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王满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两三年前,人们说“早期投资已死”。
2021年人们又说,天使投资逐渐恢复活力。
不,不仅是恢复活力,今年的天使投资堪称“一秒入夏”。最令我感到吃惊的是,这一波早期投资热潮的主力是“机构”。
那位说,机构投天使有什么新鲜的?要知道,前几年天使投资被唱空、看空得厉害,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机构化天使败退”,当时人们都告诉我说,早期就是属于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模式,机构投天使本来就是伪命题。
看来你们骗了我啊!
想必你也看到了,2021年最明显的变化是有头有脸的大基金和产业资本都在投天使轮。或者说,是抢天使轮。
就在上个月,华深智药宣布获得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高瓴创投是投资方之一;几乎同一时间,由原蚂蚁集团研究员周卫林创立的Aloudata也宣布完成了天使轮,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独家投资;而在更早的9月,老牌PE春华资本旗下的春华创投则联合领投了免疫肿瘤疗法企业Accession Therapeutics的种子轮融资。
除上述三家机构外,今年以来,包括GGV、高榕、深创投、IDG在内的多家一线机构,以及腾讯、字节、小米等产业资本,都纷纷加速了在早期投资上的布局。
越来越多的VC/PE、产业资本加入早期战局,天使投资基金的分化也在加剧:一方面,头部天使的优势正在凸显,出手速度也在加快;而另一边,“要啥没啥”的中小天使在面临募资难和竞争白热化的双重考验下,生存空间变得更为逼仄,“尾部”机构正在加速出清。
正文之前,先划重点:
大基金、产业资本均在空前积极地入局,且竞争意识很强;
天使基金快速地分化,小基金“出清”加速;
头部天使基金一扫颓势,反倒被竞争激活;
LP愈发乐于为头部的、品牌好的天使基金买单。
我再也不相信天使投资已死的鬼话了,一个市场的兴衰有多么难以预测?这一波的早期热潮,可以认为是消费、科技、软件这些赛道带动的,但种种迹象表明,“尽头”远比任何人想象得都更加深远。
一、大基金围猎天使轮
当然,VC/PE布局早期投资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早在2018年,红杉中国和GGV就先后设立了种子基金;2019年1月,深创投也成立了其首支天使基金,总额接近5亿元人民币;去年,高瓴资本、弘毅跟春华则分别成立了面向早期的高瓴创投、弘毅创投跟春华创投。
但值得关注的是,进入2021年,大基金在早期的布局明显加快。
以红杉为例。数据显示,红杉中国上半年参与投资的项目数量为261起,已经达到去年全年项目数量(300起)的86%。而在投资阶段上,早期项目比重明显加大,天使和种子阶段的投资数量占比高达36%。
与此同时,红杉也公布了旗下种子基金的投资情况,数据显示,2018年成立以来,红杉种子基金三年来投资了170多家天使轮或种子轮企业,而今年的出手速度远超以往,仅上半年就投资了70多家,平均一个月就投出10余起。
除红杉之外,包括高瓴、深创投、IDG在内的多家头部机构也已经成为早期投资赛场的活跃玩家。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在早期阶段(种子&天使)投资数量最多的14家机构中,有超过半数的位置被VC/PE占据,红杉中国、高瓴创投、深创投、高榕资本、IDG资本等悉数出现在列表之中。
图/投中研究院,数据来源:CVSource投中数据
VC/PE投资阶段的前移,不只发生在头部机构身上。据投中网观察,很多腰部机构也将目光投向了更早期,蓝驰创投、山行资本、云启资本……这些叫得上名字的VC纷纷加入到了抢夺天使项目的阵营之中。
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
首先,对于大机构而言,随着募资规模越来越大,自然会将投资半径拉长,往更早期走,以拿到更多优质项目,实现超额回报。毕竟,谁又会拒绝版图扩张呢。
而对于腰部机构来说,其长期面临头部资源集中带来的出手困境,且IPO政策的变化让退出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不得不倒逼机构往更早期走。
天狼星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沈海伦在今年投中网举办的“投中十问”活动中曾坦言:“从去年疫情开始,尤其在断芯事件后,我们投到芯片项目的几率越来越小了。为了提前投到好项目,我们不得不越来越往前走。我们以前最舒适的轮次是A轮,但现在我们发现已经不行了,这些轮次我们很难挤进去,投资很费劲。目前正在往天使包括种子阶段走。”
值得一提的是,除传统VC/PE之外,还有两股“势力”也一同瞄向了早期投资。
一个是以腾讯、字节、华为、小米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上个月,字节跳动刚刚联合IDG资本和壁仞科技投资了云脉芯联的天使轮,金额高达数亿元人民币。
另一个则是政府直投基金。11月3日,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宣布,旗下首支天使直投基金——“天使一号直投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首期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完成了3亿元规模的募资。据介绍,基金未来将围绕前沿科技的应用场景,以跟投的身份优中选优子基金已投或拟投项目。
无论是VC/PE,还是产业资本,亦或是政府基金,这些“大块头”的加入,不可否认为天使投资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另一方面,也让天使投资基金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二、分化加剧,中小天使机构压力升级
大基金的入局,首先影响的就是中小天使机构。
“严重挤压。” 某天使机构投资人王忠杰直言,“当大基金纷纷涌向天使阶段,导致的结果就是,无论是募资端还是投资端,早期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加逼仄了。”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国内早期基金的日子一直不太好过,中小天使机构尤甚。
业内是这样描述天使机构的回报的:1%的天使拿走了80%的回报,5%的天使拿走了其余20%的回报,而其他94%的天使有可能是颗粒无收。
这样的现状直接影响的就是LP的投资热情,有媒体曾报道称,最近几年,有8成的天使机构是募不到下期基金的。在此背景下,大基金的进场,无疑将进一步挤压早期中小机构的募资份额。
募资难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机构投资的节奏。“现在募资难已经成为客观事实了,没有钱就意味着会影响对企业后续的融资,那么成功退出的概率就会更低。”王忠杰对投中网表示,“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家总要生存的,该投还是得投,不然后一年就更难募资了。”
王忠杰告诉投中网,如今中小天使机构在挑选项目时已经变得更加谨慎。
“现在ppt创业再也拿不到钱了,大家都在用A轮的要求看天使轮项目。”他表示,“最近我手里在看的一批项目放到两年前是随便融资的,如今项目的营收、利润都要划入考虑的范畴。”
投资端的压力不止来自募资,更多的还来自同行,尤其是新入场的大基金们。
“大机构是不差钱的,所以对价格也不是很敏感,在抢一些热门项目时,无形中会将估值抬得很高,加上品牌知名度跟资源优势,在他们面前,中小天使机构完全无法与之抗衡的。”北京一早期投资机构负责人张向东表示。
挤压之下,尾部的天使机构正在批量消失,而“幸存”下来的一些机构也开始寻找其他生存出路。做政府生意,正成为大部分人的首选。
近几年,政府引导基金纷纷设立了专门投向天使阶段的基金。其中,在2018年正式揭牌的深圳天使母基金,如今规模已经达到了100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天使投资类政府引导基金。在其示范作用下,广州、苏州、常州、东莞等地也纷纷在今年设立了天使母基金,此外,天津、重庆、武汉等地也皆被传出正在筹备天使引导基金。
但是,在谈到政府引导基金的话题时,有机构投资人则表达了对“自由度”的担忧,他们认为相较市场化的LP而言,政府型母基金可能会存在更多的条件桎梏。
不过,“所谓的‘自由’面前,活下去才更重要。”
三、头部天使优势凸显,LP用钱投票
中小天使机构加速出清的同时,头部天使的优势却在日益凸显。
前不久,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梅花创投在过去10个多月里已经投出了近90个项目,这一数字已经超过去年投资总和(55个)。而在金额上,累计投出资金超16亿元人民币,其中有十余个项目单笔投资超5000万,较去年亦有提升。
单看出手次数,和红杉种子基金不相上下。也就是说,在“投出去”这个维度上,天使基金和大基金的上限目前表现相当。
另据投中网不完全统计,包括真格基金、英诺天使基金在内的多家早期头部机构的出手频次,相较去年也均有所提高。
那么,面对大基金的围剿,天使机构的差异化优势究竟在哪里?总结多位投资人的观点,目前来看主要有二:
首先,大基金的规模决定了巨大的投资数量,而数量本身有执行难度。
青山资本张野曾在公开演讲中提到:“目前一家创业公司的初始资金需求量大概是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而对于一只拥有100亿人民币规模的基金来说,投这个阶段的项目要投出一两千个,需要数年才能够投资完成,而基金的存续期并不支持用很多年的时间来投资,来不及退出。”这是大基金们进入早期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其次,投后赋能,其实和上一点类似,规模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大基金的投后管理难度。
现在在天使投资圈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叫“保姆式投后”。很多项目因为处于创业初期,团队搭建并不完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投资人的资源,大到品牌宣传,营销策略,小到包装设计,产品定价,很多都需要机构的投后团队提供支持。但对于规模超过百亿、千亿的大机构来说,为每个早期项目提供如此细颗粒度的投后服务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算不算天使基金应对大基金和产业资本的差异化竞争力?算。
但是这种竞争力能转化成优势吗?难。
这里的问题在于:首先,真正的优质创业者和早期项目,需要“pr、定价、包装”这种细枝末节的服务吗?其次,即便有创业者为这类服务买单,也只能解决“投出去”的问题,但距离得到“投得好”这个结果,还非常遥远。
最后聊一下LP的态度。
在跟LP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于大基金杀入早期投资这件事,LP的态度是静观其变。
“挤压是他们的事,跟我们没关系,LP的投资节奏不会变。”长期关注早期投资的LP投资人张旭如是说到。
LP显然对大基金投资早期的财务回报能力怀有疑问。
他坦言:“就早期投资阶段的布局来讲,相较刚入场的VC/PE,我们会更倾向于去关注一些业绩好,又已经打造出品牌声量的头部天使机构。”
张旭告诉投中网,目前市场化的LP在选择天使投资机构时,主要关注两件事:一个是业绩,另一个是品牌。
天使投资的一大特点就是投资周期长,泡泡玛特的天使投资人等了7年才终于等来百倍回报,纵观目前活跃在早期的大机构们,最早进入的红杉、GGV也才4年不到,尚不能评判其业绩好坏。
“市场化的LP,终究还是‘业绩’为王,现在谁的业绩好,我们就更关注谁。”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向东、王忠杰、张旭为化名)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王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