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原文来自界面新闻思想界,记者:徐鲁青,编辑:姜妍,原标题为:《采购平价菜、为工地捐菜、帮急病患者打电话……上海市民“沪”相支援,守望相助 | 上海战疫》,题图由受访者提供
“菜囤够了吗?”
在上海宣布浦东和浦西即将先后进入封控状态后,人们打招呼的方式纷纷从互相问好变成关心家中菜量。定闹钟网购下单、社区团购接龙、菜场排队抢菜……网上流传的买菜攻略五花八门,方法虽然看似很多,但在人口相对密集的一些地区,囤够足量的蔬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奇(匿名)幸运得到了陌生人的帮助,家住虹口区的她在封控前一直买不到足够的蔬菜,通过朋友,她了解到有位热心人在朋友圈发消息,说他家在宝山区,目前还能买到菜,封禁前可以为浦西的居民送菜。
“我们交谈时间很短,他只问了我预计从几号封到几号,家里最缺什么,最想要什么,并没有想和我变得熟络的意思。”小奇回忆道。第二天,这位陌生人就开了一小时车把小奇需要的蔬菜送来了。土豆、莴笋,绿叶菜……一个黑色的大型垃圾袋被装得满满当当,小奇估计平时这么多蔬菜算上邮费得上百元,但对方最后只象征性收了50块。小奇认为,陌生人的帮助给了她正向的鼓励,让她之后也更有动力去帮助其他人。
退伍军人集中采购,为市民提供平价菜
除了个人层面的市民热心互助之外,许多志愿组织这几天也在致力解决上海食物供应的问题,形成了民间互助的一股力量。“华夏老兵俱乐部华东总部”的六位退伍军人看到封控的小区有些居民买不到平价菜,舍不得买高价菜后,他们通过战友联系到山东云南等地的蔬菜基地,采购了一百多吨蔬菜,20斤一大袋的蔬菜面向市民的售价仅为50元,截止浦西封控,他们已经为上海上万个家庭供应了平价蔬菜。
几十位市民志愿者加入平价菜行动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这场平价菜行动还有好几十位市民志愿者加入,一同帮助六位退伍军人卸货、分装和运输,并对接订菜的各个社区,志愿者慧姐便是参与人之一。浦西封控前的最后一天,这六位退伍军人特意留了近9000斤蔬菜进行捐赠,慧姐回忆道,“那时获知上海最需要菜的地方是工地,因为所有工地都封闭式管理很久了,新鲜的蔬菜比较短缺”。他们随后联系了徐汇滨江十多个工地、残疾人寄养院,敬老院等,由志愿者将捐赠的蔬菜送货上门。“货拉拉非常难叫,所有的蔬菜运输基本上都是由六位退役老兵和爱心志愿者开私家车配送的。”慧姐说。
捐赠给养老院的蔬菜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社群平台制作共享文件,对接商户与购买需求
除了市民买菜难的问题,食物供应方会面临的一些困难也得到了志愿组织的关注。“兜着走”是上海关注食物浪费问题的社群平台,在疫情趋于严重的三月中旬,他们得知一些食品仓库即将被封,“仓库里的临期食物很可能解封后就过期了,我们赶紧联系一些品牌的仓库,抢救出了其中的存货。”考虑到上海各大高校和建筑工地已经封锁了很长时间,食物供应一直很紧张,“兜着走”通过校友网和曾经的合作关系,将这批食物捐给了上海的大学与工地。
“兜着走”将从仓库中抢救出的临期食物捐赠至大学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随着越来越多的上海小区进入封闭式管理,餐饮商家的经营也困难重重。“兜着走”的成员咪咪说,“餐饮商家在疫情期间一直很困难,要么是店铺员工被隔离,要么是原料工厂因为封控不能供货,还有的店因为没有足够客源一直亏钱,另外外卖骑手数量也不够,外卖生意很难做。”许多商家都曾向“兜着走”表示,希望通过接单社区团餐撑过这段困难期。
于是在封控政策出台后,“兜着走”与社会创新企业Bottle Dream一起制作了“上海社区团餐和买菜途径汇总”腾讯文档,截稿前,这份共享文件已在上海本地许多微信群中流传,吸引了近五百家商户加入。
咪咪提到,文档的许多功能都是自发生长出来的:面对买菜难问题,有人开创了买菜信息共享模块;商家因为菜卖不出去,也附上“我是商家还有菜没卖完”的表格,供需形成了有效对接;看到封控期间买药困难,人们还在表格上增加了“买药渠道”“各街镇24小时服务热线”等,两个组织的志愿者则一直在负责核实这份表单上的信息,保证准确有效。
为了解决问题,“兜着走”专门收集了餐饮商家的困难。
热心市民自发帮急病患者拨打求助电话
比起买菜难的问题,就医难同样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让新冠之外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许多热心网民自发在微博上搜集市民求助信息,帮助急病患者拨打热线电话,Abby(匿名)是其中的一员。
这段时间,她每天都会刷微博上的“上海抗疫求助”超话,帮助里面的求助患者拨打相关求助电话。在几天高强度信息搜集中,她发现这次疫情中需求最显著,最有代表性的群体是血透病人,“我每天都接到三到十例左右血透病人的需求,血液透析很多需要一周2到3次,少了一次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她观察到,大多数人看到病人求助时是不知所措的,“当看到有个很急迫的需求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应对,究竟是打电话给110,120,还是居委会,国务院平台?大家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明白到底应该要怎么做。”
微博上的上海抗疫求助已经有许多热心网友关注
许多关心上海疫情的志愿者也通过网络建立了联系,并开启共同合作。3月29日开始,一份名为“上海医疗紧急求助”的文档在许多人的朋友圈与微信群中传播,这份文档不仅收录了各类疾病的应对指南、求助热线,血透及肿瘤患者的互助群二维码,同时急需就医的市民也可以在表单上填写他们的需求和联系方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大三学生华融琦是这份文档的创建者,从小在上海长大的他,希望在疫情期间为家乡尽一份力。他发现,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医疗资源挤兑导致其他患者就医困难,“血透和肿瘤很多病人一耽误救治,就有很大生命危险,上海老龄化程度高,有这样需求的病人很多。”了解这些后,他在朋友圈招募一起工作的志愿者,建立了“守沪者”临时团队,帮助反映和解决人们的就医需求。目前团队已经有了一百多个志愿者,主要由大学生构成。
“守沪者”的工作涉及多个部分,首先,志愿者需要核实人们上传的表格信息,“我们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打电话询问人们填写的状况是否属实”,确认信息属实后,团队会将患者划分为轻症和重症,轻症患者可以拉到他们已经组建好的线上医疗群,群中有一批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学生帮助患者线上解决问题,“一些轻症的感冒或者新冠阳性患者,可以自己先救治,这样就不会挤兑医疗资源。”重症的患者则有志愿者继续跟进,联系社区与医院反映需求。
“上海医疗紧急求助表”页面
“守沪者”希望,他们经过核实后的求助信息也能够作为社区工作的参考,“患者的需求很难被社区和更上级注意,断药断医的现象较为普遍,让辖区管理人员能够知道这个表格,利用它展开工作将这些需求解决,这样不至于让患者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丧失救助机会。”华融琦提到,现在上海很多居委会和街道办都知道了“上海医疗紧急求助”文档,也开始在工作中运用。“居委会为了保障基础的买菜送菜,还有核酸抗原试纸的发放等等,基本已经耗尽大部分人力资源,所以在统计医疗资源上,很多小区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患者亲属和本人能够填写,可以让信息更高效的统领和整合。”
“守沪者”团队也考虑到了人们的隐私问题。最开始他们的表格需要填写姓名和性别,后来发现这些信息在真正救援时都不重要,于是只留下了电话和地址两栏,保护人们的隐私。团队也会对志愿者进行资质审核,“我们的志愿者都经过身份核实,可以确保操作人员不会将数据运用到私人盈利上,这样我们自己安全,受助者也安全。”
工作进展了几天后,华融琦发现缺乏人手是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我们还希望再找一些志愿者,但最好是大学生,这样身份审核能更容易。”目前,已有相关公司联系了“守沪者”团队,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优化表格,“可以看到企业、志愿者,还有社会热心人士都在一起共同努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