方面看待这种现象。


毫无疑问,国际大厂的资深专家,不论是擅长管理的职业经理人还是技术专长的技术大咖,选择加入国内半导体企业或者在国内创业,都非常利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让产业一日千里,国内半导体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得到了有效的补充。曾经的海归如陈大同、武平等人,都开创过一个时代。


如下图所示,科创板中不少半导体企业的创始人也是海归,他们涉及材料、设备、设计等多个领域,他们在国际大厂的积累对自己的创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阶段的海归,所面临的产业环境和机会大不一样,在高端技术的积累上可能不如此前。


图:科创板半导体已/待上市企业创始人/董事长/CEO国际大厂工作情况


另一方面,华人在国际半导体大厂中担任高级职业经理的人数量在不断减少。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旭的退休消息便是典型例子,杨旭最早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英特尔,35年职业生涯全部交给了英特尔,推动了英特尔和中国PC产业发展,拓展了英特尔在中国生态的全面建设,可谓是英特尔与中国之间的一座桥梁,更是中美产业的一座桥梁。纵观全球十大半导体公司,很少有如此的代表。


与此同时,国内产业的发展热潮提供了“离职契机”。各地政府对产业的重视,招商的热情,让国际大厂出来的人有了创业的温床。资本的喧嚣也让产业鱼龙混杂,一时间创业的号角四处响起,不少国际大厂的华人也被招于麾下。


由于整个大环境的变化,一些国际大厂已经将研发中心撤走,回到了曾经只有销售点的状态,因此严重影响了国际企业与国内的客户的交流合作,也影响了人才培养和输送。随着掌管国际企业中国区的华人的离开,也很难再有华人接班,未来的合作将会难度更甚,必须引起重视。


结语


半导体是一个开放合作、追求互赢的产业,全球产业链分工让彼此联系紧密。国际半导体大厂中的华人高管便是中国与世界半导体合作的桥梁,加速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实现了彼此的共赢。当下,如此“桥梁”的人才越来越稀有,让地区产业之间有了一种隔阂。时代变局下,中国半导体发展的热潮下,我们同时遭遇了半导体产业链开放受阻的挑战。那些在国际半导体大厂身居关键职位的华人,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参与产业发展,而未来我们将要面临的,可能更具挑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