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1-19 08:49

2008~2022,全民健身这14年

2022年,张艺谋执导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成为世界上首位“双奥”导演。他说,世界上没有两朵雪花是一样的——如果说2008年是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那么2022年则更着眼于人类共同的未来。这一次,他希望能通过“一片雪花的故事”,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


同样是北京,同样是奥运,14年过去,从奥运场上盛大的体育赛事,到红红火火的相关产业;从奥运会掀起的的全民运动潮,到后疫情时期的新型健身方式,人们身边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ID:app-neweekly),作者:土卫六,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008年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让中国人民高燃了起来,全民健身的热潮由此开始。


这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是各大居民小区便民健身设施的设置。各地体育运动场馆的规划建设也如火如荼,几乎每一个区县都建设了体育场馆。


体育设施的投入为人们的日常运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更让人们花费了更多时间和金钱在运动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智能穿戴设备的兴起,人们在爱上运动的同时,也更加懂得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运动。


时间划过十四载,北京将举办“2022冬奥会”,成为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这又使得冰雪运动成了新的潮流。


从2008年到2022年,数千亿元市值的体育市场逐渐成型,在这背后,有每个人的助力。


为了健康,人人都有颗运动的心


运动成为潮流,从宏观层面而言,有体育设施完善的原因,也有科技进步的因素,但对于个人而言,健康还是第一推动力。


在《中国家庭报》发布的超百万城市人群健康数据中,以“双奥之城”北京为例,近七成人存在颈椎异常,而且连续5年的颈椎异常检出率超过六成。



颈椎异常检出率持续高发,压力大的办公室工作是主要原因。/中国家庭报


这份报告还指出,2018年7月到2021年6月,在北京超40万人的人工智能眼底照相疾病风险评估结果中,眼底异常检出率超七成,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眼底异常更为高发。眼睛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警窗口,表明相关慢性病风险不容忽视。


都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尤其白领一族们,每天的工作几乎都是对着电脑完成的,甚至回到家还要熬夜加班。这种久坐的工作方式,必然带来颈椎和腰椎的压力。有的人选择推拿、暖骨贴等保健方式,但更为有效的缓解方式显然还是运动。


有在北京从事游戏工作的行业人士表示,在“996”最为盛行的时候,他每天觉得浑身都痛,后来“996”取消,收入虽然少一点了,但有了更多时间过自己的生活,有时间健身、读书、社交、旅行,整个人清爽舒适了许多。


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减少收入来享受生活,更多的人愿意为了多挣钱、同时打几份工,哪怕牺牲休息时间也在所不惜,由此造成的作息不规律,为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温床。


据2021年7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心血管病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


2018年中国农村居民(A)和城市居民(B)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单位:%)。/《中国循环》杂志


由于重油高碳水的不健康饮食习惯、运动不足、沉迷吸烟、过量饮酒、熬夜等生活方式隐患因素的广泛流行,我国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的绝对人数还在不断攀升,会进一步推高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已经有众多科学数据证实,心脑血管疾病和部分精神疾病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从1990年到2017年,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从3224.6/10万上升到3990.5/10万。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中国32家医院的3273例抑郁症患者分析发现,约31.3%的抑郁症患者以循环系统疾病为首发症状。


据丁香医生发布的《2021国民健康报告》,“开心就好” “科学干饭”入选国民健康十大关键词,显示人们对心理健康和膳食健康的重视程度。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只要动起来,哪怕只是走跑,不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能改善大半。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最新出炉的《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健走和慢跑是成年人参与最多的运动之一,其中健走比例为22.7%,跑步比例为19.8%。


哪怕运动频率并不高,至少运动健体的国民共识是形成了。


智能化,让运动更科学


随着近年来科技水平的提高,运动健身类科技产品市场不断丰富,让更多人在选择运动的同时,也能更加科学、有针对性地提高身体素质。


在智能设备尚未普及的过去,人们的运动健身往往是盲目的。有的人在跑步之前没有做足热身运动,盲目加大训练强度,结果导致横纹肌溶解症。还有的人体重明明不适合跑步、登山、跳绳等运动,却每天都一根筋硬上,导致膝盖受伤,复健困难。


一系列智能设备的推出,让人们的运动健身更具科学性,这其中尤以智能穿戴设备的意义最为突出。


这些设备搭载了光敏、声敏、压敏等多种传感器方案,跟踪捕捉用户运动表现和运动姿态等信息。依靠算法与运动科学的深度结合,对采集的数据加以分析处理和存储,得出更加专业化及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并反馈给用户。如运动姿态的识别与实时纠错、跑步步频及姿态的调整反馈等信息。


一个完整的智能穿戴设备系统,不仅包括硬件,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还包括软件端搭载的专业内容服务,后者的意义更为重要。


从智能手表、体脂秤获取的身体机能数据,只是科学运动的前提,关键是如何进行专业分析,并且给出针对性的运动建议,这并非随便网上搜索一下就能弄懂的,因为有专业知识壁垒。也正因为如此,智能健身领域背后,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艾瑞统计和预测,中国智能运动健身市场规模在2019年已达到约人民币1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到约人民币820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约46%。


有的跑步类APP不仅具有基本的配速、轨迹打卡功能,还融入了排行榜、社区论坛等板块,在增强用户粘性的同时也解决了存量用户“毅力不足”的老大难问题。


这还属于最初级的,更高阶的运动类APP不仅具备运动数据监测分析功能,还能为你定制饮食与训练计划,并且还推出了直播课程,能满足用户跑步减脂之外、增肌或者塑形的多元化健身目的。


智能穿戴设备并不是智能健身领域的终点,这两年由于疫情影响,居家健身成为新潮流,意外带火了健身镜这个新赛道。智能健身镜,一般和穿衣镜差不多大小,可以贴在墙上,也可以架在地上。


用户通过手机扫描镜子上的二维码进入操控界面,确定好课程后,镜面便会出现教练。用户可以通过镜面完成与教练或其他学员的交互,有的产品的镜面顶部摄像头还会纠正错误动作。


健身镜并不是简单把运动课程搬到大屏上,而是会捕捉人体运动,科学纠错(至少产品说明是这么说的)。目前,这个产品还在不断迭代,其镜头就已经从2D演化到3D,以增加景深效果,更加精准地识别指正用户动作。


随着人工智能及芯片技术的发展,智能健身领域势必会出现更多新产品,让科学健身变得更加容易。


健身房仍受热捧,但已不是唯一选择


谈到健身,不少人都会想到健身房,但真正踏入健身房的人并不是很多。影响因素之一,当然是懒。健身房有两大盈利秘诀:一个是赚沉默用户的钱,你懒得来,他们说不定更开心;另一个是赚非沉默用户的私教费,苦口婆心劝你“你的情况特殊,没有针对性指导会练到受伤”。


尽管如此,高周转的模式还是让不少健身房资不抵债,于是跑路频发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影响因素之二。


今年1月5日,推理作家、《隐秘的角落》作者紫金陈突然收到“噩耗”——私教课教练告诉他,他办卡的金吉鸟健身房门店老板卷钱跑路了,很多员工的工资已被拖欠数月。而他半年前办的卡、买的课,共计4万多元,顷刻之间就这样蒸发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难怪紫金陈的写作素材这么丰富。/微博截图


根据三体云动数据中心统计,2020年中国主流城市(含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健身俱乐部平均增幅为4.12%,相比2019年的10.9%下降了6.78%。这种下降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从绝对趋势来看,中国健身行业的市场规模仍在上涨之中。


艾媒咨询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健身房会员7029万人,渗透率为4.87%,而美国健身房会员的渗透率为19.0%,这意味着中国的健身房事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项报告还显示,中国健身房消费者对健身房的总体评价较好,不满意健身房的比率仅为6.5%,其中对健身教练的总体评分较高。这表明,尽管部分健身房出现倒闭跑路现象,但大多数人对健身房仍持有信心。


时代在发展,健身市场也在变化。近年来,人们的健身需求在不断多元化,不像以往只是为了减肥。特别是“她经济”的崛起,助推了这种多元化趋势。


有的女性选择各式各样的瑜伽,或塑形、或调养气息;还有的女性选择舞蹈,跟着节奏律动燃脂的同时,也多了一种兴趣爱好,还结交了不同的朋友;也有的选择拳击、跆拳道等等看似暴力的运动,一边健体,另一边也能在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


越来越多女性像王菊一样,爱上拳击运动,真正释放自己。


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也反作用于健身房,使得健身房的形态出现了多元化、细分化倾向——


诸如超级猩猩、JUSTIN & JULIE、Z & B等,是在团课这个领域进行精耕细作,尚婵瑜伽则在瑜伽培训服务方向不断努力,健萌是把私教这个细分板块打磨得格外精细,企业在不断地尝试着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去健身房也好,通过智能设备居家或者自行健身运动也罢,健身运动已经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随着北京冬奥的来临,冰雪运动正在成为一种新锐运动形态,甚至许多南方城市都建起了室内冰雪运动场馆,让冰雪运动从稀缺品成为日常运动项目。


从2008年北京奥运到2022年北京冬奥,历史的轮回和前进之间,运动,俨然已经化入国人的基因和性格之中。收入的提高,使得运动更为多元化;科技的助力,使得运动不再枯燥,更加个性化、科学化。


未来中国,健身市场会展现越来越大的潜力,国民体质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ID:app-neweekly),作者:土卫六,统筹:恺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