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3-23 19:32

写给20岁左右的读者朋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ID:caozsay),作者:caozsay,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坦白说,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太可能影响到00后,以我的岁数,能有不少90后的读者,我已经觉得自己很自豪了,不敢奢求再多。


但直播的时候,确实发现也有一些大学在读的读者,在星球里,也遇到一些在读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在我读者中占比不高,但可能有些话,还是值得说说。


我以前写过从校园到职场系列,有兴趣的可以搜索回顾一下。


缘起,我在知乎上看到不少问题,对比欧美二流名校和中国顶级名校,那么从录取难度和生源质量,中国顶尖名校确实录取难度更高,生源平均知识水平更好,这是事实。但如果仅以此作为评判学校水平的标准,那么印度理工无疑要位列世界顶尖名校,而很多欧美名校显然门槛太低了。


但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欧美二流名校的学生成材率,并不弱于中国的顶尖高校。当然,如果你把成材的标准定义为合格的大厂码农,那肯定是中国高校量产能力更强。但如果你放到更高的视角,就难说了。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回复帖子,是一个在北美的中国学生,他说自己原本就是个学渣,父母很早把他送到美国读书,按照他的水平,在中国大概连一本可能都够呛的那种。因为北美的学习竞争压力远低于中国,他后来考入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当然,这也是所不错的大学,但作为北美当地考生而言,其录取难度和中国的一线学校比,显然门槛要低一大截。


那么进入这所大学后,他开始有了一些目标和追求,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也就是开始好好学习了,当然学校也有足够的师资和教育资源支持,后来还申请到了斯坦福的研究生,那么在斯坦福的时候,面对中国过来的顶尖学霸,在学术压力面前,已经可以做到平等面对,不分伯仲。


这个故事我相信是真的,其实绝大部分人的智商差距并不那么大。所欠缺的不过是努力的程度和早晚。


那解读有很多种,比如说父母铺路做的好,当然也可以这样解读,但我想说的是,对于很多国人而言,上个好大学是苦读学习的目标。而在海外,确实有很多人,上大学只是想要认真学习的起点。


大学和中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自主学习。


家长不会逼你上补习班,老师不会逼你做大量试卷,辅导员多半也不会主动关注你的学习状态。很多人从此放飞自我,我不说别人,我自己就是。


如果反过来想想,不敢拿别人举例,就以我自己为例,当年我考上名校,对比一个人考上普通大学,就高三毕业时间点的成绩和知识能力来说,我肯定是非常有优势,甚至是巨大优势。但是四年读书过程中,如果普通大学的那位学生不断的努力学习进步,而我,正如我大学那时的荒废,放飞自我,毕业后,对方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碾压我,其实才是理所当然的。


最近这些年因为考研热,考公热,很多大学生还是会努力学习,可能比当年会好一些,但我还是要强调这一点,自主学习,自驱力,是让你脱颖而出的关键。很多看上去成绩很好的学生,从小到大都是被动学习,被家长敦促,被老师敦促,性格软弱,听话,学习很好,但一旦失去了这种压力,很容易就荒废下来。反而有一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孩子,突然因为某种原因,有了追求和目标后,进步惊人,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人,我也是见过的。


今天要说的第一条,就是自主学习。


自己规划学习安排,自己给自己提供学习动力,有向上的动力和决心。


但是,有人也会好奇,自主学习,是不是就是把课程都学好,成绩要做到最好,一个好绩点,去找好工作。


不完全是。


如果,如果我能带着现在的认知回到当年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会怎么做,我的专业课,说白了,我可能还是混及格,不要太差,但也不会过于看重,毕竟我确实没有打算在本专业发展,但我会让自己一定要认真学好这么几门课,数据结构,线性代数,概率和统计,英语,同时会尽量争取选修软件工程和算法类课程。因为我有目标,知道自己未来想要在哪方面发展,我就知道,哪些基础课程,一定要尽量掌握到位。


我看到不少读者会问到职场选择的迷茫,会问到求职的迷茫。


其实,18岁,选择专业的时候,就应该想清楚自己这个问题。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如果18岁没有想清楚,进入大学后,也要尽快想清楚,就算专业和发展目标不一致,也没什么关系,一样有足够的调整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业内大牛,本身都不是相关专业的学历背景。


有些人到了快毕业的时候,想不清楚,迷茫,再来问。


还有人迷茫的工作了很多年,还再问。


其实任何时候,都不算晚,但如果现在还迷茫,尽快想清楚。


我也迷茫过,其实很多牛人也迷茫过,不奇怪,但尽快想清楚,尽快制定好成长目标。


有人说了,我的目标就是赚钱,找份好工作。


我不能说不对啊,合法赚钱不丢人,但是,你要清楚,你是希望每天开心的去上班,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顺便赚钱,还能赢得尊重;还是每天无奈的去上班,为了能赚钱不断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忍受几十年的煎熬。


仔细想想。


赚钱道路千万条,为什么不尽早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而且,能让自己有更高的斗志去应对的。


这是今天要说的第二条,确立成长目标。


职场中的能力成长,很多时候来自于对信息的敏锐,包括对数据,对信息,对需求,对异常的扰动,足够敏锐,那么敏锐来自于好奇心,我重复过无数次,没有好奇心,你不可能产生敏锐的感知。而好奇心,来自于兴趣。


我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从事事业毫无兴趣的人,可以站到多高的位置。如果你没有兴趣,你问我这个领域是不是很赚钱,是不是可以搞,我都不建议,有人能赚钱,但你没兴趣,你再逼着自己努力,也做不到多高的成就。


那么有人会说,就算想要确立成长目标,见识不够,看不清啊,看不清这个世界,也看不清自我。


这很正常,年轻人,看不清也正常,但是要让自己多去看,多去思考。


这个多去看,不是看几个所谓热门自媒体,你说你天天订阅我的公众号,我谢谢你,但你指望从这里找到你的目标,我个人认为不现实,其他的大牛自媒体,我也不认为有这样的价值。


要去接触更多可能。


比如有人说,大学生要不要做创业尝试,要不要搞自媒体,要不要去带货,要不要试试做点网络兼职。


当然,很多这样的创业导师和项目就是割大学生的韭菜。但即便如此,我觉得,如果你能控制成本,请注意这个前提,如果你能控制成本,很多事情,不妨一试。就算是被收割,早点被收割,成长更快,损失还更轻一些。


因为你要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很多事情,听人说是一回事,自己做一遍,才会知道,到底是怎样的。自己有没有天赋,有没有兴趣,遇到问题的时候,有没有分析和挖掘的手段,能不能快速找到关键点。遭遇挫折的时候,反思哪里判断出了问题,学费花出去了,能不能学到什么经验和教训。


当然,我强烈不建议那种高成本尝试,以及各种借贷尝试。控制成本是必要前提。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多增加接触面。


我之前有次应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崔教授的邀请,去做过分享,那么我去做分享,人数不多,也正常,本人水平有限,听不听也无所谓,我看到系馆里贴的海报,TK教主那段时间也在清华有个分享,我就好奇,问这个分享参与的同学多不多,那么告诉我其实人也不多,学生们不太知道TK教主是谁,有兴趣的人不多。


很多时候,学生不知道他们错失的是怎样的信息,怎样的有价值的成长参考。


有人会说,来高校分享的人太多了,很多都是水货,都去听太浪费时间了。那,我给个建议,先搜索一下,对方是谁,有什么背景,做过什么,然后看看对方网上言论,花不了10分钟,就能了解一个大概,然后看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一些认知盲区,实际上年轻人在学校里,有无数认知盲区,如果早点意识到这一点,有意识接触一些,后面会少走很多弯路。


还有就是招聘会,有不少读者问过类似的问题,拿到了还算满意的offer,然后觉得没必要再去投简历,没必要再去参加招聘会和宣讲。


参加招聘会和企业宣讲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是获取offer。是的,这是主要目标,但这不是唯一目标。


第二,了解行业,了解产业,了解职场。


第三,了解自身的价值和缺陷。通过和面试官的沟通,了解自己成长的方向。


第四,有机会认识对自己成长有极大帮助的导师级人物,虽然机会不大,但这种机会总是存在的。一些优秀的面试官可以指点你很多成长的可能。


所以,有些企业的招聘,你哪怕没兴趣去应聘,你听听看,聊聊看,可能对职场、对行业的认知会上一个台阶。


这是今天要分享的第三点,不怕折腾,接触多种可能。


大学生涯,其实是非常好的试错机会,因为你的试错成本足够低,你的发展可能性足够宽广,要保持广泛的兴趣,多一些社会接触,多一些好奇心,多一些敏锐度,逐渐确定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且愿意投入一生的事业。然后记住,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来规划。主动学习,主动规划,主动成长,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的挑战。


新时代,很多东西和我们当年不一样了,时代正在激变,一切都在改变,我已经没办法建议说,哪个行业更有机会,哪个产业还在崛起。这需要你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但前提是,你们要勇于去探索。最后,要强烈的提醒一点,长辈的很多经验已经不适用了,务必牢记这一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ID:caozsay),作者:caozsay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