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钟睒睒
短视频
本地生活
货币
生活方式
阿里巴巴
今日头条
楼市
投资心理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2-05-15 22:55
【投稿】推荐“Web2.0主义的贫困”一文
天蓝天白
推荐语:这是黄锫坚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上的专栏。在网上阅读好像有点长,可是耐下心读下吧,总会启人思考。虎嗅网看上去是一个关注公司的网站,但不妨也慢下来讲下思想吧。
《连线》创始主编KK(凯文•凯利)又来中国了,还多了一个“预言帝”的头衔。技术青年们欢聚在他的身旁,并捧起《科技想要什么》、《技术元素》等大书,口中念念有词──失控、九律、六大趋势……仿佛得了大师真传,实际上却是某种自我陶醉。难得的是,这一次还有巅峰对话,腾讯CEO马化腾和KK展开了一次交流。借KK之口,腾讯找到了垄断的合法性,而对话的实质却是自说自话。或许,让李泽楷对话李泽厚,也会有类似的喜剧效果。
在对话结束时,腾讯公司给KK送了一幅空白卷轴,让他给中国的网民写点什么。在这个中西混杂、古今穿越的题字仪式上,KK提笔写下这样的字句:“What kind of humans do you want to be?”这偈语般的疑问,把翻译弄晕了。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从政治或技术角度,都可以做不同解读。
从哲学层面看,这可是一个大问题。电脑和互联网越来越强悍且不断进化,人还能干什么?人还有价值吗?或者说得具体点,当潮人们通过微博、云计算,把自己的记忆、智力不断移交给电脑和机器时,你是选择自绝于网络,还是一头扎进技术洪流,成为机器的一个零件呢?
关于以上问题的回答,贯穿了KK的多本著作。KK继承了传播学怪杰麦克卢汉的观点,认为技术就是人体的延伸,他还造了一个新词Technium(技术元素),称其为第七类生命。技术这种新形态的生命,也有繁衍、进化的基本诉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就不只是为人所用的工具,而具备某种自发的诉求,或者说“意志”。于是,《科技想要什么》这样的书名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技术哲学领域,KK的观点并不新奇,从芒福德、马尔库塞到麦克卢汉、尼尔•波兹曼,都有类似的表述。只不过KK属于乐天派,而且有美国技术文化的大批拥趸(以《连线》杂志为旗)。类似的观点被称为“技术奇点”(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理论。
比如20世纪80年代早期,计算机科学家明斯基(Marvin Minsky)曾在饭桌上如此解释奇点:在不远的将来,也许在21世纪前20年或30年,电脑和机器人将能够自我复制,由于智能软件的发展,后代也会优于前代。总有一天,机器人进化的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时,超级智能机器人会突然统治整个地球。到那时,人类可以在虚拟现实中享受永生,全世界都由一个无比强大的“大脑”所控制,它可以轻而易举地接管人类的意识,从而让人永生。“技术奇点”论的好学生沃卓斯基兄弟,用《黑客帝国》向我们展示了这一荒凉的未来。
机器超越人类,最早也只是科幻题材,但现实似乎在提供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撑。“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已是老版本的故事,而新版本的技术超越,则来自Linux、维基百科和社交网络。以KK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开源和共享文化,以及Web2.0技术,能够让技术汇聚群体的智慧,并创造让人惊叹的成就。比如维基百科就可以秒杀大英百科全书这样的老文物。
维基百科真有那么神奇吗?它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最高文明吗?显然不是。像《阿凡达》这样的电影、iPad这种盖世产品,仍然出自天才之手以及小团队的创造。如果说存在一场人与机器,个人与群体智慧的PK,你会站在人还是机器一边呢?
我显然会站在人这一边,我还得抬出另一位大师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来坐镇。这位KK的好友,尽管在中国的知名度没有KK那么大,却更有资格发言。他在20世纪80年代最先提出“虚拟现实”概念,身兼计算机科学家、作曲家、视觉艺术家和作家等多种角色,也曾被《时代》周刊列入2010年度“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
在《你不是个玩意儿》(You Are Not A Gadget)一书中,拉尼尔给KK的拥趸们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在他看来,博客以及社交网站个人主页的模式化设计,模糊了个体差异和多样性。他警告人们,类似维基百科、社交网络和微博之类的Web2.0网站,正在提升“群体的智慧”,但却降低了个体在网络中的地位。
在启蒙年代和20世纪,个人主义(人本主义)曾经和宗教势力、集体主义较量过,在新的技术时代,拉尼尔带领人本主义的支持者,和技术主义者对阵。拉尼尔认为,KK的蜂群思维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一级作品(first-order expression)和衍生品(derivative expression)显然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有完整的世界观和审美观的,而后者是一级作品碎片化之后的衍生物。拉尼尔认为,Web 2.0是为衍生作品而设计的,并没有激励一级作品的诞生。除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我们大概很少能看到衍生品能超过一级作品的案例。而且,这个衍生品也是个人创作,并非群体智慧。
一级作品、原创作品的土壤,仍然是传统媒体,比如图书、电影和唱片业。而互联网(网页搜索、博客、微博、文档共享)正在消灭传统媒体的根基。因此,拉尼尔担心,文化将变得越来越碎片和荒芜。他本人也是音乐家,于是做了一个小调查。他发现,在互联网出现15年、音乐文件共享出现10年之后的今天,竟然找不到几个能适应新规则的音乐人。受开源文化伤害最深的,是唱片业和新闻业。“写博客的美国人更多了,但像揭露水门事件那样的记者却变少了。”我们可以用中国的案例来补充,搜索和微博人潮汹涌,但音乐创作和新闻报道这类职业,却越来越成为人迹罕至的穷途。
需要强调的是,拉尼尔并不是笼统地反对技术,他的觉悟更高一层:Web2.0和开源文化没什么大毛病,但如果互联网的发展只有这一个路向的话,那我们就损失了其他的可能性。正如MIDI技术不经意地成为了当代音乐的标准,但实际上却让音乐丧失了更微妙的表现力。
关于网络文化,拉尼尔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说明观点时,与其用维基百科的材料做论据,不如用你自己的声音来表述;除了用SNS网站上的个人页来介绍自己,还可以尝试建一个网站来做这件事;花几周时间来思考一个问题,发自内心地写一篇博客;如果写微博,也不要只是转发,或只是记录琐碎,不妨写写内心的想法。
一句话,要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无数信息中的一个碎片、网络机器中的一个零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前沿科技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0
大 家 都 在 看
谁在互联网空间“划地为王”?
修远基金会©
08:24
#又有人分析年轻人
每天刷短视频,人会变傻吗?
蟹蟹学长
对“虚假信息”的担忧,是否夸大了?
利维坦©
谷歌AI“觉醒”:AI禅师会敲电子木鱼吗?
刺猬公社
年度十大图书:认识生活的艰难|荐读
赵赛坡©
有多少潮人正在和AI谈恋爱
远川研究所
了解ChatGPT的前辈|荐读
赵赛坡©
互联网技术让我们更无知了吗?
读书杂志
“只要NFT还被视为骗局,我的使命就没有完成”
BIE别的
元宇宙不存在:谁在贩卖未来?
信睿周报©
科幻是现实世界的唯一真实
腾讯研究院
13:08
#高新技术流
元宇宙被吹成了“玄”学
麻雀商业评论
08:50
#101个术语的深入剖析
年老、被裁、拉黑、算法歧视……你我都可能成为数字弃民
虎学研究
18:44
#创意榕树洞
你真的懂赛博朋克吗?
怎样同学
10:24
#AI有多智能
科学败给了资本?AI的未来在哪里?
杨玄感X
09:14
#睁眼看世界
GPT还没吊打苹果,为什么创始人就先被开除了?
陆家嘴养基指北
06:03
#元宇宙是个筐
元宇宙要来了,怎么来?
知未科技
01:22:27
#5分钟科普
对话尼克:揭秘OpenAI弯道超车谷歌背后的第一性原理
北冥乘海生
10:51
#元宇宙是个筐
罗永浩也要上元宇宙的船?
IC实验室
19:01
#大佬讲科技
雨果奖花落中国,科幻如何赋能科技大爆发?
硅谷101
大 家 都 在 搜
钟睒睒
短视频
本地生活
货币
生活方式
阿里巴巴
今日头条
楼市
投资心理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