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阑夕(ID:techread),作者:阑夕,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王慧文讲过一句很精辟的话:“失败不是成功之母,高质量的复盘才是。”
当然了,Supercell这家游戏公司,目前和失败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它旗下的“部落冲突”“皇室战争”都累计创造了100亿美元的收入,而“荒野乱斗”“海岛奇兵”的总流水也突破了10亿美元的级别。
但是,就在如日中天的当口,Supercell的创始人Ilkka Paananen写了一封公开信,反思公司是不是让员工加班太多了,这是不可容忍的现象。
怎么说呢,不愧是北欧之光——Supercell成立并经营于芬兰——连万恶的资本主义都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好吧,在这封内部信里,Ilkka Paananen说了他对加班行为深恶痛绝的三个原因:
1. 加班对于员工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是不公平的,这也不是什么值得引以为傲的事情;
2. Supercell希望做一家基业长青的公司,但是如果员工撑不住了,这个使命也就达不成了;
3. 我们希望Supercell继续开发更加伟大的游戏,而过度加班会透支员工们的创造力。
如你所见,每一个原因都很务实,Ilkka Paananen并没有表示是有什么契机让他良心发现,继而从毛孔中萌生了某种高尚的道德感,决定开始心疼员工的身体健康了。
他以非常清晰的逻辑指出,只有在和员工的利益保持一致时,公司的利益才能最大化,加班或许可以提升短期业绩的效率,但它的昂贵代价,会让长期账本彻底陷入赤字。
Ilkka Paananen的危机感在于,如果放任加班盛行的文化,那么首先会导致Supercell的现有员工活力下降,然后开始会有人受不了而离职,接着无法接受高强度劳动的人才也不会加入进来,最终让Supercell沦为一家平庸的公司。
竭泽而渔,后果就是无鱼可渔。
至于Supercell为什么越来越需要员工加班,Ilkka Paananen也给出了答案:坚持小团队的理念。
事实上,就在一年前,也就是上一次Ilkka Paananen写公开信的时候,保持小而美的团队,正是他总结出来的公司成功经验之一。
这也是组织架构学的一条经典理论,一家公司的生产效率往往和员工数量成反比,冗余和浪费只会从规模的膨胀过程里诞生。
Ilkka Paananen曾经坚信精简团队的重要性,并把“越小越好”写到了Supercell成立十周年的总结报告里,表示只有保持够少的团队成员,才能让每一个人都将专注力用在那些最核心的业务上。
所以,在Supercell估值超过一百亿美元的时候,它的几乎全部员工,也都能用一张照片囊括下来。
然而,仅仅时隔一年,Ilkka Paananen就把他总结出来的成功信条重新评估为完全相反的结论:
“这是我身为CEO所犯下的错误,小团队带来的精简流程,让我们在过去获得了巨大的创新,但是小团队本身并不应该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我们的目标是服务玩家,而非保持怎样的团队大小。”
简单来说,因为同时运营着5款热门手游,Supercell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开发产品,还包括着为数以亿计的玩家提供服务,其性质也从智力密集型部分过渡到了劳动密集型——你要随时在社区里了解用户的反馈、参与策划全球性的电竞赛事等等——这都和小而美的团队规模存在冲突。
于是,因为过度崇信“人少才好办事”的企业文化,Supercell在扩张团队时显得极其克制,但是随之上涨的工作量却不会等在一旁,消化它们的任务也就被摊到了现在的每一名员工头上,以致于要通过常态化的加班才能解决。
直到身为老板的Ilkka Paananen出来踩了刹车,公司赖以为生的天条才遭受到了最权威的质疑。
Ilkka Paananen还说到了Supercell曾经有着开香槟庆祝失败的传统,因为发现自己做错了事情所带来的教训,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
“过去的成功只会绑架我们在那条既定的路线上越走越远,及时停下来发现并且分析失败,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2016年,腾讯收购了Supercell的大部分股权,实际上买下了这家公司,但是就像腾讯收购Riot Games之后的模式一样,Supercell依然保持着独立运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阑夕(ID:techread),作者:阑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