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3-31 18:01
400万粉丝金融大V“翻车”,财经博主们如何“割韭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法治周末报(ID:fzzmb01),作者:王京仔,编辑:马金顺,题图来自:《猎狐》剧照


“坐拥400余万粉丝的金融大V被公诉!”消息一出,直指在微博坐拥400多万粉丝的财经博主徐晓峰。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的《检察日报》微信公众号“检察日报正义网”以《坐拥400余万粉丝的金融大V被公诉》为题刊文,文中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虚假广告罪、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非法经营罪对徐某提起公诉。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平台高速发展,各类财经大V、自媒体迅速崛起,鱼龙混杂的同时,也引发“金融黑嘴”“非法荐股”“场外配资”等问题,不少财经博主被指“吸血”粉丝。


那么,这些财经大V或博主,又是如何“种韭菜”“割韭菜”的呢?法治周末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套路一:付费服务,筛选粉丝群体


“金融小白”如何学投资?网上找大V“专家”们跟着学、跟着投,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财经大V、博主基本都宣称金融专业出身或是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加之平台认证,专业性上容易让人信服。”经常听到投资、荐股群骗局的李勤(化名),在入门投资时选择了一条自认为更“谨慎”的道路,“跟着财经博主学”。


2021年1月,通过积极互动后,李勤成为了其关注的一位财经博主的铁粉,这位认证为北京某投资公司前分析师的博主坐拥50多万粉丝,经常在微博分享各种股票、基金知识及市场走势等。


而为了获取“完整版解盘”“更具体的操作”,去年6月,李勤付费780元订阅了该博主为期1年8个月的“V+”服务,进入了“真爱粉”群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然而,半年多过去,李勤跟着博主推荐投资的股票却亏了30%左右,“投资有风险,我认了,只想赶紧把会费退了”。


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财经博主或自媒体通常会通过公开分析财经方针政策、解析金融市场走势、揭秘或爆料“独家消息”、点评财经新闻信息、揭露其他财经博主“套路”等形式引流,引流之后,付费服务就成了他们“割韭菜”的第一步。


在微博平台,记者关注了粉丝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的多位财经博主,除极少数外,大部分都建立了多个粉丝群,而这些粉丝群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


关注博主并通过审核的普通粉丝群,这类群里一般不涉及具体投资策略;其次为关注一定时间,并通过点赞、评论、转发互动值达到铁粉或付费订阅“V+”才可加入的“铁粉群”“真爱群”“V+群”,群里会分析投资攻略等;更高一级的则是铁粉或真爱粉中,投资规模达到一定金额或有基金等特定投资需求的专门小群,享有“个性化配置建议”。


一拥有40多万粉丝的基金博主就将其粉丝群分为普通群和真爱群,记者加入了其中一个普通千人粉丝群。尽管现在该博主只在群里转发其微博信息或分享生活体验,不涉及具体投资,但记者通过查询群公告发现,有多条产品推荐信息,如“昨日买入1000元××,今日买入1000元××”“今日发车第31车”等。


3月18日,博主还在群公告分享了他管理的投顾组合策略情况,而要了解更详细的信息或跟投,除了加入“真爱群”,还可以通过群名下方的“好物推荐”链接直接跟投。


不少财经博主只设立自己的铁粉或“V+群”,而粉丝订阅“V+”服务后,才可享有专属福利及“投资指导”,而开通“V+”则需要花费每月10元、299元、998元,半年3998元不等的费用。而这些博主们公开的微博互动一般只有数人或数十人,多则不过上百,但他们的入群粉丝往往都有数千人。


“相较于其他自媒体,财经类自媒体能更快实现变现。”一位金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财经博主们引流之后,再通过广告、带货、荐股、操纵市场等形式变现。而对粉丝付费服务不仅可以变现,更可以通过筛选入群增加粉丝黏性,提高后续变现几率,也降低操作曝光的风险。


此次“翻车”的徐晓峰早在2018年3月就开始通过“V+”提供会员服务,群内互动、直播互动、帖子等仅以会员可见为主。其在微博多次表示,“V+会员与非会员,当然是有区别的!”“以后市场有风险,只会在V+会员群里提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微博上以盈利为目的、不赚钱的事情绝对不干。V+会员小圈子玩玩就好”。


而这样的会员付费服务并不止在微博,今日头条财经博主也可通过“圈子”功能收取粉丝“圈费”,在黑猫投诉等消费者服务平台上,就搜索到多起各平台财经博主会员费退费难等投诉。


套路二:真假不论,只为广告变现


徐晓峰微博账号“徐晓峰在上海”的内容停留在2021年7月7日,目前,该账号及其宣称的唯一关联号“趋势投资日志”,均处于禁言状态。


在其微博停更后,就不断有媒体披露其被“带走调查”等消息,而此次“检察日报正义网”则透露了徐某(徐晓峰)案的更多细节,其来钱方式之一就是发布虚假广告。经审计,徐某发布虚假广告非法获利19万余元。


“有中介来找我们这些大V发广告,基本都是导流,他们把编好的内容发给我,里面的短链接附有二维码。”这样的广告,徐某每条收取2万元至3万元费用,后来涨到5万元,而对于广告的真实性,他却并不关心。


2019年3月,徐某接了条股票咨询交流的广告,不久就有粉丝陆续向徐某和平台反映该链接为诈骗链接,徐某还因此被禁言了一段时间。


2020年6月,徐某在明知新广告链接与先前被举报的诈骗链接相同的情况下,只是在广告后添加了“不要做股票以外的投资”“不要与其他银行账户发生资金往来”之类的提醒,仍继续多次发布该广告,非法获利39万元。该链接后来被证实为诈骗团伙的微信二维码。


“推荐一位老朋友,他跟踪了两只5G概念强势牛股,分享给兄弟们,需要的加微信。”这是徐某发布广告的惯用话术,但事实上,他所宣传的所谓自己熟悉、认识、操股能力强的朋友,其实都不认识,也没有核实过这些人的身份和广告内容。收完钱,他就直接把这些中介已经编辑好的文案一键转发。


事实上,除了为他人广告导流,徐晓峰也没忘了给自己打广告。


2020年10月起,徐晓峰就在微博多次表达转型基金经理,亲自操盘基金产品。此后,他更为自己操盘的产品做宣传,“产品名称中有‘徐晓峰’三个字,基金经理也是‘徐晓峰’,可以认购了”“这是我第一支亲自操盘的基金产品,因为我看好未来几年的资本市场!”。


而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2021年2月,徐晓峰管理的“览领上海徐晓峰基金”发布清算公告,因该基金在2021年2月2日的份额净值低于止损线0.7元,根据产品合同约定,于同年2月5日决定提前终止本产品的正常运作。


记者通过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企查查搜索发现,徐晓峰的所有企业有6家,其中,金融业为上海览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徐晓峰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查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该公司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且目前该机构处于异常经营状态,其管理的7支基金已全部被提前清算。


套路三:不管资质,引流非法交易


除了虚假广告,非法经营证券期货则是徐晓峰最重要的来钱手段之一。


2019年,陈某、李某(均另案处理)等人与他人签订代理合同,代理期权分仓软件,在未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未取得期货、期权经营资质的情况下,从事非法经营期权的活动。为了将此分仓软件宣传出去,陈某找到了朋友大V徐某。两人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徐某帮助陈某代理该分仓软件,利用徐某的影响力引流粉丝至该分仓软件上进行投资,徐某每单收取佣金20元左右。


此后,徐某便在平台上发文进行宣传推广,以无资金限额、无交易限制等为诱饵将粉丝引流至该软件。眼看产品效益不错,徐某还让自己团队的员工在直播间推广此产品,并通过自己的客服人员招揽客户进行投资,参与期权买卖业务,从中赚取佣金。经审计,徐某涉及12个代理账户,涉案金额1600余万元,违法所得150余万元。


“这个交易软件是个分仓软件,肯定不正规,因为之前有类似的分仓系统被证监会处罚过。”检察机关表示,徐某作为私募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金融知识,明知使用场外分仓系统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但为了利益,仍然毫不犹豫向粉丝“挥刀”,割起了“韭菜”。


而上述另案处理的“陈某”,根据《中国基金报》的分析,直指拥有近130万微博粉丝的另一金融大V“迈克·陈”,其多次公开宣传推荐50ETF期权交易平台。


事实上,从2018年起,证监会就多次打击市场“黑嘴”、网络“非法荐股”、“庄家”“大V”联合诱骗投资者等行为。2018年,第一批专项执法行动就瞄准市场“黑嘴”,有的涉嫌编造、传播证券期货虚假信息,有的涉嫌蛊惑交易,有的涉嫌“抢帽子”交易,有的通过组织团队诱骗投资者入群入会涉嫌非法经营咨询业务,而涉及的主体既有持牌咨询机构和分析师,也有网络工作室、大V、博主等并未取得业务许可的机构和人员等。


各地证监机构也多次发布相关提醒,以北京证监局为例,截至2021年11月,其陆续发布了八批北京辖区不具备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资质机构名单。点名多家平台、网址、公众号或财经自媒体大V存在“风险”或“极高风险”,其相关主体不属该局监管对象,也不具有证券期货业务经营资质。


具体而言,包括微信公众号“牛股策略操盘”,今日头条圈主“投资人蓝先生”,抖音自媒体“韭菜总舵主”,微博博主“股指期货IF先生”“宇辉战舰”“壹霆”“股市精灵联盟”“小红帽爱股票”“天津股侠”“空空道人”等。


去年8月,国家网信办启动清朗·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重点打击8类违规问题。此后,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多个平台相继封禁关停一批充当“黑嘴”、敲诈勒索、社会反映强烈的财经自媒体账号。


“在我办去年开展的‘自媒体’违规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深化‘自媒体’涉新闻信息网络传播乱象治理,持续重拳出击,集中清理违规账号和信息。”3月17日,在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传播局负责人张勇表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法治周末报(ID:fzzmb01),作者:王京仔,编辑:马金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