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些大脑碎片:
在记忆里,各种感官互相串台,炎热变成了明亮,美艳变成了果香,恐惧变成了惊雷。
一个好片子的标准是,哪怕一个人不知道剧情,随意看上一小段也会觉得有趣。
原始人社交,要么是一起狩猎,要么是一起分肉吃。现代人社交也是一样。所以,如果有些社交无聊,或许是因为既没狩猎,也没分肉。
脱先作为围棋里很有趣的手段,本来是指在某个战场什么都不做,但是你需要水平很高才能做到“什么都不做”。
不偏不倚的,多半是废话。
因为不世故而呈现出来的幼稚,可能是更深远的成熟。
与结果无关的荒诞叫喜剧,与结果有关的荒诞叫悲剧。
思考的浓度与人类社会的实际浓度比较接近的人,更容易取得世俗的成功。太浓或太淡则要难很多。这浓淡的标准,与真假和美丑的标准并不对应。
虚伪是指你骗别人“你是那个你正在伪装的人”,真诚是指你骗自己“那个你正在伪装的人就是你自己”。
对于那些喜欢问“这有啥用”的人,他们无法回答另一个问题:那些“你认为有用的东西”具体而言对你有过啥用?
“快速”可以解决存量问题,“慢速”则更有利于实现增量创造。
AI下围棋,从对弈(冯.诺依曼说下象棋不是博弈)的角度定义了“狠角色”:不过分,不手软。大多时候我们混淆了狠角色和厉害角色,厉害的家伙不是因为“狠”而厉害,而是因为“对”而厉害。
所谓宝藏是指“价格低于价值”,而非指价值很高。
假如内卷是指令价值低于价格,也许会催生某些无用之物,无用之物则为社会提供了孕育更多可能性的冗余。
解决智能手机电池局限性的最好办法是随身带一本书。
当我想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我先努力将其表达清晰,然后思考如何防守“杠精”。你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观点比杠精更精,你就不配表达这个观点。
极有可能是因为人的大脑记忆系统没有子目录根目录,所以智能手机的App都是平铺,Gmail的邮件也开始堆在一起,无需分类整理,而是靠搜索。
所谓富人消费和穷人消费的区别,类似于“买看起来贵的好公司”与“买看起来便宜的烂公司”的区别。前者的股价会越来越贵,后者的股价会越来越“便宜”。
“穷人”看价格,“富人”看价值。
应试的标准化生产线,以及仅有“成王败寇”一种价值观,会培养出凶猛的“单细胞思考动物”。
假如你看到一本书很牛,最好你马上买下来。因为你要么看到一本很牛的书,要么学会了如何假装很牛。难题是如何区分二者。
混淆“常见”和“常识”的后果极其严重。
小赌徒是一点点被割光;大赌徒是经常赢,长期赢,有时还赢很多,然后因为一把(看似小概率的)巨大的输而被割光。
决定进入哪个赌场,以及决定何时离场,比赌技更重要。
现实中将“两倍速复利效应”用得最好的,可能是拉面。
这世上的大多数财富可能都是以库存的形式存在的。
鲜活的价值,更多是指“鲜活度的价值”,而非“鲜活主体的价值”。
一些书因为被打开而被更多人买,一些书因为不能被打开而被更多人买。论书的塑料薄膜的意义。
被广泛运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复杂程度,几乎没有超过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如智能手机的App平铺,例如微信的群。
当落日从云团下方钻出来时,其实也应该算作日出的一种。
所谓礼貌,就是不急;而不急,是因为不用急。所以礼貌只是某种结果。
没有比筹码还能不断涨价的“赌场”更好的生意了。
相信未来技术可能实现指数级的增长,能够让人类克服恐惧对想象力的束缚。例如,一亿很大,却“只”是2的26.6次方。
非物理意义上的惯性都值得被质疑。
有时候,你的反对者比你的赞成者更理解你的观点。或者,前者至少能更令你深入你自己的观念。
别去参加一场对方不愿意为他的观点下注的辩论。
说一个人“用情怀做某事儿”,听起来就好像他不打算当真的意思。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拖延症最好的托辞。我都快成职业磨刀客了。
城市的风格,就像城市的滤镜。
科技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制造人类幻觉的成本越来越低。
房地产为什么昂贵?这是人们为“确定性”给出的定价。房产有空间上的唯一性和时间上的相对长久性。关于财富、健康、情感,人类追逐的几乎都是确定性和秩序。
科幻小说将人带往三条不同的路径:科学,文学,玄学。对科学的爱好,也可分为如上三种。
幽默感来自1%无害且有趣的杠精,科学进步来自1%有益且聪明的杠精。其他98%构成了日常生活。
早餐时看AI围棋中盘厮杀,想起小时候评书里说:招招不离后脑勺。
智者极其罕见,一旦涌现出一个,就会在人类的星空漂浮很久。例如德鲁克之于管理。当然他在该领域的成就恰恰来自于:他从万物和人性的更深层面去思考管理。
判断分为两种:一个是对某事物的判断;一个是对“他人对某事物的判断”的判断。
最该搬到元宇宙的,是人类的战争。结果,最早占领元宇宙的是股市……钱果然是这个世界最快的东西。
有两种生意模式:1. 这么贵的东西,居然还有人买;2. 卖这么便宜,居然还能赚钱。
在手机基本已经替代了相机的时代,一个传统相机的价值不再是你因为其更专业的功能而拍了好照片,而是你因为机器带给你的拍照冲动所多拍的照片。
星座文化最厉害之处,就是让人在一种巨大的相似性当中(将全体人类分为12个框,这个分类体系的霸道仅次于传统的男女性别)去找寻自己的独特性,并且当事人还相当满意。
事前黑天鹅,事后灰犀牛;事前“说不准”,事后“我就说”。
恨永远无法消除,因为恨原本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就全体人类而言,爱与恨不在于是非彼此,也不在于过往情仇,而在于需要被共同搁置在理性的盒子里。
多么老旧的酒店,仍能依稀看出它当年的雄心壮志(哪怕显得有些可笑)。人就不一样,人垮掉就是垮了,比拆迁还彻底。
每个人的所思所想,都是一团在大脑中独自燃烧的火焰。被忽视的不是他在想什么,而是那团火焰的强烈程度。
厉害的事情几乎都是由这两类人干成的:没吃饱的人,吃饱了撑的人。而伟大的思想和发明、创新和突破,则大多是由吃饱了撑的人干成的。
真正的连续创业者,做的其实是同一件(类)事(尽管那些事表面看起来完全不同)。否则,就只是“断续”创业者。
买房是糟糕的投资,除了其它更糟糕的投资之外;房价总是充满了泡沫,可人类财富原本就是虚妄的泡沫。当然,这不代表此时我对买房的任何建议,因为地域、类型、需求、配置等差别太大了。
“获得优势”和“锁定胜局”,几乎是两种不同(差异大于50%)的能力。
重点大学更多的是一个“识别系统”,而非“改变系统”。然而,识别自己,或者被别人识别,本身也会带来巨大改变。
“事事不尽如人意”的另一面,不是“事事尽如人意”,而是“事事不不尽如人意”。“人意”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所以“不尽如人意”是概率分布的正常结果。而反过来说,概率本身也是一种安全垫似的保护系统。例如,你什么都不做,也不是那么容易崩溃。
耳机就像墨镜,表达“我不想被你看穿”。但墨镜仍然保留(甚至放大了)对外的窥探。耳机更近一步,戴耳机的人不仅不想被别人看穿,也不想看别人。
对群体而言,个体的固执不是缺点,缺乏多样化才令固执成为缺点。罗素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的争执,凯恩斯与哈耶克之间的争执,都体现了双方的固执,尽管他们比旁人更加理解对方。
肯特定律说:每件事进展到一半时,都可能看起来像是失败。这句话对应的俗语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考验人性的事情,最后都如愿以偿了。
自认为负责任的写作者先费尽心思地说服自己,然后再去说服读者;职业化的写作者直接去想如何说服读者。
人们都是为“可能性”而劳作:年轻人为“实现”的可能性,年长者为“开始”的可能性。
好奇心是一种生理属性。就像写作能力本质上是写作冲动,好奇心则是好奇冲动。~遛狗时看它用鼻子好奇地嗅来嗅去,有感。
“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这句话流行起来,会给正在做“难而错误的事情”的人们以错觉……和安慰。这错觉和“丑男人很忠厚”一样不靠谱。
人们赞美某些人或事,是把这些(通常关于无私、无欲、奉献、忍耐)人或事作为祭品,以替代自己在这方面的义务。
极少数人在下棋,部分人在评论,大部分人在围观。下棋和现实的相似之处。
一个人随波逐流时会有“卧底”幻觉,认为自己是为了正义而暂时潜伏在黑帮,干坏事儿或者和黑老大花天酒地只是作戏,不必有负罪感,甚至是付出的牺牲。
炸药和购买冲动都需要一个封闭的时间和空间来实现最终的爆炸。
稀缺感(需求端)比稀缺(供应端)本身还要稀缺。
运气总是好,本质上是大局观好的结果。这种大局观体现为:要么是因为Ta一直很聪明地停留在自己有优势的领域,要么是因为Ta尊重常识、情绪稳定。现实环境变量极其多,外加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一个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精明的人,也能通过做模糊的正确的事情,实现持续的运气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