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央视《夕阳红》节目截图。
恩施凤凰山脚下的那个动物园又火了。
81岁的老人罗应玖,独自照料着孔雀、黑熊、猕猴等几十只动物,至今已经33年。
一天400块的饲料支出,几乎全靠他用退休金来填补;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给动物们买菜、喂食、打扫笼舍……
其实之前,我就零零碎碎地看到过他的好几次报道。
几乎隔几年就会在大众媒体上出现,光标签都攒了一箩筐:“最穷的动物园”“一个人的动物园”“老罗的动物王国”……
但网友的注意力总是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
只有老罗日复一日地守着这所“过时”的动物园,头发越来越白,腰也越来越弯。
最冷清的“网红”动物园
对于最近才听说这个动物园的人来说,比老罗更熟悉的称呼是“罗爷爷”。
今年1月,老罗的孙女开始以“罗爷爷的动物园”为名发布他的生活日常,至今已经有了30万粉丝。
镜头里,老罗跟动物们的相处,带着一种自然而随意的温情——
堪称是中国版的《万物生灵》。
每天早早起床,推着自己破旧的自行车出门,就像一个随便出去遛弯的老人;
只有旁边挂着的铁篮子透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镜头一转,还是同样的自行车,同样佝偻着背的老人。
但各种水果蔬菜、肉类已经在后座、车把上堆成了山,堪称是大手笔采购了。
采购归来,紧接着就是动物们的早饭时间。
不过是小小的两排平房,却养了十几种不同的动物:孔雀、黑熊、狐狸、黄麂、火鸡……
老罗提着塑料袋一路喂过去,黑熊爱吃蛋糕和梨子,狐狸爱吃猪心和甜柿子。
精力过于旺盛的火鸡,还要出动特殊的喂食工具——大勺。
不少网友对老罗的动物如数家珍。
比如那头黑熊叫乖乖,两只猕猴分别叫大平平和小平平。
三只孔雀全叫“球球”,因为是群居动物,所以要有“集体名字”。
最受欢迎是小狐狸秋秋,性格活泼爱藏食物,一身皮毛雪白雪白的。
在视频的评论区里,网友们除了敬佩老罗的付出,也不乏羡慕:
“好可爱啊,请把我跟小白狐狸/小猴子关在一起,谢谢。”
但老罗的生活还有另外一种样子。
也是他在旁人的镜头中经常出现的样子:坐在老旧的木桌后面,桌面上订着一块喷绘布。
脚边趴着几只流浪猫狗,喷绘布从桌子背面垂下来,上面印着褪色的河流、树木、孔雀;
还有红底上的几个大字:“凤凰山动物园,门票10元。”
是的,这的确是一座动物园。
而它之所以被打上“孤独”的标签,不仅是因为常驻的工作人员只有老罗一个,更是因为游客寥寥。
从9、10点钟喂完动物开门,到天黑后关门,接待的游客常常只有个位数。
“天气不好的时候,来一个都算多的。”
每次在被媒体、博主关注后,老罗通常都会经历一段热闹的时期。
去年末有视频团队以他为主人公拍了片子,有不少外地的网友慕名前来参观,周末好的时候能收八九百门票。
但冷清来得总是比想象中更快。
今年3月14日当天,动物园总共卖出三张门票。
这其实并不奇怪。
如果暂时忽略“老人跟动物相依为命”的叙事,这实在算不上一个有吸引力的动物园。
所谓的笼舍,不过是两排装着铁栅栏的水泥房间,跟正规动物园没得比;
也没有任何珍稀品种,根本无法俘获“见过世面”的游客们的心。
据一些去过的网友叙述,动物园的味道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尽管景区已经专门雇了一个人来帮忙处理垃圾,但异味依然会飘到很远,甚至让附近的游客大皱眉头。
山东商报曾经描写过这样一段场景:“有位女士带着孩子慌慌张张地走下来,仿佛被追赶一般,连连说,‘太臭哒(啦),太臭哒(啦)!’”
连他自己也承认:“我这环境不行,真的是过时了。”
相比于动物园,这更像是一个救助中心。
外界关注的眼神来了又走,只有老罗守着他的动物。
自己穿着旧衣服旧拖鞋,每个月5000元的退休金,全都拿来给黑熊、狐狸们买吃买喝。
央视《夕阳红》节目截图。
这些年几乎从不回家,也很少参与亲戚朋友的聚会,因为“放心不下动物”。
孔雀球球一号刚来的时候长不出尾羽,老罗研究了好久。
后来发现是因为它之前生活的环境是斜坡,“走来走去的时候,尾巴会在地上戳”,于是特地在笼舍里做了杆子。
动物园里年纪最大的猴子,眼睛十几年前就看不见了。
于是老罗每次都要对它喊“诶诶”,喂食喂到手边嘴边,直喂到它的一身皮毛油光水滑。
“只要活着,我就要养动物”
如果单纯用野生动物保护的视角去看,老罗的“成就”其实不值一提。
他的动物园可谓是来者不拒,有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黑熊,但也有相对比较常见的豪猪、画眉,甚至还有被当作家畜的黑山羊。
自掏腰包养活这些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并不太重要的动物,看起来并不是划算的买卖。
但从一开始,他收留这些动物的动机就很简单——恻隐之心。
老罗是一名退伍军人,转业之后在电影院工作。
三十多年前从猎人的手里买下了一只小山獭,是他养动物的开始。
当年他大概不太懂什么濒危、观赏价值、生物价值,只是觉得它可怜,“这么小就没有妈妈了”。
回忆起那只小山獭,老罗直到现在还会露出笑容。“晚上它跑出去自由自在地闲逛,天亮了就会回家休息。”
他用的词是“回家”。
如今对待动物园里的生命,他也像对待家人一样。
坚持不理发,是因为怕理过发之后,动物们就不认识他了;
规定自己每天看手机不能超过五分钟,因为“不能因为手机疏忽了对动物的照顾”。
上面说,这个动物园更像救助中心。
一是因为如今附近居民遇到什么受伤的、需要救助的动物,第一时间都会想送到老罗这里来;二是因为里面的“常住居民”,绝大多数都是老弱病残。
“园龄”最大的黑熊乖乖,来得时候就没了一只前爪,是老罗花3000块把它从饭店手里买下来;
当时对方要价2万,他以“这是国家保护动物,顶多给你点饲料费”的理由“砍价”成功,但即使是这样也花光了手里的生活费。
狐狸秋秋,是被主人弃养后老罗主动接手。
这些年来,他还接手过被捕兽夹夹伤爪子的豪猪、好心人捡到的狸花猫……
这个不起眼的动物园,就像是受伤动物们的“疗养院”,老罗就是最执拗的院长。
在“罗爷爷的动物园”发布的视频中,我最喜欢看他跟动物互动。莫名地觉得“掏心窝子”,就好像是爷爷在照顾孙辈。
明明黑熊乖乖的块头能装下三个瘦子了,年纪也已经相当于人类的七八十岁。
但老罗对它说话时,仿佛在哄刚会走路的小朋友:“哇你坐起来了啊,真漂亮,就像大熊猫。”
他还很喜欢模仿动物的口气说话,就像大人哄婴儿时,会本能地用“娃娃音”。
孔雀人少的时候不爱开屏——“球球说了,你来一个人我就不给你开屏了,我劳累了。”
狐狸把吃不完的蛋糕盖起来——“我们吃饱了,这个留着下次再吃。”
这些动物在旁人眼中,可能分为二级保护动物、三级保护动物、普通动物……
但在老罗心中是一样的。
他能随口说出它们的名字、年龄、饮食喜好,以及当初是如何被领养的,还能记住每只动物的“高光时刻”。
比如乖乖是怎么用爪子扬起地上的干草,来了一出“天女散花”;
猕猴平平怎么抢走了游客的手机,还要翻来覆去地看。
老罗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走路、喂食都是慢慢的。
但每次讲到这些故事,眼睛会发亮,连动作都会变得格外敏捷。
“浪漫化”滤镜之下
隔着屏幕和网线,老罗和动物和谐共处的画面,就像是都市生活之外的世外桃源。
但去掉岁月静好的滤镜后,世外桃源的另一层意思是过时和脱节。
守着一个冷清的动物园,老罗仿佛是执意要向风车发起挑战的堂吉诃德。
但在三十年前,那“风车”也曾眷顾过他。
老罗和他的儿子都曾提起过动物园刚办起来的盛况,“我们一家被敲锣打鼓地送到凤凰山”;
作为当地唯一一家动物园,生意一度相当红火,就连周围县市的家长周末都会带孩子来“见见世面”。
来源:梨视频
可三十几年过去了,人们已经有了多得多的选择。
没人再需要来这个破旧的小动物园,看一群并不稀罕的动物。
就连老罗的这份坚持,如今看来也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
一方面是资金问题,凤凰山动物园本身就是民营机构,除了政府的补贴之外,更要靠收入来维持运转。
但在门票收入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老罗只能用退休金往里搭。
甚至还要频频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借钱。
央视《夕阳红》节目截图。
另一方面,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凤凰山动物园也已经不算是动物的“好去处”。
狭小的水泥空间、毫无隐私的铁栅栏,都与动物保护理念背道而驰。
老罗对他的乖乖、球球们固然实心实意。但没有太多科学喂养的知识,也不懂动物福利之类的概念。
景区负责人表示:“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如今“罗爷爷的动物园”发布的视频下面,已经能看见零星的质疑声。
比如批评老罗不该给动物喂高油高糖的蛋糕作为“零食”,或者铁链拴住猕猴。
在2017年的央视节目中,能看到150斤的蟒蛇和几只鸡共处一室。
一只鸡大摇大摆地从蟒蛇的身上踩了过去。
但在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网红”中,老罗依然是个异类。
让人疑惑,这个观念过时的老人,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大众追捧?
或许是被他对动物那惊人的感情所震撼;
又或许是羡慕他那不在乎外界眼光的执拗,在如今已经如同宝石一样少见。
在老罗又一次“翻红”之后,各方的热情重新纷至沓来:捐款、下单给动物买菜买肉,或是许诺“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但对于老罗来说,注意力的来来往往或许已经没那么重要。
无论外界的眼神是重聚还是消散,他始终默默地推着破旧的自行车,上面驮着他的动物们一天的口粮。
大概只有某天在动物园里遇到特别真诚的游客,他才会陡然兴奋起来。
讲这只小狐狸是多么淘气,黑熊是多么嘴馋。
而那些共用同一个名字的孔雀,开屏时会把尾巴上的羽毛抖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闪出光,就像春天的景色一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图片: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