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出品 | 虎嗅金融组
作者 | 周月明
题图 | 视觉中国
这两天,做国产折叠屏技术的“独角兽公司”柔宇科技,大规模欠薪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据柔宇员工求助信,公司从保洁、保安到管理人员,近千人工资被拖欠,其自己9月份至11月份的工资也一直未发下来。
就在昨天(12月9日),针对目前欠薪情况,有柔宇内部人士回应称:“当前公司正常运营,员工情绪稳定,都在正常工作。公司给欠薪员工承诺了相应的现金补偿和期权补偿。”
而在9号凌晨,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也发了一条耐人寻味的朋友圈,称“在人生至暗时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
要知道,柔宇科技此前一直“光环加身”。
首先,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是个标准的学霸,17岁获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21岁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而且,在2018年时,柔宇科技发售的可折叠柔性屏手机,在当时可谓颠覆。
柔宇科技也因此受到资本追捧。
从2017年8月到2019年11月,柔宇科技获得了7轮融资,22家PE合计向该公司增资了50.53亿元。2019年,其估值曾达到419亿左右。就在去年,柔宇科技还曾以6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于《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前12名,并成为《中国企业家》2020年度”中国科创企业百强榜”的榜首。
然而,即使融资无数,柔宇科技还是很“缺钱”,甚至在现在被爆出大规模欠薪。
这家“独角兽”公司怎么了?
不盈利但大举扩厂
就在去年(2020年),柔宇科技抢在最后一天在上交所披露招股书,试图冲刺科创板。而在招股书中,其披露本次计划募资144亿元,其中7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据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柔宇科技资金链的紧张。
首先,虽然被称为“独角兽公司”和“明星企业”,柔宇科技的营收金额并不高,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1.09亿元、2.27亿元和1.16亿元,而且这些营收金额中,还有约四成是未收到“真金白银”的应收账款(2020年上半年比例达到89%,不排除账期原因 )。
与此同时,柔宇科技一直未实现盈利,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亏损8亿元、10.7亿元和9.6亿元。
而且公司资金链也比较紧张,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6.2亿元、-8.1亿元和 -3.87亿元,“造血能力”不高 。
除此之外,据招股书披露,柔宇科技还抵押了公司拥有的唯一一处土地使用权,2017年9月,子公司柔宇显示(土地在其名下)与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农业银行深圳龙岗支行等五家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获得36.40亿元人民币银行授信额度,期限为8年。
不仅如此,柔宇显示还以土地、厂房、设备作为抵押、担保,从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获得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柔宇科技和香港柔宇还分别向汇丰银行获得3000万元人民币和800万美元的授信额度。
融了这么多钱还这么缺钱,不禁令人好奇柔宇科技把钱花哪儿了?
因为没有最新的财务数据,单从招股书来看,柔宇科技有几个大的支出。
首先是研发费用,据虎嗅统计,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研发费用共18.2亿元。要知道的是,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营收总共5.17亿元,净利润共亏了约30亿元。
除了研发费用,柔宇科技另一项大支出就是建厂买设备了。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现金流量表中,花在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就分别高达12.6亿元、32.9亿元、6.6亿元和1.3.亿元。这也令其这几年中,固定资产的金额和占总资产比例暴增,2017年其固定资产还仅为3198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仅1%,而到了2020年上半年,就暴增至4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高达62%。
由此可见,柔宇科技这几年将钱花到了哪儿去,而且它也逐渐变成一家重资产公司。
但,柔宇科技花这么多钱用于扩厂买设备,用于扩大固定资产,是否有必要,也一直是被质疑的一个地方。
有部分人士对柔宇科技的量产能力持怀疑态度。据媒体采访柔宇科技内部人士称:“国内厂商中,柔宇研发能力比天马和和辉光电稍强,但量产能力是倒数第一,且和其他厂商差距很大。因为研发线做概念产品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量产产品是完全不同纬度的技术路线。”
而且,随着三星、华为、小米都推出了折叠屏,柔宇科技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
据市调机构DSCC的最新出货报告,今年第三季度折叠屏手机出货量260万台,相比之下,全球第三季度智能手机总销量高达3.4亿部,折叠手机的销量占比很低。而且,在本不大的市场中(260万台),三星和华为更是包揽下99%的市场份额。
这样的市场现状,也在柔宇科技的产量数据上有所体现。虽然一直在买设备扩厂,但虎嗅查看其招股书,全柔性显示屏2019年产量仅为1.46万张(31.4万小片),2020年上半年产量仅为1230张(4.86万小片)。
而且据虎嗅统计,若据招股书披露的设计产能以及产量对比,2019年公司全柔性显示屏产能利用率仅为30%,2020年上半年因为受疫情影响更为惨淡,仅5%。
在这样的情况下,柔宇科技当时在招股书中称,还要募资49.4亿元用于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项目(总募资额144亿元),必要性就更引发疑问。
财务数据有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虎嗅在查看柔宇科技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一系列财务数据时,也发现一个迷惑之处。
一家企业的采购,可能用现金支付,也可能先计入应付款项中,之后再支付。
而根据这个逻辑,虎嗅先是推算了其报告期内采购总金额。
据柔宇科技招股书,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额分别为9.24亿元、3.57亿元和4.26亿元,占当年总采购额比例分别为42.23%、34.77%和68.54%。约55.16%,由此推算其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采购总额分别为21.89亿元、10.28亿元和6.22亿元。
而这部分采购金额理论上,一部分要体现在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支出中,一部分则体现在应付款项当年的新增中。
而在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现金流量表中,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42亿元、4.46亿元和2.29亿元,剔除当年新增或新减的预付款项影响,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支出分别为2.3亿元、4.5亿元和1.5亿元。
先不考虑采购增值税率的问题,将未含税采购与现金支出相减,分别得到19.6亿元、5.7亿元和4.7亿元的差额(若考虑增值税率问题,差额更大)。
理论上来说,这部分差额应计入当年应付款项的新增金额之中(也就是说柔宇科技采购产品的钱有一部分未支付现金,还处于应支付状态)。
然而,继续查看其招股书中披露的应付款,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应付款项分别比上一年新增2.5亿元、2.2亿元和2.3亿元,数额显然比上述推算出的差额少很多。
换句话说,柔宇科技报告期内的采购金额,有一部分是现金支付的,有一部分还未支付算在应付款中,但据招股书推算之后,应付账款新增金额较少,2018年 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有17亿元、3.5亿元和2.5亿元对不上。比如拿2018年来说,应付账款理论上还应该多新增17亿元。
当然,有一种可能是在购置长期资产过程中,也有一部分金额未现金支付,而是计入应付款项中。
但虎嗅大概推算了差额较大的2018年,发现也无法对得上这部分金额 。
据招股说明书,2018年,柔宇科技的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较上一年共新增约28亿元。那么这一部分新增的资产有一部分是用现金支付,另一部分也应该计入应付款项中。
而查看当年的现金流量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约33亿元(预付的设备款和工程款金额较小,暂且忽略不计)。其中存在的5亿元左右差额,这一般意味着当年新增的长期资产,几乎都用现金支付了,而且这33亿元的现金中,还支付了上一年未支付的5亿元。理论上来说,当期的应付款项应该再较上一年减掉5亿元。
但是,这样一来,2018年应付款项仍应该多新增17亿元这一点,仍然无法解释。那么这笔17亿元的采购金额既没用现金花出去,也没计入应付款项,这笔钱去哪儿了?
鉴于招股说明书信息有限,对于这一点,柔宇科技应该做出更多解释和披露,是否有其他特殊情况?若没合理解释的话,柔宇科技当年IPO时的财务数据是否有疑问,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写在最后
值得注意的是,柔宇科技虽然抢在2020年最后一天披露招股书,但仅仅过了2个月,其 IPO审核状态就突然变更为“终止”。是因为柔宇科技和保荐人中信证券“主动”提交了撤回科创板IPO的申请。
而撤销IPO申请的原因,柔宇科技发布了《关于暂缓科创板上市申请的公告》。公告中称,“基于公司股东结构存在直接层面的‘三类股东’等适格性的情况尚待进一步论证,考虑到公司发展战略,经研究后决定,暂缓本次科创板上市申请。本次暂缓科创板上市申请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所谓三类股东,是指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根据上交所发文,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不能属于“三类股东”,同时应按照要求对“三类股东”进行信息披露。
但据媒体采访柔宇科技内部人士,该人士称柔宇撤销科创板上市不仅仅是三类股东的原因,而是“按照此前沟通的口径,三类股东也是OK的,只要符合信息披露等条件即可。但后来受到蚂蚁事件影响,监管收紧了,操作的尺度变小了,不撤才怪。”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柔宇科技2月10号撤销IPO申请之前,1月31日,证监会、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组织完成了对20家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的抽签工作,这其中,柔宇科技、木瓜移动就在其中。因为这一“监管收紧”事件,整个2月,有超过30家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的木瓜移动也曾受到广泛质疑。
而柔宇科技在较为“缺钱”的情况下,为何主动撤销IPO,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联想。
目前,对于柔宇科技来说,如何渡过难关、如何实现盈利、如何讲好“故事”向还留在其中的资本交待,也许才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