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2-05 08:03

想减压的年轻人,都被解压馆骗哭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ID:app-neweekly),转载自新周刊APP,作者:余音,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嘿,我发现了一个周末解压的好去处。在这里,你可以放声尖叫、狂砸瓶子、暴打渣男,玩累了就躺在水床上好好放松一下。”刷视频时,你一定看到过这样的探店推荐。


对于刚分手的陈菲来说,“暴打渣男”这四个字对她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于是,她循着视频中的地址,第一次走进了解压馆。


原来,暴打渣男就是变相的拳击运动。在拳击小屋里,陈菲戴上手套,拼命击打着面前的“渣男”人偶。 


这个人偶其实是沙袋,只不过被做成了人形,还穿上了一件写着“渣男”二字的T恤。/记者摄图


把眼前的沙袋想像成脑海中的那个渣男,陈菲每一拳都用尽全力。泄愤时间持续了30分钟,最终她体力不支地坐在地上,脱下了汗渍渍的手套:“我已经好久没有做过这么激烈的运动了。”


筋疲力尽后,陈菲却觉得一身轻松。本来打算找闺蜜哭一鼻子的她,居然笑意盈盈地离开了。


作为一种新型娱乐场所,解压馆的功能性很明显,就是通过各种项目让人们酣畅淋漓地释放压力。


如今,各式各样的娱乐场所让人眼花缭乱,比起单纯的好玩,“解压”二字更能赚足年轻人的眼球。


走出解压馆,有人卸下了一身愁绪,也有人大骂它是“智商税”。这个新生事物究竟如何?新周刊记者实地体验,看看解压馆的真实面目。


人人都需要“泄愤服务”


为什么人在愤怒、焦虑时,会想要摔打东西?


有人这样描述自己生气的过程:头脑不能正常思考,四肢会不受控制地动起来,心里好像有团火在熊熊燃烧……



从医学角度来说,强烈的愤怒与极大的焦虑就会让人处于极度不安的状态中,这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可能会被唤起应对外界危险时的本能反应。


这时,大量血液会流向人的四肢而不是头部,于是我们需要一些运动来释放四肢的能量。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破坏东西是一种心理代偿行为。


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在物品上,比自己实际去解决那个引发自己坏情绪的人或事物伤害要小,而且能达到发泄情绪的效果。


解压馆的出现,就是为了应对人们这些无法自我消化的负面情绪。


实际上,解压馆是个舶来品,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引发关注的“发泄屋(愤怒屋)”。


发泄屋是门“情绪生意”。它通过为人们提供私密的空间和能够打砸的物品,收取费用,从而赚取利益。 


可被砸毁的物品上都标有价码。/网页截图


2016年,英国首个发泄屋在诺丁汉郡开张。经营者扎克·斯潘塞此前是一名铲车司机,他将一间废旧教堂重新装修后就开启了他的“泄愤服务”。


在愤怒屋里,顾客可以在20分钟内用球棒、铁棍或是锤子打砸各式物品。根据物品的多少与种类,他最多收取顾客35英镑。


扎克·斯潘塞表示,住在附近的居民都很愿意光顾,因为在这里,大家能够尽情释放自己平日积攒的怒气。 


店主本人亲自上阵。/网页截图


2019年,国内首家发泄屋出现了。这家名为Smash的发泄屋,开在798——北京具有地标性的文化街区上。


Smash发泄屋学到了国外一众愤怒屋的精髓,即让人们通过暴力破坏来释放压力。


除了酒瓶、碗碟这些常见的打砸物件,这里还提供假人模特、老式电视机、DVD、电饭煲、键盘、打印机等“古董物件”。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日常生活中我们的随处可见、愤怒时就在手边、想砸却不敢砸的物件。


根据经营者讲述,人们都对这种新鲜刺激的解压方式很感兴趣。在发泄屋刚开业的那段时间里,每月都会有超过600个年轻人前来发泄,当然也有小部分中年人。 



尝到了“发泄生意”的甜头,2019年起,解压馆相继在中国多个城市迈出了试探的步伐。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等地,全国至少有19家解压馆。


然而,脱胎于发泄屋的解压馆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更多的娱乐方式。


当解压馆成为集游戏、运动、VR、影音、拍照等活动于一体的新式娱乐场所时,收费自然不再仅仅取决于打砸物品的价格。


贵了真的不解压


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与抑郁水平都比其他年龄层高。


报告指出,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较高收入群体。也就是说,“缺钱”“贫穷”可能就是当代年轻人最大的压力来源之一。


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在花高价给自己解压倒像是个滑稽的恶性循环。 


你愿意花钱在解压馆里过一把有钱人的瘾吗?/b站视频截图@ 斯文炊雪


查询全国各地的解压馆可以发现,它们都以门票的形式收取费用,价格大都集中在50~150元之间。


虽然是一线城市,广州的解压馆并不多。打开某点评平台,定位广州,以“解压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仅能得到7条结果。


其中只有一家是解压馆,其余皆为星空艺术馆、失恋博物馆、汉服体验馆等主题场馆。


从地址定位可以看出,与其它几个主题展应该属于同一家场馆,因为它们都位于广州老商圈——北京路的某个商场内。


到达目的地后记者发现,这家解压馆果然与其它主题馆开在一起,并且以联合售票的形式推出了许多套餐。


单买解压馆的门票为80元,联合星空艺术馆、失恋博物馆、汉服体验馆之后的票价分为138元、158元与168元等多个档次。


各套餐之间的区别为是否包含“分娩体验券”“VR体验券”等需要额外付费的项目。 


星空艺术馆里的房间。/记者摄图 


“光买解压馆的门票其实玩不到什么,里面只有两三个屋子,你进去很快就转完了。买联票是最划算的,这些馆你就都能玩到了。”买票时,工作人员极力推荐联票。


一再坚持下,同事小龄还是只买了解压馆的门票,因为她就是冲着解压馆里的项目——“Boom发泄屋”去的。 


发泄屋是解压馆的精髓。/记者摄图 


穿戴好防护服,把酒瓶摆在汽油桶上,然后拿一根棒球棍用力地把它击碎。听着清脆的碎裂声,小龄表示,“爽没爽不知道,但是真的心疼了”。


原来,Boom发泄屋里打砸的物件并不包含在解压馆的门票里,而是需要额外付费的。 


看了价目表,你想砸多少?/记者摄图


砸一个酒瓶3块钱、摔一个DVD 45块钱……当压力被明码标价时,小龄发现这一棒子下去,自己的压力更大了:“还不如找个没人的地方自己摔瓶子。”


虽然解压馆里的项目越来越多,但对于顾客来说,连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


只求单纯的解压,已经很不划算了。


披着“解压”外衣的网红打卡地


根据线上平台的描述,广州这家不到200平方米的解压馆里,塞着9个项目。


其中,真正与解压沾边的只有Boom发泄屋、暴打渣男、呐喊屋、治愈水床、伐木累这五个项目。


其余的3D针墙、尖叫鸭、千人千面都只是为了让人们打卡拍照而设置的场景。 


现在许多商场里都设置了3D针墙的趣味板。/记者摄图 


不仅这一家,从b站up主@斯文炊雪分享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广东省中山市的一家解压馆里的项目也是集陶泥、飞镖、主题拍照等活动于一体。


也有记者曾探访过北京的一家解压馆,根据描述,那家解压馆还包括了保龄球、蹦床、赛车游戏机等36个项目。


如今大部分解压馆除了保留发泄屋等王牌项目外,还设有投篮、射箭等运动类项目,以及水床、分娩体验、VR体验等新奇项目。除此之外,黄金浴室、粉色泡泡屋等主题拍照场景也被囊括其中。


比起“认真解压”,商家们好像更想打造一个高颜值、多功能的室内娱乐场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简直就是一个娱乐场所集锦。/b站视频截图@斯文炊雪


然而,一味追求繁多的项目类型,不仅打开了价格走高的天窗,还会使整个场馆的功能变模糊。


比如,受到场地限制的运动类项目,只会因为拥挤而更显鸡肋。


想打篮球的人不会放弃免费的篮球场来到室内的格子间投篮。想练习射箭、射击的人自然也会选择更加安全、专业的场所。


除此之外,VR、分娩仪等体验类等项目也并不独属于解压馆,人们为何要通过购买解压馆的门票来进行体验?


走出Boom发泄屋,记者看到两个年轻女生在“千人千面”的项目前,拿着不同的面具拗造型拍照;在“暴打渣男”的拳击屋里,也有女生摆出击打的pose让男朋友给自己拍照。 


评论区有网友表示:“不拍照的话,十分钟就能逛完。” /记者摄图


功能属性减弱后,解压馆向着网红属性一骑绝尘。


设置一个格子间,摆满小黄鸭;在桌子上洒满金币、扑克;在满是镜子的房间里,布置变色的LED灯带。 


少女心十足,却缺乏互动性。/记者摄图


根据解压馆内的游客表示,他们都是在视频平台与社交媒体上看到了这家解压馆的宣传。五光十色的场景、让人眼花缭乱的项目都刺激着他们的好奇心。


然而在被问到是否还会再来玩时,几位游客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


在许多解压馆的评论区中,大部分人都表示这样的地方去一次就够了,因为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打卡”。行业内也有经营者表示,顾客的复购率很低。


对标解压馆的其它娱乐消费场所,同为这两年兴起的剧本杀、密室逃脱,都已经依靠其独特的体验形成了具有粘性的爱好者圈层,产业链也逐渐完善成熟。 



没有打出“解压”的名号,却在行解压之实。


而样样都想沾一点的解压馆,反而丢失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泄愤服务”。


如果继续忽视娱乐功能、顾客体验,那未来的解压馆只能成为在各个城市间横跳的“快闪店”,依靠网红营销套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自己拉来一茬茬新鲜“韭菜”。


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啊。


参考文章:

[1]用年轻人的压力赚钱,解压馆是门好生意吗?| 豹变

[2]“解压经济”持续火爆:悄悄打开年轻人的钱包 | 21世纪经济报道

[3]宣泄情绪成时尚消费 中国解压馆遍地开花 | 联合早报

[4]英国首个“愤怒屋”开张 顾客可尽情泄愤 | 中国日报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ID:app-neweekly),作者:余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